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随访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心律,探索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导管射频消融效果。方法纳入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外科消融术后发生房速的11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持续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左心房或右心房标测图,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部位行射频消融术。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9±8)岁。结果该组患者行外科手术时间为(149±18)min,术后住院时间(9.5±2.9)d,住ICU时间(1.8±0.4)d。在电解剖标测过程中,11例患者共标测出17种心动过速,其中5例患者(6例次,35%)起源于右心房,6例患者(11例次,65%)起源于左心房,其中2例与二尖瓣环有关。消融术中即时成功率为91%(10/11)。平均随访(17±4)个月后,2例左心房房速患者复发。结论该类患者发生的房速来自左心房居多,大多数非二尖瓣瓣环依赖,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患者200例,其中男80例、女120例,年龄37~63(48.3±11.0)岁。根据是否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100)患者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n=100)单纯行瓣膜置换术。结果试验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64.6±12.7)minVS.(60.8±10.8)min,P=O.024;(55-3±12.1)minVS.(49.8±10.5)min,P=O.001],住院费用显著增加[(11.2±3.5)万元VS.(9.8±2.2)万元,P=O.001],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VS.1%,P=O.561)。试验组在术毕、术后1年时的心房颤动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0%VS.27.0%,72.9%VS.9.6%,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同期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59例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37例;年龄29 ~ 71 (48 ± 11) 岁。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2 ~ 26.0 (7.2 ± 3.4) 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 Ⅱ级20例,Ⅲ级31例,Ⅳ级8例。二尖瓣中至重度狭窄32例,二尖瓣中至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42例。左心房内径39 ~ 98 (55.2±8.9) mm。9例患者左心房内有血栓形成。于术中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装置(Inc.West Chester,Ohio,USA),频率460 kHz,最大能量28.5 W,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右心房消融,然后在中低温心脏停搏下进行左、右肺静脉口和左心房的消融隔离,最后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并定期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 65~180 (99 ± 28)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46~123 (69 ± 17) min,射频消融时间15~28 (21 ± 4) min。术后心脏复跳后44例患者立即恢复窦性心律,10例患者仍为心房颤动,1例患者呈心房扑动心律,4例患者心动过缓使用心外膜临时起搏(3例恢复窦性心律,1例仍为心房颤动)。术后随访58例,随访时间6~33个月,失访1例。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86.2 % (50/58)、91.4% (53/58)、89.7 % (52/58)、84.6 % (33/39)和71.4 % (5/7)。随访期间无远期血栓栓塞发生。 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安全、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AF)同期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4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射频消融组(n=62)和对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15.8±6.1)d vs.(12.9±3.1)d,P=0.001],CPB和ACC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需放置永久起搏器,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9.2%vs.55.5%±5.4%,P<0.01)。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随访时射频消融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5%、87.5%、87.1%和82.4%,对照组分别为3.3%、2.2%、0.0%和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能有效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122例合并永久性AF的心瓣膜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射频改良迷宫手术,其中男31例,女91例;年龄23~65岁(47±10岁)。AF持续时间0.5~32.0年(6.5±5.7年),二尖瓣狭窄5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58例。采用Cardioblate系统(Medtronic公司,单极射频笔、射频能量25~30 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首先完成右心房迷宫手术,阻断升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含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经房间沟或房间隔进入,分别环绕左右肺静脉口做消融线,并从左侧环线向二尖瓣后瓣环及左心耳口做消融线,完成连接左右环线之间的消融。处理左心耳及相应的心瓣膜病变。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4例,其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机械瓣故障死亡1例,猝死1例。随访115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5~7.0年(4.8±2.6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猝死3例,机械瓣膜故障1例。87例(78.4%,87/111)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22例仍为AF,1例为心房扑动,另1例术后1年需置入永久性起搏器。随访期间(术后0.5~7.0年)患者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4.90±7.50 mm vs.54.30±10.80 mm,t=10.641,P=0.000)。结论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AF是相对安全的,但术后心律不稳定、心动过速及AF复发并非罕见,因此对这些患者AF的手术指征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二尖瓣成形术及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0例实施二尖瓣成形术(研究组),200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术中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二尖瓣反流情况和并发生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左心室舒张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二发生3例二尖瓣中度反流,15例轻度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效果更佳,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特点及其对外科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9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房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患者60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术中射频消融前取左心耳病理标本.根据术前左心房内径(LAD)不同,分为a组(LAD≤50 mm)、b组(50 mm< LAD≤60 mm)、c组(60 mm<LAD≤70 mm)、d组(LAD >70 mm),每组各15例.标本切片染色后,比较4组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及细胞径差异.收集患者术后即刻、出院时心电图,随访术后第3、6、12个月心电图,研究4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 4组显微镜下测得胶原容积分数值和心肌细胞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12个月窦性心律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即刻、出院时、3、6、12个月窦性心律恢复率分别为,a组93.3%、93.3%、93.3%、100%、100%;b组80.0%、73.3%、80.0%、80.0%、80.0%;c组66.7%、66.7%、66.7%、73.3%、66.7%;d组53.3%、53.3%、53.3%、60.0%、60.0%.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越大、心房纤维化程度越高,心肌细胞径越大外科射频消融术后6及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的特征差异,以期为临床开展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4所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475例房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特征的类别,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潜在剖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可分为低水平运动恐惧组(29.05%)、中等水平运动恐惧组(48.21%)和高水平运动恐惧组(22.74%)。三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居住方式、房颤病程、症状分级、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房颤症状分级是患者运动恐惧的危险性因素;房颤病程<3年和领悟社会支持是患者运动恐惧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水平存在显著异质性,医护人员可依据不同人群特征给予针对性干预策略,以降低其术后运动恐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的初步体会,探讨控制慢性AF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对23例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右心房的消融,然后在中度低温心脏停搏下做左、右肺静脉口和左心耳的消融隔离,最后行心瓣膜置换术。结果射频消融时间18-26min。术后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致消化道大出血住院死亡1例,生存的22例患者随访3~30个月,出院时、3个月、1年和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是81.8%、86.4%、82.4%和77.8%,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和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6例,合并房颤74例,22例为窦性心律。