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在人际适应性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498名(男217人,女281人),采用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CSIAI)、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自我认同感量表(PIS)进行测量。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统计学意义。结果:MPATS得分男生低于女生[(2.6±0.7)vs.(2.7±0.6),P0.05]。MPATS得分与CSIAI、PIS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0.36,均P0.01);CSIAI得分与PIS得分呈正相关(r=0.50,P0.01)。自我认同感在人际适应性与手机成瘾倾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6%。结论: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认同感、人际适应性关系密切,人际适应性能够通过自我认同感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伴依恋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并检验自尊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二者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量表(IPPA)、自尊量表(SES)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SRESE)、外化行为问题量表(EPBS)对1108名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青少年EPBS得分与IPPA、SES和SRESE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0.25,-0.25;P0.001);IPPA得分与SES和SRES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0.40;P0.001);SES和SRES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01);自尊(效应值=-0.06;95%CI=[-0.09,-0.029])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效应值=-0.03;95%CI=[-0.065,-0.009])在同伴依恋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均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同伴依恋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0.02;95%CI=[-0.042,-0.006])。结论:安全的同伴依恋可缓解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这一效应可通过自尊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TOIA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和自尊量表(SES)对453名男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进行测量。结果:①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方程纳入自我控制后,自尊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结论: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与自尊之间有着紧密相关,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和自尊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分层抽样选取634名中学生,采用攻击性问卷(BPAQ)、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和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分别测试被试的攻击性、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水平。结果:青少年BPAQ得分与RSES、RESE和DMSC-S得分均存在负相关(r=-0.21~-0.45,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是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中介变量(95%CI:-0.49~-0.20,-0.45~-0.17),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33和-0.29,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95%CI:-0.29~-0.1),效应估计值为-0.19。结论:链式中介模型能较好解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在自尊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微博成瘾的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51例大学生(男135例,女316例),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测量成就动机,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SWB)测量主观幸福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测量时间管理倾向和微博成瘾状况调查问卷(MEUS)测量微博成瘾。结果:AMS、SWB、TMD得分和MEUS得分之间负相关(r=-0.25~-0.30,均P0.01),AMS、SWB、TMD得分之间两两正相关(r=0.16~0.38,均P0.01);成就动机得分影响微博成瘾得分的通径有3条,分别为直接影响微博成瘾得分,通过主观幸福感得分单独的中介效应影响微博成瘾得分(95%CI分别为-0.11~-0.04),通过主观幸福感得分与时间管理倾向得分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微博成瘾得分(95%CI为-0.09~-0.02)。结论: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在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微博成瘾的预测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困扰、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4所本科学校的780名大学生(男生376人、女生404人),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CDS)、UCLA孤独感量表(UCLA-LS)分别测量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人际关系困扰和孤独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结构方程模型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可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β=0. 36,P 0. 001); Bootstrap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困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 12,中介效应的95%可信区间为(0. 07,0. 16),中介效应量为0. 48。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困扰、孤独感之间关系密切,孤独感在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困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对手机依赖倾向的影响,分析自我控制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与手机依赖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招募98名大学生,将其随机分为自我监控组(n=49)和对照组(n=49),自我监控组每晚临睡前报告手机使用时长,共报告2周,对照组不报告。使用自我控制量表(SCS)与手机依赖指数(MPAI)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和bootstrap法对自我控制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和手机依赖倾向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CS和MPAI得分的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自我监控组SCS干预后得分高于基线(P<0.01),而MPAI干预后得分低于基线(P<0.001);对照组SCS和MPAI干预后与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监控组SCS差值(干预后得分-基线得分)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对MPAI差值(基线得分-干预后得分)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为[-0.30,-0.03]。结论: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有可能缓解手机依赖倾向,并可能...  相似文献   

8.
