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脱位(开放组),21例为闭合骨折脱位(闭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受伤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等。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P=0.251)。开放组出现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3例,创伤后骨关节炎5例;闭合组分别有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除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6);开放组获良10例、一般5例,闭合组获良13例、一般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两组骨折愈合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或闭合Logsplitter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闭合骨折脱位36例、开放骨折脱位30例;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 12个月随访显示:开放组术后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关节炎发生率高于闭合组,但三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比较意义(感染:χ~2=1.680,P=0.194/骨折不愈合:χ~2=1.373,P=0.241/骨折关节炎:χ~2=0.167,P=0.681);术后12个月随访显示开放组与闭合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跖屈、背伸、外翻、内翻)恢复良好,两项指标无统计学比较意义(踝关节功能评分:t=1.105,P=0.273/跖屈:t=1.271,P=0.208、背伸:t=1.250,P=0.215、外翻:t=0.680,P=0.498、内翻:t=0.769,P=0.444)。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治疗效果均能达到临床预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22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闭合组(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61例)和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6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重、身高、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骨折分型、Bhler角、Gissane角及伤后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术后影像学结果。结果闭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切开组(P0.05)。两组均无深部感染,但切口组发生切口裂开3例、皮缘坏死2例及切口感染1例,闭合组未发生切口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闭合组随访时间24~68个月,平均38.7个月;开放组随访时间26~66个月,平均38.7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121)。末次随访时,闭合组和切开组患者术后Bhler角(t=—27.929,P=0.000;t=—32.565,P=0.000)和Gissane角(t=—26.351,P=0.000;t=—25.561,P=0.0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P=0.624)。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创伤较小、住院天数较短、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37-2241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22例AO/OTA分型B型及C1和C2型Pilon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2例采用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严重术中并发症。踝关节镜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踝关节镜组透视时间显著长于切开复位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踝关节镜组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切开复位组(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踝关节镜组的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踝关节镜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疗效确切,优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前外侧骨骺骨折(Tillaux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青少年Tillaux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空心螺钉组(20例)和克氏针组(12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患肢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空心螺钉组随访时间12~60(28. 55±14. 89)个月,克氏针组随访时间16~56(26. 17±11. 00)个月。两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骺早闭、关节畸形及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侧踝关节均可正常负重活动,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均为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早期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诊的68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进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的肿胀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B1型和B2型的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治疗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B3型踝关节骨折中,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92.3%,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治疗后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试验组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各骨折分组类型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复位方法对B1型和B2型踝关节骨折分型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各项分值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3型踝关节骨折中,对照组患者的AOFAS评分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1型和B2型的踝关节骨折方面在术后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手术内固定术在治疗B3型的踝关节骨折中更加有效,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中采用支撑钢板与螺钉固定内踝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3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踝骨折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支撑钢板固定组30例、螺钉固定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负重及行走时疼痛情况。复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记录手术失败例数。结果术后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支撑钢板固定组随访时间46~91个月,平均64.5个月;螺钉固定组为44~86个月,平均59.5个月。支撑钢板固定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螺钉固定组显著缩短(t=2.05,P=0.04)。X线片复查示,除螺钉固定组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不愈合外,两组其余患者骨折均获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30)。两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手术失败率以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其优良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中的内踝骨折由于骨折线与胫骨轴线夹角较小,单纯螺钉固定强度不足;而支撑钢板固定可以提供较大力学强度,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无头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空心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无头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2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AOFAS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皮无头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能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Maisonneuve骨折的临床与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7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A组),31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末次随访时下胫腓间隙(tibiafibular clear space,TFCS)、下胫腓重叠(tibiafibular overlap,TFO)、内侧间隙(medial clear space,MCS)及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并记录患者踝关节跖屈和背伸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Olerud-Molander(O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43个月,平均32.3个月。A、B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9,P=0.282)。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7,P=0.413)。末次随访时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A组6例(16.2%),B组2例(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9,P=0.213)。A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因未及时取出下胫腓螺钉导致断裂,1例螺钉局部异位骨化;B组有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排斥反应,1例螺钉局部异位骨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794)。末次随访时两组TFCS、MCS、TFO、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度、AOFAS评分、O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与传统钛合金金属螺钉相似,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具有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踝或/和外踝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2月—2015年10月行内固定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的合并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40例患者资料,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3例(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内固定并联合中药治疗17例(闭合复位联合中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非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闭合复位联合中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逐渐下地行负重锻炼,术后非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在5~7个月内获得临床愈合,随访12~16个月。