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的诊断要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8例(11指)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患儿。男7例,女1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24.5个月。单侧中指2例、环指5例,双侧中、环指1例。手指发育均正常,患指主动屈曲正常,主动伸直至0°位欠缺20~50°,平均37.5°。2例(2指)行伸肌腱部分切除紧缩术,6例(9指)行倒Y-V肌腱成形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及肌腱外露等并发症发生。6例(9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8年,平均4.3年。屈指畸形均纠正,手指主动伸直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5例(8指)、良1例(1指)。结论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通过查体结合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直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陈旧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 我院采用悬吊重建法治疗伸肌腱中央束陈旧性断裂患者10例, 其中闭合性损伤9例, 开放性损伤延期治疗1例。采用垂直悬吊法治疗, 即取掌长肌腱穿过中节指骨基底骨孔, 与伸肌腱中央束交叉编织缝合, 将延长部分通过指伸肌腱侧束环绕编织缝合。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12个月, 平均8个月, 伸指功能恢复良好, 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范围达70°~90°, 伸直受限约为0~10°。采用手指关节TAM标准评定:优6例, 良2例, 可2例。结论采用垂直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陈旧性断裂, 手术方法简单、易行, 缝合牢固, 术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伸指功能恢复佳, 预后好, 为治疗钮扣指畸形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肌腱移植修复插秧致中、环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4月,采用肌腱移植修复21例(28指)插秧后发生中、环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男5例,女16例;年龄35~44岁,平均42岁。均因单侧中指和(或)环指不能伸直2~19 d就诊,半均5.3 d。其中中指9例,环指5例,中、环指7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除1例2指肌腱粘连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外,其余患者经积极锻炼,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20例患者27指获6个月随访,1例1指失访。术后6个月随访,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获优12指,良13指,可2指,优良率达92.6%。结论采取肌腱移植修复中、环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术后手指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等长指浅屈肌腱外侧腱束转至指背侧治疗纽扣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 南京江北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纽扣指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指浅屈肌腱外侧近止点处向近端各劈出1束, 形成双侧等长外侧腱束, 于中节指骨基底部钻孔, 再将双侧等长外侧腱束经骨孔转至背侧, 与伸肌腱中央腱近断端编织缝合。术后用支具将患指伸直位固定4周, 逐步加强患指近指间关节伸屈运动。术后随访观察近指间关节主、被动伸屈活动, 参照美国手外科协会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7指)患者, 男5例5指, 女2例2指;年龄22~64岁, 平均42岁。受伤指别:示指1例, 中指2例, 环指2例, 小指2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8个月, 平均7个月, 术后7例(7指)切口均无感染, 一期愈合, 纽扣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末次随访时患指近指间关节均能主动屈曲、伸直, 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伸直均达至正常范围, 患指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为92.4°, 患指TAM平均为271.3°。参照TAM功能评定法进行评价:优6指, 良1指。结论应用双侧等长指浅屈肌腱外侧...  相似文献   

5.
伸指肌腱中央束先天性薄弱,是手指呈屈曲畸形的一种罕见疾病,是中央束先天性缺损的一种轻度形式,常与许多常见病(如板机指或屈曲指)相混淆。伸指肌腱中央束先天性缺损,  相似文献   

6.
