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改良Del Nido停搏液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两种不同心肌保护液在联合瓣膜置换术的心肌保护效果及临床结果,为临床选择合适心肌保护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不同的心肌保护液分为两组:改良Del Nido停搏液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3.13±9.52)岁;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组,70例,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0.71±9.29)岁。收集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血液中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及肝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浓度,同时比较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术前射血分数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联合瓣膜置换手术。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组相比,改良Del Nido组灌注次数(1.19±0.39 vs.2.99±0.75,P0.001)明显少,主动脉阻断时间更短(P=0.003);两组术中心脏停搏良好,两组复跳后除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Del Nido停搏液具有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同样的心肌保护效果,灌注次数减少,阻断时间缩短;此外未发现其额外增加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其心肌保护能力在成人心脏瓣膜手术中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常温体外循环下持续温血灌注心肌麻痹液用于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价值。方法:瓣膜替换术患者46例,术中应用持续温血灌注心肌麻痹液保护心肌,采用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冠状动脉口灌注及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转流中保持鼻咽温平均为33.1℃,维持心脏在心电静止状态。结果:开放升主动脉后,43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占93.5%,心肌正性药物很少使用,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较好,肌酸磷酸激酶(CPK)释放也较少。结论:持续温血灌注心肌麻痹液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博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JD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温血心脏停博液微流量连续顺行灌注;试验组:采用脱白细胞的温血心脏停博液微流量连续顺行灌注。采集术中不同时间点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浆类脂肪酸结合蛋白、丙二醛及右心房心肌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结果试验组主动脉开放30、60min血浆类脂肪酸结合蛋白、丙二醛均较主动脉阻断前升高,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肌内髓过氧化物酶在主动脉开放后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阻断前相比增加(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博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心肌保护液在患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St.Thomas液(T组,25 ml/kg,每25~30分钟复灌)和HTK液(H组,40 ml/kg,4~6 min灌注完毕.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3 h复灌),每组20例.观察患儿复苏情况,阻断前、停心肺转流(CPB)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两组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自动复跳,H组术后心肌酶的变化明显小于T组(P<0.05或P<0.01).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时间H组明显短于T组(P<0.05).结论 HTK液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单次灌注对于长时间缺血心肌的保护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组(16只犬)和临床组(1例临床病例)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做一个4~5 cm小切口和2个1.5 cm小孔,用自行设计的腔静脉阻断器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插冷灌针灌注停跳液保护心肌。间断缝合人工机械二尖瓣膜和主动脉瓣膜。结果实验动物组:体外循环时间104~196 m in,(143.2±46.5)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58~128 m in,(82.4±26.1)m in。术后取出心脏标本检查,人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缝合确切,无松线及周围组织撕裂。临床组1例:体外循环时间157 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2 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 h,术后胸腔引流液150 m l,术后住院时间10 d;术后随访9个月,未发现瓣周漏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心脏超声示人工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周漏。结论胸腔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温血持续与间断灌注心脏停搏液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心肌保护效应。方法将3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随机分为温血持续灌注组(n=15);温血间断灌注组(n=15),灌注心脏停搏液,在常温体外循环下分别于切皮前、转流60min、停机6、12h采集动脉血,以ELISA法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分别取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心肌组织,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温血间断组 cTnT在停机6h时点比温血持续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60min、停机6hcTnT升高,停机24h逐渐恢复术前水平。两组ATP含量比主动脉阻断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血间断组线粒体计分主动脉阻断开放后比主动脉阻断开放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血持续组略升高(P<0.05)。