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贵州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基本情况以及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GROSS情绪调节策略量表(EPQ)、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以及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2.0及AMO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有45.7%(802名)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社交焦虑问题;②情绪调节策略的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表达抑制-社交焦虑=0.18,r认知重评-社交焦虑=0.08,P0.01),个体的负面身体自我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0.18,P0.01),但与认知重评相关不显著;③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负面身体自我在表达抑制与社交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值为0.16,间接效应为0.0735,中介效应量为0.32。结论: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的表达抑制和社交焦虑水平中起中介的作用;可基于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对自我身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进行干预以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89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EICS)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国际大学生调查问卷(ICS)中的主观幸福感分量表、自尊量表(SE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其中IRIDS测量人际适应,BDI、SAS、ICS测量情绪适应,SES和GSES测量自我适应)。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各维度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AEICS得分与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得分均呈负相关(r=-0.19~-0.62,均P<0.01)。自我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自我同一性与情绪适应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53和0.5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可以预测其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直接预测其自我适应,并通过自我适应间接影响其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考察身体不满在自我客体化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探讨自我客体化影响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客体化问卷(SOQ)、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的整体分量表(NPSS-G)、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对4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我客体化与身体不满(r=0.17,P<0.01)、社交焦虑(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自尊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监视量表、外表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高校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本科生(男生148人、女生252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3,P0.01),大学生自尊与外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自我客体化可正向预测外表焦虑(β=0.28,P0.001),自我客体化可负向预测自尊(β=-0.13,P0.01);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043(P0.05),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6,0.09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36%。结论:大学生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大学生的焦虑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手机依赖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手机依赖量表(MPAI)、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59例大学生集体施测。结果:本样本中手机依赖筛查阳性的比例是73.0%;手机依赖组的MPAI得分低于非手机依赖组,而SAS得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P0.001);大学生CSES得分与MPAI得分呈负相关(P0.01),而SAS得分与MPAI得分呈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焦虑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焦虑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4.2%。结论:核心自我评价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能够直接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也可通过焦虑间接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在人际适应性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498名(男217人,女281人),采用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CSIAI)、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自我认同感量表(PIS)进行测量。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统计学意义。结果:MPATS得分男生低于女生[(2.6±0.7)vs.(2.7±0.6),P0.05]。MPATS得分与CSIAI、PIS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0.36,均P0.01);CSIAI得分与PIS得分呈正相关(r=0.50,P0.01)。自我认同感在人际适应性与手机成瘾倾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6%。结论: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认同感、人际适应性关系密切,人际适应性能够通过自我认同感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与自尊间的关系,为哈萨克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新疆4所高校随机抽取1006名哈萨克族大学生采用自我接纳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萨克族大学男生的自我接纳和自尊得分高于女生,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3.569,4.267;P0.01)。社交苦恼、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男生均低于女生,并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t=-2.162,-2.258,-2.417;P0.01)。城市哈萨克族大学生自尊得分低于农村学生,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得分,并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8.49,-2.58;P0.05)。年级方面除了自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t=10.99,P0.01),其他方面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自尊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3,P0.01);社交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分与社交回避呈现正相关关系(r=0.692,0.918;P0.01)。回归方程显示,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自尊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自尊在社交焦虑和自我接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72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①体育锻炼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效能(r=0.24,P0.01)、社交焦虑(r=-0.186,P0.01)、心理健康(r=0.274,P0.01)相关显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r=0.469,P0.01)、社交焦虑(r=-0.485,P0.01)相关显著;②锻炼强度在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主效应(F=8.37,P0.001),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在自我效能(F=6.946,P0.01;F=14.197,P0.001)、社交焦虑(F=5.489,13.177;P0.001)和心理健康(F=12.71,18.529;P0.001)上的主效应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结论自我效能和社交焦虑是体育锻炼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自我效能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的中介作用明显大于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方法: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消极表征分量表、人际不安感分量表和社交焦虑分量表调查481名高中生。结果:父母冲突的3个维度与社交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冲突频率r=0.13,P0.01;冲突不解r=0.13,P0.01;冲突强度r=0.12,P0.01);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在父母冲突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间接作用。结论:父母冲突不仅对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存在直接影响,而且通过造成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而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童年期创伤、社交焦虑、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及社交焦虑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交往焦虑量表(IAS)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北京市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童年期创伤在户籍方面存在差异(t=-3.006,P0.05),在性别方面不存在差异;大学生社交焦虑和手机成瘾倾向在户籍方面不存在差异,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3.789,-4.374;P0.001)。大学生童年期创伤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r=0.381,P0.01),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r=0.199,P0.01);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r=0.571,P0.01)。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童年期创伤与手机成瘾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64%。