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脱位(开放组),21例为闭合骨折脱位(闭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受伤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等。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P=0.251)。开放组出现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3例,创伤后骨关节炎5例;闭合组分别有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除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6);开放组获良10例、一般5例,闭合组获良13例、一般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两组骨折愈合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或闭合Logsplitter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闭合骨折脱位36例、开放骨折脱位30例;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 12个月随访显示:开放组术后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关节炎发生率高于闭合组,但三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比较意义(感染:χ~2=1.680,P=0.194/骨折不愈合:χ~2=1.373,P=0.241/骨折关节炎:χ~2=0.167,P=0.681);术后12个月随访显示开放组与闭合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跖屈、背伸、外翻、内翻)恢复良好,两项指标无统计学比较意义(踝关节功能评分:t=1.105,P=0.273/跖屈:t=1.271,P=0.208、背伸:t=1.250,P=0.215、外翻:t=0.680,P=0.498、内翻:t=0.769,P=0.444)。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治疗效果均能达到临床预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来本院诊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0例均受随访,平均(18.94±1.6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36±5.27)ml、(43.59±3.41)ml;手术时间为(43.28±6.21)分钟、(61.28±7.18)分钟;骨折愈合时间为(11.44±1.38)周、(13.46±1.84)周。观察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35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对照组优29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2.5%。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更好,可进行广泛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记录患者主观满意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6~16周。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3例,良11例,可8例,优良率为87.1%;患者的主观满意率达91.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6-06诊治的9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47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45例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随访时间(28.3±3.1)个月,切开复位组随访时间(27.5±3.2)个月。与切开复位组比较,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创伤小,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风险较低,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MINI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ORIF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感染、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情况)和AOFAS足踝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无差异(P0.05)。结论 MINI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时,与ORIF相比,手术出血更少,术后患者切口感染情况降低,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情况减少,且能达到与ORIF效果相同的踝关节功能。MINI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18-08诊治的17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其中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8例(典型组),非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9例(非典型组)。开放性损伤急诊行清创后外固定架固定,二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内固定后检查下胫腓联合关节稳定性,行下胫腓联合关节固定或三角韧带修复,其中7例采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关节,3例行内侧三角韧带深层带线铆钉修复,2例采用下胫腓联合关节袢钢板固定。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8个月,平均30.82个月。术后12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平均68.24分,末次随访平均73.76分。末次随访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平均33.06°,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平均15.05°。非典型组术后1年踝关节AOFAS评分明显高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末次随访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均大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及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8)和实验组(n=34);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疗法,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住院费、Ⅲ型优秀率、Ⅳ型优秀率、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FADI评分、Ⅲ型Mazur评分、Ⅳ型Mazur评分、背伸、跖屈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踝关节Ⅲ型、Ⅳ型患者疗效较好,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与关节愈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MIIF)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肱骨投弹骨折的疗效。方法肱骨投弹骨折55例患者中28例采取MIIF治疗,27例采取ORIF治疗。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随访记录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5(19.5±3.1)个月。与ORIF组比较,MIIF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周围神经损伤、感染、筋膜间隙综合征、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按Rodriguez-Merchan评价标准:MIIF组优良率(27/28,96%)高于ORIF组(21/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IF治疗肱骨投弹骨折,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损伤小,固定合理,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多种致伤因素导致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随访1、3、6个月及1年,行X线检查及踝关节功能检查(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个月。A组(微创经皮内固定)优良率为94%,B组(切开复位内固定)为72%,术后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B组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内固定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软组织损伤少、骨痴生长迅速、稳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53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开复位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能有效提高效果、降低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严重踝关节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早期行跟骨牵引,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8例获得平均22(12±34)个月随访,均未发生感染,切口一期愈合。根据Baird和Jackson改良的X线评价及主客观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正确评估局部皮肤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能显著减少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明建  黄传俊  徐松 《中国骨伤》2003,16(5):302-303
踝关节骨折的AO分型[1] 方法现已被广大学者所接受。B型和C型骨折 ,若早期处理不当 ,则不可避免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我科自 1996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 ,共手术治疗踝关节B型、C型骨折4 4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1例 ,女 13例 ;年龄 2 4~ 6 3岁 ,平均 36岁 ;右侧 2 8例 ,左侧 16例。 2例为开放性骨折 ,余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 :车祸撞跌伤 17例 ,重物压砸伤 6例 ,滑跌伤 2 1例。按Weber Danis分型[1] :B型 2 6例 ,其中伴下胫腓关节分离 12例 ;C型 18例 ,其中伴下胫腓关节分离 17例。2 治疗方法所有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应用微创内固定技术(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奇偶数分组方法对5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MIPPO(MIPPO组,28例)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传统组,28例)治疗,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9~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MIPPO组为127 d±10.2 d,传统组为145 d±1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发生率:MIPPO组为0,传统组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Kofoed评分:MIPPO组为92.50分±1.50分,传统组为88.32分±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0.5±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12(11.2±1.1)周。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后踝移位>2 mm,于术后第11个月发生胫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30/33);踝关节背伸20°~30°(20.1°±1.8°),跖屈38°~49°(42.8°±4.2°)。结论 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治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37-2241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22例AO/OTA分型B型及C1和C2型Pilon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2例采用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严重术中并发症。踝关节镜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踝关节镜组透视时间显著长于切开复位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踝关节镜组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切开复位组(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踝关节镜组的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踝关节镜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疗效确切,优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7岁。左侧42例,右侧33例。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内固定(MI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Ⅲ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2—03采用MIPO和ORIF治疗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ORIF组9例发生并发症。MIPO组6例发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Neer评分:ORIF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MIPO组优10例,良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Ⅲ型)的治疗,ORIF与MIPO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