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HD)不同节段肠壁肠神经系统(ENS)、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ICCs)的病理改变及病变范围,探讨HD病理诊断依据及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方法以20例手术切除HD标本为HD组,以11例死于与胃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患儿结肠标本为对照组,分别行肠壁S-100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kit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组ENS、平滑肌和ICCs的分布情况。结果 HD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0、2、4、6cm S-100、α-SMA和c-kit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至扩张段上述指标逐渐增加,在扩张段8、10cm处,三者总体趋于正常。结论 HD切除肠段ENS、平滑肌和ICCs均存在病变,至扩张段8cm处病变缓解,在患儿结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切除范围应达到或超过此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钙视网膜蛋白(CR)用于诊断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H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在50例HD(HD扩张段组、HD痉挛段组)和10例对照组结肠壁的表达,并与常规HE染色进行对比分析。用Image-Pro-Plus图文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染色结果。结果 HD痉挛段组与对照组及HD扩张段组黏膜下层、肌层间CR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扩张段肠壁神经丛中可见神经节细胞,痉挛段神经节细胞缺失,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HE染色诊断结果一致;新生儿与年长儿HD痉挛段黏膜下层C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结论 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新生儿HD的诊断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3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3基因(EDN-3)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8例HD患儿痉挛段﹑扩张段结肠作为HD痉挛组及HD扩张组,选取年龄相似的非HD18例患儿结肠标本作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三组结肠肠壁中EDN-3基因表达相对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扩张组和痉挛组EDN-3基因mRNA表达均下降。结论EDN-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参与了散发性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9例HD及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肠管中SOX-2、SOX-10、GDN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5例作为观察组,取切除的狭窄段、扩张段和移行段肠管组织,将同期行结肠造瘘术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肠管组织SOX-2、SOX-10、GDNF的表达。结果 各组肌间神经丛直径、神经节细胞直径、神经节细胞数、神经节细胞质/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肠肌间神经丛直径:HD组狭窄段< HD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神经节细胞直径、神经节细胞数、神经节细胞质/核:HD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各组SOX-2、SOX-10、G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狭窄段< 病例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对照组与HD组扩张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变肠管组织中SOX-2、SOX-10、G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逐渐降低,这与病变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 1(GLUT 1)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 (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 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9例HD及 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 ,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 ,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 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 ,GLUT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组织蛋白酶D(CAD)与S-100蛋白(S-10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的水平,并与近端切缘的正常肠壁冰冻剩余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1)在HD扩张段和近端切缘的正常肠壁冰冻剩余组织的肠壁肌间和黏膜下层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CAD呈阳性表达,在神经纤维与神经鞘膜细胞均不表达。S-100在神经纤维与神经鞘膜细胞均阳性表达,神经节细胞阴性表达,表现为深染的神经丛中有细胞状"空白区"。(2)在HD狭窄段组肠壁神经丛中缺乏CAD阳性表达。S-100染色神经丛中未观察到细胞状"空白区";S-100强阳性表达的神经纤维明显增生,扭曲呈波浪状。(3)汉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与维吾尔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AD和S-100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HD具有重要意义;(2)不同民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3)CAD、S-100的检测简便、快速、经济,容易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间质细胞(ICC)、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先天性巨结肠(H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c-kit及NGFR免疫组化法和NADPH黄递酶组化法观察10例HD患者病变结肠及8例对照组结肠ICC,NGFR及NOS的分布.结果:ICC密布于对照组结肠环肌浅表层及肌间神经丛周围并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肠壁内含丰富的NGFR及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HD病变肠壁内ICC数量减少、网状结构破坏,缺乏NGFR及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ICC,NGFR及NOS的异常分布可能与HD无神经节细胞结肠的舒张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alretinin (CR)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H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18例对照组患儿结肠和HD患儿痉挛段、扩张段结肠肠壁中CR基因的表达,计算其相对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D痉挛段和HD扩张段CR基因表达的相对量分别为0.14-0.10和0.57±0.09,对照组为0.82±0.09;3组CR基因表达的相对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CR基因在HD患儿肠管中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散发性HD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可能参与了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膜受体基因(C-kit)、干细胞因子(SCF)与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8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手术切除标本的存档蜡块,根据HE染色结果,将神经节细胞正常的扩张段标本设为扩张组,无神经节细胞的狭窄段标本设为狭窄组。并收集8例无消化道畸形新生儿尸检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C-kit、SCF及Cx43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C-kit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扩张组中C-kit、SCF、Cx4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中C-kit、SCF、Cx4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与C-kit、SCF及Cx43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马能强  陈琦  李勇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558-560,F0004
