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干骺端内局部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初次行TKA治疗并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的患者40例。氨甲环酸组20例,其中男1例,女19例;年龄(72.00±7.02)岁,身高(1.53±0.06)m,体重(58.37±8.96)kg,身体质量指数(25.02±3.61)kg/m^2,术前血容量(3.41±0.39)L;TKA术前10min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15mg/kg),并在术前3-5min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干骺端内各注射氨甲环酸50mg(稀释为5mL),无止血带下常规行TKA。对照组20例,其中男2例,女18例;年龄(70.00±7.54)岁,身高(1.54±0.05)m,体重(63.26±9.65)kg,身体质量指数(26.47±3.56)kg/m^2,术前血容量(3.64±0.49)L;TKA术前10-20min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15mg/kg),无止血带下常规行TKA。所有患者术前以Nadler公式计算术前血容量,记录术前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后以Gross方程计算失血量,记录术后Hct。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并将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红细胞压积比较,氨甲环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干骺端内局部注射对无止血带全膝关节置换减少术中显性失血、术后总失血量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100名T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RBC、HGB、HCT水平变化及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第3天RBC、HGB、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地减少TKA总失血量及RBC、HGB、HCT水平等指标变化,并不增加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且使用方便,理论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减少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失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9年至2020年期间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院接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19~49岁,平均(31.4±10.7)岁。患者被随机分成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氨甲环酸组的患者于止血带充气前按体重15 mg/kg静滴应用氨甲环酸,术后按体重每小时10 mg/kg持续应用氨甲环酸3 h,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术后24 h评估膝关节引流血量,术后1 d、7 d、14 d评估膝关节膝关节髌骨周径、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4 h氨甲环酸组的膝关节引流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7 d,氨甲环酸组的VAS、膝关节活动度和髌骨周径更优势(P0.05);术后14 d,氨甲环酸组的VAS和髌骨周径更优势(P0.05),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失血量,减轻术后早期膝关节肿胀及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THA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25例,A组手术结束前10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B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 min、术后7 h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C组术前10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D组术前10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7 h后再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E组为对照组,不给于氨甲环酸及其类似药物。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出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血液学指标,比较5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差异。结果 5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围手术期最大血红蛋白减少值、术后绝对失血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5项数值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D组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最大血红蛋白减少值、术后绝对失血量分别为(272.9±46.7)ml、(27.8±3.8)g/L、(344.4±61.6)ml,均显著少(小)于A组、B组及E组(P0.05)。C组术后失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114.7±32.7)ml、(21.0±3.9)g/L,均显著少(小)于A组、B组及E组(P0.05)。结论术前10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7 h后再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在THA围手术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常规手术,术中大面积截骨,软组织松解、切除,必然导致术中、术后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增多~[1-2]。氨甲环酸对于TKA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具有重要的意义~[3-4]。笔者自2013-01—2015-01诊治78例初次行单侧TK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试验组(42例除静脉应用氨甲环酸20 mg/kg外并关节腔内灌注溶有2 g氨甲环酸80 ml 4℃冰盐水,且术后患膝周围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采用关节腔加压灌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纳入TKA手术的患者176例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92例于TKA术毕加压灌注氨甲环酸生理盐水,84例术毕常压注入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一期置换术中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75例,通过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EA)方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25例。A组术中在第一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放止血带前10min静脉点滴1g氨甲环酸,术后3h视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应用;B组双膝TKA术中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0.5g/50mL并夹闭引流管2h;C组双膝术中在第一侧TKA放止血带前10min静脉点滴1g氨甲环酸,同时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0.5g/50mL并夹闭引流管2h。比较三组患者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中B组在第1天引流量最多(644.1±97.8)mL,C组(418.7±92.4)mL最少,但第2天引流量B组最少(148.6±99.7)mL,C组最多(167.5±87.5)mL,B组较其他两组总引流量(792.7±94.6)mL最多。三组患者引流量、第1天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中B组最多(80%),C组最少(48%),B组较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均无患者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氨甲环酸局部联合静脉应用于双膝关节一期置换术,可以有效减少引流量,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12行单侧TKA治疗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静脉组),38例关节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6例不用氨甲环酸(空白组)。比较3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结果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输血率低于空白组,静脉组术后输血率低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空白组,且静脉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空白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于空白组,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率,同时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对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而且静脉应用较局部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局部灌注含氨甲环酸混合镇痛药物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12完成的120例初次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40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关节腔灌注含氨甲环酸混合镇痛药物(联合应用组),40例仅缝皮后从引流管注入含氨甲环酸混合镇痛药物(局部灌注组),40例仅切皮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静脉应用组)。结果局部灌注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最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最严重,隐性失血量最多,而联合应用组与静脉应用组间无明显差异。静脉应用组术后6 h引流量最大,而联合应用组和局部灌注组无明显差异。联合应用组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最低,术后第5天膝关节HSS评分最高、膝关节活动度最大,而局部灌注组和静脉应用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关节腔灌注含氨甲环酸混合镇痛药物可显著减少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患者年龄57~72岁,平均65.7岁。36例患者手术缝皮结束后于双膝关节腔内分别灌注氨甲环酸混合液(1.0g氨甲环酸溶入50mL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灌注氨甲环酸混合液的膝为观察组,灌注50mL生理盐水的膝为对照组,均夹闭引流管2h。比较两膝术后引流量,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引流量(256±213)mL均较对照组(489±265)mL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术后2d~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及PE发生。结论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并且不会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混合镇痛药物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9—2016-08行初次单侧TKA的6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于松开止血带前约2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1 g氨甲环酸以及混合镇痛药物;对照组仅于松开止血带前约2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 d的D-二聚体及术后3、4 d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 d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术后1、2 d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内输血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感染发生。结论 TKA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混合镇痛药物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同时不增加关节腔感染及血栓形成风险。