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和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方法:在四川、重庆3所高校中选取879名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96名,无留守经历483名),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负性生活事件、自尊、心理韧性、抑郁情绪,采用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使用多群组分析法检验有无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SLEC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者[(9.0±3.8)vs.(6.8±3.1),P0.001]。大学生留守经历与ASLEC和SDS得分呈正相关(r=0.22~0.28,均P0.01),与RSCA和SES得分呈负相关(r=-0.29~-0.56,均P0.01)。SES得分和RSCA得分在ASLEC得分与SDS得分中起着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08、0.13、0.07,均P0.01);Bootstrap检验显示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CI=0.13~0.68);留守经历对自尊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限制模型的拟合度变差△χ2=2120.68,△df=8,P0.001)。结论:自尊和心理韧性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经历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89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EICS)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国际大学生调查问卷(ICS)中的主观幸福感分量表、自尊量表(SE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其中IRIDS测量人际适应,BDI、SAS、ICS测量情绪适应,SES和GSES测量自我适应)。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各维度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AEICS得分与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得分均呈负相关(r=-0.19~-0.62,均P<0.01)。自我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自我同一性与情绪适应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53和0.5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可以预测其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直接预测其自我适应,并通过自我适应间接影响其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尊和手机社交成瘾的关系,及人际敏感性和集体主义倾向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15名大学生的手机社交成瘾、自尊、人际敏感性和集体主义倾向做了调查。结果:①自尊对手机社交成瘾有负向预测力;②人际敏感性在自尊与手机社交成瘾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集体主义倾向调节该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即高集体主义倾向下,自尊对人际敏感性的负向预测力更强。结论:人际敏感性和集体主义倾向在自尊对手机社交成瘾的影响中起到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关系,羞怯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方法:使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自尊量表、羞怯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47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手机成瘾倾向水平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机成瘾倾向与羞怯、人际关系困扰显著正相关(r=0.228,r=0.349,P0.05)。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显著负相关(r=-0.184,P0.05),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r=-0.155,P0.05)。手机成瘾倾向通过羞怯对人际关系困扰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结论:手机成瘾倾向和人际关系困扰中既存在中介效应,也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内控性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30,P0.001),与突显行为显著负相关(r=-0.134,P0.05);有势力他人、机遇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28,-0.141;P0.05),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408,0.472;P0.001);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186,P0.001)。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因子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且部分影响通过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婚姻态度在自尊与恋爱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恋爱中的大学生342名,使用自尊量表(SES)、婚姻态度量表(MAS)和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QRI)进行测查,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婚姻态度在自尊与恋爱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结果:SES得分、MAS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QRI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22~0.95,均P0.01)。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自尊对恋爱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为0.45,95%CI(0.27,0.63);以婚姻态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17,95%CI(0.08,0.29)。结论:大学生婚姻态度在自尊与恋爱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评价和孤独感在父母冲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以114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婚姻冲突量表、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父母冲突、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认知评价和孤独感分别在父母冲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中介作用;认知评价和孤独感在父母冲突与手机成瘾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冲突除了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外,还可以通过认知评价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自悯在其人格、自尊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市两所中学共370名初中生,采用社会性体格焦虑量表(SPA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自尊量表(SES)、中文版自悯量表(SCS)测量社会性体格焦虑、内外向、神经质、自尊、自悯水平。结果:男生SPAS得分低于女生[(38±8)vs.(39±7);P0.05]。SPAS得分与内外向维度、SES得分、SCS得分呈负相关(r=-0.54~-0.26,P0.01),与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r=0.44,P0.01)。自悯在神经质与社会性体格焦虑、自尊与社会性体格焦虑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9~0.21)和(-0.22~-0.08),自悯占神经质对社会性体格焦虑预测总效应的45.5%,自悯占自尊对社会性体格焦虑预测总效应的39.0%。结论:初中生的自悯在神经质、自尊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自尊和评价恐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全国七省市1459例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BPSQM)、自尊量表(SES)、简式负向评价恐惧量表(BFNES)、正向评价恐惧量表(FPES)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分别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自尊、负向评价恐惧、正向评价恐惧和社会焦虑水平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Bootstrap法对自尊和评价恐惧在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相关分析显示,BPSQM得分与SES得分正相关(r=0.52,P0.01)、与BFNES、FPES、SAD得分(r=-0.19--0.34,Ps0.01)负相关(r=-0.34,P0.01);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表明,SES得分在BPSQM得分与SAD得分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SES得分和BFNES得分在BPSQM与SAD得分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SES得分和FPES得分在BPSQM得分与SAD得分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模型拟合指数良好。结论:中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自尊和评价恐惧在心理素质和社交焦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问题与依恋风格的关系,以及状态焦虑和自尊在两者关系间的作用。方法:选取大学生484人(男198人,女286人),采用人际问题量表简短版(IIP-32)、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的状态焦虑分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分别测量人际问题、依恋回避/依恋焦虑风格、状态焦虑、自尊水平。结果:女生的IIP-32竞争及SES得分均高于男生,而IIP-32不自信、依恋焦虑得分均低于男生(均P<0.05)。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均与IIP-32总分正向关联(β=0.22、0.12);状态焦虑在依恋回避与人际问题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3、0.09);自尊在依恋回避和状态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09)。结论:大学生的人际问题与依恋风格相关,而状态焦虑在两者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自尊能调节依恋回避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童年期创伤、社交焦虑、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及社交焦虑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交往焦虑量表(IAS)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北京市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童年期创伤在户籍方面存在差异(t=-3.006,P0.05),在性别方面不存在差异;大学生社交焦虑和手机成瘾倾向在户籍方面不存在差异,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3.789,-4.374;P0.001)。大学生童年期创伤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r=0.381,P0.01),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r=0.199,P0.01);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r=0.571,P0.01)。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童年期创伤与手机成瘾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64%。结论: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社交焦虑、手机成瘾倾向两两呈显著正相关,童年期创伤可以直接或通过社交焦虑间接影响手机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抑郁和网络非适应性认知在两者间的作用。方法:采用独特性需要问卷、GHQ-20量表的抑郁分量表、网络非适应性认知量表以及手机成瘾量表对83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独特性需要、抑郁、网络非适应性认知、手机成瘾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抑郁和网络非适应性认知在独特性需要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抑郁、网络非适应性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独特性需要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手机成瘾,还可以通过抑郁和网络非适应性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15名大学生,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以及学业拖延量表(PAS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程序及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手机依赖得分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r=0.22,P0.01);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29,P0.01);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学业拖延有显著的影响,自我控制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