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防治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利用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1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35/10万。全年每月均有发病,4-7月和10-12月有两个发病高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学生和幼托儿童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5~10岁发病最高。男、女性别比为1.39:1。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学生和幼托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明显高于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建议把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近3年内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顺德区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514例,无死亡病例,占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总数的60.99%,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3.93/10万,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达119.16/10万,3年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全区各镇(街道)均有发病,1月及4~8月为高发月,占全年腮腺炎报告发病总数的61.41%;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42.74%)、幼托儿童(32.41%)、散居儿童(8.51%)及工人(7.14%),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5岁之间(76.29%);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女性别比为1.83∶1。从2006年麻腮风(MMR)疫苗接种率大幅提高后,全区腮腺炎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今后本区腮腺炎防控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 - 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4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生、幼托机构。 结论 2005 - 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数和发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应推广普及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加强幼托机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余杭州市杭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档案资料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流腮疫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杭州市余杭区2004-2010年共发生流腮病例258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43.86/10万,其中男性发病数为1612例,女性发病数970例,性别比为1.66:1,两者年平均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23,P0.0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 结论 杭州市余杭区流腮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建议借鉴国内外经验,除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外,应在6岁组即学龄前儿童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以加强免疫效果,有效控制流腮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5.
孙卫敏  王雷  张迟 《疾病监测》2016,31(8):654-658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04-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腮提供参考。方法 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检索湖北省2004-2015年的流腮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4-2015年流腮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4.64/10万,每年4-7月,11月至次年的1月为两个发病高峰,高发年龄为5~9岁,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71∶1,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6月,主要发生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 针对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含流腮成分疫苗的免疫策略,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和分析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年及其前后各两个年度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检讨四川省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组织实施、现状与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省监测体系、提高防控效果提供一线数据和决策参考.方法 应用Excel、Epilnfo软件统计分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四川省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未分级事件)数据.结果 四川省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整体逐年减少趋势,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年处于相对的波谷.全省2006~2010年每个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呈现4~6月和9~11月2个高峰.与2008年前后两年相比,2008年全省18个地震极重灾县所属6个市州中有5个市州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省的排序均出现明显下降.2006~2010年四川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事件总数的75.00%,其中乡小学居事件发生地点、事件原因、发病数和死亡数等各项指标之首,在此期间,全省无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9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79.30%)和食物中毒事件(14.33%)为主;传染病事件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甲肝等疫苗可预防性疾病为主,占82.93%.结论 四川省现有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2010年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整体逐年下降的趋势,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军民强有力的灾后救援工作,使2008年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卫生系统对口援建,连续取得了四川省灾后3年无大疫的成就.加强传染病和中毒事件防控,重点针对疫苗可预防性疾病,可极大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减少发病数和死亡数.