抽出钢丝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抽出钢丝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撕脱伤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抽出钢丝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撕脱伤12例,患者平均年龄3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4 d,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3例合并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6周后拔除克氏针并抽出钢丝,开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3~15个月),3例骨折片均获得完全复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7周(6~8周).术后测定患指屈伸功能:远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4°( - 10°~0°),主动屈曲平均45°(30°~70°);近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9°(-20°~0°),主动屈曲平均8r°(72°~9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91.7%.结论 抽出钢丝悬吊法是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撕脱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Ⅱ区伸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佳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5月-2014年5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8例各类陈旧性Ⅱ区伸肌腱损伤患者。男50例,女18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挫伤50例,撕脱伤11例,烧伤7例。左侧21例,右侧47例。指别:示指18例,中指21例,环指24例,小指5例。受伤距二次手术时间1.5个月~1年,平均6.75个月。其中患指主动不能伸直、被动活动尚可伸直者32例,采用中央束直接修补法;主、被动均不能伸直者18例,采用侧束交叉缝合(8例)或Littler-Eaton修复法(10例);Ⅱ区伸肌腱缺损者11例,采用肌腱移植修复方法;烧伤后伴指间关节挛缩7例,采用终点切断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9个月。3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均相应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嘱患者继续理疗至康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和1个月时复发,中央束再松驰,再次行伸指肌腱紧缩术治疗。术后3~6个月采用手指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2.6%。结论对陈旧性Ⅱ区伸肌腱损伤,严格选择适应证、采用正确治疗方法及术后康复,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经皮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1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腱性锤状指畸形患者临床资料, 患者均行B型超声引导经皮重建伸指肌腱止点的微创治疗。在B型超声引导下以PDSⅡ单丝缝合线经皮缝合伸指肌腱, 向末节指骨基底牵拉, 在末节指骨基底以直径1.0 mm克氏针钻孔, 行伸肌腱止点重建。术后观察患指主动、被动伸直角度, 伤口愈合情况, 采用Crawford法评估手指功能。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8例, 男48例, 女10例, 年龄20~53岁。4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随访, 平均11个月, 9例失访。至末次随访时, 患指主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46.5°±7.2°, 改变到术后的6.4°±0.5°, 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 P<0.001);被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3.2°±0.3°, 降至术后的0.9°±0.2°, 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5, P<0.001)。术后未发生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Crawfo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多发性手部关节挛缩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8例(23指)先天性手部关节挛缩症的患儿,分别采用关节囊掌板松解、指浅屈肌腱止点切断、深浅肌腱交替术、皮片移植术等方法,术中以挛缩的关节能被动伸直为标准,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术后石膏外固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23指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关节功能及手指外形良好,除1例(4指)出现肌腱轻度粘连外,7例中14指(累及掌指关节1指,近指间关节13指)主、被动活动达到正常.其余手指背伸损害值V伸=5°~10°.结论 手部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根据组织的挛缩程度,通过上述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及重建屈/伸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间,我科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18例22指,男12例,女6例;年龄为20-45岁,平均(32.9±8.3)岁。其中伸肌腱缺损6例8指,屈肌腱缺损12例14指。手部伸肌腱缺损范围6-10cm,平均(7.8±2.1)cm;屈肌腱缺损范围5-8cm,平均(6.6±1.3)cm。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8个月,平均(5.0±2.8)个月。术前皮肤软组织缺损者行皮瓣转移修复,骨折及骨缺损者行切开复位或植骨内固定术,手部各指间或掌指关节积极行锻炼至被动活动正常,若关节挛缩则行关节松解术。伸肌腱缝合方法采用编织缝合法,屈肌腱缝合方法采用津下套圈或编织缝合法,屈肌腱滑车缺损者在手术同时重建滑车。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伤口定期换药,所有病例均没有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3d-4周伸肌腱移植者以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为主,屈肌腱移植者以主动伸直、被动屈曲锻炼为主,每天活动3次。4周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及强度,以主动伸屈活动为主。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功能。结果 3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细菌培养证实为无菌性渗出,予以伤口定期换药后均于术后20d内愈合;其余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3例5指因屈肌腱黏连行肌腱松解术。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7±4.8)个月。TAM评价结果,优9指,良7指,可3指,差3指,优良率为72.7%。结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及重建屈/伸指功能的较好方法之一,具有手部功能恢复满意、临床效果显著等优点,但仍存在术后肌腱黏连导致手功能优良率降低,伤口局部存在无菌性渗出导致愈合时间延长等问题,上述问题需在日后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3岁。2003年11月,因右拇伸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在外院行局部封闭治疗后(4次)出现拇指屈曲、伸指不能而来院就诊。临床检查:右手拇指屈曲位,拇长伸肌腱滑向内侧,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被动活动正常,手指感觉正常。诊断:右拇伸肌腱腱帽损伤。局麻下行伸肌腱复位、腱帽修复术。术中即能主动活动患指,活动时拇伸肌腱无滑脱现象出现。术后采用石膏固定,3周后去除,开始进行掌指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患指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2.
