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聚、肋痛、黄疸、鼓胀等范畴,是由感受疫毒,情志郁结,劳欲过度,酒食不节等伤及肝经,损及肝络,迁延日久,渐积而成,是由“毒、痰、湿、热、瘀、虚”综合而复杂的病机所至,多种病机交织缠绵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阶段和具体证型中有所侧重而已,临床证候虚实相兼,错综复杂,以肝功损害,肝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本虚标实,瘀热痰毒阻滞肝络为其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
展照双 《北京中医》2008,(3):188-189
“体阴而用阳”是肝脏的基本特性。所谓“体”是指肝的本体.所谓“用”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肝体阴柔,其用阳刚,刚柔相济,阴阳和调,则肝的功能正常。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云:“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因制宜”法在肥胖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历代医家对肥胖症的认识,采用“三因制宜”法治疗。结果与结论:“三因制宜”法治疗肥胖症,针对性强,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疏通化纤法治疗慢性肝病,取得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以《黄帝内经》的问世为标志,至《难经》成书,并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恒动观、辩证观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病临床中蒙医体质学说的应用。方法:通过阐述蒙医体质学说的内容和特征及与脂肪肝临床病症的关系,揭示蒙医体质学说在肝病临床与预防干预中的作用。结果:蒙医体质学说对于脂肪肝临床诊断、治疗及养生康复具有指导意义。结论:蒙医体质学说在指导肝病的预防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阴虚似乎是肝病的必然后果,因此疏肝养阴法在中医肝病治疗中应用较多.疏肝养阴法是疏肝法和养阴法的联合应用,其中疏肝法又可分为理气和通络法.疏肝的代表药物柴胡虽不适用于“肝阴不足”的肝病证型,但确为疏肝解郁的专用之材.滋阴学说理论起源于《内经》,应用于东汉张仲景,发扬于朱丹溪,到明清时期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滋阴学派.一贯煎为疏肝养阴法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8.
茵陈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茵陈味苦、辛,微寒,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疗黄疸要药;秉少阳初生之气,顺肝脏升发之机,味辛兼能散肝胆之郁,为治疗肝病不可多得一味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茵陈具有很好的保肝降酶、利胆退黄之功,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在调节免疫、抗肿瘤、调节血脂水平等方面,亦有良好效果,为茵陈治疗肝病提供了一定的药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黄味苦、性寒,能“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在泻下药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应用范围日趋扩大。现就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1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以湿热毒邪郁滞为主的实证,适于使用大黄。据35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效果分析,发现在病理条件相同的患者中,热重于湿型的黄疸消退人数、平均退黄天数、谷丙转氨酶下降等均以应用大黄治疗组为高。 从单味生大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退黄显效率为96.43%,退黄总有效率为98.81%,黄疸指数恢复正常平均12.7天,总有效率95%(显效率81.25%)。  相似文献   

10.
五味子具有柔肝养阴功效,可保护肝脏、降低转氨酶。临床应用不宜用于湿热所致转氨酶的升高,待转氨酶复常后应逐渐减量,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中医"肝肾同源"理论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WitC 0.1g,VitBco2#,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慢肝宁胶囊,3次/d,4粒/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时均不加用降酶、抗病毒药物。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相比,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在慢性肝炎活动期,舌象最常见的是红色,其次是暗红,而舌光无苔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后,这些病理均转为正常;舌苔最常见的是白腻,随着治疗也会消失;治疗组的复常率ALT与AST分别为52.00%、38.00%;对照组分别为24.00%、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下降均值,其差异显著(P〈0.01);两组在治疗后,其复常率分别为52.00%、46.00%,下降值与复常率相比,其差异明显(P〈0.05);50例治疗组中,32例基本全愈(64.00%),12例有效(24.00%),6例无效(12.00%)。50例对照组中,7例基本全愈(14.00%),12例有效(24.00%),31例无效(62.00%)。较之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疗效较优,其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肾同源在治疗慢性肝病时,不仅可以使肝功能的免疫调控有效改善,而且也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炎多因病毒性肝炎失治或误治,反复发作,逐步演变而成。其临床特点是症状比较复杂、病情长、疗效慢。少数慢肝病人可发展成肝硬化,临床上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的症状有时兼而有之。“肝病实脾”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近年被运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证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齐京 《北京中医药》2023,(11):1165-1167
从血络论治是关幼波教授气血辨证的深化,从病因、病位、病机上解决了脏腑病变。该思想体现在多种肝病治疗中,活血化痰通络为肝病的治疗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咳嗽患者69例,均给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所拟的消咳方治疗。结果:治愈36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0%。结论: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疏通中焦法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应用福建省泉州市国专医院(362321)黄国维肝硬化腹水以多脏腑功能失调,虚实错综复杂为特征。加上其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既有亏损性改变,又有失调性改变,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鉴于肝脏在人体中特殊的位置和它所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角度,探讨肺肠同治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诊疗中的意义。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特点,认为胃肠道症状是除呼吸道症状外的又一主要表现,尤其在重型患者中,肺肠同治收效尤为明显。从中医理论、现代机制研究方面,阐述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肺肠同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适用于重型新冠肺炎肺肠同治的代表方有承气汤类(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凉膈散、升降散等。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病,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病机来认识本病存在片面性,西药治疗存在并发症,应从老年人心肾阳气不足的病机根本出发,重视温补阳气是其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19.
我科以单味生大黄煎液口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50例.并以能量合剂加维生索C静滴治疗80例作对照。治疗3~4天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大黄组150例中132例(88.0%)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非大黄治疗组80例中31例(38.75%)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20.
陈立新  贺春惠  徐斌 《中医研究》2005,18(10):56-57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善攻下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其苦寒降泄,清泄湿热,凡因湿热、瘀血之病机引起的肝病皆可应用.<本经>云:"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素有"将军"之誉.现代医学研究,大黄能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帮助机体消除肝炎病毒而起到病因治疗作用,对重肝并发感染能起到防治作用.它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和增加胆汁流量,疏通肝内毛细胆管,对于消除肝内细胞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有重要作用;可使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及毒物和各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少吸收,从而有效地预防肝昏迷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抑制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减少免疫反应,消除免疫复合物,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稳定机体内环境.所以,临床上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淤胆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