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基因与利培酮治疗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关联.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236名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培酮单一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者体质量与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检测方法对肥胖相关基因上的rs9939609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tepwise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探索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4周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关联.结果: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基线BMI值无显著关联[AA/AT vs.TT=(23.0±3.6) vs.(22.7±3.5),P=0.245];4周末时,AA/AT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BMI值也无显著性差异[AA/AT vs.TT=(23.4±3.6)vs.(22.7±3.5),P=0.090];4周BMI变化值与rs9939609显著关联[AA/AT vs.TT=(0.6±1.1)vs.(0.2±1.3),P =0.04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汉族样本人群中,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可能与利培酮所致体质量增加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丛蛋白(PLXNA2)基因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采用DNA测序检测方法,依据ICD-10诊断标准,在735例汉族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13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中,探索PLXNA2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结果:PLXNA2基因的4个SNPs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均P<0.05);由rs3811383-rs841865-rs2785622组成的单体型ATT及由rs841865-rs752016组成的单体型AC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PLXNA2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ZNF804A 基因rs1344706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间潜在的关系。方法: 7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接受奥氮平、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单药治疗4周,所有受试者在基线和治疗结束时均接受1次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定,利用直接测序法确定每位受试者的 ZNF804A rs1344706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3组不同基因型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阳性因子分的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PANSS总分:F=4.608, df=2, P<0.05;PANSS阳性因子分:F=4.183, df=2, P<0.05); T携带者的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的改善显著小于G纯合子患者(PANSS总分:F=8.724, df=1, P<0.01;PANSS阳性因子分:F=9.392, df=1, P<0.01)。结论: 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ZNF804A rs1344706基因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和单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利培酮治疗6周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阴性症状量表分≥20分78人,被随机分为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组(联用组)和利培酮治疗组(对照组).于基线和治疗8周后评定PANSS量表、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临床疗效,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评定锥体外系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4.6%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5,P=0.037),实验组PANSS阴性量表减分(P=0.000)、CDSS减分(P=0.019)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SEPS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PANSS因子分与DISC1多态性的关联.结果:DISC1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821597(等位基因A>G,χ2=6.009,P=0.014;基因型:χ2=6.505,P=0.039)和rs821616(等位基因A>T,χ2=7.063,P=0.008;基因型:χ2=6.928,P=0.031)均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由上述2个SNPs组成的多个单体型均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如AT(χ2=7.065,P=0.008,OR=1.42,95%CI=1.10~1.83)和GA(χ2=6.009,P=0.014,OR=0.80,95%CI=0.68~0.96)].上述2个SNPs组成的风险单体型AT间PANSS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症状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rs6311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DSM-IV)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121例抑郁症患者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或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LDR)检测5-HT2A受体基因rs6311位点,分析其与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关系。结果:①5-HT2A受体基因rs6311位点T等位基因、TT基因型在无效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②携带rs6311位点TT基因型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值和减分率均显著低于携带CC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5-HT2A受体基因rs631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效有关,T等位基因、TT基因型可能为疗效差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网状内皮素4受体(RTN4R)基因上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关联,探讨RTN4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528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同一地域招募健康体检者528名作为对照,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234例首次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基因分型芯片对RTN4R基因上的5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性,以及PANSS因子分与RTN4R多态性的关联。结果:成功检测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关联分析显示这些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病例和对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携带rs696880位点GG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AA基因型患者PANSS阳性分[(23.5±5.6)vs.(25.1±7.6),P0.05]、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42.6±9.9)vs.(46.0±13.4),P0.05]均较低,携带AA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晚于携带GG型患者[(24.9±8.1)岁vs.(22.2±6.2)岁,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RTN4R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可能不存在关联,但可能影响疾病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 5 9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利培酮 ( 4 mg/d)1组 ( 1 9例 )、利培酮 ( 6 mg/d) 2组 ( 2 0例 )和氯丙嗪组 ( 2 0例 ) ,治疗 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 PANSS)评定疗效 ,用副反应量表 ( BPRS)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 (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两个剂量组与氯丙嗪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认知因子、阴性因子、PANSS总分减分率方面 ,利培酮组与氯丙嗪组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的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头昏等。结论 利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 ,利培酮优于氯丙嗪 ,少数病例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相似文献   

9.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辽前后齐拉西酮组PANSS减分率为40.08%,有效率为83.33%;利培酮组PANSS减分率为38.56%,有效率为76.1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利培酮,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病人依从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用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合用万拉法新及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药物的安全性。结果疗后4周实验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以及对照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2~2.2,P<0.05);疗后8、12周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45~20,P<0.01)。治疗后4、8、12周两组间比较阴性因子分差异有极显著性(t=4.44~11,P<0.01)。两组药物副反应(TESS)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在利培酮基础上联用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起效快,显示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酶CYP2D6基因多态与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临床疗效的关联。方法:选取11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汉族ADHD患儿,经8~12周的托莫西汀开放剂量滴定,至1.2~1.4 mg/kg.d的治疗剂量维持治疗至少4周。在基线和获得最佳剂量4周后使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评估行为变化,以ADHD-RS减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以治疗后ADHD-RS各条目评分≤1为缓解标准。选择CYP2D6基因的3个SNPs(rs1080985,rs1065852,rs16947)检测多态性,使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判读基因型。结果:本研究未能发现单个多态性与托莫西汀治疗反应的关联(P0.05)。单体型分析发现GAC单体型与缓解状态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缓解vs.