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手术中超声刀的规范及强化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胸腔镜纵隔手术中使用超声刀患者1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中转开胸10例,其余172例均在胸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男81例、女91例,年龄(51.48±12.86)岁。结果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中转开胸7例,1例为超声刀相关的术中出血,强化超声刀技术性应用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中转开胸3例。胸腔镜下使用超声刀行纵隔手术172例,手术时间(80.19±31.51)min,术中出血量(21.98±17.81)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81±1.04)d,胸腔引流量(338.05±204.64)ml,术后疼痛评分(2.39±0.86)分,术后住院时间(4.27±1.51)d,围手术期并发症15例(8.72%),超声刀相关并发症2例(1.16%)。结论在胸腔镜纵隔手术中规范使用超声刀对患者术后加速康复有积极作用,在规范应用基础上强化技术性应用可发挥超声刀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cm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8月我院胸外科行2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1~75(58.5±10.1)岁。在腋前线第3肋间做2cm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手术器械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结果 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91.6±41.9)min,术中出血量(186.3±175.0)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5±1.7)d,术后住院时间(5.5±1.7)d。术后病理均为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结论 2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减小了胸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需更多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无机械缝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技术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同一术者行无机械缝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连续28例[无机械缝合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61.23±11.1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同期使用内镜切割缝合器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依配对原则挑选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59.45±13.39)岁]作为机械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无机械缝合组(136.30±53.46)min,机械缝合组(109.63±44.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术中出血量(65.00 ml vs. 50.00 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73 d vs. 3.56 d)、胸腔引流量(538.60 ml vs. 563.70 ml)和术后住院时间(5.58 d vs. 5.35 d)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8 vs. 6/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 438.30元vs. 51 693.60元)。结论无机械缝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能降低医疗费用,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科新创的"双微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我科成功行"双微孔"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61.01±8.71)岁。手术主操作孔长约2.0~2.5 cm,副操作孔及观察孔均为0.5 cm的微孔,三个切口长度和为3.0~3.5 cm。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9.18±21.77)min,术中出血量(170.35±105.12)ml,清扫淋巴结(15.82±3.33)个,平均胸腔引流量(446.90±195.32)ml,引流时间(3.67±1.85)d,术后住院时间(5.54±2.41)d,中转开胸7例,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肺栓塞而死亡,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漏气5 d 7例、心功能不全5例、心房颤动2例。结论 "双微孔"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肺癌的方法,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这一新兴技术可能通过提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舒适度而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后路法右上肺叶切除术的技术特点。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小组连续97例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均采用半俯卧位后路法。男41例、女56例,年龄26~79(57.8±10.6)岁。肺门结构从后往前依次处理。肺癌患者加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97例患者中93例顺利完成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后路法右上肺叶切除术,3例改为前后路相结合的方法,1例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76~192(127.0±32.0)min,平均出血量10~300(36.8±32.8)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20(3.4±2.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3(5.4±3.1)d。无围术期死亡,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后路单向式右上肺切除术安全可行,能够减少术者及助手的疲劳,减少肺的翻动,显露佳,使手术更加流畅。在复杂病例中,可使用前后路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双肺多发结节同期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4例双肺结节患者同期进行了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亚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5例,年龄33~69(55.0±8.0)岁。其中2例行肺叶-肺叶切除,9例行肺叶-亚肺叶切除,13例行亚肺叶-亚肺叶切除。结果所有手术完成顺利,手术时间135~330(231.4±59.1)min,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7(5.4±3.1)d,术后住院时间5~37(8.6±6.3)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7例(70.8%)患者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肺持续性漏气3 d 3例,单侧胸腔积液持续200 ml/d 2例。结论经过选择的双肺结节患者同期行胸腔镜下双肺手术可行性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9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33~79(62.5±11.5)岁。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135.0±32.5)min,术中出血量(230.0±80.4)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8±2.1)d,术后第3 d疼痛评分(5.3±1.2)分。共清扫淋巴结520组,1 568枚,5.8组/例、17.4枚/例;淋巴结有转移71组,阳性率13.7%(71/520)。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经相应的治疗均治愈。随访90例,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因肿瘤转移死亡4例;其余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轻等优点。