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师在处理非自杀自伤时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以及伦理决策的过程。方法:采用目的取样,选取15名心理咨询师组成两个焦点小组(分别有8人和7人,平均从业年限6年)进行焦点小组访谈。采用共识性质性研究方法(CQR)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处理非自杀自伤时面临两个主要的伦理困境,分别为是否突破保密、是否将减少自伤行为作为咨询目标。咨询师在面临伦理困境时的伦理决策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信息评估、方案选择和方案实施。结论:处理非自杀自伤时,造成伦理困境的根源是价值观的冲突;在进行伦理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来访者信息评估结果、咨询师因素、伦理与法律因素、服务机构因素和专家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对双重关系和突破保密的态度及决策。方法:选取学校心理咨询师123人(男27人,女96人,年龄20~60岁,中小学心理咨询师41人,大学心理咨询师82人),采用自编学校心理咨询师双重关系和保密原则的态度和决策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考察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待双重关系、保密原则的态度和决策。结果:71.5%的心理咨询师(n=88)选择"不会接受与咨询学生建立其他关系",14.6%的心理咨询师(n=18)选择"接受与咨询学生建立其他关系"。未接受常规督导的心理咨询师更倾向于认为接受学生咨询后要求建立的其他关系可能会提高来访者的自我接纳或自尊(P0.05)。学校心理咨询师认为应该突破保密协议或者会告知来访学生监护人的问题排名前3位为自伤及自杀、吸毒、不良团伙。心理咨询师面对"学生有自杀的计划"具体情境比面对"学生有离家出走的计划"更容易突破保密协议(P0.001)。结论: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双重关系和保密的态度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是否接受督导以及来访者问题的具体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对突破保密的伦理原则的态度以及咨询师在不同情境下保密突破的决策。方法:对100名心理咨询师,采用自编"心理咨询师突破保密的态度和决策问卷",考察可能影响心理咨询师对待保密原则的态度和决策的因素。结果:"来访者有高伤害他人风险"、"来访者有高受伤害风险"时,从业时间短的咨询师(5年以下)突破保密态度得分高于从业时间长的咨询师(5年以上)[(1.2±0.8)vs.(1.1±0.3),(1.4±1.0)vs.(1.2±0.5);均P<0.05];"来访者有高受伤害风险"时,接受督导的咨询师突破保密态度得分低于未接受督导的咨询师[(1.2±0.6)vs.(2.0±1.7);P<0.01],而"未成年来访者家长要求了解咨询细节"时,接受督导咨询师突破保密态度得分高于未接受督导咨询师[(5.3±1.8)vs.(4.2±2.1),P=0.052];咨询师在来访者主动计划犯罪时突破保密的决策得分低于来访者知道犯罪计划时的得分[(1.7±1.2)vs.(2.8±2.0),P<0.01];当法庭要求报告相关情况时,咨询师在来访者因家暴犯罪接受调查时突破保密的决策得分低于来访者因无关犯罪接受调查时的得分[(2.0±1.6)vs.(3.5±2.2),P<0.01]。结论:咨询师的保密态度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其从业时间、是否接受督导及来访者具体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保密原则对心理咨询/治疗有重大的影响,在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或治疗时这一伦理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从法律层面、未成年来访者自主权、父母或监护人的权利等方面了解青少年(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保密原则,深入探讨其限制及与成人咨询保密原则的差别。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或治疗师可能会面对保密相关的伦理困境,本文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伦理信息和职业信息,并有助于尽早制定出适用于未成年来访者的伦理守则。  相似文献   

5.
