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综述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药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药理学角度探讨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功能的可能机制,通过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多部位、多层面和多靶点地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血必净组方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对组方作用效应在分子网络层面上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16个脓毒症相关靶点,参照生物学功能分为炎症、免疫、凝血三大类;构建该组方化学成分分子数据库, 探讨其与炎症、免疫、凝血类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 结果 丹参、红花与凝血、炎症类靶点间有作用效应分子较多,具有广泛的抗凝血、抗炎症效应。与脓毒症靶点有较好作用效应的前10个分子分别为组分色氨酸、丹参素、没食子酸、 丹参酚酸D、 原儿茶酸、丹酚酸A、丹参素 C、 香草酸、 迷迭香酸、 苯丙氨酸。血必净组方中既存在1个组分与多个靶点存在较强相互作用,如丹参素与13个靶点有作用, 同时也存在不同组分作用同一个靶点蛋白的现象,如8个分子与MD-2有作用。 结论 该组方与各类脓毒症靶点均有一定的潜在协同效应; 为寻找新型脓毒症类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林彤  彭立生 《中医药导报》2020,26(11):106-11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中药肿节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机制。方法:选用TCMSP等数据库搜集肿节风的化学成分,并筛选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潜在的靶点;应用CTD匹配靶点对应的疾病;采用Cytoscape构建和分析网络;采用STRING进行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应用GlueGO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iGEM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22个肿节风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16个靶点治疗18类疾病。淫羊藿素、苯二甲酸等8种活性成分为肿节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ALB、EGFR、CASP3及MAPK8等为其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大部分关键活性成分能与关键靶点紧密结合;肿瘤、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是其主要针对的疾病。靶点富集到92个GO条目和43个KEGG通路上,功能涉及激素相关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血小板功能等。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了肿节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为推广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作用途径复杂等特点,中药及其复方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极大的优势,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中药研究存在着极大的挑战。网络药理学成为了中药走向现代化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其是在系统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衍生出的以药物多成分,多靶点为切入点研究中药治疗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学科。符合中医药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模式。目前,关于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包括中药单药,药对和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进行中药研究的方法和应用分类、网络药理学与其它技术结合的应用等。但由于数据更新较快,新数据库的出现、算法的类别以及工具的使用较多使得网络药理学发展速度太快,人们忽略了对数据库、工具及算法的更新及各数据库间的优势进行比较,本文对网络药理学近3年的数据库,工具及算法进行了总结比较、并通过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药理机制、新药的研发、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复方的组方规律等方面阐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方面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TCMSP)数据库,以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筛选复方丹参滴丸中的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PharmMapper)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中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靶基因对比筛选,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然后借助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etascape)及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并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共有50个活性成分和429个靶点,DR共有821个已知的治疗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共获得98个共有靶点。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ALB、AKT1、MMP9、MAPK1等可能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60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08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治疗DR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抗炎、免疫调节、促进血管新生、改善无氧代谢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进一步阐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的药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LC-MS和分子对接策略,探讨金芪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该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在线疾病数据库和蛋白互作筛选疾病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金芪降糖片中化学成分与疾病靶点的相互关系,寻找金芪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基于UPLC-QTOF-MS,金芪降糖片共鉴定出51个化学成分,其中黄芪31个,黄连16个,金银花4个;通过CTD数据库、拓扑学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确定过氧化氢酶(CAT)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受体和胰岛素(INS)受体为关键靶点;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发现木兰花碱,黄连碱,表小檗碱,黄芪甲苷,咖啡酸,巴马汀,小檗碱,药根碱,小檗红碱,berberastine,groenlandicine,lycoranine B,demethyleneberberine,isomucronulatol-7-O-glucoside和calycosin-7-O-glucoside为金芪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结论:蛋白互作与网络拓扑学分析有助于实现核心靶点的快速定位;分子对接技术可实现大规模的虚拟筛选具有潜力的候选化合物;该文整合LC-MS和分子对接技术可方便快捷的寻找中药复方中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为后续的药物活性筛选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一种防治脓毒症中药复方凝血方面的计算机药理学,并在分子层面上阐释了多靶点效应.