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乙肝系列中成药(乙肝清热解毒颗粒、乙肝益气解郁颗粒、乙肝养阴活血颗粒)探讨中医清热解毒法、益气解郁法、养阴活血法单独使用及联合应用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影响。方法: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成模后再用乙肝系列中成药进行干预治疗,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结果: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IV-C和PC-Ⅲ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经乙肝系列中成药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且合方效果优于单方,清热解毒法和益气解郁法的联合应用能更好的改善肝功能,清热解毒法和养阴活血法的联合应用能更好的改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结论:中医清热解毒法、益气解郁法、养阴活血法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同时可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芪益肝汤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益肝汤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3个月,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超声影像学检测指标;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 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 6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肝区胀或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及面色晦暗等症状、体征患者比例均明显降低(P 0. 05或P 0. 01),且观察组除面色晦暗外,其余症状、体征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门静脉直径、脾肿指数,血清ALT、AST、TBil、HA、PⅢP、LN水平及观察组Ⅳ-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观察组右肝斜径明显减小(P 0. 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 0. 05)。结论:参芪益肝汤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柔肝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柔肝煎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IIIP、IV-C)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柔肝煎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脾行气汤治疗。结果:观察组HA、PCⅢ、LN以及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尽管目前已有诸多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综述文章,但多是分别单纯的罗列出中医和西医各自的治疗进展,尚未有真正研究"中西医结合"者。而纯粹从药物角度出发,仅针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文章更是罕有。该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综述近十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将历年来各家各门的经验方法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最终得以把握其历史脉络,并预测其发展方向。传统经方联合有效抗病毒药物是当今研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热点和重点,而中药单体联合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则是其中卓有成效的方法,无疑是今后抗乙肝肝纤维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月华丸加减治疗。1个化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核杆菌转阴情况并以转阴情况统计治愈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CⅢ)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9%,对照组治愈率77.8%,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及TBiL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及TBi 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及LN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及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月华丸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保护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具有明显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乙肝肝硬化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用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软肝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滴丸加黄芪对乙肝肝硬化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加黄芪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护肝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黄芪煎液治疗,同时检查血清白蛋白(ALB)、r-球蛋白(G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TB)、透明质酸(HA)、Ⅳ型胶(Ⅳ.C)、层粘连蛋白水平(LN)、血清甘胆酸(CG)。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Ⅳ.C、C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合黄芪确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微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有防治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中药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2组,其中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抗病毒以及保肝等治疗,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服用,在进行用药的48周后,检测各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较之治疗前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指标下降幅度更加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未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有效地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改善并延缓其肝硬化的进展,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治疗上疗效相对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5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综合保肝治疗如维生素、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均以3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鳖甲阳性对照组和二氢杨梅素低、中、高剂量组。采用40%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二氢杨梅素进行干预,持续13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及HA、LN、PC-Ⅲ、CⅣ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鳖甲组及二氢杨梅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及HA、LN、PC-Ⅲ、CⅣ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二氢杨梅素对大鼠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中医》2018,(11)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并分析其对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乙肝肝硬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膈下逐瘀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大便溏软、食欲不振和倦怠乏力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后HA、LN、PCⅢ及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 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 47%(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滋肾养肝化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肝肾阴虚型乙肝肝硬化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服用乙肝养阴活血颗粒,观察组服用滋肾养肝化瘀颗粒,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肝纤维化五项、肝脏硬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CⅢ、C-Ⅳ、H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SM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滋肾养肝化瘀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乙肝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水红花子对免疫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水红花子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腹腔注射无菌猪血清,剂量为0.3mL/100g,每周2次,连续12周。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灌服蒸馏水1mL/100g;其余各组灌服相应药物。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学标志物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秋水仙碱组PCⅢ、HA、LN显著降低;水红花子组LN、PCⅢ、HA、Ⅳ-C显著降低。结论水红花子可有效降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其作用优于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17.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卫生院治疗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纤维化指标以及临床病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总缓解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软坚化瘀方对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2月来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116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软坚化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7.59%(P0.05);实验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NP、COLⅣ和F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21、IL-22、IL-31和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坚化瘀方可改善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其纤维化进程,缓解炎症状态,改善免疫微环境,提高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单一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口服拉米夫定前及12个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和Ⅳ型胶原(CIV)。结果在应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YMDD无变异组较YMDD变异组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其中以HA最为显著。无YMDD变异组HBVDNA阴转率较变异组明显增高;无YMDD变异组与变异组在治疗12个月后肝功能无差别。结论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如果不出现YMDD变异则肝纤维化得到有效抑制;如出现的YMDD变异肝纤维化持续进行,应及时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 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四逆散对照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g·kg-1),连续10周.全自动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 U·L-1(138.88±21.52),(75.20±3.80),(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U·L-1,(375.25±10.95),(227.10±19.08),(P<0.05)]、碱性磷酸酶(ALP,P<0.05)、透明质酸[ HA,μg·L-1(258.10±32),(135.26±34.09),(P<0.05)]、Ⅲ型胶原[μg· L-1(105.28±15.31),(85.32±9.53),(P<0.05)]、Ⅳ型胶原[μ g·L-1(109.10±8.31),(86.48±19.17),(P<0.05)]、层黏连蛋白(LN,P<0.05)含量均显著下降,肝组织HYP,(P<0.01)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