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常规治疗,针灸组加用针灸及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呃逆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个月内呃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针灸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总有效率针灸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顽固性呃逆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甲氧氯普胺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观察呃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呃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呃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俊华 《光明中医》2016,(24):3631-3632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对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胃复安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呃逆发生频率、呃逆持续时间、初治后起效时间、作用维持时间;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呃逆发生频率和呃逆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初治后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作用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可降低呃逆发生频率和呃逆持续时间,提高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2):379-38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晚期恶性肿瘤顽固性呃逆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654-2肌肉注射,治疗组针刺双侧攒竹、内关、合谷+灸气海+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结果:顽固性呃逆出现在临终前1周内,经初次治疗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起效快(10.93±3.75)分、维持时间长(5.16±1.02)小时,有效率高(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晚期恶性肿瘤合并的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郁胸痹汤加减合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郁血瘀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郁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柴郁胸痹汤加减口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醇片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治疗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综合疗效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郁胸痹汤加减治疗合穴位注射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气郁血瘀型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结合攒竹穴指按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效果。方法:91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常规组45例。常规组用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治疗,研究组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及攒竹穴指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呃逆频率低于常规组(P0.05),呃逆持续时间、起效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结合攒竹穴指按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呃逆,俗称"打嗝",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西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临床上一般将连续发作 72h,经常规治疗无效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2])。目前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很多,中医多采用中药口服、经穴针灸或特殊穴位药物注射、刺血拔罐等方法结合理疗治疗为主;西医多应用局  相似文献   

8.
梁安琦  韩雅欣  张善禹  刘步平 《中医药导报》2019,25(19):104-105,120
目的:观察皮内针治疗肝源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源性呃逆诊断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在治疗前及完成7 d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呃逆次数、呃逆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进行比较,治疗后4周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呃逆次数评分、呃逆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皮内针疗法能快速改善肝源性呃逆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胃复安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氧氯普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呃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病历号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6例甲氧氯普胺,10mg/次,1次/d,肌注。治疗组56例针刺联合甲氧氯普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针刺:三阴交、膻中、足三里、太冲、内关等;取仰卧位,不锈钢毫针(1~1.5寸0.3mm直径)迅速进针,手法轻稳,提插捻转得气后选择时机补泻,留针20min,每10min行针10~15s,共2次;(2)穴位注射:针刺5min后,双侧足三里皮下2cm各注射甲氧氯普胺1mL(5mL注射器),得气无反抽出血,迅速拔针。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呃逆频率、呃逆持续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7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1.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指呃逆频率、呃逆持续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甲氧氯普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呃逆),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方法: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用山莨菪碱及维生素B6治疗,研究组用旋覆代赭汤及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呃逆发作次数、呃逆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灸结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穴位贴敷对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血小板膜蛋白-140(platelet membrane protein-140, 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脑梗死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顽固性呃逆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揿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顽固性呃逆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呃逆症状评分、血清s ICAM-1和GMP-140水平及呃逆生活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治疗后,两组顽固性呃逆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呃逆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s ICAM-1、GMP-140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呃逆...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膈神经受刺激后引起的膈肌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指频繁、顽固的呃逆 ,持续时间超过2 4 h,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从 1 994年起用穴位注射阿托品治疗顽固性呃逆 3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32~ 75岁 ;病程 1~ 1 2天。治疗方法取双侧足三里穴 ,皮肤常规消毒 ,用 6号针头垂直刺入穴位 1 .5~ 2 .0 cm,用强刺激法 ,使患者有酸胀感后 ,抽吸无回血 ,缓慢注入阿托品 0 .2 5mg。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呃逆症状消失 ;显效 :呃逆减轻 ,时有反复 ;有效 :症状改善 ,较易反复 ;无效 :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和胃降逆中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西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联合和胃降逆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呃逆缓解时间、呃逆停止时间、起效时间及疗效维持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和胃降逆中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顽固性呃逆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体征,加快病情缓解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呃逆为膈肌痉挛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膈肌痉挛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有的可持续较长时间而成为顽固性呃逆,药物不易控制.自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本人通过四年多的临床实践探索,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黑龙江省克山县中医院肖建设李彦文(161600)呃逆,俗称“打呃”,是因控制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而引起膈肌痉挛所致。可单独发生,其症状轻微,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后不治自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顽固性呃逆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灸、穴位注射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4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针灸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并归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间收治。结果 2组患者在无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后,观察组呃逆现象好转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后不会对患者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罗英俊 《陕西中医》2021,(10):1379-1381,1403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联合低频脉冲电仪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6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甲氧氯普胺片和盐酸乙哌立松片,n=43)和观察组(吴茱萸汤加减联合低频脉冲电仪,n=43)。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洼田饮水试验表达情况,评估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7 d 1个疗程后,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11/43),观察组用药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汤联合低频脉冲电仪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缩短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对呃逆吞咽障碍功能效果更好,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针灸配合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灸配合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呃逆能更好的达到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祛风通络汤配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用活血祛风通络汤煎服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对照组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次发作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发作次数及发作天数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祛风通络汤配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效果持久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