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成人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不但影响预后,也增加了医疗费用,为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感染的控制,现对我院1996-01-2002-12出院的成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2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结果:调查手术后患者1560次。感染病例43例.感染率2.75%,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16.22%,阴性菌占58.10%,真菌占25.68%;急诊手术患者、年老体弱患者感染率高,与患者病情、全麻插管、机械通气、长期卧床、病室空气污染、抗生素使用等有关。结论:做好术前健球宣教指导,术后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做好口腔护理,严格呼吸器械、病房空气消毒是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永标  张扣兴  唐英春  赵锋  温景芸 《新医学》2005,36(12):691-693
目的:了解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属β-内酰胺酶)细菌所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产AmpC酶细菌所致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同期136例非产Ampc酶细菌感染患者为对照,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和入住 ICU超过3日为产AmpC酶细菌所致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934、3.616,P 值分别为0.004、0.021)。产AmpC酶细菌感染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感染后住院时间、混合其它细菌和 (或)真菌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产Ampc酶细菌感染(均为P<0.05)。结论: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和入住ICU为产AmpC酶细菌所致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其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故对住院感染患者应进行Ampc酶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医生应用敏感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秀玲  罗艳霞 《现代护理》2002,8(11):875-877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控制和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采用SPSS8.0版统计软件,做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9项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及患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和减少医院下呼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及各种基因型的流行分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13家医院2000-10~2001-12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714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ESBL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ESBL的发生率、PCR扩增对产。ESBL菌初步分型,然后对部分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因型。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分离率分别为58.1%和40.1%;TEM型161株(49.8%),均为TEM-1型.CTX-M型107株(33.1%).SHV型141株(43.6%)。结论:CTX-M型和SHV型是广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生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6年住院治疗的1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原因调查。结果:188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127例,发生率为68%,明显高于我院医院内感染率6.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泌尿道次之;病原体以条件致病菌多见。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同时多重危险因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专用NC21鉴定板筛选大肠埃希菌产ESBLs,用表型确证试验验证,并研究大肠埃希菌对体外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大于70%;51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52.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仅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在14.8%以下;非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大于70%的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结论: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具有较高的产ESBLs流行率,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应以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条件Logisi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糖尿病,呼吸机和使用激素为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03,22.21,14.12,5.16,95%CI均大于1。结论: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的预防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控制和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采用SPSS 8.0版统计软件,做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9项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及患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和减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产ESBLs菌共54株,产酶率为46.1%,产酶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阴沟肠杆菌(10株),产气肠杆菌(4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普通变形杆菌(2株)和粘质沙雷菌(1株)。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好的活性。产ESBLs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阳性率高,应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迁,防止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止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所有呼吸道真菌感染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65例患者即予填写调查表,追踪至出院后再选择条件符合者以1:1比例配对进行对照研究;把各相关危险因素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时间>30d OR=12;联合使用抗生素OR=3.82;基础疾病重OR=4.10;ICU患者OR=4.57;使用免疫抑制剂OR=6.33。结论:住院时间长,联合使用抗生素,基础疾病重,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是发生呼吸道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存在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激素等。  相似文献   

12.
中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已为人们所重视 ,二者相互影响 ,轻者影响恢复 ,重者促进死亡。为控制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我们对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风病人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 ,从中找出中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提出护理预防措施。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风病人共 75 8例。脑梗塞 5 42例 ,脑出血 2 16例。男 4 43例 ,女 315例。年龄 2 8~93岁 ,平均年龄 :6 5 88± 10 2 4。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病会议的诊断[1] ,并经头颅CT确…  相似文献   

13.
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对分离培养出的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条件Logisi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糖尿病、使用呼吸机和激素为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03、22.21、14.12、5.16,95%CI均大于1;耐药性分析示: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上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的发展 ,导管侵入性治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并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救治水平 ,但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抵抗力下降 ,加之环境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院内感染屡见不鲜 ,致使抢救最终失败 ,医疗费进一步增加 ,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量消耗 ,现从护理角度就侵入性操作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探讨如下。1 获得性肺部感染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的第 1位 ,在欧美发达国家居第 2位 ,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是获得性肺炎 ,常见于人工气道和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1.1 危险因素  1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气管内吸引 :…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80例未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时间等都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神经内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需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致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管切开患者病情危重 ,机体抵抗力下降 ,长时间使用各种呼吸治疗装置 ,如雾化吸入器、湿化器、氧气、呼吸机等易致呼吸道感染[1] 。据统计 ,连续机械通气者 ,发生医院内肺炎的危险性是未用机械通气者的 6~ 2 1倍。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性每天增加 1%[2 ] ,其部分原因是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期间咽部细菌经气管内导管途径进入气管 ,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导致宿主防御功能减低 ,及气管切开伤口与外界暴露时间较长等致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控制医院仪器的医源性污染 ,减少多重感染因素可降低感染率 ,提高治愈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  相似文献   

17.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观察组:2002-01~2004-12在我院内分泌病区发生医院感染的65例老年糖尿病(DM)患者。男51例,女14例,年龄60~93岁;住院天数3~716(94±37.5)d;住院期间均有输液(1~3瓶),输液率100%,静脉输液每人天数3~496 d;住院花费1 320.5~220 806元。对照组:同期住院未发生医院感染的326例老年DM患者。男216例,女110例,年龄60~76岁;住院天数7~92(39±27.5)d;其中发生静脉输液271例,输液率83%;住院花费1 152~45 860.3元。1.2方法两组资料均采取回顾性调查,查阅病历,统一设计表格、逐项填写。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获得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加强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调查和对相关因素的分析,了解住院老年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寻找防控对策。结果该医院在2009-2011年期间共有15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74例为呼吸道感染,构成比为48.68%,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高体衰、长期住院、糖尿病周期长、接受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伴有意识障碍等。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危险因素多,防控困难,只能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ICU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将2005年6月~2009年6月入住ICU的昏迷患者100例,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两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常规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高于无人工气道组(P0.01)。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的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观察组和32例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减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