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对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5例,所有患者术中均持续单肺通气,按单肺通气时间长短分为A组(2小时)、B组(2~3小时)和C组(3小时),分别记录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术前(T1)、术后30分钟(T2)及术后24小时(T3)PaO_2和PaCO_2值、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并发呼吸衰竭例数及术后总住院时间,分析并比较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3组患者血气指标、术后肺部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PaO_2值在T3时间点为(92.77±14.97)mmHg,C组为(79.97±9.9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aO_2值在T1、T2时间点、PaCO_2值在T1、T2、T3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肺炎发生率为61.3%(19/31),C组术后肺炎发生率为68.8%(11/16),均显著高于A组(22.2%,4/18,P均0.01,C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为43.8%(7/16),A组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88±1.67)天,A组(10.83±1.3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术后并发呼吸衰竭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中长时间单肺通气可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在食管癌根治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术后全身炎症指标和肺部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4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干预组22例,其中男20例、女2例,平均年龄(62.86±5.22)岁;观察组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双肺通气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3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依据术中通气方式分为单肺通气组(OLV组)和双肺通气组(TLV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中部分因素的差异。结果 OLV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TLV组(34.3%vs.24.6%,P<0.05),OLV住院时间明显长于TLV组[(27.1±9.1)dvs.(23.0±6.6)d,P<0.05]。结论在OLV条件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TLV,并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模式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择期胸腔镜肺手术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13例、男116例,平均年龄(53.6±1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Ⅲ级。纳入患者麻醉期间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根据通气模式将其分为PCV-VG组(PCVVG模式,165例)和VCV组(VCV模式,164例)。主要结局指标为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共有73例(22.2%)患者发生了肺部并发症,PCV-VG组发生率为21.8%,VCV组发生率为22.6%[RR=0.985,95%CI(0.569,1.611),P=0.8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V-VG与VCV模式相比,住院期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6,95%CI(0.487,1.470),P=0.553]。结论对于胸腔镜肺手术患者,通气模式的选择与住院期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对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以及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均分为C组和O1、O2、O3、O4、O5组(每组10只).O1~O5组建立右肺OLV,分别给予OLV1、2、3、4、5h.各组中5只兔子完成OLV后立即处死,另5只兔子拔除各种管道自然养活24 h,分别测定左右肺灌洗液中细胞数、TNF-α、IL-8浓度和肺组织SP-A.结果 OLV时,与C组比较,O3~O5组左右肺细胞数均大于4.64±0.79 (P<0.01);O4和O5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43.6±5.7 (P<0.01);O3~O5组左肺TNF-α值均升高大于101.90±18.65(P<0.01),O4~O5组左肺IL-8值升高大于256.16±30.32(P<0.01),O5组右肺TNF-α、IL-8值升高(P<0.01).24h后,O4~O5组左肺细胞数仍高于7.5±1.9(P<0.01);左肺IL-8值在O5组为214.60±76.74 (P<0.01).左肺与右肺间的TNF-α和IL-8值在OLV时与24h后各时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O1~O3组左肺SP-A表达均大于13.84±3.47(P<0.01)、O1~O5组右肺SP-A表达均大于5.51±1.48 (P<0.01),O4~O5组SP-A表达减少;24h后O1~05组左右肺SP-A表达均大于12.17±4.75(P<0.01).结论 随着OLV时间延长,肺炎症反应明显及肺SP-A表达减少;在OLV超过3h,即使恢复双肺通气24 h后,肺损伤仍难以完全修复,应避免OLV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以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组(灌注液组,P1组)、灌注液加入丙泊酚36mg/L组(P2组)、24mg/L组(P3组)、12mg/L组(P4组)。双肺通气记录流量-压力曲线,利用非线性回归计算肺血管膨胀系数(α)和固有阻力(R0)。随后行单肺通气,记录单肺通气肺动脉压(PAP)及流出液PO2,并计算各组的PAP百分比(△PAP%)、PO2百分比(△PO2%)。结果△PAP%P1组高于其它三组,而P4组高于P2组(P<0.01或P<0.05);单肺P2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1);四组单肺OI显著低于同组双肺OI(P<0.01);P2组△PO2%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丙泊酚剂量依赖性抑制单肺通气的HPV,但气体交换功能只有在达到一定的程度方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泡征募(ARS)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OLV)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后插入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开胸后行OLV。观察组ARS于开胸后15min进行。记录动脉血压、HR和SpO2,并在侧卧后双肺通气(TLV)15min、OLV15min、OLV40min行动脉血气分析,以简化肺内分流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TLV15min和OLV15min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pO2、SaO2、PaO2、Qs/Qt和PaCO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OLV40minARS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显著增加(P<0.05),Qs/Qt明显降低(P<0.05)。结论ARS通气方式在麻醉状态下OLV时可改善肺内氧合,降低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肺泡征募技术对肺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侧卧位行肺切除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泡征募(ARM)持续1分钟后紧接着对通气肺给予5cmH2O呼气末正压。