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15名大学生,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以及学业拖延量表(PAS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程序及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手机依赖得分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r=0.22,P0.01);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29,P0.01);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学业拖延有显著的影响,自我控制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对手机依赖倾向的影响,分析自我控制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与手机依赖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招募98名大学生,将其随机分为自我监控组(n=49)和对照组(n=49),自我监控组每晚临睡前报告手机使用时长,共报告2周,对照组不报告。使用自我控制量表(SCS)与手机依赖指数(MPAI)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和bootstrap法对自我控制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和手机依赖倾向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CS和MPAI得分的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自我监控组SCS干预后得分高于基线(P<0.01),而MPAI干预后得分低于基线(P<0.001);对照组SCS和MPAI干预后与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监控组SCS差值(干预后得分-基线得分)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对MPAI差值(基线得分-干预后得分)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为[-0.30,-0.03]。结论: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有可能缓解手机依赖倾向,并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特点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科大学生4000名,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MP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主观幸福感量表(SWB)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者1420人,占37.9%;手机依赖组的PSS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SWB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除消极情感外)均低于非手机依赖组(均P0.001);回归分析显示,M PAI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有负向预测作用,PSSS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显示,PSSS及各因子在M PAI与SWB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依次为24.89%、16.11%、17.33%、17.78%。结论: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手机依赖既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又间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负性情绪与认知失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认知失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的19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与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高分组的认知失败总分及各维度分、焦虑和抑郁得分显著更高(P0.001);(2)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总分及各维度分、焦虑和抑郁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6~0.540,P0.01);(3)负性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58%。结论:负性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弹性对手机依赖的影响,考察核心素养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已有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手机依赖量表""青年学生核心素养问卷"对广东省10所中学1154名在校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高中生心理弹性总分与手机依赖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08,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核心素养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1),核心素养总分与手机依赖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9,P0.01);②高中生问题解决与自我效能维度对手机依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t=-3.918,P0.001),心理弹性总分对核心素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3.244,P0.01),自我管理对手机依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t=-7.336,P0.001)。核心素养在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96%。结论:核心素养在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之间有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中生手机依赖与父母冲突、情绪管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儿童感知的父母冲突量表(CPIC),情绪智力问卷对湖北省某两所公立中学高一至高三学生进行班级集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430份,运用SPSS 18.0及AMO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手机依赖低分组的高中生,手机依赖高分组的父母冲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更高(P0.001),而情绪管理的得分显著更低(P0.001)。手机依赖得分与父母冲突各维度得分、父母冲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8~0.278,P0.01),与情绪管理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59,P0.01)。情绪管理在父母冲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0.45%。结论:情绪管理在高中生父母冲突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冲突能够通过情绪管理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其嫉妒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湖南某高校选取443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1男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t=2.519,-3.493;P0.01)。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t=4.269,3.622;P0.01);2自我分化总分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5,0.220,-0.346,-0.537;P0.01);3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焦虑均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239,P0.001;Beta=0.113,P0.05);4自我分化总分在依恋焦虑对嫉妒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19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4.49%。结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建立安全型依恋以减少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人际适应性在自尊与手机成瘾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大一到大四学生522人(男215人,女307人),采用自尊量表(SES)、自我控制量表(SCS)、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CSIAI)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进行测量。结果:MPATS得分与SES、SCS、CSIAI得分呈负相关(r=-0.23~-0.45,均P0.01);SES、SCS、CSIAI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39~0.57,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SES得分通过SCS和CSIAI得分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M PATS得分,95%CI为(-0.030,-0.003);SES得分通过SCS得分的单独中介效应预测CSIAI得分,95%CI为(-0.305,-0.156);SES得分通过CSIAI得分的单独中介效应预测CSIAI得分,95%CI为(-0.062,-0.013)。结论:大学生自我控制和人际适应性在自尊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性、疏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II),疏离感量表对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班级集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514份,用SPSS17.0及Amo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高分组的冲动性、疏离感的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更高(P0.001)。手机依赖与冲动性、疏离感的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显著正相关(r=0.319~0.505,P0.01)。疏离感在冲动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2%。结论:疏离感在大学生冲动性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认知失败与核心自我评价、无聊倾向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CSES),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oredom Proneness Scale,BPS),认知失败问卷(Cognitive Failures Questionnaire,CFQ)对760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集体施测,使用SPSS 21.0和Mplus 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相比认知失败低分组大学生,认知失败高分组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总分显著更低(t=-8.983,P0.001);无聊倾向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显著更高(t=3.595~14.451,P0.001)。