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光电导航下个体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85例OVCF患者分别采用光电导航引导下个体化单侧穿刺方法(观察组43例)或常规C臂X线机透视下单侧穿刺方法(对照组42例)行PKP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累及节段、骨折AO分型、骨密度等级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横断面图像上观察并计算穿刺路径与设计路径的吻合率、椎弓根内壁突破率、骨水泥渗漏率和骨水泥中心分布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X线暴露次数、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2 d VAS评分及术后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及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0,P=0.661)。术后2 d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2 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P=0.68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48 h观察组椎弓根内壁突破率、骨水泥渗漏率、穿刺路径吻合率和骨水泥中心分布率分别为2.33%(1/43)、2.33%(1/43)、86.05%(37/43)、88.37%(38/43),与对照组[分别为19.05%(8/42)、21.43%(9/42)、45.24%(19/42)、50.00%(21/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光电导航下个体化单侧穿刺PKP能提高靶点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椎弓根内壁穿破,能够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光电导航引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7例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光电导航引导,61例)与对照组(采用常规C臂机透视,66例)。手术前后两组进行疼痛VAS评分,记录X线透视次数、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单侧穿刺成功次数,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观察椎弓根突破、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3个月。术后24 h VAS评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X线透视次数、穿刺次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01),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24 h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光电导航引导PKP治疗OVCF,穿刺次数少,单侧穿刺成功率高,X线透视次数少,并发症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34例OVCF患者(34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与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均短(少)于双侧组(P <0.01)。骨水泥渗漏:双侧组3例,单侧组1例。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骨水泥毒性反应。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6个月3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临床效果相当,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胸腰椎OVCF患者(190椎体)根据病情分为单、双侧两组,单侧组78例(104椎体)采用单侧穿刺PKP,双侧组78例(86椎体)采用双侧穿刺PKP。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单侧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均低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单侧穿刺PKP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单侧分步椎弓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符合单节段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144例,其中84例行经皮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60例经皮单侧椎弓根分步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填充量及术后VAS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操作过程顺利,无肺栓塞、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侧穿刺组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4.60±1.10)mL,单侧分步穿刺组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3.40±1.20)mL,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骨水泥渗漏率与分步穿刺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1年,两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分步穿刺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弥散更加均匀,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可取得和传统经皮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的同样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PKP治疗的134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单侧组(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和双侧组(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观察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改善情况、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等。结果单侧组61例,平均年龄(74.7±9.6)岁,双侧组73例,平均年龄(75.1±8.6)岁。两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的丢失率以及后凸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Ⅰ°骨折患者,术后伤椎的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恢复率、后凸角恢复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单侧组术后骨水泥侧漏少于双侧组(P0.05)。Ⅱ°/Ⅲ°骨折患者,术后伤椎的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恢复率、后凸角恢复率双侧组均优于单侧组(P0.05),两组骨水泥侧漏情况无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术后3d及末次随访的VAS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单椎体OVCF骨折患者,如果为Ⅰ°骨折或一侧椎弓根破坏严重、进针困难时宜选择单侧入路PKP手术,Ⅱ°或Ⅲ°骨折时宜选择灌注高黏度骨水泥的双侧入路PKP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新鲜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双侧穿刺入路PKP术,观察组行单侧穿刺入路PKP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临近椎体再骨折、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术前1 d、术后1 d、术后半年及1年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及Cobb角。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为8.0%,与对照组的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中,观察组临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结论与双侧入路比较,单侧入路PKP术治疗老年新鲜OVCF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更少,再骨折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和传统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76例OVCF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组(单侧组,38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双侧组,38例)。记录两组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透视次数单侧组均优于双侧组(P 0.001)。术后1 d VAS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bb角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 0.05)。结论单侧和双侧入路穿刺技术治疗OVCF疗效相同,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辐射少、后凸纠正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OVCF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PVP单侧穿刺组(32例)、PVP双侧穿刺组(28例)、PKP单侧穿刺组(27例)、PKP双侧穿刺组(25例)。比较4组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手术时间:PV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PV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评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VCF采用PVP与PKP治疗疗效均满意。PVP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但骨水泥渗漏率偏高,不能恢复压缩椎体高度; PKP骨水泥渗漏率低,利于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和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KP治疗的50例OVCF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23例)和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压缩率、VAS评分及ODI。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单侧组明显少于双侧组(P<0.01);每椎骨水泥注入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单侧组2例,双侧组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及伤椎椎体高度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3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和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OVCF均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较双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PKP单侧穿刺入路和双侧穿刺入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OVCF患者78例,按手术方法统计39例施行单侧PKP治疗(单侧组),39例施行双侧PKP治疗(双侧组)。