未缓解单体型频数(率):5/56(8.9%)vs.3/164(1.8%),P0.05],多重检验校正后仍存在显著性趋势(P=0.082);与有效状态的关联分析也发现GAC单体型与有效存在关联趋势(P=0.078),8例携带者全部为治疗有效的患者,无效的患者中无此单体型。结论:本研究提示CYP2D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托莫西汀治疗ADHD的临床症状改善存在关联,但还需要在大样本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程8周。基线和8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和分量表分变化及有效率为疗效指标,副反应量表(UKU)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进行安全性评价,同时基线、4周末、8周末测定代谢指标。结果:治疗第8周末,3组药物PANSS总分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喹硫平组PANSS总分分别从治疗前的(89.75±8.50,89.65±9.98,88.63±9.87)减至(53.00±13.37,54.32±16.86,56.81±13.71),3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喹硫平组有效率分别为71.88%,70.97%,68.75%;3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84,P=0.526)。不良反应(UKU、RSESE)评估中,3组药物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喹硫平组头昏和昏厥发生例数明显多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而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步态、腿的摆动发生例数明显多于喹硫平组。结论: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且3种药物的近期疗效相当,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3组药物不良反应均可耐受,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近期不良反应相似,以锥体外系反应为主;而喹硫平组以头昏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21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接受国产利培酮片或进口利培酮片治疗,每组均为107例,平均剂量分别为3.9 mg/d和3.7 mg/d,观察疗程为8周.于入组时(基线)、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S)进行疗效评估.于治疗前和试验结束时,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血生化指标、心电图和体质量改变等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国产利培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6%,进口利培酮组为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研1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以及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并且每个访视点PANSS减分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利培酮组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牛率为40%,进口利培酮组为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体质量均有显著增加(P均<0.01).第8周末国产利培酮组TESS总分低于进口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进口利培酮相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mGluR3)基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入院一周内评估36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上述患者mGluR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74622和rs6465084的基因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患者上述两多态性位点及其联合作用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rs274622和rs646508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携带rs274622罕见基因型CC者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和兴奋因子分、抑郁因子分均高于常见基因型TT携带者[(46.80±13.03)VS.(32.92±7.65),(20.00±5.15)vs.(12.35±5.26),(6.60±2.16)vs.(3.99±1.72);均P<0.05];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携带rs274622罕见基因型CC者抑郁因子分高于常见基因型TT携带者[(8.00±3.61)vs.(4.93±2.27),P<0.05];相对于TT_AA基因型组合,女性患者的抑郁因子分在CC_GG基因型组合中存在显著的统计学联合作用(CC_GG:12.00±1.00,TT_AA:5.02±2.35,β=6.96).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mGluR3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临床症状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云南汉族人群中PSMB8、PSMB9及TAP2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177例RA患者及288名健康对照PSMB8基因的rs2071543、rs55745125、rs138635403位点和PSMB9基因的rs17587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扩增阻碍系统法对TAP2基因的rs222839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Epi Info 7软件计算上述多态位点在RA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比值比(OR值).结果 rs138635403及rs17587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RA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A组rs17587的GG基因型频率(0.672)高于对照组(0.524)(OR=1.862,95%CI:1.261~2.749).结论 云南汉族人群PSMB9基因的rs17587位点多态性与RA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天、4周、8周、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SANS)评定疗效;于治疗12周前后,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两组PANSS、SANS、PSP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PANSS、SANS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10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2.209,-2.384,-2.121,-2.603,-3.368;P0.05)。两组比较,PSP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与利培酮单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均有改善,但联合治疗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nse,COMT)基因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R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粤东潮汕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技术检测COMf基因的8个SNP位点(rs4680、rs4818、rsl65599、rs737865、rs2075507、rs6267、rs6269、rs4633)在粤东潮汕地区的2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中的分布,并借助于plink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单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倍型(G)-G-A-A[(rs4680)-rsl65599-rs2075507-rs6269]和单倍型A-A-C-(G)[rs2075507-rs6269-rs4633-(rs6267)]频率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组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它们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中国粤东地区汉族人群中,COMT基因的8个SNP位点(rs4680、rs4818、rsl65599、rs737865、rs2075507、rs6267、rs6269、rs4633)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性,其中的两个单倍型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保护因素.但本研究不能排除COMT基因可能存在其他功能性变异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nitric oxide synthase 1,NOS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NOS1区域的28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应用Illumina GoldenGate定制芯片对382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48名正常人的DNA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结果 单位点分析提示SNP位点rs1520811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但是经过Bonferroni多重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分析未发现单体型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结论 未证实NOS1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5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氯氮平组(73例)和利培酮组(72例),住院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在治疗4周和8周末,氯氮组患者阳性因子减分率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t=2.828,3.381,P〈0.01),其它因子分及PANSS总分减分率两组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GI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显示,氯氮平治疗效果优于利培酮(Ridit分析,μ=2.425,2.223,P〈0.05)。利培酮治疗无效的患者换用氯氮平治疗后50%有效,氯氮平治疗无效的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后20%有效。氯氮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白细胞下降、嗜睡、流涎、尿失控、头昏和癫痫发作,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急性锥体外系反应和嗜睡;氯氮平组有9.6%的患者、利培酮组有2.8%的患者因不能耐受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均是有效的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氯氮平的治疗效果、特别在改善阳性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但利培酮较氯氮平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0例13~18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药物达到临床最大剂量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QT/QTC间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痊愈率34.3%,有效率77.1%,利培酮痊愈率32.9%,有效率7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两组间PANSS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利培酮组发生率为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QT间期较治疗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330,P=0.000),QTC间期较治疗前虽然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QT/QTC间期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