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特有的伦理问题,为制定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愿参加研究的10名网络心理咨询师所做的10个即时文字网络咨询案例,研究者参加网络咨询师的小组督导讨论8次,每次2~4 h,综合考虑督导讨论中重复出现和反复阅读咨询文本两种途径,最后由3位研究者共同讨论确定伦理议题,并从咨询文本中选取典型性对话进行分析。结果:与网络心理咨询相关的伦理议题包括4方面。①在网络咨询中咨询师以真实身份与来访者建立关系,来访者须提供必要的真实信息;②咨访双方注意选择网络咨询的地点、时间并避免多任务操作以保证咨询设置;③网络咨询对网络平台及咨询记录有特殊的保密要求;④危机个案应有专门的应急方案并及时转为线下干预。结论: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在咨询关系、咨询设置、保密性以及危机干预方面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对职业伦理的态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考察我国当前心理咨询或治疗师与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职业伦理上的态度和意识,以帮助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职业伦理困境,并为制定我国在该领域的职业伦理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伦理意识和态度问卷对48名专业人员(咨询师/治疗师)和48名来访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人群在职业伦理意识和态度上的差异,以及一些重要人口学变量的可能影响。结果:两组人群在自编问卷的12个条目评判上有显著差异,其中涉及咨询关系原则4条(如47.9%的来访者认为专业人员可以和来访者发展私人关系,专业人员持同样看法的为4.2%,P<0.01);保密性原则1条;职业责任原则2条;评估、测量和解释原则2条;督导、培训和教学原则2条,另有一条为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听闻过有违伦理的行为,发现来访者知晓的违反伦理行为(35.4%)显著少于专业人员(97.9%)(P<0.001);专业人员群体在17个条目上评判一致,仅在涉及咨询关系原则的1条目有争议,即48.3%的专业人员认为在来访者和咨询师价值观冲突时应转介来访者,51.7%的专业人员认为不应转介;来访者群体则在11个条目上评判一致,有4个争议条目,其中涉及咨询关系原则的条目3条(即在咨询师可否和来访者发生私人关系,咨询可否给来访者带来伤害,咨询师可否接受来访者的礼物问题上持肯定或否定意见的来访者都在40%以上);职业责任原则的条目1条,即56.3%的来访者认为咨询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病人,46.7%的来访者则持反对意见。结论:专业人员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伦理意识和较为一致的伦理态度,而来访者的伦理态度更不一致,两组人群在保密原则和咨询关系方面的态度差异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高校危机干预中心理咨询师对被干预对象隐私权保护及保密例外的看法和决策。方法:采用自编《高校咨询师危机干预过程中的隐私权保护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16份(男39人,女177人)。结果: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绝大部分接受过专业培训和伦理培训。在不同风险情境下,高校咨询师关于选择是否突破保密原则、突破前是否获得知情同意、披露何种内容的决策有所不同。高校咨询师认为最低限度披露原则可操作性有限,对该原则的理解程度一般。咨询师工作年限、行政干预程度和危机风险等级对咨询师突破保密披露来访者信息限度有显著影响。结论:大部分参与危机干预的高校心理咨询师基本掌握了危机干预相关理论技术和伦理规范。高校危机干预中个案危机风险程度能够显著影响咨询师是否突破保密原则以及如何突破保密原则的决策,咨询师的工作年限及所在机构的行政干预程度对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是否做出合乎伦理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咨询师对最低限度披露原则的内涵和实操存在困惑。  相似文献   

8.
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相关人员的伦理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当前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应用心理系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的伦理意识现状.方法:对全国范围内601名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广州、珠海市344名应用心理系学生,以及广州201名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以自编“心理咨询或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三组人员伦理判断有统计学差异的26个条目中,应用心理系学生认同比例较高的有19条,参加培训人员认同比例较高的有4条,心理咨询师认同比例较高的有3条.43.9%的心理咨询师认同“告诉来访者自己生他(她)气了”,远高于心理系学生的19.8%及参加培训人员的21.9%.同时,14.5%认可“因对来访者愤怒而提高嗓音对其说话”,远高于心理系学生的6.4%及参加培训人员的6.5%.三组人员中均有超过30%认可“和朋友不提名字地讨论来访者的事”,“向自己的学生或被督导者、雇员提供咨询”及“与以前的来访者成为生活中的朋友”,约80%赞成“在来访者可能自杀或杀害他人时突破保密原则”,约50%赞成“因为自己的某些突发事件,更改固定的治疗时间”.52.5%心理系学生、37.3%心理咨询师及34.3%培训人员认同“使用计算机化的测验解释报告”.结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内部,咨询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及应用心理系学生的伦理判断有一定差异.其中,心理系学生的伦理意识与其他两组人员相差较大,在多个条目中的伦理判断较差,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陆高校心理中心咨询案例记录管理的伦理现状。