多部门联合、全社会参与,共同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做好农村和乡小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才能及时防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 2021~2022 年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 2021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周口市常住居民 180 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组,统计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 病 学 特 征 。 另 选 择 180 例 本 市 健 康 人 员 作 为 健 康 对 照 组 ,收 集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经 单 因素 、 Logistic 多 因 素 分 析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 结 果 : 180 例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患 者 中 , 男 103 例( 57.22% ),女 77 例( 42.78%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以 0~14 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其中发病率最高为 5~9 岁群体; 2021~2022 年周口市流行 性 腮 腺 炎 职 业 排 行 前 3 分 别 为 学 生 97 例 ( 53.89% )、农 民 31 例 ( 17.22% )、幼 托 儿 童 18例( 10.00% );流行性腮腺炎在 5~9 岁、学生、麻疹、流腮、风疹联合减毒疫苗( MMR )接种 1/2 针 、单 价 腮 腺 炎 疫 苗 1/2针 、单 价 腮 腺 炎 疫 苗 、 MMR 疫 苗 2 针 、麻 疹 、流 腮 联 合 减 毒 疫 苗 ( MM )接 种 剂 次 的 发 病 率 较 高 ( P <0.05 );经 非 条 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得出, 5~9 岁、学生群体、单价腮腺炎疫苗、 MMR 、 MM 接种 0 次是影响流行性腮腺炎的危险因素( OR>1 , P<0.05 ), MMR 疫苗 1/2 针、单价腮腺炎疫苗 1/2 针接种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因素( OR<1 , P<0.05 )。结论:年龄 5~9 岁、学生群体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开展 MMR 疫苗接种工作,并针对高危因素积极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1-2008年石家庄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世勇  高秋菊 《疾病监测》2010,25(5):357-359
目的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2001-2008年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01-2008年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菌痢疫情为资料,分析菌痢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平均发病率为33.0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0~岁组,发病率为161.4/10万,其次为5~岁组,发病率为78.2/10万,10~岁组为30.5/10万,70~岁组发病率最低,为13.1/10万(2χ合计=25 162.75,P=0.00);男性多于女性(2χ合计=1147.42,P=0.00);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平均占35.8%,其次,散居儿童和学生,平均占22.2%和17.0%(2χ合计=9086.34,P=0.00);石家庄市2001-2008年县(区)菌痢发病明显高于市区(2χ合计=6995.77,P=0.00);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菌痢5、6月开始发病例数逐渐增多,7、8月达高峰,10月以后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低;2001-2008年菌痢发病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r=-0.9156,P=0.00)。结论近年来石家庄市菌痢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组以下,男性多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以农民、散居儿童多见,季节高峰在每年的7-8月,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5 — 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 — 2019年奉贤区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19年奉贤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9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31/10万,各年发病数、发病率分别为89~438例和8.26/10万~54.7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人群年龄以5~9岁为主;发病高峰在4 — 7月;本地人口病例多于外来人口,无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多于有免疫史病例。  结论  2005 — 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5~9岁儿童高发;建议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重点做好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0.
胡雅飞  林海江  李未 《疾病监测》2019,34(10):916-919
目的了解2剂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实施后,台州市水痘流行特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1 — 2017年2剂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实施前后,台州市水痘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1 — 2017年台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16 89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0.02/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5年(55.81/10万),最低为2011年(26.24/10万),2011 — 2015年水痘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剂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实施后,2016 — 2017年水痘发病率有所下降。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天台县(103.77/10万),最低的是玉环县(17.46/10万)。 2剂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实施后,台州市水痘疫苗年均接种量有所上升,水痘发病性别比、季节趋势、发病率年龄组分布无明显变化;但0 ~ 9岁人群水痘发病率明显下降,≥10岁人群发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结论2剂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实施后台州市水痘发病上升趋势缓解,接种人群发病率有所下降,≥10岁非接种人群发病所占比例升高,继续实施2剂水痘疫苗接种策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罗宏伟 《疾病监测》2013,28(2):112-1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周口市近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流腮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周口市2005-2011年流腮病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1年周口市共报告流腮7998例,年均发病率为11.43/10万,扶沟县最高,为30.81/10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7.91/10万和3.51/10万(P=0.0055)。3-6月为发病高峰(占47.01%);结论 周口市近7年流腮报告发病率与河南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学生、学校等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在每年的3-6月发病高峰期间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与控制流腮。  相似文献   

12.
