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该文就糖尿病症及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阐述了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糖尿病症及心肌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至12月,前者采用一般方法治疗,后者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普通治疗方法,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39例患者临床效果更佳,对于治疗糖尿病症及心肌缺血症状具备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文菊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067-3068
目的:针对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并探讨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将其以掷硬币法随机分成2组,常规用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用药前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用药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与糖尿病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武鸿燕 《吉林医学》2013,(29):6037-6038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消心痛,观察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SBP、ST段压低发生次数、ST段压低累积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血液和血管有双重治疗作用,可以有效防治SMI的发生,长期服用无耐受性,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滴参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在心脏病猝死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一生前无任何冠心病的症状,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临床症状不显著,所以病人常不加注意。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如突发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则危险性大于有症状者。我院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我科自 2 0 0 0 - 0 1~ 2 0 0 3- 0 1对门诊 6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按 1979年 (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SMI患者 60例为治疗对象 ,男 38例 ,女 2 2例。平均年龄65 2岁。病程 2周~ 2 0年。心功能Ⅱ~Ⅲ级。合并高血压者 13例 ,2型糖尿病者 9例 ,高脂血症者 12例 ,房颤者 5例 ,陈旧心肌梗死 9例。将病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组 (30例 )及消心痛组 (30例 ) ,2组病人年龄、性别及患病时间等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治疗开始时 ,停服一切改善心…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元月至1998年10月以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观察临床心电图ST-T段T波和Holtor上早搏变化。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治疗组52例,其中冠心病39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运动试验阳性9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45~75岁,病程1~10年。心电图示:S-T段下移≥1mm43例,T波低平或倒置4例,S-T段改变同时有T波变化5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7例。对照组52例,冠心病43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运动试验阳性3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43~76岁,病程1~12年,心电图示:S-T段下…  相似文献   

10.
邵启峰 《当代医学》2009,15(7):136-137
我院于2006年10月-2008年6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SMI的临床特点 糖尿病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病率为6.4%~22%,而非糖尿病患者SMI的发病率为2.5%~11%。 年龄大、肥胖、合并外周动脉或颈动脉阻塞性疾病者多发;具有≥2个冠心病危险因子(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冠心病家族史、24小时尿白蛋白〉30mg)者多发。  相似文献   

12.
13.
邰长利 《中医学报》2011,26(11):1354-1355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6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非盲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调血脂、抗缺血等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10丸,共6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的...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与消心痛(对照组)作对比治疗,观察两组缺血性心电图疗效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负荷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肌缺血负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心通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疗程6周,观察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心通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尤其合并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由于患者无自觉症状故无及时就医,往往在突然遭遇巨大的悲痛事件或者惊吓时,身体才会出现很严重的不适,才引发明显的症状出现,甚至引起心肌急聚坏死,形成严重心肌梗死或心跳就停,长期以来,我们对冠心病按常规治疗方法,能改善心肌缺血,但效果欠满意,康复欠佳,患者生活质量、活动工作能力差,人生乐趣不够理想,近十年来我们采用多方面中西医辩证施治办法,受到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朱海莹  李晓慧 《海南医学》2009,20(10):27-28,26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方法对3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检出109例(28.5%)ST段压低,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7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是有症状的4.1倍;心肌缺血发作时,症状的有无与缺血时间长短无关;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于一般活动中(43.1%),发作时与发作前心率比较差别不大,发作高峰在06:00-12:00。结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43%~50%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较非糖尿病高2~3倍,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无心绞痛症状者常见,且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发生率高。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①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②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复方丹参滴丸组)、对照组2(阿托伐他汀钙组)和研究组(复方丹参滴丸+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随机分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组间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心肌缺血是老年期常见病,临床表现以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动则出汗为主,查体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本研究对6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其对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对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6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50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伴有心律失常者17例。1.2 诊断依据: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有T波ST-T波改变者,T波低于R波的1/10,ST段下移≥0.05mV。1.3 疗效判断:显效:心电图T波或ST-T波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