方法:自编调查问卷调查高校心理中心咨询记录管理现状,回收255名供职于大陆高校的心理咨询师的问卷。结果:大陆高校心理中心的咨询案例记录管理现状整体差异较大;心理中心是否要求签署保密协议、案例记录管理的现状和咨询师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有着显著相关。结论:大陆高校心理中心存在伦理意识的差异,咨询案例记录管理实践中存在伦理冲突;高校心理咨询师普遍认为需要对咨询案例记录的管理进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保密是心理咨询的基石。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高校心理咨询各方当事人面临着由国家司法、伦理规范、现代科技和实务需求共同生成的保密困境,本文把泄密和保密设为横轴,将遵守和违反伦理设为纵轴,可以发现保密伦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保护隐私和保密例外领域,进而提出通过区分咨询工作记录和咨询师个人手记、加强咨询师专业培训与督导、研发保密例外细则和充分运用知情同意作为解决保密伦理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来访者视角了解心理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探讨相关伦理议题。方法:自编"来访者如何看待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问卷,于2017年1~2月采用互联网匿名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34份[男86人,女348人,年龄(36±7)岁]。结果 :被调查的来访者中51.6%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心理咨询和咨询师的信息,35.9%使用社交媒体接受心理咨询。伦理议题包括咨询师未就网络问题的保密性、安全性、真实身份与来访者告知知情同意;来访者与咨询师互加微信、QQ等并在咨询外互动,带来多重关系;咨询师在个人社交媒体的自我暴露让来访者产生负面感受;来访者看到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培训授课时存在夸大宣传、暴露来访者隐私情况等。结论: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心理咨询涉及诸多伦理议题,保密性、多重关系等因互联网特点更加复杂或隐蔽;咨询师在个人社交媒体自我暴露的伦理议题尤其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咨询师与非咨询师对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态度。方法:选取咨询师91人(年龄23~63岁)和普通大众及来访者(非咨询师)91人(年龄14~44岁),采用自编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网络心理咨询的优势排在前3位的是"突破空间障碍"、"可以不用真实姓名"、"网络咨询更放松"。关于心理咨询的合理收费,咨询师认为的心理咨询收费的合理价格与非咨询师认为的合理价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咨询师及非咨询师在网络心理咨询伦理态度的23个条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差异主要存在于对咨询关系、咨询收费与设置的态度上。结论:本研究提示,在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态度上,咨询师和非咨询师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关于心理咨询保密性和保密例外的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咨询态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招募国内高校在读大学生(n=176)并随机分为无教育组(n=60)、基本教育组(n=54)和完整教育组(n=62),阅读不同的心理咨询保密及保密例外的教育材料后,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和保密例外的态度。结果:相比于无教育组,基本教育组更能接受当他人出现自杀自伤或伤人风险时,被咨询师突破保密;相比于无教育组,完整教育组更愿意参与心理咨询,总体上更能接受自己被突破保密。结论:对保密例外进行详细和完整的心理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参与心理咨询和接受保密突破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北京心理咨询师对知情同意伦理遵守的现状及对知情同意伦理遵守的观点和看法。方法:选取北京市心理咨询师11名[平均咨询年限为(7.4±4.4)年],对其知情同意过程和相关观点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采用定性研究编码方法对访谈誊录稿进行分析。结果:心理咨询中知情同意涉及4个主题,分别为知情同意的内容、影响因素、问题与困惑及重要性。咨询师普遍肯定知情同意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执行知情同意的相关规定,但受访者在知情同意的形式和长度、特殊群体和网络咨询的知情同意等方面尚存在困惑和问题。结论:目前北京地区心理咨询师基本能遵守知情同意伦理规范,肯定知情同意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也认为现存相关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背景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的伦理行为,加强心理咨询和治疗职业伦理教育。方法:以前期编制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咨询师版),对全国西北、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南每个行政区的3~4个城市共690名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治疗师、学校心理咨询师三种职业背景从业者的伦理行为状况。结果:三种职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中,以精神科医师的从业年限最长(10年的占16.7%),对于每一个来访者平均的治疗次数最多(10占20.1%),平均每次咨询时长最短(≤30分钟的占3.4%)。