结果 双侧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单侧组(P<0.05)。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在术后6个月较术前均有减少,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如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KP单侧穿刺入路以及PKP双侧穿刺入路均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安全性较高,但单侧穿刺有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射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2例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椎≥2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率、胸腰椎后凸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手术时间、X线曝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对照组长(多)于观察组(P 0. 00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率、胸腰椎后凸Cobb角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单、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骨折均有效,但单侧椎弓根穿刺的手术时间短,医患X线接触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无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的伴后壁破损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PKP治疗,36例)和B组(行单侧椎弓根旁穿刺入路PKP治疗,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椎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疗效;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伤椎椎体高度,计算术后1 d伤椎椎体恢复高度及术后6个月丢失高度;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18个月。术中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5.56%),B组9例(2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P=0.028),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穿刺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A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3例(8.3%),B组2例(6.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69)。两组术后1 d及6个月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术后1 d伤椎椎体高度及伤椎椎体恢复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伤椎椎体高度显著低于A组,伤椎椎体丢失高度显著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及6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 d及6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与单侧入路PKP治疗伴后壁破损的OVCF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骨水泥渗漏率更低,且近中期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42例重度OVCF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所有骨折椎体高度均少于原椎体的1/3。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骨水泥。结果42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45 min,出血量<5 ml,骨水泥注射量1.5~3.5 ml。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对称,无穿刺并发症。3个椎体骨水泥渗漏,渗漏率7.1%。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8.6±0.6)、(3.7±0.5)、(2.1±0.6)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9.6°±3.4°、8.9°±3.1°、8.9°±2.6°,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0)。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重度OVC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6-03行PKP治疗的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43例(单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40例(双侧组)。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椎体高度比值、LAK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相同的疗效,同时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PKP治疗的63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多节段胸腰椎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辅助组),30例采用传统透视下手术(传统透视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密度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通道建立时间、透视次数、透视剂量、穿刺偏移程度、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穿刺角度以及术后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平均12个月。与传统透视组相比,机器人辅助组通道建立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透视剂量均明显减少,穿刺偏移程度降低,骨水泥分布情况更好,穿刺角度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组8个节段(9.3%,8/86)、传统透视组17个节段(22.6%,17/75)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两组患者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OVCF术中,机器人辅助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准确性,减少透视次数及透视剂量,减少骨水泥渗漏,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水泥填充弥散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南山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行PKP手术治疗的23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单侧组采用经椎体单侧椎弓根穿刺手术(n=13);双侧组为术中骨水泥填充弥散未超过棘突中线、对侧加行穿刺扩张注入骨水泥者(n=10)。统计手术时间及手术椎体骨水泥填充量、弥散量,根据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体Cobb角及椎体高度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单、双侧组在每椎体手术时间以及骨水泥填充量、弥散量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椎体Cobb角及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KP手术治疗OVCF近期疗效满意,两者在骨水泥填充弥散量、临床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单侧手术相对来说创伤更小,故对于骨水泥填充后可弥散至对侧半椎体的患者,行单侧PKP手术即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175例腰椎OVCF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8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穿刺行PVP术治疗,B组87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单侧穿刺行PVP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31.5±6.6)min,B组手术时间(30.7±5.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X线透视(12.1±2.6)次,B组透视(16.2±2.2)次,A组少于B组(P0.05)。两组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3.5±0.4)分、(2.7±0.7)分、(2.1±0.6)分,B组分别为(4.6±0.6)分、(2.6±0.6)分、(2.4±0.7)分,A组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B组(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侧位片上均可见骨水泥弥散至骨折椎体上下终板;正位片上A组90椎可见骨水泥弥散分布至对侧椎体1/2处,8椎至对侧椎体1/4处,B组50椎骨水泥弥散分布至对侧椎体1/2处,46椎至对侧椎体1/4处,A组弥散分布均匀程度优于B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穿刺行PVP术治疗腰椎OVCF操作简单,能迅速缓解疼痛,且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更均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与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7-1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6行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治疗(BKP组),39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邻椎再骨折数,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BKP组和PKP组手术时间、术后邻椎再骨折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KP组相比,BKP组术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注入量较多、骨水泥充盈评价较优、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充盈度,并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增加伤椎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行PKP治疗的Ⅰ、Ⅱ期Kummell病患者按椎弓根穿刺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组(17例)和双侧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VAS评分、骨折椎体角和椎体高度百分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水泥灌注量双侧组多于单侧组(P 0. 05)。术后1 d两组骨折椎体角及椎体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双侧组较单侧组改善更显著(P 0. 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双侧组均低于单侧组(P 0. 05)。结论 单侧与双侧入路PKP治疗Ⅰ、Ⅱ期Kummell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双侧入路在术后疼痛、影像学改善等方面优于单侧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