在下列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改变数据:双肺通气时(TLVbaseline)、单肺通气前(OLVpre-ARM)、ARM后20分钟(OLVpost-ARM)以及双肺通气结束时TLVend。结果 TLVbaseline时PaO2/FiO2为358±126,OLVpre-ARM降为235±113(P〈0.01),OLVpost-ARM上升到351±120(P〈0.01)。在ARM期间,心指数从3.04±0.71/m2OLVpre-ARM下降到2.4±0.61/m2(P〈0.05),OLVpost-ARM时恢复到3.1±0.71/m2(P〉0.05)。ARM能够肺泡开放且引起通气侧肺静弹性阻力明显下降(16.6±8.9 cmH2O/ml OLVpost-ARM vs 22.3±8.1 cmH2O/ml OLVpre-ARM)(P〈0.01)。结论胸科手术侧卧位OLV时,对通气肺实行ARM能够使肺泡开放,改善氧合和呼吸机械力学。但应注意ARM引起的短暂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手术是首选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仍较高,其原因近几年文献报道较多,而结论却不一致,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 OLV 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并将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 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 minP 组患者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C组患者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集麻醉诱导前30 min(T0)、OLV 即刻(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膨肺后30 min(T4)、术后120 min(T5)6个时间点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记录乳酸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 及术后7 d 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与 T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血乳酸含量 T2、T3、T4时点明显升高(P <0.05或0.01)。P 组患者血乳酸含量在 T3和 T4时点分别为(1.79±0.47)mmol/L 和(1.64±0.49)mmol/L,与 C 组比较明显下降(P <0.05);TNF-α水平在 T1、T2、T3、T4和 T5时点分别为(9.53±2.17)pg/ml、(10.21±1.73)pg/ml、(12.58±2.32)pg/ml、(10.54±1.86)pg/ml 和(7.39±1.25)pg/ml,与 C 组比较明显下降(P <0.05),IL-6水平 T1、T2、T3、T4和 T5分别为(39.46±10.54)pg/ml、(37.87±15.05)pg/ml、(53.57±15.56)pg/ml、(47.74±13.53)pg/ml 和(38.68±11.41)pg/ml,与 C 组比较明显下降(P <0.05)。与 T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 CERO2值于T2、T3时点明显升高(P <0.05)。术后7 d,P 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0%,C 组为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降低 OLV 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围术期血乳酸含量、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食管癌手术围术期液体管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找出最佳的补液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的75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肺部并发症的界定采用修订后的Kroenke术后肺部并发症分级系统。将所有出现Ⅱ~Ⅳ级肺部并发症的患者作为肺部并发症组[n=13,男12例、女1例,年龄(64.62±8.64)岁],其他患者作为无并发症组[n=62,男50例、女12例,年龄(60.55±8.73)岁],对比组间各临床指标和围术期出入量的差距。结果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组间相比,存在差异的指标包括术后输注白蛋白,术中净入量、总入量、术中公斤体重净入量、术中公斤体重总入量、术中公斤体重小时净入量、术中公斤体重小时总入量(术中输液速度)、术后1~3 d总入量、术后1~3 d公斤体重总入量。其中,术中输液速度和术后1~3 d总入量对于预测肺部并发症的截点值分别为12.07 ml/(kg·h)和178.57 ml/kg。结论术中补液速度和术后前3 d的补液量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术中输液速度最好不超过12.07 ml/(kg·h),术后前3 d补液不超过178.57 ml/kg。在此范围之内,适当增加补液量有助于改善患者体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伴有肺功能异常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有一项以上指标异常,随机均分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和常规通气组(CV组)。双肺及单肺通气参数设定:PV组患者潮气量5~6ml/kg,吸呼比为1∶1,并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3~5cmH2O。CV组患者潮气量10ml/kg,吸呼比为1∶1.5。在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120min(T2)、术后24h(T3)抽取静脉血3ml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旁气流法监测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血气分析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IL-6、IL-8的浓度显著增加(P<0.05),但PV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CV组(P<0.05)。PV组T2时Ppeak、Pplat、Raw显著低于CV组(P<0.05),而CV组Cdyn显著升高(P<0.05),PV组T2、T3时OI显著高于CV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有效降低肺功能异常患者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及阻力,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苗药香囊对正常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G1(IgG1)及肺组织中免疫球蛋白A(IgA)、IgG1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玉屏风颗粒组(阳性对照组)、苗药香囊持续吸入组、苗药香囊间断吸入组、苗药香囊持续吸入+玉屏风颗粒组(香+玉组).实验小鼠连续用药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SIgA、IgG1的含量,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肺组织中IgA、IgG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苗药香囊持续吸入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SIgA和IgG1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255.83 ± 94.96) ng/ml和(165.37 ± 54.59)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苗药香囊持续吸入组小鼠肺组织中IgA、IgG1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90±0.29和2.69±0.8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苗药香囊能够增加正常小鼠呼吸道中IgA、SIgA和IgG1的含量,进而提高其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80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aCO2、PaO2、SaO2、pH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60例胸外科手术治疗需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导管手术通气治疗。