手术安全性、根治性与开胸手术相似,可作为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中心连续1 000例机器人肺部手术近期临床结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2009年5月至2018年6月间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RATS)肺部手术的1 0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围手术期结局,并将RATS肺叶切除手术与同一时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病例行倾向性匹配分析,比较两者围手术期结局。其中男327例、女673例,平均年龄(56.21±11.33)岁;行肺叶切除866例(包括11例双肺叶切除),亚肺叶切除129例,袖式切除5例。术后病理腺癌875例,鳞癌52例,良性肿瘤73例,大部分为Ⅰ期患者,占比90.50%。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31±19.70)min,术中出血量100 ml占95.70%,9例(0.90%)患者中转开胸,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5.59±1.36)组,取淋巴结个数平均(9.60±3.21)枚;术后第1 d平均引流量(229.19±131.67)ml,术后平均置管时间(3.85±1.43)d;术后30 d内有1例患者死于肺栓塞,189例(18.9%)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漏气5 d;每例患者总住院费用(92 710.53±12 367.23)元。相比于传统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手术时间、中转率、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方面二者未见差异。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术中中转率及术后并发症均较低,可有效弥补传统腔镜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在复杂的原发性肺癌(肿瘤直径≥5 cm、复合肺叶切除、新辅助化疗后及肿瘤侵犯局部胸壁)中的价值和应对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连续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复杂的原发性肺癌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59.2±11.4)岁.实体肿瘤最大径(5.50±2.92)cm.具体操作方法与我中心以往报道相同.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215.6 ±60.9) min,术后带胸管(8.0±4.7)天,术后住院(11.3±5.9)天;中转开胸14例,中转率24.1%.术中出血(271.0±188.3) ml.术后轻微并发症8例,发生率13.8%.术后病理结果腺癌29例,鳞癌16例,小细胞癌5例,肺泡细胞癌、腺鳞癌、类癌各2例,大细胞、肉瘤样癌各1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相对复杂的或相对禁忌证的原发性肺癌未延长手术时间,未增加手术出血,未延长术后恢复时间,未增加中转开胸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胸腔镜在单孔肺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胸腔镜单孔肺叶切除术24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3D胸腔镜组[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59±7.62)岁]和2D胸腔镜组[172例,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平均年龄(57.75±8.59)岁]。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3D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2D胸腔镜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2D胸腔镜组(P0.05),术后第1 d胸腔引流量多于2D胸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喉返神经损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2D胸腔镜微创手术相比,应用3D胸腔镜行单孔肺叶切除术术中安全性更高、清扫淋巴结更加彻底、手术效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5年5月间江苏省肿瘤医院共进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肺段)切除术7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8例;年龄38~72岁,平均(55.5±6.9)岁],其中1例左上肺叶袖状切除术,2例肺段切除术。结果单操作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08~320 min,平均(162.9±56.8)min;操作孔长度2.5~6.0 cm,平均(3.2±0.8)cm;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目8~21枚,平均(13.4±4.6)枚;其中2例术中出血,中转开胸,其余均手术顺利。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3~19 d,平均(3.8±3.1)d;住院时间7~35 d,平均(9.8±5.6)d;无围手术期死亡及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是创伤更小的胸腔镜下手术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SUVATS)与经肋间单孔胸腔镜(I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7月1~31日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4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SUVATS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58.8±9.6)岁]和IUVATS组[348例,男161例、女187例,年龄(61.2±10.0)岁]。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P=0.314)、年龄(P=0.052)、术前肺功能(P=0.701)、慢性合并症(合并心血管疾病,P=0.77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678)和术后病理类型(P=0.132)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UVATS组比较,SUVATS组手术时间更长[(155.6±34.4)min vs.(141.3±27.0)min,P<0.001],术中出血量较少[(165.2±160.6)mL vs.(223.7±272.4)mL,P<0.001],置管时间更短[(4.3±2.0)d vs.(4.9±1.9)d,P=0.011];术后8 h(P<0.001)、1 d(P=0.019)、2 d(P=0.015)和出院前1 d(P<0.001)疼痛评分较低。结论采用SUVATS行肺叶切除安全有效,术后疼痛减轻,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技术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共施行电视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手术245例,其中男147例,女98例;年龄(55.8±6.7)岁。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0例,术中中转开胸在胸腔镜辅助下经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23例,肺楔形切除术62例。结果本组无死亡,所有患者均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100%。术后住ICU时间1~5(2.6±1.5)d,胸腔引流时间1~8(3.8±1.2)d,术后住院时间5~12(7.9±3.5)d。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55例,其中肺炎性假瘤27例,肺结核球13例,肺错构瘤15例;恶性肿瘤190例,其中细支气管肺泡癌116例,腺癌38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合并腺癌28例,鳞癌5例;转移癌3例。随访242例,随访时间1~48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失访3例。55例良性疾病患者远期无并发症发生;187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未发生肿瘤远处转移,随访至今无死亡患者。结论电视胸腔镜技术有利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全肺切除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男26例、女8例,年龄35~69(53.8±7.7)岁。结果全组34例患者中,2例中转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其余32例(良性病变4例,恶性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2.5±52.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7.1±1 834.8)ml。对于肺癌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5组,平均15.4枚;术后引流时间平均(6.0±1.7)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6±1.8)d;围术期无死亡,1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4.3%),以肺部感染为主(8例)。随访10(1~21)个月,1例术后2个月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术后3个月因心搏骤停猝死,2例患者复发转移分别于术后16个月、17个月死亡。