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隋文乐  李爱萍 《新中医》2014,46(7):40-4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观察组88.33%,对照组6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2疗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第2疗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2组患者治疗第1、2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阳复元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家医院入选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2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5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温阳复元方,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治疗28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完成研究109例,对照组完成研究106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为7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复元方可以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12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60/63)高于对照组(82.54%,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8.24±1.56)分、NIHSS评分(7.16±2.17)分低于对照组的(11.83±1.97)分、(11.39±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安全可行,能够快速消除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毛一亮  裘亚龙 《新中医》2016,48(11):11-13
目的:观察在常规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0%,对照组为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运动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熄风通络化痰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通络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纳入观察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根据具体病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FMA和BI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MA和BI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通络汤口服及普通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风参芪通络胶囊与针刺联合治疗中风恢复期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基础治疗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中风参芪通络胶囊联合针刺)和对照组(基础治疗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各3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BP临床表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的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参芪通络胶囊结合针刺能够改善中风恢复期假性球麻痹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中医症候积分,安全有效,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疗效、神经功能、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较对照组(75.86%)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服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龙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龙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6.67%,均优于对照组的86.67%、88.33%,2组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龙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景芪扶正通络汤在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4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景芪扶正通络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以及SO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