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普珠  晋小军  张喜民  任一杰  吕铎  吴秀琴 《中草药》2018,49(15):3687-3691
目的研究施用磷酸二铵对延胡索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梯度的磷酸二铵用量,在相同种植条件下,观察并记录不同施肥量下延胡索的主要生长指标。采收后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测定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延胡索乙素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磷酸二铵用量为375 kg/hm~2时延胡索长势最旺,折干率最高,为33.7%,块茎最大,直径为2.57 cm/个,鲜产量最高,为5 482.2 kg/hm~2,比对照增产38.2%,总灰分最低,为3.0%,醇溶性浸出物和延胡索乙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4.8%、0.128%。结论施用磷酸二铵能提高延胡索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延胡索采收加工技术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延胡索采收与产地加工方法,深入调研其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方法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调查的方式。结果延胡索药材采收基本采用人工方法,以短柄四齿耙作为采集工具;采集时间集中于5月份,但采收周期偏长的情况在部分产区存在。加工以煮制为主,但在具体操作步骤、煮制程度把握及干燥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性。结论调查为下一步对延胡索产地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药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出延胡索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和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以延胡索乙素和折干率为主要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的延胡索乙素含量.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0)(58:42),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不同采收期对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大,5月21日采收折干率最高;蒸制法加工的延胡索药材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最高,达到0.11%.结论:延胡索药材以地上部分植株全部枯萎后10 d左右采收为好,产地加工方法以蒸制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延胡索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为延胡索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延胡索大小分档,测定延胡索去皮组、表皮组和原药材6种生物碱含量,并对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延胡索去皮组、原药材和表皮组生物碱含量比较,表皮组生物碱含量最高,原药材次之,去皮组最低。指纹图谱中,各部位化学成分组成无明显差异,但表皮组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结论:产地加工时,要提升清洗设备和工艺,避免表皮中化学成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5.
延胡索产地醋煮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出延胡索最佳产地醋煮工艺.方法 首先对温度、用醋量和拌润时间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然后采用正交实验,以用醋量、拌润时间和粒度作为正交设计因素,再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和去氢紫堇碱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最后获得延胡索最佳产地醋煮工艺.结果 延胡索最佳产地醋煮工艺即选小个子药材加40%的醋和适量水拌润4 h后煮至醋液吸尽;大个药材应适当破碎后再炮制.结论 优选出的延胡索最佳产地醋煮工艺简单易操作,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不同提取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提取液的得膏率以及延胡乙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率高,且含固量低。结论超临界萃取法作为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提取工艺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鱼腥草产量与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福建省各地多有野生分布。全草药用,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消痈排浓、杀虫、消积、健脾、止血等功效。具有广普的抗菌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效果,目前,国内有20多家药业公司生产鱼腥草注射液。国内开发利用鱼腥草的规模不断扩大,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较高。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开始出现人工大量种植,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7)
目的分析延胡索品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方法以引种地及原产地延胡索块茎为材料,分别测定延胡索乙素、醇溶性浸出物及总灰分等品质指标,并对相应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引种地与原产地延胡索乙素、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含有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延胡索乙素含有量与土壤速效K显著正相关(r=0.919,P0.05),醇溶性浸出物与有效P极显著正相关(r=0.979,P0.01)。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延胡索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延胡索与全叶延胡索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超群  张建英 《中药材》1997,20(1):17-18
本文对延胡索与全叶延胡索的药材性状、薄层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作了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0.