结论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安全且可行,但对肺癌患者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手术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经验。方法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60例,右上肺叶切除19例,右肺中叶切除4例,右下肺叶切除20例。左上肺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切除5例。胸腔镜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肋间,做2 cm左右切口,操作孔根据病灶部位选择第4或5肋间取腋前线至腋中线间,切口长约4~5 cm,经单操作孔完成肺癌根治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平均(12.5±2.1)枚。平均手术时间(185.2±10.4)分钟。术中出血平均(150.5±30.6)ml。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3.5±1.5)天。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5±1.2)天。结论和传统腔镜手术比较,单操作孔减少了背部伤口,进一步减小创伤。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手术常规胸腔镜器械可完成,不需增加特殊器械。患者选择恰当并且按正确顺序操作,是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特殊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11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开胸手术组(开胸组):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46.2±11.9)岁;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手术组(全腔镜组):53例,男 19例,女34例;年龄(45.7±12.2)岁;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 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全腔镜组[(228.8±121.7) ml vs.( 157.1±123.8)ml,t=2.592,P=0.011].全腔镜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866.7±439.5) ml vs.(1 805.3±466.7)ml,t=9.003,P=0.000]、拔管时间[(6 6±3.3)d vs.(9.8±4.6)d,t=3.339,P=0.001]、术后住院时间[(7.5±2.2)d vs(11.2±5.4)d,t=3.424,P=0.001]均少于开胸组,但全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胸组[(38 543.6±11 051.8)元vs.(30 523.4±10 028.5)元,t=3.423,P=0 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腔镜组随访45例,随访时间2~14个月,42例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3例仍有间断少量咳痰.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较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并可显著减轻手术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对肺部分切除的患者术中应谨慎处理肺残端,而非单一的手术顺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理念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一术者在熟练掌握U-VATS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后,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开展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61.4±6.6)岁]常规U-VATS与11例单向式U-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资料,与同期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59.2±9.7)岁]多孔胸腔镜(multiple-portal VATS,MVATS)肺叶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 U-VATS和M-VATS组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合并症与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或中转开胸。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VATS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评分较M-VATS组显著降低(3.2 vs. 4.3,P=0.04)。亚组分析提示,11例单向式U-VATS的手术时间较常规U-VATS与M-VATS均显著缩短(76.4 min vs. 125.8 min vs. 105.6 min,P0.05),但病例不足,不作进一步统计分析。结论 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不劣于M-VATS,同时单向式U-VATS肺叶切除术是可行的,可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应用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6例患者应用此法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65 ~ 72岁.结果 6例患者肺动脉和肺静脉平均阻断时间分别为(42.0±8.6) min和(39.3±8.2)min.4例患者行肺动脉成形术的平均肺动脉修补时间为(21.25 ±9.91) min.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及重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切缘阴性.术后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在胸腔镜下应用单侧肺循环阻断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及中转开胸可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拓展了胸腔镜手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孔及多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效果,进而评价单孔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就诊的324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单孔组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54~62(59.3±10.3)岁;多孔组(两孔、三孔)256例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获得与单孔组相同的例数,即多孔组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50~66(61.5±9.4)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胸。单孔组、多孔组在术中出血量[(136.3±22.7)ml vs.(142.2±20.3)ml]、术中中转率(4.4%vs.7.4%)、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9.9±3.5 vs.20.0±3.0)、站数(7.9±2.3 vs.8.3±2.1)、术后胸腔引流量[(761.4±182.3)ml vs.(736.9±176.4)ml]、胸腔引流时间[(5.2±1.5)d vs.(5.8±1.8)d]、术后住院时间[(5.5±2.0)d vs.(5.0±2.5)d]及并发症(2.9%vs.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138.2±20.3)min vs.(126.4±22.4)min]、患者满意评分[8.8±1.4 vs.7.3±2.3]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变化(P=0.03)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法胸腔镜在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并不劣于多孔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9例,其中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1例,开胸手术5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手术时间[(185±52)min vs.(103±36)min]、引流管放置时间[(3.5±0.9)d vs.(4.7±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197±63)ml vs.(186±5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前白蛋白值胸腔镜组[(238.7±40.7)mg/L]明显高于开胸组[(156.3±51.8)mg/L](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患者术后创伤小,带管时间短,急性期反应较低等优点,可作为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