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血热型、血燥型和血瘀型)皮损和血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处及血清中VEGF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皮损处VEGF水平为血热型组>血燥型组及血瘀型组;血清中VEGF的水平为血热型组>血燥型组>血瘀型组。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及血清中VEGF水平的检测有可能用于血热型银屑病与非血热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
CD34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34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热型、血燥型和血瘀型)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中CD34的表达情况及真皮浅层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中,CD34的阳性表达分布于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特别是真皮乳头部血管内皮细胞,以血热型皮损的CD34阳性表达最明显。MVD检测的统计分析结果证实:三型银屑病皮损的MVD值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真皮乳头部血管新生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D34的阳性表达强弱有可能成为血热型银屑病与非血热型银屑病的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4,CXCR-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微观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分别检测患者血清IL-8、CXCR4表达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血清对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IL-8、CXCR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证型间的比较发现,血瘀组患者的CXCR-4水平明显高于血燥组及血热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组IL-8水平明显高于血燥组及血瘀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CXCR-4水平与中医血热、血瘀证组间存在一定相关性,IL-8在血热证中占优势;CXCR-4在血瘀组中占优势。IL-8、CXCR-4可作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辩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Th1/Th2的相关性,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分别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2、IL-4、IL-6和IL-8因子,并与30例健康人血清对照.结果:TNF-α和IL-8在血燥证与健康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组别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热证水平最高.IL-4在四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证水平最高.IL-2、IL-6在四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失调情况,与健康对照组均有差异.以Th1型介导为主的细胞因子TNF-α、IL-8在血热证中占优势,与血瘀证及血燥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L-4在血瘀证中占优势,与血热证及血燥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辨证分型的银屑病表皮各层P物质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证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P物质的表达,利用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检测银屑病皮损表皮各层P物质的平均光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种证型银屑病P物质表达均高于正常,其中血燥型表达最强,其次是血热型,最弱是血瘀型。三型均在角质层表达最强,其次是基底层,最弱是颗粒层和棘层。血热型在基底层、角质层表达最强,棘层次之,颗粒层最弱。血燥型以颗粒层和角质层强,基底层和棘层弱。血瘀型在基底、颗粒和角质层表达强。结论不同证型的银屑病表皮各层P物质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临床中医医生填写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吸烟和饮酒的情况,并对该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皮损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通过χ2检验评价吸烟、饮酒与银屑病患者辨证分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吸烟和饮酒在男性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4.46倍和12.97倍于女性患者(P=0.00);男性患者的病情重于女性患者(P=0.00)。男性患者吸烟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病情越重,吸烟患者的比例越大;男性患者饮酒、女性患者吸烟和饮酒与病情严重程度均不相关(P>0.05)。寻常性银屑病的辨证以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为主,占88.32%。吸烟的患者较不吸烟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瘀证(OR=1.412),而不易出现血燥证(OR=0.795);更易出现挟毒证(OR=1.663),而不易出现挟湿证(OR=0.734)。饮酒的银屑病患者较不饮酒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瘀证(OR=1.433),而不易出现血燥证(OR=0.763)。结论男性患者吸烟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相关,吸烟和饮酒的患者更易出现难治的血瘀证,应当积极引导患者戒烟、戒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证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W、-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52例江苏籍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HLA-CW、-DR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上述基因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银屑病患者的两个等位基因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LA-CW*0602等位基因:OR=5.35,P0.05。HLA-DRB1*07等位基因:OR=3.49,P0.05。血热型基因阳性率与血瘀型基因阳性率相比,P=0.5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CW*0602与HLA-DRB1*07基因可能是江苏籍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易感基因。银屑病患者的这两种基因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3水平.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S100A13水平.结果:轻症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血清水平为(66.172±22.076)μg/L,重症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为(168.492±101.127)μg/L,正常对照组血清水平为(40.075±10.338)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可能与S100A13的大量上调及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上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物。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其中血热证10例,血瘀证10例,血燥证10例)和健康对照10例的外周抗凝血;分别用磁珠分选出T淋巴细胞;提取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蛋白;应用双向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MALDI-TOF-MS),检测细胞膜蛋白的蛋白峰值。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蛋白峰为4个;血热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之间差异蛋白峰为1个,血热证患者与血燥证患者之间无差异蛋白峰,血瘀证患者与血燥证患者之间差异蛋白峰为1个。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和健康对照以及不同中医证型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蛋白表达谱可能存在差异,但相关蛋白质的鉴定、筛选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理涛教授是我国著名皮肤病专家,现任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曾跟随原天津市长征医院名誉院长边天羽教授学习,尽得边老学术思想之精髓,认为银屑病多"从血论治",临床可辨证分型为血热型、血瘀型及血燥型。边老指出进行期银屑病多归为血热型,静止期银屑病可责之于"血瘀"和"血燥"两端,创立了牛1号(清热解毒汤)、牛2号(祛湿活血汤)及牛3号(血燥方)以治疗不同证型的银屑病。张理涛教授结合自身临床实际,巧妙地将以上三方进行加减化裁,治疗银屑病,效如桴鼓。本文着重介绍张理涛教授治疗血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学及超微结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银屑病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35例寻常性悄病按中医辩证分型,同步进行动态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血热型6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真皮毛细血管腔变大;血瘀型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增主,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血燥型血沉增快,毛细血管减少。结论 银屑病真皮毛细血管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微循环障碍与银屑病发病有关。并为中医辩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服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2、IL-35的变化,进一步探讨TGP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6例急性期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患者,给予口服TGP(3次/d,2粒/次),连服2个月,服药前后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2、IL-35的水平。