方法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关技术(以分子对接为主),探讨该复方化合物与脓毒症疾病中凝血类靶点间作用关系.结果 共有4个凝血类靶点IXa、TXA2R、PAI -1、Thrombin与之有潜在生物学效应,分别有18、49、106、228个分子与上述靶点发生作用,部分结果与实体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 该实验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该复方在凝血方面的计算机药理学和化合物多靶点作用效应,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及寻找脓毒症治疗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川芎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并筛选川芎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与高血压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构建并合并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疾病-靶点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并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关键靶点的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数据库筛选和文献查阅共得到川芎有效成分23个,得到川芎与高血压的交集靶点为41个;将这些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得到degree较大的14个靶点蛋白,表明它们是川芎治疗高血压的主要作用靶点;并且发现这些关键靶点与15条信号通路相关,分别是HIF-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 GMP-PKG信号通路、雌激素通路等。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川芎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模式与中医药理论不谋而合。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常用技术和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靶点预测、"病-方-证"的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以及新药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material basis for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中药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目前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界定,学术界尚有分歧。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是某一特定复方经与人体作用后在发挥疗效的特异性的靶器官、靶组织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该复方的非内源性活性物质的总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核心与基石,而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在体外高糖环境下延缓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GMCs)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在体外培养HGMCs,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5.5 mmol·L^-1葡萄糖)、甘露醇组(mannitol group,MNT,5.5 mmol·L^-1葡萄糖+24.5 mmol·L^-1甘露醇)、高糖组(high dose of D-glucose group,HG,30 mmol·L^-1葡萄糖)、低剂量TP组(low dose of TP group,L-TP,30 mmol·L^-1葡萄糖+5 mg·L^-1 TP)及高剂量TP组(high dose of TP group,H-TP,30 mmol·L^-1葡萄糖+20 mg·L^-1 TP),分别在37℃,5%CO2条件下培养,干预72 h后,首先观察TP对HGMCs形态的影响;其次,检测细胞周期、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阳性率、端粒长度;最后,检测p53-p21-Rb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p53,p21,Rb的蛋白表达水平及p-STAT3,miR-126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高糖能诱导HGMCs衰老,不仅表现为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端粒长度缩短,还表现为p53,p21,R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p53-p21-Rb信号通路激活。L-TP能延缓HGMCs衰老,不仅表现为HGMCs细胞周期G1期阻滞的改善、SA-β-gal染色阳性率的下降、端粒长度的延长,还表现为p53,p21,Rb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此外,高糖诱导HGMCs p-STAT3表达水平上调、miR-126表达水平下调,而L-TP可使这些变化得到改善。总之,高糖能激活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而诱导HGMCs衰老;L-TP能调节STAT3/miR-126表达水平,抑制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活性而延缓高糖诱导的HGMCs衰老。这些发现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肾病相关的肾脏细胞衰老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肾脏,周细胞(pericyte)是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主要来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P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其中,周细胞的募集、活化与分离以及周细胞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促进RIF形成的主要原因。在PMT启动过程中,周细胞的活化及其与微血管的分离受控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这些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通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通路;阻断这些信号通路不仅能抑制PMT,而且,能遏制肾脏毛细血管减少,改善RIF。临床上,很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等都具有改善RIF的明确疗效,其中,一些中药的干预作用可能与周细胞及其PMT相关。基于此,"PMT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将会成为中药抗脏器纤维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14.
张良宇  陆为民 《中医杂志》2018,(23):1993-1995
介绍徐景藩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病本在脾,关乎肝、肺、肾。基本病机为邪滞肠道、湿热壅盛、气血凝滞,以"袪邪导滞"及"脏腑相关"为治疗原则。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基础,凉血行瘀贯穿始终,以健脾为主,佐以调肝、理肺、益肾,辅以消导、祛风、治痰。  相似文献   

15.