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介绍应用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锤状指患者,在手指近节中央束作“Z”形延长,断端用5-0肌腱缝线做重叠褥式缝合,使中央束延长了3~5mm。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位固定,患指夹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屈曲30°~40°,远侧指间关节背伸10°~15°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3年,平均20个月。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2例,良2例,优良率达87.5%。结论采用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4年9月,对87例(189指)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多束法缝合修复屈肌腱,术后早期行半弧主动屈伸练习。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21~69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锐器切割伤34例,电锯伤47例,机器挤压伤6例。损伤指别:示指64指,中指75指,环指45指,小指5指。受伤至手术时间1~6 h,平均4.5 h。使用Strickland-Glogovac标准评价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评价获优143指,良29指,可15指,差2指,优良率91%。1例出现屈肌腱再断裂。结论多束法缝合肌腱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是一种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手术松解加器械牵伸治疗严重手指屈曲挛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手术行软组织松解,皮肤Z字成形、皮瓣转移或皮片游离移植加器械缓慢牵伸法治疗伴有血管、神经、肌腱及关节囊继发性挛缩的严重手指屈曲畸形患者10例15指。随访6~13个月,其结果为13指能完全伸直,2指伸指分别为-30°和-45°;手指皮肤感觉和血液循环良好。此治疗方法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自体双束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并探讨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交叉韧带29例。结果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9例术后PDT试验(-)9例,( )19例,( )1例;IKDC评分正常9例,接近正常17例,不正常3例;Lysholm评分:优20例,良6例,中3例。膝关节伸直受限2例,均小于10°。膝关节屈曲活动正常者20例,5例屈曲受限小于10°,3例小于20°,1例30°。术前屈膝30°和90°时KT-2000测定胫骨后移分别为(13.2±2.8)mm和(13.9±3.2)mm,术后分别为(4.0±0.4)mm和(4.4±0.5)mm,术前、术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更加符合PCL的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稳定性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手指伸肌腱止点的损伤在手外伤中很常见,常因外伤引起。手指伸肌腱在伸直位突然受到屈曲方向的暴力,远侧指间关节背侧伸肌腱断裂回缩,或伴有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导致远侧指问关节主动伸直不能,引起远侧指间关节屈曲的手指畸形称为锤状指。此外伤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导致慢性并发症,造成疼痛、功能障碍,影响美观。由于指伸肌腱装置解剖结构及滑动时力学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掌长肌腱移位术重建臂丛上、中干完全损伤及下干部分损伤伸指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掌长肌腱移位术重建伸指功能共12例,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8 ~ 45岁,平均26.5岁.受伤至伸指功能重建手术时间11个月~4年,平均1.8年.左侧5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3例.均经临床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为臂丛上、中干完全损伤,下干部分损伤. 结果 本组12例经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肩关节外展功能70°~95°,平均82°,肘关节屈曲功能80°~110°,平均90°,肘关节伸直功能- 10° ~0°,平均-3°.伸指功能采用陈德松等制定的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本组获优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1.7%. 结论 掌长肌腱移位术是重建臂丛上、中干损伤及下干部分损伤伸指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需行手术治疗.笔者自2007年2月~2011年2月应用改良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锤状指畸形36例,临床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36指,男24例,女12例;年龄23~50岁,平均38岁.示指8例、中指9例、环指10例、小指9例.闭合性损伤30例(其中新鲜损伤25例,陈旧性损伤5例),开放性损伤6例.术中见止点处有撕脱小骨片12例.均表现为典型的远侧指间关节(DIP)屈曲畸形,主动伸DIP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一期再植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10例机器绞伤致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患者。男9例,女1例;年龄18~48岁,平均36岁。左手2例,右手8例。均为机器绞伤。受伤至入院时间3~12 h,平均6 h。离断平面:近指间关节水平4例,近节指骨基底水平4例,掌指关节水平2例。取环指桡掌侧神经动脉束修复拇指指掌一侧神经动脉束,取手背桡侧静脉移位修复离断拇指静脉,并同时取环指屈指浅肌腱及示指固有伸肌腱重建拇长屈、伸肌腱。结果术后再植拇指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8个月。再植拇指外形良好,指腹饱满;术后6个月末节指腹两点辨别觉为5~9 mm,平均7.2 mm。末次随访时,再植拇指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7例,良3例,优良率100%。环指伸屈活动良好,无手指萎缩,未出现手指苍白等表现,切取侧指腹感觉均为S3。结论对于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可采用单侧神经动脉束及肌腱移位一期再植,术后可早期进行再植拇指功能锻炼,并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ECRB)、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communis,EDC)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5月,采用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ECRB及EDC治疗单侧顽固性网球肘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6~57岁,平均45.4岁。优势肘8例,非优势肘2例;重体力劳动者4例,普通工作者6例。病程8~24个月,平均12.3个月。患者均有肱骨外上髁部疼痛,局部肿胀压痛,Mill征(+)。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30°,平均11.3°;屈曲120~145°,平均132.5°。MRI提示均为肱骨外髁炎。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关节液外漏及肘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7例随访12个月及以上者均未复发。重体力劳动者术后(3.75±0.95)个月恢复原工作,与普通工作者(2.91±0.2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5,P=0.180)。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Mayo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优势侧及非优势侧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末次随访时与非手术侧握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10°,平均—1.5°;屈曲140~160°,平均150.5°。结论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ECRB及EDC治疗顽固性网球肘,能有效防止前臂伸肌力量潜在丢失,且创伤小,疼痛缓解显著,握力恢复接近正常,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