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中温血持续灌注停搏液优于温血间断灌注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灌注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罂粟碱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3年8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对2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根据在体外循环中灌注时是否经主动脉根部灌注罂粟碱,将263例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176例,男109例、女67例,年龄(64.37±23.54)岁;在体外循环中,升主动脉阻断后即行灌注停跳液,当心脏无有效搏动时应用罂粟碱60 mg稀释至20 ml,经主动脉根部灌注管注入,并反复抽吸8~10次,然后继续灌注停跳液;对照组,87例,男55例、女32例,年龄(65.98±29.13)岁;在升主动脉阻断后不灌注罂粟碱,按照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围术期无死亡。干预组术中心脏复跳后体外循环辅助时间[(9.58±3.21)min vs.(19.74±5.67)min,t=-1.133,P=0.000]、多巴胺[(3.12±1.27)μg/(kg·min)vs.(4.98±2.53)μg/(kg·min),t=-0.913,P=0.031]、肾上腺素[(0.018±0.009)μg/(kg·min)vs.(0.047±0.011)μg/(kg·min),t=-0.811,P=0.018]和去甲肾上腺素[(0.021±0.011)μg/(kg·min)vs.(0.037±0.010)μg/(kg·min),t=-0.823,P=0.019]使用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8.86%vs.70.11%,t=-1.372,P=0.000)高于对照组。干预组随访176例,随访时间6~121个月,随访期间,6例因心脏事件再次入院,2例分别于术后29个月及103个月死亡,9例死于非心脏事件;失访16例。结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过程中,升主动脉阻断后灌注心脏停跳液,当心脏无有效搏动时应用罂粟碱经主动脉根部灌注,联合一系列综合性的心肌保护措施,可明显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减少CPB辅助时间,改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在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一周期的缺血预处理(IP)方法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4月85例慢性心瓣膜疾病患者在我院行心脏瓣膜手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IP组(n=47):主动脉阻断前文行单次缺血2min开放3min的预处理方案,阻断主动脉后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对照组(n=38):仅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观察两组术前、术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心电图ST-T改变、室性心律失常及ICU临床指标。结果术后两组血清CK-MB和cTnI均较术前升高;IP组术后24、48和72h的CK-MB测量值,以及术后24和48h cTnI测量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IP组术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率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使用的正性肌力药物种类和ICU停留时间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IP和低温高钾晶体心脏停搏液灌注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心脏瓣膜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降低术后心肌酶、肌钙蛋白上升水平和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缺血 -再灌注心肌肌钙蛋白 I(Tn I)丢失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12条雄性杂种狼犬 ,按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不同分为两组 :组 (n=6 ) :主动脉阻断 2 5分钟 ;组 (n=6 ) :主动脉阻断 15 0分钟。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 10分钟、30分钟、6 0分钟时测定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清 Tn I浓度 ,同时监测围术期冠状静脉窦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 结果 再灌注后冠状静脉窦血清 Tn I浓度持续高于动脉血清 Tn I浓度 (P<0 .0 1) ,提示心肌丢失 Tn I。组 与组 比较 ,组 心肌 Tn I丢失水平更显著 ,且终止体外循环后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左心室每搏作功指数均显著降低 (P<0 .0 5 )。 结论 体外循环缺血 -再灌注心肌 Tn I丢失程度与心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有关 ,提示心肌细胞 Tn I丢失很可能是导致缺血后心肌功能障碍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逆行性灌注浅低温氧合血心脏不停跳与低温冷血心脏停搏液对外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的影响。 方法 将 18例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心脏不停跳组和心脏停搏组 ,观察围手术期外周血清c Tn I、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及主动脉阻断前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心脏不停跳组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 CK虽略低于心脏停搏组 ,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主动脉开放后 6小时 CK- MB明显低于心脏停搏组 (P<0 .0 5 ) ,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心脏不停跳组 c Tn I明显低于心脏停搏组 (P<0 .0 5 )。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前心肌超微结构均有轻度改变 ,主动脉阻断 90分钟心脏停搏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心脏不停跳组明显。 结论 逆行性灌注浅低温氧合血心脏不停跳围手术期外周血清 c Tn I较低 ,可能与该方法使体外循环期间发生不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较少 ,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冷血心脏停搏液和低温心室颤动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 ,将 2 0 13例患者分为两组 ,冷血心脏停搏液组 :5 96例采用冷血心脏停搏液保护心肌 ;低温心室颤动组 :1417例采用低温心室颤动法保护心肌。两组均为单纯、择期 CABG手术 ,观察心肺转流术(CPB)时间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ICU监护期 ,住院死亡率 ,主动脉内气囊泵 (IABP)使用率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肾功能衰竭发生率。 结果 术中冷血心脏停搏液组与低温心室颤动组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无差异 ,冷血心脏停搏液组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长于低温心室颤动组 (P<0 .0 1)。术后 ICU监护期、中枢神经系统和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死亡率两组间无差异。 结论 单纯、择期 CABG手术患者 ,低温心室颤动法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其临床效果可能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法。  相似文献   

12.