董华  倪光夏 《中医杂志》2018,(23):2031-2033,2056
目的对比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前循环及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50例(前循环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45例(后循环组)。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日1次,1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治疗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均升高(P <0. 05);并且前循环组NIHSS评分低于后循环组,而ADL评分高于后循环组(P <0. 05)。前循环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和显效率(94. 00%、34. 00%)高于后循环组(80. 00%、13. 33%)(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均能促进前、后循环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对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后循环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观察BMSCs早期尾静脉移植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一贯煎的干预作用。雌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一贯煎组和一贯煎加细胞移植组。造模各组大鼠按3 mL·kg^-1每周2次腹腔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共9次;细胞移植组和一贯煎加细胞移植组在首次注射CCl4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入第3代BMSCs 1×10^6个;用药组灌胃一贯煎水煎液。结果可见细胞移植和一贯煎均可降低首次造模48 h的血清ALT和AST。造模4周后,模型组血清ALT,AST,γ-GT活性增高,TBIL含量增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和TG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可见大泡型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可见大量脂滴,天狼猩红染色未见明显胶原增生,血清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BMSC细胞移植组大鼠肝功能和组织病理较模型组进一步恶化,肝组织可见少量胶原增生,肝组织SOD活性更低,MDA和TG含量进一步增高(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经一贯煎干预后,各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有所改善。SRY原位杂交检测显示,BMSC移植后在心、肝、脾、肺、肾均可检测到SRY阳性表达,但以肝脏最多,经一贯煎干预后,SRY阳性细胞在肝脏表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组高表达Wnt和β-catenin,CCl4造模后表达明显减少,细胞移植后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一贯煎组干预后则表达增高。该研究表明早期尾静脉BMSCs移植可加重大鼠CCl4肝损伤,促进肝纤维化形成,一贯煎可改善BMSCs移植加重的CCl4肝损伤,其机制与减少BMSCs归巢肝脏,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处方前研究是对原料药理化性质和制剂性质的深入分析,是开发出有效、稳定的药物制剂前提和保证,已广泛应用于化学药物制剂领域。然而中药制剂研究仍存在经验性和盲目性,作为最基本的中药制剂原料,中药组分的整体性质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中药组分是一个多成分复杂体系,将成分构成完全阐明清楚难度大,笔者尝试提出以代表性成分表征组分整体性质的研究思路。遵循组分中各成分量与量的关系,构建不同成分组合,以生物活性为导向,通过体内外药效实验,辨识与组分整体药效无统计学差异的N个成分,作为代表性成分;测定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渗透性等性质,并通过相似性、离散度分析研究亚组分划分;以质量分散或药效贡献等为权重系数,将各代表性成分的个体性质进行拟合,表征组分/亚组分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液热毒宁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观察热毒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CRAB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热毒宁对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00μL/mL,热毒宁分别和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作用于CRAB,与各自单独用药相比,其抑菌所需药物的浓度明显降低。结论热毒宁对CRAB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中西药联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既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还能帮助临床拓宽耐药菌选择药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的抗黑色素瘤作用是否与PTEN表达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20 nmol/L)组、β-catenin抑制剂(5μmol/L IWR-1-endo)组、雷公藤甲素+β-catenin抑制剂组、ATRA(100μmol/L)组。分别采用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375细胞活力、凋亡率及PTEN、β-catenin、Bcl-2、Caspase-3、PCN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β-catenin抑制剂和ARTA处理能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增强Caspase-3和PTEN表达的同时抑制β-catenin、Bcl-2、PCNA的表达。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PTEN的表达进而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丁丽娜  田君  尚文斌 《中医杂志》2018,(23):2006-2008,2016
生物管道理论与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特点有密切的联系,生物管道理论的提出及应用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诊治具有启发作用。根据此理论高尿酸血症的核心病机主要可概括为"管道不通",由此从"通"论治应贯穿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始终,具体体现于清利湿热、疏理肝气、化瘀通络、通调脏腑等治法之中,且其并发症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肾损害等亦可从通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