切开复位组伤口感染3例。闭合复位联合中药组踝关节塌陷1例,踝关节疼痛1例。切开复位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2.64±8.34)分,其中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0例;闭合复位联合中药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0.68±9.47)分,其中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相似。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长,局部软组织损伤重,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技术要求高,术中情况复杂,术后需要口服中药治疗。对于单一的内踝及后踝骨折可选用闭合复位,对于合并内外踝及后踝的骨折建议行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郏县人民医院2015-03—2017-04间收治的146例后踝骨骨折患者,依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73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术中失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8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固定治疗,切开复位32例,闭合复位55例.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复位、内固定满意率、患肢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闭合复位组均明显短(少)于切开复位组(P〈0.01),骨折复位满意率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闭合复位组12~42个月,切开复位组12~48个月.部分负重时间闭合复位组明显早于切开复位组(P〈0.01).并发症:切开复位组发生率为22%,闭合复位组无严重并发症(P〈0.01).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P〈0.01).结论 与切开复位PFNA固定比较,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98例非粉碎型内外踝双骨折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外踝有无疼痛及术后1年AOFAS足踝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骨折愈合后外踝出现疼痛发生率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P<0.05)。闭合复位组51例术后随访16~81个月,平均29.7月,骨折全部愈合;切开复位组42例随访17~80个月,平均28.3月,4例出现切口红肿、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出血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并能获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同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78-1082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钢板与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即开放钢板组39例,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30例,3部分4例,4部分3例,骨折脱位型2例;采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即闭合髓内钉组43例,2部分38例,3部分3例,4部分1例,骨折脱位型1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开放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方面显著多于闭合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19.73±4.59)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开放钢板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低于闭合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颈干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周时两组间颈干角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干角均较术后1周时稍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开放钢板组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结论]切开复位钢板与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均能获得较好效果,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治疗创伤更小的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用于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塑形阻挡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0例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患者(A组),术前3D打印制备骨折模型用于钢板塑形;并与同期采用传统石膏外固定治疗的1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侧别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是否愈合以及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术后踝关节残留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5个月。A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为(14±3)d;骨折愈合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2.00)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踝关节残留疼痛及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为(90.35±4.65)分,获优13例、良7例。B组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为(40±10)d;1例骨折未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4.44%,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7.49)周;随访期间3例(16.67%)患者存在踝关节不同程度疼痛;术后6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为(79.28±34.28)分,获良15例、中2例、差1例。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固定骨折可靠,尤其对骨折块较小的撕脱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98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有限切开复位组(行内侧或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5.9个月 闭合复位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70.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和1年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有限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52.2±7.0) min]较闭合复位组[(72.8±13.7) min]短;术中透视次数[(3.3±1.0)次]少于闭合复位组[(9.9±1.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24.4%(19/78)]与闭合复位组[30% (6/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100% (78/78)]与闭合复位组[95% (19/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和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需再次行髁上截骨术.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相同,而无法闭合复位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有限切开复位获得满意复位,且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1年患者肘关节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朱佳福  徐卫星  刘宏 《中国骨伤》2016,29(12):1130-1134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结合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患者,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闭合复位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组12例(闭合复位组),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3.6±12.1)岁;有限切开复位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组11例(切开复位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60.8±12.5)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采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闭合复位组1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共22例患者(闭合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各11例)术后获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3.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83.9±8.9,闭合复位组为83.4±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结合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前者患者及术者需要接受较多的辐射剂量,但对患者创伤小;后者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但复位质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采用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和传统"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B?hler角、 Gissane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皮肤坏死1例,神经/肌腱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43%;两组近期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4%vs. 17.39%,P0.05)。末次随访复查X线/CT,两组患者在关节面不平整、骨不连、后足对位欠佳等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近期并发症率,改善足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22-2026
[目的]探讨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2017.2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共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固定组与内固定组。联合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Taylor空间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内固定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2个月后使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内固定组高于联合固定组。全部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2个月后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联合固定组优良率86.67%,内固定组优良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是一种易于掌握的、具有较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满意的技术,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