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于 1996年 3月~ 1999年 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并与单用西药进行对照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有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①有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如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 ;②胃镜诊断及分级 :O级 ,正常 (可有组织学改变 ) ,积O分 ;I级 ,食管粘膜点状或条状充血 ,积 1分 ;Ⅱ级 ,有条状充血、糜烂 ,并有融合 ,但非全周性 ,积 2分 ;Ⅲ级 ,病变广泛 ,充血、糜烂融合全周性成溃疡 ,积 3分。③排除消化道溃疡、癌变 ,心脏病、糖尿病及哮喘等病 ,并且无消化道手术史…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3/1997共作内镜检查7168例次,其中RE368例,占5.13%.与北京协和医院内镜检查RE占5.8%相仿,RE单一药物疗效欠佳,且易复发,本组研究中西药结合治疗组(A组)与西药对照组(B组)相比疗效显著[1].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86例RE患者全部为我院1996年/1997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7岁~72岁,平均35.7岁,排除心、肺、肝、胆等疾病,病程3mo~11a,主要临床症状为烧心59例(68.6%),胸骨后或剑下烧灼样疼痛53例(61.1%),嗳气打嗝50例(58.1%),吞咽不适40例(46.5%),全部内镜检查[2]…  相似文献   

3.
改良酸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建立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动物模型的成功制备对该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获公认的酸相关RE动物模型多行贲门肌部分切开联合幽门半缝扎术。本研究在原部分贲门肌切开的基础上行改良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并与传统幽门半缝扎术[1]及内置幽门部分缝扎术[2]进行比较,寻求更为理想的酸相关RE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RE)近年发病有增高的趋势,我们从1994年1月~1998年5月应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5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判断的疗效及治疗后1年复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年后复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9.1%,对照组为76.7%、53.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2002年1月~2003年6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9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目前治疗是在抑酸的基础上加用胃肠动力药。一般西药治疗效果差 ,易复发 ,自1998年 2月~ 1999年 12月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 8例系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均经胃镜检查 ,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1]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 0 8岁 ;病程 2周~ 5年 ,平均 1 3年。合并浅表、萎缩性胃炎 2 4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 4例 ,胆汁反流 3例。对照组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合理的单纯胰液反流动物模型,并比较胰液、胰液+胆汁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按数字表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术分别制作胰液+胆汁混合食管反流(混合组,20只)及单纯胰液食管反流(胰液组,20只)大鼠模型,对照组(10只)仅单纯剖腹再关腹.术后1、2、4周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和食管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混合组大鼠术中及术后共死亡4只,制模成功率80%;胰液组共死亡6只,制模成功率70%.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周后体重逐渐上升,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218±21)、(216±20)g对(286±28)g,P值均<0.05)].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组织转化,但两组间食管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成功制作单纯胰液反流的RE模型,为研究胰液造成的RE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疗效分析田丰华,麦小莒,侯亚洲1治疗方法1.1基本方药:醋柴胡9g,法半夏12g,枳实9g,砂仁6g,白芍18g,黄芩12g,连翘18g,蒲公英30g,甘草6g。1.2加减变化:胸骨后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12g,郁金12...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加自拟中药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58例经内镜证实的RE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同时服用自拟中药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28例,单纯服用奥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两组治疗4周后复查内镜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内镜下RE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50.0%,7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RE的疗效优于单纯奥美拉唑组.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简称RE)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胃液中的胃酸)反流至食管的一种病理状态,并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可经内镜发现及活检证实。一般食管粘膜损伤的程度与临床症状相关,但不一定平行。该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自从内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很多医疗单位又开展了食管24小时pH监测和食管测压,证实该病在国内并不少见。长海医院在上海进行普查,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失调,不能防止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40~60岁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与疼痛,可并发食管消化性溃疡或狭窄,也可引起Barrctt 食管.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在世界范围内均十分常见,目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内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其中内镜下的炎症分级与反流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1998年制订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分级标准(烟台标准,见附表),本标准简明扼要,易于推广,但标准中无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yt.  GNJ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18(9):407-409,396
反流性食管炎(RE)的治疗旨在加强抗反流屏障,增强食管清除能力,改善胃排空及括约肌功能,减少胃内容数量与酸度,以保护受损组织。西沙必利(cisapride)是唯一已证实有效的促动力药物。常规剂量 H_2受体阻断药或硫糖铝单一使用可达到相同的症状缓解与病变愈合的效果。H_2受体阻断药晚餐后给药能有效地抑制夜间泌酸,用更大剂量 H_2受体阻断药或奥美拉唑(omeperazole)则症状缓解与愈合会更快。是否必要维持低酸或无酸状态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破损。临床表现主要为反酸和烧心,也可有胸痛或吞咽梗阻等不典型食管症状甚至咳嗽、声嘶、咽炎等食管外症状。诊断依赖于胃镜检查。治疗以强力抑酸为主,有胃排空障碍者加用促动力剂可能增加疗效,疗程一般需8周。纠正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加以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大多可缓解症状及愈合黏膜。但本病停药易复发,需长期维持治疗,极少数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可考虑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制备多通过外源性酸诱导及自身酸反流完成[1,2],自身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制备在国外自1995年始开展,而国内则尚未见报道。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完全幽门结扎+贲门肌切开术,其能造成较理想的酸反流,但存在实验动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或食管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约40%表现为RE,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烧心、反流、胸痛,多发于饱餐后。1病因病机近现代许多名老中医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RE的病因病机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或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炎症,而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多发生在50岁以上老年人。一、病因:尚不清楚,有下列可能。(一) 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障碍:LES调节机制复杂,胃泌素缺乏、胆碱能神经元机能障碍、平滑肌肌肉量减少或肌细胞生理性缺陷,均可引起LES功能障碍。外来因素如脂肪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8岁半,住院号,432970 反复剑突下隐痛,伴反酸、恶心半年,以夜间及请晨为剧,偶有钝痛,无放射痛,约十几分钟自行缓解,否认与饮食、饥锇有关,否认呕吐、呕血,大便外观色泽正常,未经正规治疗,近月疼痛加剧,发作频繁,曾自服“胃酶片”于入院前解黑便一次,量约250ml,呈稀软便。门诊以“黑便待查”收入。否认肝炎病史。其父有胃溃疡史,母亲有胃癌近期手术治疗史。入院时体检:体温36.8℃,呼吸28次/分,脉搏84次/分,血压100/60mmHg,体重25kg,表情自如,皮肤色泽、弹性均正常,未见皮下出血及皮疹,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