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序贯穴位埋线治疗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120例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子午流注序贯穴位埋线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给予口服胸腺肽肠溶片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序贯穴位埋线治疗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菁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11):1743-1748
  相似文献   

3.
HBeAg是HBV核心基因(前C区)编码的可溶性蛋白,尽管HBeAg在病毒复制和急性感染中并不是必需成分,但其是病毒复制、传染性、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应答评价具有重要作用的指标。以往认为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DNA水平高,当HBeAg转阴同时伴有抗-HBe阳转时,则HBV-DNA水平下降或消失,传染性小,同时伴肝脏炎症减轻和消失,表现为转氨酶正常,是病情趋于稳定的标志状态。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区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往往依靠转氨酶水平和血清HBVDNA定量,然而大多数基层医院目前还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前s1抗原是HBV复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表达不受e抗原状态的影响。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们对前s1抗原区分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与HBV携带者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患者一般经历过免疫耐受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水平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组织学炎症坏死轻或无1、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HBV DNA水平高、ALT升高、肝组织炎症坏死明显)后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而进入低复制期,即HBeAg转阴、抗-HBe出现、HBV DNA水平很低、ALT正常、肝组织炎症坏死较轻或无。但部分患者由于HBV发生了前C区基因突变导致HBeAg不能产生,或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基因突变导致HBeAg表达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6.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宜俊 《传染病信息》2005,18(Z1):26-29
慢性乙型肝炎(CHB)可分为e抗原阳性慢性CHB(eAg+CHB)和e抗原阴性慢性CHB(eAg-CHB).两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自然病程、治疗、预后均明显不同.但eAg-CHB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导致误诊、误治和产生严重后果,eAg-CHB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很高[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eAg-CHB的认识已有明显进展.本文重点讨论有关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治疗48周血清HBsAg的变化.方法 6例HBeAg阳性CHB患者中,3例采用核苷(酸)类似物序贯PEG IFNα-2a治疗48周,3例维持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方案,每12周采用实时PCR定量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结果 核苷(酸)类似物序贯PEG lFNα-2a治疗48周后,3例序贯治疗患者血清HBsAg均消失,而维持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患者血清HBsAg效价为100~320 IU/mL.结论 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产生较好应答反应且伴有血清HBsAg效价明显下降的HBeAg阳性CHB患者,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序贯PEG IFNα-2a治疗48周能有效促进血清HBsAg下降,并出现血清HBsAg消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联合序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998年8月来拉夫米定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阳性1年以上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与22例HBeAg阳性的患者作比较。1.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1998年8月至2002年5月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病例的诊断标准符合文献[2]。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起在中国进行为期5年的临床试验,确定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和安全性。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乙肝又称HBeAg阴性乙肝,虽其治疗较HBeAg阳性乙肝困难,但抗病毒仍是治疗的关键。为提高拉米夫定疗效,减少乙肝基因YMDD变异发生,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对拉米夫定联合国产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Wei L  Yang RF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806-808
HBeAg由HBV前C(PC)区/C区基因编码,属非结构蛋白,不参与构成病毒颗粒,合成后经内质网分泌至肝细胞外,在血清中以可溶性二聚体蛋白形式存在.HBeAg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可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例如可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对HBV的免疫耐受,刺激Th2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以及通过Fas -FasL介导的机制清除Thl细胞,引起Thl/Th2失衡,从而与HBV的持续慢性感染有关[1].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及其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总体疗效有限,根据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肝脏炎症坏死评分选择患者可提高疗效。监测LAM治疗CHB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免疫复合物(HBeAg/IC)状态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预测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观察对象HBSAg阳性携带者。1.2 病例选择参照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凡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为HBsAg携带者。本组病例均为体检查出,观察半年以上复查确诊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抗原)检测,了解乙肝病毒(HBV)的复制情况,并用于指导e抗原(HBeAg)阴性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方法 在我院2004年4月~2006年5月门诊及住院慢性乙肝患者中,采用外周血进行肝功能、Pre-S1抗原、乙肝五项等检查,其Pre-S1抗原阳性、HBeAg阴性的29例患者,采用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6月,分析Pre-S1抗原在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清学变化.结果 经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6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Pre-S1抗原阴转26例,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LT 52±17 U/L.结论 HBeAg阴性而Pre-S1抗原阳性的患者,在体内存在病毒复制,同时存在肝功能的损害,仍需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LAM)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基线ALT、HBsAg、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4周和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对其治疗104周时抗HBV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 127例成年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接受LAM 100 mg/d治疗,且均完成≥104周的治疗.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 DNA水平.分别比较和分析不同基线ALT、HBsAg、HBV DNA水平及治疗4周和12周时不同HBV DNA水平与治疗104周时疗效的关系.数据采用x~2检验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线ALT<5×正常值上限(ULN)和ALT≥5×ULN两组患者,治疗104周血清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50.0%和86.8%(P<0.01).基线HBsAg<2000 COI和HBsAg≥2000 COI两组患者,治疗104周时HBsAg<500 COI的比例分别为19.1%和17.5%(P>0.05);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和2.5%(P>0.05),血清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1.7%和67.5%(P>0.05).基线HBV DNA<1×10~6拷贝/ml和HBV DNA≥1×10~6拷贝/ml两组患者,至治疗4周和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至治疗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2.7%和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HBVDNA<1×10~3拷贝/ml和HBV DNA≥1×10~3拷贝/ml两组患者,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70.7%和60.9%(P>0.05);治疗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和HBV DNA≥1×10~3拷贝/ml两组患者,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78.8%和38.1%(P<0.01).结论 基线ALT≥5×ULN和治疗12周HBV DNA<1×10~3拷贝/ml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LAM继续治疗至104周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应答.治疗前不同基线HBsAg水平对治疗104周时HBsAg的水平、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和HBV载量的预测价值不大;基线HBV DNA水平对104周时是否获得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也不大.  相似文献   

16.
e抗原阴性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利  吴裕炘 《肝脏》1996,1(2):111-113
e抗原阴性型慢性乙型肝炎为HBV慢性感染自然病程中的一个时期,这是由于HBV前核心区突变而产生一个新的翻译终止密码致HBeAg合成障碍.因而血中HBeAg阴性但可伴有抗-HBe阳性。本症常伴有HBV的持续性或间歇性复制及免疫介导的肝损伤而呈进行性恶化。IFN—α治疗的近期疗效较高,因而近年来倍受重视。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和48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及酪氨酸一蛋氨酸一天冬氨酸一天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2、48周时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未检测到YMDD变异,对照组3例于治疗48周时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耐药率低、安全性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肯定的药物,多主张大剂量、长疗程。但因大剂量长疗程其费用昂贵,在临床难以广泛应用,我们采用序贯分析检验小剂量干扰素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干扰素治疗前先口服强的松4周,第一周每日40mg,第2周每日30mg,第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23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mg/d,48圃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清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在前12周的双盲对照试验中,试验组血清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50.0%比5.1%;35.0%比8.5%;12.5%比2.5%;5.8%比0(X^2值分别为59.89,24.52,P〈0.05;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在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均口服阿德福韦酯片的后36周开放试验期结束后,则分别为87.5%比78.0%;78.3%比72.7%;29.6%比24.5%;15.6%比10.9%(X。值分别为3.78,0.83,0.72,1.09,P〉0.05)。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与国外同类批准上市使用的药物相似。  相似文献   

20.
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在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与HBV DNA的关系,试图明确LHBs是否可以用作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