根据手术方式将96例患者分为3组:试验组(瓣膜置换+射频消融)40例、对照组(瓣膜置换)34例、空白组(窦性心律者行瓣膜置换)22例。分析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随访期间窦性心律维持率、随访末期左房前后径(LAD)的缩小幅度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增加。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在SF-36量表6个维度及躯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评分(MCS)、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时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3个维度及躯体健康评分(PCS)、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房颤会加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改变,双极射频消融有利于房颤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与维持、明显缩小LAD,降低PASP。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6例典型房扑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56例房扑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14.0±12.2)个月,15例有房颤发作,其中3例进展为慢性房颤.术前有、无房颤病史者术后房颤发生率分别为7.5%、75.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房颤发作患者年龄(57.1±13.6)岁,无房颤发作患者(42.3±11.2)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融前有房颤发作病史是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对消融术前有房颤发作病史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降低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典型房扑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56例房扑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14.0±12.2)个月,15例有房颤发作,其中3例进展为慢性房颤。术前有、无房颤病史者术后房颤发生率分剐为7.5%、75.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房颤发作患者年龄(57.1±13.6)岁,无房颤发作患者(42.3士11.2)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融前有房颤发作病史是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时消融术前有房颤发作病虫惑者进行针对性护理,降低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时行心房颤动(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尖瓣病变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54.5±6.5)岁。所有患者均经股动静脉内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经房间沟切口行二尖瓣手术,以单极笔行肺静脉口射频消融,以双极笔经右心房切口行右心房及右侧肺静脉口射频消融,封闭左心耳。缝合左右心房切口。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余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时间(282.9±67.8)min,体外循环时间(165.7±39.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9.9±29.7)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4±3.2)h,住ICU时间(26.5±5.3)h,胸腔引流量(119.7±24.5)ml。随访时间(5.1±1.9)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窦性心律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结论经右胸前外小切口行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无水乙醇联合射频消融术(anhydrous ethanol combin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EA+RFA)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0-12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术前心房颤动(AF)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伴或不伴有三尖瓣成形术的二尖瓣病变患者1 029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621例,按照术前是否发生AF分为两组,术前出现AF为AF组,395例,男134例、女261例,年龄(51.1±11.5)岁;术前窦性心律(SR)为SR组,226例,男82例、女144例,年龄(48.2±14.1)岁。比较两组早期临床结果和中远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F组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S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31例/33 984患者月)vs.0.4‰(9例/21 151患者月),χ2=4.26,P=0.039]。AF组术后10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2%vs.92.7%,χ2=10.26,P=0.002)。经Cox多因素分析,影响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中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HR=2.878,95%CI(1.166,4.129)]、左心室射血分数低[HR=0.948,95%CI(0.917,0.981)]和年龄偏高[HR=1.073,95%CI(1.038,1.109)]。AF除了对患者生存率及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外,对左心、右心功能及三尖瓣反流量同样存在负面效应。结论 AF是影响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如果出现AF先兆如多发房性早搏或左心房扩张时尽早进行手术,或许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张兵  张娜  李军 《护理学杂志》2011,26(23):27-28
总结8例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后维护循环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电解质平衡,加强胺碘酮用药护理,应用临时起搏器和服用抗凝药物的护理等,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全面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Pub 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每个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同时辅以文献追溯法以尽可能获取全部有关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提取相关数据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定量合并,以术前和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均数差(MD)为效应指标,计算各研究及合并数据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95%CI,统计学分析采用R2.15.3软件。结果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8篇,均为高质量中文文献,累计总病例数为4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术前,术后2周内LVEDVI升高14.51 ml/m2[95%CI(-22.78,-6.25),P0.01],LVEDD升高4.88 mm[95%CI(-10.85,1.09),P=0.11],LVEF下降3.05%[95%CI(-3.02%,9.12%),P=0.32],LVFS升高1.16%[95%CI(-4.83%,2.50%),P=0.53];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时LVEDVI术前升高16.11 ml/m2[95%CI(-20.32,-11.90),P0.01],LVEDD升高10.56 mm[95%CI(-11.52,-9.60),P0.01],LVEF升高7.69%[95%CI(-17.18%,1.80%),P=0.11],LVFS升高6.21%[95%CI(-10.07%,-2.36%),P0.01]。结论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来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总结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70例AF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于消融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用SF-36健康随访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70例AF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精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完善各项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5例中晚期PHC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ACE组(40例)、RFA组(38例)及TACE+RFA组(47例),观察3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TACE+RFA组总有效率为74.5%,明显高于TACE组的52.5%和RFA组的47.4%(P0.05);TACE+RFA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17.0%、31.9%,均明显低于TACE组(37.5%、57.5%)和RFA组(42.1%、60.5%)(P0.05);TACE+RF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0.2%,均明显高于TACE组(70.0%、47.5%)和RFA组(68.4%、44.7%)(P0.05);且TACE+RFA组中位生存期(26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21个月)和RFA组(19个月)(P0.05)。结论 TACE联合RFA可有效治疗中晚期PHC,减少术后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其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RFA治疗。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置换术联合DeVega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和评价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DeVega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28例二尖瓣置换术联合DeVega成形术;对照组:32例同期进行的单纯二尖瓣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心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且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联合DeVega成形术有利于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对提高二尖瓣置换术的早期和晚期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