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有效性与机体炎症反应。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每组45例。传统手术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则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术后康复出院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结果:腹腔镜组治疗有效性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康复出院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手术前两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相近(P>0.05)。手术后5d腹腔镜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有效性高,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临床治疗具有微创特点和安全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06年来实行该手术的45例患者行结直肠癌手术。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出现5例死亡现象。结论:手术中有效的方法与手术后的护理准备能有效促进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黄士莹 《医学综述》2011,17(2):244-246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后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泌尿外科的主要发展途径。后腹腔镜手术虽然避免了干扰腹腔脏器,但仍可以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及炎性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是机体病理、生理功能改变的基础,由于后腹腔镜手术环境的改变和应激反应调节的复杂性,后腹腔镜手术与应激反应的关系仍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4.
张彩云  彭广福  宋越 《河北医学》2012,18(5):612-614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方法:将2007 年6 月至2011 年3 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5 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 =60)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n=65)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对照组6 例患者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8.3%(29/60),而研究组仅为7.7%(5/6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随访显示两组患者近期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相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有效,是结直肠癌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06年来实行该手术的45例患者行结直肠癌手术。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出现5例死亡现象。结论:手术中有效的方法与手术后的护理准备能有效促进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471-147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直肠癌患者120例,利用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70例,常规开腹治疗(开腹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标本长度、切除标本肿瘤下缘距下切缘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标本肿瘤下缘距下切缘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50%(直肠癌)和70%(结肠癌)左右。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治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锦辉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33-34,3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机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40例设为腹腔镜组,选择同期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40例设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3d的血清CRP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相对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而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组织损伤较小,炎症反应更弱,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麻醉的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9年11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3例,均给予麻醉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行直肠癌手术切除,对照组给予全麻醉后行直肠癌手术切除,观察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使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单独使用全麻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结直肠癌患者60例,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2例,Dixon手术18例,Miles手术7例。结果 5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87.7±51.6)min(130~2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3.6±39.8)mL(65~335 mL),住院时间10~16 d。不同术式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伤口小、并发症少、胃肠道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择1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方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法的平均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有6例中转开腹,占1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出血量、肛门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具有操作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够遵循肿瘤学根治性原则,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22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外科手术不同方法分为微创组(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开放组(14例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将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时间进行一一统计对比检验,分析其差异效果。结论对于多数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两者术式的疗效有一定差异性,而在总生存时间方面基本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带来的伤痛更小,术后切口恢复快且良好,是一种行之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值得在治疗结直肠癌时广泛推广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抽取98例进行讨论,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5例接受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另53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效果,如围术期治疗、疾病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数量等。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转移率(1.89%)、复发率(3.77%),分别低于对照组(26.67%、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围术期治疗,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中尿管拔出时间低于对照组,自由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直肠癌,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使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与开腹TME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33例使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患者及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患者,对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开腹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占优势。在术中损伤、吻合口瘘、术后性功能保护、排尿功能障碍、局部复发和切口转移方面与传统开腹组无明显差别。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对于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42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病人当成观察组,探讨病人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及各项指标的情况。另外,选择同样在这期间42名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从时间上看,观察组所用时间远比对照组要长,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以及病人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是4.76%,对照组的则是19.05%,观察组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直肠癌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术中少出血以及并发症少的显著优势,同时该手术也更利于病人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普外科行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术后早期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肠梗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能够减少直肠癌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吴钺 《新疆医学》2013,43(1):12-15
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手段主要还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腹腔镜手术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的最早报道是在1991年,MoisesJacobst等报告了他们20例“腹腔镜辅助”结肠切除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腹腔镜根治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18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较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于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但是同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结直肠癌发病特点、手术治疗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