结论: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社交焦虑、手机成瘾倾向两两呈显著正相关,童年期创伤可以直接或通过社交焦虑间接影响手机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隐瞒、社交焦虑、孤独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隐瞒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自我隐瞒、社交焦虑、孤独感和网络成瘾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隐瞒影响网络成瘾的路径有三条,自我隐瞒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自我隐瞒可以通过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自我隐瞒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效应影响网络成瘾。结论: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在自我隐瞒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拒绝敏感性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控制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对7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控制与拒绝敏感性(r=-0.42,P0.001)、社交焦虑(r=-0.66,P0.001)及网络成瘾(r=-0.64,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拒绝敏感性(r=0.59,P0.001)、网络成瘾(r=0.43,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拒绝敏感性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17,P0.001);②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t=-22.60,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11,P0.05);拒绝敏感性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t=15.35,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社交焦虑预测作用显著(t=7.90,P0.001);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2.87,P0.01),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1.84,P0.05)。结论:拒绝敏感性、自我控制、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拒绝敏感性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条和后半条路径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对29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主观幸福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在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P<0.01);③社交焦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较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F(3,290)=51.38,P<0.001);④随着对学习满意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F(1,289)=69.79,P<0.001)和主观幸福感(χ2(4)=19.77,P=0.001)随之增长,社交焦虑呈下降趋势(F(1,289)=10.83,P=0.001)。结论社交焦虑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有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高将有利于其社交焦虑的降低和主观幸福感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自尊、负向评价恐惧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发生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交互动焦虑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简版负向评价恐惧量表对29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均存在负相关(r=-0.27,-0.12;P0.05),社交焦虑与负向评价恐惧存在正相关(r=0.48,P0.001);2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发生机制符合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负向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这种中介效应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γ=-0.20,P0.001)。结论:1自尊水平越低且负向评价恐惧越高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引发社交焦虑,但这种中介效应受到了社会支持的调节;2提高自尊水平和降低负向评价恐惧是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要途径,增加社会支持不仅能通过降低负向评价恐惧来间接缓解社交焦虑,还能对社交焦虑的改善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暴力暴露、反刍思维及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9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暴力暴露问卷、反刍思维量表及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暴力暴露、反刍思维及大学生社交焦虑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05,t=1.34,P0.05);暴力暴露通过反刍思维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5,0.12]。结论:反刍思维在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尊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以及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44名青少年进行了测量调查。结果:1高自尊组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显著高于低自尊组(t=-6.21,P0.01),低自尊组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高自尊组(t=7.62,P0.01);2自尊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2,-0.35,P0.01);3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1.6%。结论:青少年自尊、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密切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大学生正念水平、安全感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省某高等院校大学生58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安全感问卷(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工具评估。结果:(1)正念水平、自我效能感与安全感三者间具有相关性。其中,正念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安全感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0.49;P0.01)。正念水平与安全感中的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均呈正相关(r=0.47,0.46;P0.01)。自我效能感与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2)在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对安全感程度的预测中,自我效能感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X2=ab/c)13.8%。结论:大学生正念水平是其安全感的重要保护因子,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安全感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其嫉妒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湖南某高校选取443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1男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t=2.519,-3.493;P0.01)。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t=4.269,3.622;P0.01);2自我分化总分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5,0.220,-0.346,-0.537;P0.01);3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焦虑均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239,P0.001;Beta=0.113,P0.05);4自我分化总分在依恋焦虑对嫉妒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19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4.49%。结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建立安全型依恋以减少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257名大学生为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拒绝敏感性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中文版(ECR)和社交焦虑量表(IAS).结果 ①父母偏爱保护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186,P<0.01);②在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拒绝敏感性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4.0%;③在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依恋焦虑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5.6%.结论 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并且会提高拒绝敏感性及依恋焦虑水平,从而导致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反刍思维和自我肯定对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关系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高校大学生265名,使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A)状态焦虑分量表、反刍思维量表(RRS)和一般健康问卷(GHQ)自我肯定分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和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效应,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和简单斜率检验探讨自我肯定的调节效应。结果:城镇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自我肯定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农村大学生(均P0.05)。负性生活事件能够直接预测状态焦虑(β=0.57,P0.001);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状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9.7%;自我肯定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状态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13,P0.0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作用于状态焦虑,也可以通过反刍思维间接作用于状态焦虑;自我肯定调节了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