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7,(18)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血管软化丸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Crouse斑块积分、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同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Crouse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软化丸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病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抑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避免脑梗死的进一步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22)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即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加血管软化丸口服。2组疗程均为24周,在服药前和服药24周后进行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对比。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软化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脂和CRP有关,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3.
5.
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组31例给予麝香保心丸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1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脂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CRP、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瑞舒伐他汀钙对其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瘫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14d,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每晚1次,连服3个月,于给药前和给药3个月后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测定血hs—CRP。结果2组比较。药物组治疗后FMD显著改善,hs—CRP与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显著减低(P均〈0.05);IMT与FMD、hs—CRP、TG呈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参芪柔脉合剂结合辛伐他汀分散片,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分散片,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颈动脉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血脂均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对82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I组)及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40名)比较。根据斑块性质将CI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三个亚组,再进行组内比较。结果 CI组、TIA组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率及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不稳定斑块组MMP-9水平又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MMP-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好发部位之一,且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即可有发生。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取治疗,可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对器官和功能的损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的关系及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20-192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CRP及Hcy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组,脑心通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P和Hcy的变化。结果:脑心通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斑块大小和IMT无明显差别,治疗后都有明显降低,治疗后脑心通组斑块大小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CRP和Hcy的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CRP和Hcy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脑心通组CRP和Hcy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抗炎症作用,延缓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丸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法,对中药复方血府逐瘀丸治疗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血府逐瘀丸治疗的患者,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有所降低,治疗前后差值为0.13±0.03mm(P<0.00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分别降低0.11±0.05cm和0.09±0.04cm2(P均<0.05);而阿斯匹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血府逐瘀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信息》2019,(1)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胶囊治疗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康复胶囊。4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流变和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1、MDA和vW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TC、TG和LDL-C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风康复胶囊能够抑制斑块进展,改善血管内径,防止脑梗死的进一步发生,这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流变指标和调节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5.
观察血府逐瘀丸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采用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法,对中药复方血府逐瘀丸治疗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血府逐瘀丸治疗的患者,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有所降低,治疗前后差值为0.13±0.03mm(P〈0.00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分别降低0.11±0.05cm和0.09±0.04cm^2(P均〈0.05);而阿斯匹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颈总动脉内膜-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有关指标的测定,探讨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及脉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及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5例)和药物组(33例),针灸组穴取人迎、内关、足三里等,足三里针上加灸;药物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于治疗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CA)、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针灸组与药物组相比,CCA增加[(8.16±0.80)mmvs(7.69±0.61)mm,P<0.01],IMT变薄[(1.05±0.09)mm vs(1.10±0.09) mm,P<0.05],PSV、EDV增快(均P<0.01),PI、RI下降(P<0.05,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血流状况有较好疗效,有助于减轻和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
目的: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及对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对照组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瑞舒伐他汀并将之合理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利于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匹林、辛伐他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1年.结果 两组治疗后软斑性质、数目、体秘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在软斑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数目、软斑体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t=3.525,P<0.01).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t=3.678,P<0.01).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可有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疏血通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伴CAS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AD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MT和斑块面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患者出血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伴CAS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CAS斑块面积,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