刘怡芳  吕杰  董晓春  李力 《疾病监测》2012,27(4):277-279
目的 了解和掌握天津市2000-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天津市2000-2011年HFR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0-2011年天津市共出现一波流行高峰,2002年发病数和发病率达到顶峰。2003年起发病率迅速下降。12年间累计报告HFRS病例1691例,死亡25例,每年平均发病率1.53/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发病率(χ2=95.482,P=0.000),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春季。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指标自2004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近年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鼠带病毒指数与人群发病水平呈现正相关(r=0.886,P=0.000)。 结论 天津市HFRS疫情近年呈现持续平稳状态,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需要长期开展,积极掌握信息才能科学、及时、有效的指导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全国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8-2010年,全国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09 08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8/10万,男女病例报告发病率性别比为1.62∶1;春、冬季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3~14岁儿童(占81.8%);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于学校(占97.0%),尤其是小学。 结论 我国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仍比较发达国家高,应进一步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MMR)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并建议发生暴发疫情时学校启动晨检,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下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流行特征和暴发原因,为预防AHC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和文献回顾进行流行病学、病原体分析。采用系统抽样,抽取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暴发原因定性分析。结果自1971年以来,我国AHC流行的病原体以Cox 24v为主,间有EV70、腺病毒及其他病毒。2005-2012年,AHC分别在2007、2010年出现2次发病高峰,每年8 10月为AHC高发季节,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43∶1,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湖北省。2005-2012年我国共报告AHC突发疫情428起,主要发生在学校、工厂车间等人口较密集的场所,发生原因与疾病特点、人群聚集、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学生卫生习惯差、首发病例缺乏严格的隔离治疗等有关。结论 2005-2012年AHC发病情况总体平稳,2007和2010年出现了2次发病高峰。加强我国重点地区AHC疫情监测,加强农村、学校、工厂健康教育,提高人群聚集场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防止AHC暴发流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倩  蒋征刚 《疾病监测》2009,24(10):777-778
目的了解浙江省2004-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浙江省腮腺炎病例数分别为22 461、27 143、22 992和19 637例,年平均发病率在47/10万左右;发病高峰呈现春、冬季双峰;80%左右的病例年龄集中在4-15岁。结论浙江省需进一步加强腮腺炎疫情的监测和暴发疫情控制管理,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韩叙  刘东磊 《疾病监测》2013,28(4):288-293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评价二者免疫学效果差异。 方法 检索 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筛选国产与进口腮腺炎疫苗抗体阳转率比较的流行病学现场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0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国产组与进口组腮腺炎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7,95%CI为0.92~1.03,Z=1.03,P=0.30),其中国产腮腺炎单价疫苗与进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腮腺炎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为0.92~1.05,Z=0.41,P=0.68)、国产MMR疫苗与进口MMR疫苗的腮腺炎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为0.90~1.04,Z=1.02,P=0.31)。 结论 国产与进口腮腺炎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南昌市湾里区某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因素,为制定学校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因素。结果 全校共有学生2115人,教职工96人,发病38例均为学生,总罹患率为1.72%(38/2211);突破性病例出现发热症状比例与未接种疫苗发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病例涉及5个年级12个班,不同年级的学生罹患率为0.0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54,P<0.001);男、女学生罹患率分别为1.77%(20/1130)和1.83%(18/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21)。结论 及时发现并隔离传染源是控制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建议学校配备专职校医严格落实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浙江省衢州市2004 2012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控制策略。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浙江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资料进行分析,运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研究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 结果 衢州市2004 2012年累计报告风疹26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96/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近年来衢州市风疹维持在较低水平。加强疫情监测,提高易感人群风疹疫苗免疫覆盖率,适时开展育龄妇女的风疹加强免疫是控制乃至消除风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霞  张辉  周洋 《疾病监测》2008,23(1):43-45
目的 了解昆明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昆明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为主,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其次是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发生高峰出现在3-6月及10-12月份.结论 昆明市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其中村级小学发生率最高;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现况、流行特征和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6年布病报卡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收集分析动物间资料。结果 四川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7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303.21,P0.001),除攀枝花市外各市(州)均有病例报告。2014-2016年病例数占累计报告数的86.96%(180/207),该时期发病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48.73%;采集人血清15 011份,阳性率为1.55%。羊感染率呈升高趋势(2=21.18,P0.001)。结论 四川省布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范围广泛,呈散发性。优势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人间和动物间防控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动物间监测净化,做好人间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