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胶囊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均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头孢克洛和氯雷他定抗感染治疗,试验组给予龙胆泻肝胶囊。评价2组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计算IFN-γ/IL-4,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观察患耳含积液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前,2组IFN-γ、IL-4和IFN-γ/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FN-γ、IL-4和IFN-γ/IL-4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IFN-γ、IL-4和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耳内含积液率为71.79%,低于对照组89.74%(P<0.05)。结论:采用龙胆泻肝胶囊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可下调IFN-γ、IL-4表达,调节Th1/Th2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8%、对照组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较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耳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治疗,每周1次,辅以口服激素及抗生素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治疗,日1剂,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结果:痊愈34例,无效2例,平均治疗时间5日,治愈率为94.4%。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4):492-493
目的:考察龙胆泻肝汤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服用泛昔洛韦0.25g/次,3次/d,连续服用7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病程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治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t=-7.888,-8.557,-19.852,-10.337;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7.895,P=0.005),尤其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891,P=0.027)。结论:采用龙胆泻肝汤配合足量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可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阿昔洛韦、弥可保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3例,采用五味消毒饮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治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 88%(29/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 14%(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9. 09%vs11. 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五味消毒饮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失眠常见表现以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后易醒或不能入睡,全身疲倦乏力为主[1]。中医治疗一般以安神定志,调畅情志,清除脏腑郁热为原则。笔者采用针灸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失眠3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1-09~2013-09就诊于本院确诊为肝胆湿热型失眠患者64例,年龄28~56岁,平均(42.2±14.4)岁;病程1.2~10.4年,平均(5.8±4.3)年。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辅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耳闷积分、耳痛积分、听力下降积分、耳鸣积分、骨膜内陷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胶囊对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和积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诊断为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两组治疗前抽取患者静脉血并保留中耳积液,经离心后保存于-80℃冰箱保存。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并予头孢克洛缓释胶囊联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鼓膜穿刺,并予龙胆泻肝胶囊口服;治疗7 d后再次抽取患者静脉血离心保存,评价临床疗效并测量血清及积液中PAF与ET-1含量。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再次穿刺治疗抽出积液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与积液中PAF,ET-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龙胆泻肝胶囊效果更显著。结论:龙胆泻肝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F,E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62.5%,两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红斑、丘疹等无糜烂渗出处外用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糜烂渗出处外用锌氧油;对照组口服扑尔敏4mg tid,红斑、丘疹处外用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糜烂渗出处外用锌氧油。观察两组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是治疗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泛昔洛韦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泛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泡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病程。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止痛时间、病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泛昔洛韦对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火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龙胆泻肝汤治疗痤疮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缓解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舍曲林治疗肝胆湿热型早泄的效果.方法: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用舍曲林治疗,实验组用龙胆泻肝汤联合舍曲林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IPE-5评分、IELT均改善(P<0.05),且实验组CIPE-5评分高于对照组、IEL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弥可保、消炎痛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泡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病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止痛时间、病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龙胆泻肝汤对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肝胆湿热型中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4678-4679
近年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属于肝胆湿热证型的中风患者30例,收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具备中风主症(卒仆昏迷,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面歪斜,舌强语蹇等)及以下任何3项兼证:烦躁易怒,夜卧不宁,身重目眩,疲软乏力,纳呆口腻或恶心欲吐;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口气臭秽;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有力。均属急性期。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岁以下1例,40~50岁3例,>50~60岁9例,>60岁17例;住院时间最短2 d,最长29 d,平均16.2 d;开始服用中药时间最短1 d,最长9 d,平均3.1 d。1·2治疗方法均予龙胆泻肝汤(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