但此方法要求术者手术操作熟练,尽量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TXA)对减少术中、术后失血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07—2015-01对45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验组(氨甲环酸使用组)34例,对照组(未使用氨甲环酸组)11例,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术后第5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别,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术后引流量较多,术后第3天、第5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较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无感染、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期应用TXA可显著减少失血量,主要表现在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第5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最为常用的给药方案是两次静脉给药,但在临床操作中可操作性较差。本研究旨在比较单次氨甲环酸静脉注射结合局部关节腔灌注与传统的两次静脉给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我们共收治187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内翻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91例,松止血带前20min给予1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关闭关节囊后给予关节腔1g氨甲环酸灌注;对照组96例,松止血带前20min给予1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3h后追加同等剂量的氨甲环酸。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夹闭4h。术后1、3、5d检测血常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术后第5~7天安排患者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Student’st test,Pearson’s chi-square test,and Fisher’s exact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总失血量为(619±272)mL,对照组为(676±237)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实验组术后引流量为(171±152)mL,对照组为(241±174)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实验组术后输血率9.9%(9/91),对照组为11.5%(11/9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术后7d两组各有6例深静脉血栓发生,均为孤立性小腿肌间隙血栓,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后未进展为近端深静脉血栓或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结合局部关节腔灌注具有与两次静脉给药类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但因其单次给药,临床可操作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D-二聚体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A组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A组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联合使用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出血,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静脉使用单剂量氨甲环酸对失血量、输血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6例,其中氨甲环酸组61例,于术前单剂量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健康对照组35例,未使用氨甲环酸。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术后10 d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性别、输血比例、手术时间、住院日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327±187)ml低于健康对照组(514±342)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1);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449±186)ml低于健康对照组(552±233)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1);氨甲环酸组输血率6.5%(4/61)低于健康对照组22.8%(8/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5,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10 d髋关节Harris评分(51±7)分高于健康对照组(47±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P0.01);氨甲环酸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1±9)分,与健康对照组(7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P0.05)。结论对于初次单侧THA术前单剂量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降低输血率,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但对后期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首次人工表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选取62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表面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已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周,排除对氨甲环酸禁忌及严重内科疾病未控制等患者。按随机数表分配患者为氨甲环酸注射组和0.9%氯化钠注射组。氨甲环酸注射组在缝合关节囊时将1 g氨甲环酸稀释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计算两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总红细胞丢失量,记录输血量及输血例数、下肢瘀斑面积及静脉血栓发生的例数;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关节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组间相关测量指标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重复测量的相关指标。结果氨甲环酸注射组、0.9%氯化钠注射组两组总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384±61)ml和(492±79)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P0.05),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226±24)ml和(268±2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8,P0.05),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168±48)ml和(223±6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2,P0.05);输血量分别为(175±20)ml和(306±20)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5);两组输血例数分别为14和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42,P0.05);两组术后下肢瘀斑面积分别为(4.9±1.1)%和(10.1±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9,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肺栓塞或下肢血栓。结论使用氨甲环酸可降低输血量、减小术后下肢瘀斑的面积,并且没有增加TKA术后血栓或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8进行的88例初次单侧TKA,其中实验组44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止血,未使用氨甲环酸的4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4、72 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观察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形成(DVT)等并发症。结果对照组4例术后予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例出现局部切口愈合不良,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急性假体周围感染,且未出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并发症发生。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及总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2 h Hb、Hct较术前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TKA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从而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低输血率,提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不增加下肢DVT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注射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0例,均行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手术切皮前给予15 mg/kg生理盐水,B组47例,给予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 mg/kg。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失血量及输血情况,术后24、72小时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术前、术后7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含量。结果 B组输血率为21.28%,A组为4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小时Hb水平(114.83±11.94)g/L,A组(104.57±10.28)g/L;B组术后24小时D-Dimer水平(4.12±0.75)mg/L,A组(5.17±1.30)mg/L(t=-4.6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B组病人血清IL-1β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联合脉络舒通丸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 年3 月—12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行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4 例,分为氨甲环酸联合脉络舒通丸组(n =42)、单用氨甲环酸组(n =40)及对照组(n =32)。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 天的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患肢周径变化、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 联合组及单用氨甲环酸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联合组及单用氨甲环素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患肢周径变化显著低于单用氨甲环素组及对照组,联合组及单用氨甲环素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后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及脉络舒通丸能有效减少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肢消肿,同时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关节腔或者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显著降低人工膝关节出血量,两种方式同时应用还没有文献报道。作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实验组,30例),术前静脉应用1g氨甲环酸,手术切口缝合后将3 g氨甲环酸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另一组为对照组(30例),术前静脉应用1 g氨甲环酸,手术切口缝合后将100 m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24 h失血量:实验组为466 ml ±313 ml,对照组为743 ml ±358 ml;第2天失血量:实验组为644 ml ±382 ml,对照组为1017±519 ml。两组术后90 d 内均未见血栓形成。因此作者认为,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比单纯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大约37%失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