伦理行为调查中,在胜任力方面,三组人员各有70%都"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胜任";67.7%的精神科医师和62.5%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害怕自己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在知情同意和保密方面,17.4%的精神科医师"在走廊、电梯等公共场所与同事讨论来访者治疗方案";84.5%的临床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前向来访者讲明收费标准和规定";双重关系条目中,超过30%的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治疗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师"特别喜欢某些来访者";14.1%的精神科医师对某些来访者产生性幻想;在咨询设置方面,有31.4%的精神科医师、25.0%的临床心理治疗师和20.1%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咨询期间接听电话。不同性别、从业年限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害怕不能满足患者需要"等部分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不同职业背景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违背伦理要求的行为,精神科医师出现违背伦理行为的比例较高。提示需要根据不同职业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对知情同意伦理的态度和行为,并比较其态度和行为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星收集99名心理咨询师(男20人,女79人;年龄23~56岁),采用自编心理咨询知情同意伦理调查问卷(SICE)进行调查。SICE评估心理咨询师个人情况、保密性、紧急状况处理、心理咨询过程、备选方案5部分内容。结果:心理咨询师最看重保密性(4. 9±0. 3)以及请假、收费(4. 8±0. 6)等咨询过程相关的知情同意内容,最不看重婚姻情况(1. 9±1. 1)、宗教信仰(2. 6±1. 3)等咨询师个人信息的知情同意内容。除保密突破外,心理咨询师对知情同意内容的一般态度均能正向预测其口头(β=0. 24~0. 80)及书面告知来访者的行为(β=0. 12~61)。心理咨询师对知情同意内容的态度与口头告知行为的相关高于其态度与书面告知行为的相关(P 0. 05)。结论:心理咨询师最看重保密性和心理咨询过程的知情同意内容,最不看重心理咨询师个人情况的知情同意内容,心理咨询师对知情同意伦理的态度和行为基本能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保密是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项重要基本前提,其作为伦理守则是指为来访者在咨询与治疗中所表达的信息保守秘密。然而,保密原则在实施中是一个复杂的专业伦理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有关保密的量化研究与各种评述,总结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有关保密问题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咨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的表现及变化特征.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取有3~5年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经验的7位心理咨询师所做的7例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个案,7名来访者来自征集的志愿大学生.运用质性研究的文本内容分析方法,对7例咨询对话文本进行类属分析.结果:网络咨询关系的外显特征表现为咨询师和来访者昵称的使用、文字特征的使用、其他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咨询关系的内隐表现有来访者表达的情感深度、咨询师的自我开放程度、移情与反移情等;表示咨询关系正向发展的现象有:双方字体颜色逐渐协调、笔误更正逐渐减少、双方更多真诚表达等;表示咨询关系负向发展或出现危机的现象有:经常忘记或频繁更改咨询时间、专注度下降,频繁出现多任务操作情况、更换生疏隔离的昵称等.结论:透过对网络文字沟通的外显特征的恰当使用,并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和理解,以体现咨询师的真诚、尊重、共情的态度,方可促进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熟人社会文化下,来访者对待专业关系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16位有心理咨询意愿的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来访者认为咨询师的角色类似于医生或指导者,心理咨询中的专业关系可以不拥有明确的界限,并有打破专业关系边界的行为倾向。结论:熟人社会这一文化背景会影响来访者对专业关系的理解和期待,这使得我国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行业中的伦理议题变得更为复杂。咨询师或治疗师需兼顾文化和实际情况做出适宜的伦理决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社会临场感的呈现形式、因缺乏社会临场感引发的问题及特有的咨询策略。方法:根据方便取样原则,10名心理咨询师及其来访者自愿参与研究,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10例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记录进行文本分析。结果:1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在开始阶段、中间阶段、结束阶段以不同形式呈现社会临场感;2由于缺乏社会临场感,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移情和反移情表现更加充分,咨询师权威降低更容易被拒绝;3为增强社会临场感可采用特殊咨询策略,如咨询师与来访者交叉式反应,咨询师需要以密集对峙提供紧张感。结论:社会临场感是影响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