记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与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通气组比较,支气管封堵导管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并且在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导管手术治疗单肺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且手术后患者的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相关因素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50例符合入选标准,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32)与非感染组(n=118)。记录两组麻醉药物使用总量,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全麻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晶体补充量、胶体补充量、术中总补液量、麻醉方法和单肺通气方式,比较两组非间断膨肺比例、鼻导管吸痰比例和术后哌替啶镇痛比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部感染组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全麻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非间断膨肺比例、鼻导管吸痰比例和术后哌替啶镇痛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咪达唑仑与顺阿曲库铵用量、插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晶体补充量、胶体补充量、术中总补液量、麻醉方法及单肺通气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芬太尼用量每增加7.5μg(OR=1.65,95%CI 1.24~2.85)、单肺通气时间每增加10 min(OR=2.14,95%CI 1.32~3.62)、全麻时间每增加20 min(OR=1.87,95%CI 1.46~3.15)、鼻导管吸痰(OR=2.03,95%CI 1.27~3.46)及术后哌替啶镇痛(OR=3.44,95%CI 2.25~5.13)是预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麻醉中使用合适的舒芬太尼总量、减少单肺通气时间与全麻时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术后采取自控静脉镇痛,有利于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泡复张术(RM)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是否能有效改善后腹腔镜手术后早期呼吸功能。方法 30例择期后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行不同的术中通气方式:对照组(n=10)行常规正压通气;PEEP组(n=10)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4 cmH2O;PEEP+RM组(n=10)通气方式与PEEP组相同,在气腹结束后立即以30 cmH2O压力维持30s气道正压行肺泡复张术。在气腹前(Baseline)、气腹后10 min(PI 10 min)、气腹后30 min(PI 30 min)、气腹后60 min(PI 60 min)、放气腹后1 min(PD1 min)、拔管后5 min(EX 5 min)、拔管后0.5h(EX 30 min)等7个时点检测记录呼气末CO (2ETCO2)、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动脉与呼气末CO2差值[D(a-e)CO2]、氧合指数(OI)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EEP、PEEP+RM两组在PI 60 min和PD1 min两个时点的Pa CO2显著降低(P〈0.005)。PEEP组与PEEP+RM组在PI 30 min、PI 60 min和EX 30 min等时点,其D(a-e)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EX 5 min和EX 30 min两时点,PEEP+RM组的OI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时点间Pa-CO2的差值ΔPaCO2在PEEP+R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使用PEEP可有效减少动脉血和肺泡的CO2分压差,减少肺泡塌陷;肺泡复张术可在拔管后有效加快动脉血CO2分压的下降并改善氧合指数。复合以上两种处理,可有效减轻后腹腔镜术后早期CO2蓄积,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后肺功能及萎陷侧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拟于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38~65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术中维持PaCO_235~45mm Hg(C组)和55~65mm Hg(H组)。分别于单肺通气前1min(T_1)、单肺通气后30min(T_2)、萎陷肺复张后30min(T_3)抽取动脉血5ml,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呼吸指数(RI);收集外周静脉血及萎陷侧肺下叶肺泡灌洗液,检测TNF-α、IL-6和IL-10水平;记录气道峰压、潮气量、气道平台压,并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结果与C组比较,T_2时H组气道峰压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H组萎陷侧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和Cdyn明显升高(P0.05),TNF-α、IL-6水平、RI明显降低(P0.05)。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能有效抑制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后萎陷侧肺的炎症反应,改善肺脏弥散功能及顺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和比较长时间(>2 h)保护性单肺通气策略(P-OLV)与压力控制双肺通气模式(PC-DLV)对新生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因先天性食管闭锁(CEA)行食管重建术的新生儿60例,男34例,女26例,日龄<28 d,CEAⅢa或Ⅲb型.按术中通气管理模式分为两组:P-O...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空气肺复张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后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24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40~60岁,体重44~65 kg,随机分为2组(n=12),纯氧肺复张组(纯氧组):术中单肺通气结束肺复张时以纯氧膨肺;空气肺复张组(空气组):术中单肺通气结束肺复张时以空气膨肺.于单肺通气开始即刻(T_1)、单肺通气转为双肺通气即刻(T_2)和单肺通气转为双肺通气后30 min(T_3)时,抽取肘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蛋白羰基浓度,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术后2 h时,抽取桡动脉血样,测定肺氧合指数.结果 与T_1和T_2时比较,纯氧组T_3时血浆蛋白羰基浓度和血清MDA浓度升高,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空气组T_3时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纯氧组比较,空气组T_3时血浆蛋白羰基浓度和血清MDA浓度降低,血清SOD活性升高,术后2 h时肺氧合指数升高(P<0.05).结论 空气肺复张可减轻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后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对术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