2认知失败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360,P0.01),与无聊倾向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535,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无聊倾向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0~-0.587,P0.01)。3在中介模型中,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认知失败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无聊倾向对认知失败的间接效应显著。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在核心自我评价对认知失败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自尊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监视量表、外表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高校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本科生(男生148人、女生252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3,P0.01),大学生自尊与外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自我客体化可正向预测外表焦虑(β=0.28,P0.001),自我客体化可负向预测自尊(β=-0.13,P0.01);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043(P0.05),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6,0.09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36%。结论:大学生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在人际适应性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498名(男217人,女281人),采用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CSIAI)、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自我认同感量表(PIS)进行测量。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统计学意义。结果:MPATS得分男生低于女生[(2.6±0.7)vs.(2.7±0.6),P0.05]。MPATS得分与CSIAI、PIS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0.36,均P0.01);CSIAI得分与PIS得分呈正相关(r=0.50,P0.01)。自我认同感在人际适应性与手机成瘾倾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6%。结论: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认同感、人际适应性关系密切,人际适应性能够通过自我认同感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学生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UCLA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t=1.975,P0.05);农村学生得分要高于城市/城镇学生得分(t=2.056,P0.05);不同年级及专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MPAI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孤独感呈正相关(r=0.31,0.29;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不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0.8%。结论: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孤独感能够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冲动行为、拖延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手机依赖量表(MPAI)、冲动行为量表(BIS-11)中文版、拖延行为量表(GPS)为测量工具对南京9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手机依赖者占21.7%;手机依赖在年级和专业方面(F=2.929,2.390;P0.05)存在差异;手机依赖组冲动行为得分与拖延行为得分明显高于非手机依赖组(P0.00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行为、拖延行为存在正相关性(r=0.401,0.339;P0.01)。冲动行为和拖延行为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其预测量为17.6%。结论:手机依赖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冲动行为水平越高、拖延行为较明显的大学生更易产生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空虚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空虚感量表、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控制量表通过网络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58份。结果:空虚感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431,P0.001);空虚感与自我控制水平显著负相关(r=-0.433,P0.001);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显著负相关(r=-0.513,P0.001)。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自我控制在空虚感和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空虚感既可以直接影响手机依赖,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关注在社交焦虑与人际需求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467名大学生[男201名,女266名;平均年龄(21±2)岁],采用社交焦虑量表(SAS)、自我关注量表(SFAS)、人际需求问卷(INQ)进行测量,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女生的SFAS与INQ总分均高于男生(均P0.01)。SAS、SFAS与INQ得分两两之间正相关(r=0.20~0.90,均P0.01);自我关注在社交焦虑与人际需求间起完全中介效应[95%CI为(0.34,0.59)]。结论:大学生的人际需求通过自我关注作用于社交焦虑,降低自我关注水平是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1477名集体施测,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测得手机依赖程度、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测量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幸福感水平。结果:大学生MPAI平均得分(36.7±11.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7.8±11.2)vs.(35.8±11.6),P<0.01]。M PAI得分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得分呈正相关(r=0.14~0.21,均P<0.01),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及SWB得分呈负相关(r=-0.17、-0.16、-0.49,均P<0.01)。通径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3.8%和43.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在大学生错失焦虑与认知失败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错失焦虑量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认知失败问卷对46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使用AMOS21.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错失焦虑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r=0.37,P0.001)和认知失败(r=0.32,P0.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认知失败亦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01);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在错失焦虑与认知失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错失焦虑既能直接对认知失败起作用也能通过影响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进而对认知失败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3所高校大一至大四630名使用手机的大学生(男生301人,女生329人),通过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大五人格量表(BF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被试的手机依赖程度、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水平。结果:37.1%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倾向;女生手机依赖倾向的检出率高于男生(58.1%vs.41.9%,P=0.02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I的神经质得分正向预测MPAI总分及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低效性得分(B=0.35、0.36、0.19、0.37、0.20,均P0.001),外倾性得分正向预测MPAI总分及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得分(B=0.13、0.11、0.10、0.19,均P0.05),宜人性得分负向预测失控性得分(B=-0.15,P0.01),责任感得分负向预测MPAI总分及失控性、低效性得分(B=-0.17、-0.15、-0.23,均P0.001)。SSRS主观支持得分负向预测MPAI总分及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得分(B=-0.32、-0.25、-0.15、-0.09,均P0.05)。结论: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倾向关系密切;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感受低会增加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睡眠问题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影响,并分析孤独感在睡眠问题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UCLA孤独感量表,在四川某高校大一学生中通过在线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87份。结果:大学生睡眠问题与孤独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4,0.327,P0.01),孤独感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呈显著的正相关(r=0.202,P0.01)。大学生的睡眠问题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还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直接效应值和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631,0.079。结论:大学生睡眠问题可以直接影响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还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