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冲病理论”的角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肾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病机之本、冲脉血气逆盛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毛的主要病机、胃肠积热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痤疮及肥胖等的主要病因的学术观点。此论点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以卵巢多囊性变化、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但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月经异常、不孕、肥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针刺联合鳖甲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医案二则,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郭乃君  许小凤 《吉林中医药》2013,(11):1100-1103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的病理基础,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应以减轻体重,调整月经周期和治疗高胰岛素血症为近期目标,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为远期目标.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因人而异.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等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代谢紊乱,减少远期并发症方面均获得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为特征的病变[1]。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引起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无排卵和稀发排卵是导致PCOS患者生殖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其病因至今尚无统一结论,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针灸作为绿色疗法具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就近5年来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各种疗法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多病因导致排卵功能障碍引起月经失调的妇科常见病,本文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病机的认识,结合各个医家以传统调经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体会,说明周期调经法具有调节性激素水平的优势,既与西医所认识卵巢性激素周期性波动的机制相符,又符合中医所认识的胞宫定时藏泻的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典中西药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合并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改变.患者可具备以上典型症状,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状,但因排卵障碍而致不孕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作者研究比较了经典中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改善激素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陶静 《内蒙古中医药》2022,(12):161-163
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疾病,在女性群体中比较多发,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较高。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多囊卵巢、排卵功能障碍、高雄激素等,可引起不孕、肥胖、多毛、月经异常等症状。中医药对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比较丰富,在分析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可采取中药、针刺、针药联合、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治疗方法。本文基于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在分析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对各种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丁丽仙 《光明中医》2013,(12):2626-2627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以持续不排卵、雄激素分泌过多和胰岛素抵抗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妇科常见内分泌疾病.为原因尚未十分明确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原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丁启后教授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文中举丁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疗效显著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少、闭经、无排卵、不孕、多毛、肥胖及卵巢囊性增大等,多因闭经和不孕就诊。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不孕3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来泽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调经促孕作用及其相关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统一论述。泽兰可通过活血利水调经、快气悦脾疏肝、补养气血等功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引起的月经不调、不孕之症,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泽兰现代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降糖、降脂、保肝利胆、调节肠道菌群等,可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慢性氧化应激、低度炎症状态、微循环障碍、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紊乱等发病机制而起到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此病会因为排卵过少甚至无排卵而导致女性不孕。调查显示,有约10%的育龄期女性不孕是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导致的。此病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病病因复杂,西医方面对其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内分泌、炎症反应等有关。而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以其临床表现为依据,归结为“月经后期”“闭经”及“不孕症”等范畴。历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不孕症的认识偏重不同,但大致涉及肾虚、脾虚、肝郁、痰湿、血瘀五方面。山西中医药大学张文红教授从事临床多年,将中西医结合,灵活运用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不孕症,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张文红教授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不孕症,以期为临床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治未病”思想对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丹  李翠萍 《光明中医》2010,25(6):948-949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一种特殊疾病。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治疗较为棘手。通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阐述,表明其在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疾病,由育龄妇女复杂的内分泌和代谢异常引起,其特征是慢性不排卵(排卵障碍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女性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1]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不调、肥胖、多毛等。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也愈来愈高。现将凌娜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产科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和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病理机制复杂。近几年来,瘦素(1 eptin)与PCOS及生殖的关系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瘦素的基本概况及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瘦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产科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和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病理机制复杂。近几年来,瘦素(leptin)与PCOS及生殖的关系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瘦素的基本概况及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素  李秀娟  张天嵩 《福建中医药》2010,41(2):54-54,56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或痤疮、肥胖等,病理表现为卵巢增大,卵巢白膜增厚、硬化,皮质表层纤维化,子宫内膜呈现不同程度增殖性改变。现结合《内经》络病学说及后世阐发之论,试从络病理论入手,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位的认识,学者们众说纷纭,主要涉及肺、肝、脾、肾、胃、冲任等。本文对其病位在“肺”“胃”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并以多囊卵巢综合征现代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确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变脏腑,提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从而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位,讨论本病的发生与肺胃的相关性,加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临床表现为排卵障碍的患者,比较其超声与激素检查的改变情况,探讨二者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并记录子宫及双侧卵巢的大小,重点检测多囊卵巢的卵泡数量、最大卵泡;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结果 第一组100例,血液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为阳性,超声阳性率66%.第二组100例,超声表现为卵巢多囊改变;血液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睾酮增高62例,其中LH/FSH>2,18例,占18%;另仅表现为LH/FSH>2,10例;激素水平阳性率72%.结论 临床表现有排卵障碍的患者,约有70%同时具有形态学改变和血液生化异常表现,可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排卵障碍的患者,超声表现为多囊卵巢,无高雄激素改变,仍难以作出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所以提示鹿特丹会议提出的超声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疗、专方治疗、中药周期疗法及中药机理等方面综述其治疗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