核转录因子κB对羊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本研究对特异性核转录因子кB(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氨基甲酸酯(ProDTC)对缺血预适应(IPC)心脏保护效应的影响进行观察,并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NFκB在IPC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健康山羊18只(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均为雄性,体质量(29±3)kg,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IPC组及IPC+ProDTC组,每组6只。(1)IR组:建立体外循环,行体外循环1h后阻断上、下腔静脉,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搏液使心脏停搏并间断顺灌行心肌保护,主动脉阻断60min后开放主动脉,心脏恢复血液灌注(再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较好地进行心肌保护,研究主动脉开放前热血加甘露醇灌注在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6月-1999年6月间8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生对照组,每组各40例,常规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两组均采用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实验组于主动脉开放前给予热血加甘露醇灌注。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在自动复跳率、主动脉开放后体外循环时间、24小时内心排轿指数恢复速度、肌酸激酶下降幅度等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手术死亡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主动脉开放前热血加甘露醇灌注能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加快术后早期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复跳前经主动脉根部灌注硝酸甘油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对254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施行了心瓣膜置换术,根据在体外循环(CPB)中心脏复跳前是否应用硝酸甘油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将254例患者分为两组,硝酸甘油灌注组(硝酸甘油组):134例,男57例,女77例;年龄(58.47±12.34)岁;在CPB中心脏复跳前应用硝酸甘油5 mg稀释至20 ml,于心脏充分排气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管注入,并反复抽吸8~10次,待心脏出现自主性搏动迹象后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并用手于主动脉根部高频率挤压,务必每次均完全压闭主动脉;对照组: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61.85±11.97)岁;在CPB中心脏复跳前不灌注硝酸甘油,按照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复跳后CPB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硝酸甘油组术中心脏复跳后CPB辅助时间[(12.32±9.76)min vs.(23.43±10.33)min,t=-1.233,P=0.000]、多巴胺[(3.45±2.33)μg(/kg min)vs(.5.67±3.12)μg(/kg min),t=-0.943,P=0.034]和肾上腺素[(0.026±0.013)μg(/kg min)vs.(0.056±0.021)μg(/kg min),t=-0.822,P=0.027]使用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7.01%vs.66.67%,χ2=-2.115,P=0.000)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组随访121例,随访时间2~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失访13例。结论在心瓣膜置换术中良好的应用开放前主动脉根部灌注硝酸甘油、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快速挤压升主动脉的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减少CPB辅助时间,改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 4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血清酶和血气的影响 ,以探讨对心肌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和方法 心内直视手术 40例 ,随机分为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 (BH组2 0例 )与温血持续灌注心脏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 (CWB组 2 0例 )两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BH组鼻咽温控制在 32℃ ,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心率控制在 5 0~ 6 0次 /分 ,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8~ 10 5kPa ;CWB组温度、血压维持同BH组 ,阻断升主动脉后 ,主动脉根部灌注含钾温血停跳液 (K 2 0mmol/L) ,心脏停跳后 ,改用低钾温…  相似文献   

16.
新型心脏停搏液灌注器在心肌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新型心脏停搏液灌注器在心肌保护中的应用。方法100例心脏病患者在心内直视术中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高钾温-冷-温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器和新的高钾氧合血配备方法进行心肌保护。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1~163m in,平均52.5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112 m in,平均42.6m in,心脏自动复跳率100%,均为窦性心律。结论自行设计的新型心脏停搏液灌注器和新的高钾氧合血配备方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确切、满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且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术中和术后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AKI与各因素的相关性。随后将连续型变量放入构建的回归模型中进行趋势性检验,进一步分析连续型变量对AKI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纳入132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年龄(52.9±12.5)岁;28例于术后发生AKI,非AKI组10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围术期输血、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项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血肌酐升高(OR=3.311,95%CI 1.086~10.096,P=0.035)、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22,95%CI 1.008~1.037,P=0.003)、围术期输血(OR=2.850,...  相似文献   

18.
超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中心肌细胞膜微粘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超极化停搏和去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细胞膜流动性变化的影响,评价超极化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家猫均分为3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仅行并行循环180分钟;去极化停搏组:阻断主动脉60分钟,再灌注90分钟,心脏停搏液使用St.Thomas液(K 16mmol/L);超极化停搏组:心脏停搏液使用含吡那地尔的St.Thomas液(K 5mmol/L),其余处理与去极化停搏组相同.应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心肌细胞膜的微粘度(η),以η的倒数表示心肌细胞膜流动性. 结果去极化停搏组主动脉阻断期间心肌细胞膜η值明显上升,且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升高;超极化停搏组主动脉阻断期间亦呈升高趋势,但各时间点η值均明显低于去极化停搏组(P<0.01). 结论超极化停搏比去极化停搏能更有效地维持CPB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起到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比研究常温体外循环下常温充氧晶体和氧合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阻断升主动脉后犬心肌的保护效果,15只犬随机分三组,每组5只,即低温体外循环冷搏液间断灌注组;常温体外循环常温氧合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常温体外循环常温充氧晶掏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了阻断升主动脉前心肌超微结构,腺苷酸含量(ATP、ADP、AMP)、脂质过氧化物、水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显示,温血组和温晶组在阻断升主动脉15分钟、50分钟  相似文献   

20.
含钾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常温心脏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钾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常温心脏瓣膜替换术田家政,吴良洪自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以来,术中心肌保护广泛应用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为了进一步改善心肌保护效果、克服低温不良影响、避免心肌缺血性损伤及再灌注损伤,近年来开展了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