目的 探讨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对18例HD扩张段结肠和痉挛段结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染色表达情况. 结罘CR在HD患儿扩张段肠壁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内表达,免疫反应强阳性,CR蛋白表达稳定.而HD患儿痉挛段CR蛋白表达明显减弱,近乎缺失. 结论CR可以作为HD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S-100(soluble-protein100,S-100)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其同源病(Hirschsprung's disease allied disorders,H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为HD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肠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并选择成人结肠肿瘤标本切缘正常组织作对照组进行比较。对HE染色光镜下可疑HD(即HAD)的21例标本进行NSE、S-100蛋白免疫组化测定。结果:对照组结肠壁神经丛中可见染色深浅不一的NSE免疫反应性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均匀分布在肠壁各层;神经节细胞胞体对S-100蛋白则表现为细胞状"空白区"。HAD组结肠壁分化异常,狭窄段结肠壁神经丛内NSE神经节细胞中NSE呈明显阳性反应,S-100染色可见数量较少的细胞状"空白区"。结论:HD的诊断主要根据病理特征而定,在HE染色基础上结合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提高确诊率,为HD和HAD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KX2-1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和RT-PCR技术检测30例HD患儿狭窄、移行和扩张段结肠组织和30例正常对照结肠组织中NKX2-1的表达情况。结果:HD患儿狭窄、移行段结肠组织中NKX2-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36和2.926,P<0.008;t/t’=19.475和14.429,P<0.001)。结论:转录因子NKX2-1在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中表达减少可能与H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肠壁神经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HD患儿的病变肠段行NSE和nNOs染色,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 扩张段结肠壁中NSE在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阳性表达,而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有弱阳性表达,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形态分布良好;狭窄段中无NsE及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细小nNOs阳性神经纤维以黏膜层为多.结论 神经分布异常是HD发病的机制之一,NSE和nNOS的协同检测可作为HD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卡哈尔间质细胞在正常对照组及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节段肠壁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及23例扩张段标本行c-kit免疫组化染色。以扩张段标本作为自身对照。另取5倒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光镜观察卡哈尔间质细胞在正常对照组及巨结肠扩张段、狭窄段肠壁中的分布情况,计数阳性细胞数,分别对巨结肠扩张段与狭窄段、正常对照组与巨结肠狭窄段阳性细胞数目进行配对资料t 检验。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卡哈尔间质细胞数目比扩张段减少(P<0.01),比正常对照组亦有所减少(P<0.01)。且与扩张段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狭窄段卡哈尔间质细胞彼此间形成的网络状结构消失。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与卡哈尔间质细胞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结肠远端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结肠挛缩、粪便郁滞于近段结 肠,以致肠管高度扩张、肥厚,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常见有新生儿巨结肠、婴 儿与儿童巨结肠.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男与女之比4∶1.我院自1999年11月以来,共收住 25例HD患者,除新生儿巨结肠患者先行非手术疗法外,已为18例HD患者施行了结肠切除、直 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其中1例为全结肠切除,手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余世耀  葛莉 《上海医学》1997,20(10):F002-F002
目前已知先天性目结肠症(NI。rchsPrung’sDk-ease,HD)是由于远端结肠肠壁缺乏神经节细胞及肢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失调,引起无神经节细肿肠段痉挛、狭窄所致。近年人们注意到嗜铬蛋白颗粒A作为激素前体或/和旁分泌信使广泛存在于肠壁中。大此,本文作者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了解其在HD中的分布情况,藉以探讨是否与HD的发病有关。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标本取自3O例不同年龄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普通型巨结肠患儿的正常神经节细胞段和无神经节细用段的病理切片。二、方法与试剂用Labelledstreptavidinblotll。(l-SAil)免…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观察了2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男18例,女3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2岁)切除肠管的无神经节细胞与AChE活性增高范围的关系。手术依次从切除肠管的肛门端向近端3、6、9、15cm处以及切除肠管的最近端处各取粘膜进行AChE定量测定及组化染色,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切除肠管粘膜AChE活性增加范围常与无神经节细胞肠段不一致。AChE活性增加范围多低于无神经节细胞段,病变范围越长,两者差别越大;在距肛门3cm处的直肠粘膜内均出现AChE阳性神经,且狭窄段愈近直肠,则距肛门3cm处  相似文献   

19.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以肠道末端肠壁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常见消化道发育畸形[1].该病的病理改变主要在结肠远端痉挛肠段,其特征性组织学改变为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缺如使得肠段失去间隙性收缩和放松的正常蠕动,神经节细胞缺如还丧失了对副交感神经的调节,直肠环肌不断受到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而呈痉挛状态,持续性痉挛的肠段狭窄,粪便通过障碍,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与肥厚,形成巨结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100蛋白和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变肠段行S-100和NSE染色,比较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扩张段及狭窄段结肠壁中S-100在神经丛内的神经纤维、雪旺细胞及周围细胞均有阳性表达,NSE呈弱阳性表达;而在神经节细胞中NSE呈阳性表达,S-100则呈阴性表达.扩张段及狭窄段中神经节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神经纤维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前者神经纤维直径明显较后者大(P<0.01).结论:S-100,NSE可协同互补作为HD明确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为临床HD的正确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