同时选取2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急性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12表达水平为(288.69±12.92)pg/m L,高于健康对照组(131.14±9.83 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TGP后,表达水平下降至(130.79±10.23)pg/m L,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35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24.40±3.81)pg/m L和(28.20±4.04)pg/m L。银屑病组服TGP后,IL-35上升至(55.76±11.62)pg/m 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P可能通过调节IL-12、IL-35的表达水平而对银屑病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55例银屑病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因素进行频数及聚类分析。结果证候聚类聚为七类,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各类证型为:血热风盛证、阳虚证、血虚风燥证、血瘀肌肤证、肝肾阴虚证、热毒伤营证和湿热蕴毒证。结论将聚类分析引入银屑病中医证候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PV)血热、血瘀证Th17/Treg失衡情况,以期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选取经中医辨证为血热、血瘀证的PV患者各3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集各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CD4+CD25+Treg亚群及Th17细胞比例;检测血清IL-17及IL-10水平。采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热、血瘀组均存在Th17/Treg失衡,两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组组间比较显示,血热组IL-10及IL-17水平与血瘀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热组IL-10水平低于血瘀组,IL-17水平高于血瘀组。血热组Th17/Treg失衡较之血瘀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IL-17水平及Th17/Treg失衡与PV中医血热、血瘀证组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证型判断提供一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牛皮癣Ⅱ号汤剂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探讨新蝶呤(Npt)作为评价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78例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牛皮癣Ⅱ号治疗组(38例)和消银颗粒对照组(40例).疗程2个月.ELISA法检测血清Npt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血清Npt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牛皮癣Ⅱ号汤剂组(86.84%)总有效率高于消银颗粒组(67.50%)(P<0.05).两组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pt水平与PASI评分相平行.治疗结束后牛皮癣Ⅱ号汤剂组(7.09±2.21 nmol/L)血清Npt水平低于消银颗粒组(11.45±2.17 nmol/L)(P<0.05).结论 牛皮癣Ⅱ号汤剂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血清Npt水平:血清Npt水平可以作为评价中医药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lin Prot技术联合MALDI-TOF技术,检测正常人和不同中医证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及血T淋巴细胞膜上的相关蛋白。方法选择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各10例,同时选取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ClinProt技术联合MALDI-TOF技术建立血浆和T淋巴细胞膜差异蛋白图谱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膜蛋白相比,血热组有1个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峰(4 747D),血瘀组有1个表达上调(4 747D)、2个表达下调的差异蛋白峰(2 068D、7 764D),血燥组有1个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峰(4 747D)。而对照组和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浆差异蛋白相比较,血热组有3个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峰(6 631D,9 288D,4 965D),血瘀组有5个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峰(2863D,4 418D,6 631D,4 965D,3 241D),血燥组有2个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峰(4 965D,9 288D)和1个表达下调的差异蛋白峰(3 957D)。结论不同证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血T淋巴细胞膜上及血浆中存在差异蛋白峰,这些蛋白可能与各个证型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因子分析的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证候要素分布,为寻常型银屑病证候分布的数据挖掘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4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的采集,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因子分析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寻常型银屑病的四诊变量的公因子,明确各证候要素与四诊信息的对应关系。寻找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客观再现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本质。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得出4个公因子,因子1和2的出现率最高,其包括的中医证候为血热证和湿热证;本虚证的因子中以阴虚血燥为主的因子3的出现率最高,最低出现率的因子4为血瘀证。结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以血热证和湿热证发生率最高,而静止期及消退期以阴虚血燥证和瘀血证最为多见,提示血热和湿热是寻常型银屑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与非皮损区、患者与正常人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方法:1.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36例,使用皮肤屏障功能测试仪测定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健康志愿者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PH值及经皮水分流失(TEWL)。2.收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3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分别采用压板法、分光光度法测定NO、VitE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PH值为(5.69±0.61)高于非皮损区PH值和健康对照组PH值;皮损区含水量为(17.90±6.75),低于非皮损区及健康对照组;皮损区TEWL为(18.58±11.55)g/m2h,高于非皮损区和健康对照组;然而非皮损区与健康对照组的PH值、角质层含水量及TEWL无统计学差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维生素E含量(7.27±0.96)μg/mL低于健康对照组,银屑病组血清NO含量(5.29±1.91)μ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异常,表现在皮肤表面PH值升高、角质层含水量下降、TEWL值升高、血清VitE下降、血清NO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阿维A治疗前后血清MCP-4水平的变化。方法:26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阿维A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和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CP-4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MCP-4为196.64±35.21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83±9.68 pg/mL),阿维A治疗后血清MCP-4为107.23±21.57 pg/m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阿维A可能通过调节外周血MCP-4表达水平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治疗寻常性银屑病(PV)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23,IL-17的影响,进一步阐明MTX治疗PV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经MXT治疗前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变化,并与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MTX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显著,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下降(P0.01)。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分别为(1581.16±463.31)ng/L和(7.44±2.36)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32.41±309.16)ng/L和(2.93±0.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X治疗后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分别为(845.68±385.95)ng/L和(3.04±0.79)ng/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MTX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降低血清IL-23,IL-17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