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品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文  叶正良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016-3020
目的:初步考察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品质,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参照药典和相关文献,测定10份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外观性状和水溶性浸出物、灰分和挥发油含量,并以HPLC测定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结果: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中总灰分含量≤7.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45.0%,同时这10份药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则均符合我国2010年版药典规定。结论:东北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质量标准对保证五味子药材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肉桂、桂枝药材中桂皮醛、肉桂酸和挥发油含量为指标,对不同产地肉桂和桂枝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以广东、广西和福建肉桂、桂枝为研究对象,使用Agilent 1260ll HD-C18-80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不同产地的肉桂和桂枝及福建漳州产肉桂植株的老叶、嫩叶及嫩茎皮中挥发油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东产肉桂中桂皮醛、挥发油含量最高,福建漳州产肉桂中含量最低;福建漳州产肉桂不同组织部位的桂皮醛和挥发油含量也存在差异,嫩叶、老叶及嫩茎皮均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不同产地肉桂、桂枝及福建漳州产肉桂植株不同采收部位中肉桂酸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广东肉桂中肉桂酸含量最高,福建漳州肉桂植株的老叶和嫩叶含量最低。结论:不同产地肉桂、桂枝及同一产地肉桂植株的不同采收部位中桂皮醛、挥发油及肉桂酸的含量存在差异。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不同产地肉桂药材质量综合评价及福建漳州产肉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产自浙江省的延胡索采取煮、蒸和微波等加工方法进行质量评价,确定最佳产地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色谱柱为BDS Hypersil C18(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三乙胺调pH至6.0)(65: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测定原阿片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三乙胺醋酸溶液(每1 000 mL水中加入冰醋酸30 mL,三乙胺8 mL)(18:8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9 nm,结合测定延胡索的外观性状、成品得率等评价其质量。结果:煮法、蒸法,微波法制备的延胡索药材外形、性状基本一致,但内在成分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微波方法﹥蒸法﹥煮法。微波方法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比煮法高22%,原阿片碱含量比煮法高30%。浸出物也是微波法含量高于煮法30%以上,收得率也高于煮法。结论:微波方法加工延胡索简单、稳定,建议主要产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提高延胡索产量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合刚  刘国杜 《中草药》2001,32(6):557-558
湖北省英山县早在60年代末就从浙江省引进延胡索进行栽培,但由于当时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未掌握好栽培技术,以致产量低,鲜品仅2250kg/hm^2左右,且块茎小,个重一般在0.7g以下。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将一些农业上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延胡索的栽培上,使其产量不断上升,现鲜品达到6000~9000kg/hm^2,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提高延胡索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醋制延胡索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先端  马志静  毛淑杰 《中药材》2007,30(2):144-146
本文初步探讨了延胡索HPLC指纹图谱,并与其醋制品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不同品种的醋炮制后的样品指纹峰进行了比较,发现醋制后除延胡索乙素外,还有一系列峰面积也较生品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从而为醋制延胡索增效原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也反映出不同品牌的醋炮制延胡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宋嬿  赵志刚  郜舒蕊 《中成药》2014,(5):1026-1029
目的对丹参主产区不同产地栽培与野生丹参从活性成分含有量角度进行品质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含有量进行测定分析。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68 nm、286 nm。结果栽培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含有量范围分别为0.23%0.80%、7.63%0.80%、7.63%13.93%、0.02%13.93%、0.02%0.23%、0.08%0.23%、0.08%0.30%,野生丹参上述4种成分的含有量范围分别为0.54%0.30%,野生丹参上述4种成分的含有量范围分别为0.54%0.94%、7.95%0.94%、7.95%12.25%、0.03%12.25%、0.03%0.20%、0.12%0.20%、0.12%0.29%。结论栽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量多低于野生丹参,而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量却较野生丹参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产地丹参药材栽培种与野生种能够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市场上地龙及其混伪品进行微性状区分,结合灰分、重金属及浸出物的检测,研究和规范市场上地龙的品种,为地龙的鉴别提供依据,提高市场上地龙药材的品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市场上不同品种的地龙药材。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样品,拍摄不同景深的图片,利用景深合成技术合成一张高清的微性状图片来对其进行鉴别;根据中国药典方法对其灰分、重金属和浸出物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微性状鉴别发现不同药材市场上同一产地地龙有不同程度的非正品存在,其受精囊孔周围的乳突情况和所处的环节以及雄孔的形状有明显的区别。不同产地的地龙药材灰分和重金属大部分合格,浸出物大部分不合格。结论:利用微性状鉴别法能够准确快速的鉴别地龙的品种并能区分其混伪品,简单方便,效率高;地龙药材的品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HPLC测定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旭  陆兔林  张先洪 《中成药》2003,25(9):726-727
目的:比较炮制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磷酸缓冲液(100:1.8),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各样品中,以醋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为高。加样回收率为99.07%,RSD为1.81%,相关系数r=0.9998。结论:醋制后能增加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牡丹皮为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以牡丹皮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对历代本草及现代著作中牡丹皮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进行了梳理。从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及加工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牡丹皮品质评价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牡丹皮现代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新鲜延胡索产地水煮处理的机理,为延胡索药材实现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TLC、HPLC等方法对新鲜延胡索水煮前后干燥所需的时间、主要化学成分定性与定量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新鲜延胡索经产地水煮加工后,干燥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其所含成分没有变化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却有所降低.结论 延胡索水煮后有利于产地大量的加工生产,而延胡索产地加工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响应面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得到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切片厚度、热风干燥温度、装载量为考察因素,以总生物碱含量、浸出物含量、干燥效率为考察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对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初步优化范围,最后以响应面优化法进行优化,得到最后工艺优化参数。结果确定最佳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切片厚度为4 mm,干燥装载量为7 kg/m~2,干燥温度为85℃,干燥总时间为(279.0±1.1)min,综合评分为0.860 6±0.010 0,此时延胡索总生物碱质量分数为(6.274±0.030)mg/g;浸出物质量分数为(17.86±0.22)%;干燥效率为(25.09±0.00)g/(m~2·min)。结论建立的干燥工艺能够较好地保留延胡索中生物碱成分和浸出物,保持较高的干燥效率,在保证较高的质量同时,降低企业能耗,可为延胡索饮片的生产加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