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特点,探讨预测ACLF患者发生HRS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ACLF患者806例,根据有无并发HRS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查预测ACLF患者发生HRS的独立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的准确性。结果 ACLF患者中HRS组229例,无HRS组577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腹膜炎、感染、年龄、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前白蛋白(PA)、TBil、DBil、总胆固醇(TC)、K+、Na+、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红细胞压积(Hct)为对预测HRS发生有意义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腹膜炎(OR=3.155,P0.01)、Cys-C(OR=30.773,P0.01)、SCr(OR=1.062,P0.01)、HCO3-(OR=0.915,P0.05)为预测ACLF患者发生HRS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合并腹膜炎、Cys-C、SCr、HCO3-是ACLF患者发生HRS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肝肾综合征(HRS)是肝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癌晚期等重症肝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HRS 诊断标准虽已十分明确,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HRS 的诊断仍是一种临床排除性诊断,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一个难题,因此需对 HRS 的早期表现提高警惕,无论是否达到 HRS 的诊断标准,一旦出现尿量突发显著减少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均提示 HRS 早期征象的发生,须及时诊断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在治疗方面,血管收缩剂联合白蛋白、TIPS、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 MARS 等在短暂改善肾功能的同时,主要为肝移植作准备。迄今为止,肝移植是 HRS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不能及时接受肝移植,患者病死率达80%~100%。临床上“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临床发生率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的26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260例患者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另外三种类型(亚急性27.78%、慢加急性29.73%、慢性4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90例肝性脑病与170例无肝性脑病患者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发现除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和白细胞计数外,其余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白蛋白低、血红蛋白低、肝肾综合征、血小板计数低、腹膜炎、肺部感染、年龄偏大、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低钠血症、肌酐偏高、胆碱酯酶偏低、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和甲胎蛋白偏低均是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PTA、胆碱酯酶、低钠血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为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预防和早处理,进而对改善患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郝莎莎  姚佳  原丽莉 《肝脏》2021,26(2):151-15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基础上并发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收治的97例HRS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住院28 d预后的因素.结果 住院期间HRS生存24例,死亡73例.死亡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重型肝炎患者并肝肾综合征(HRS)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型肝炎并发HRS的发生率为28.3%(41/1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主要因素为:腹水(OR=9.02,95%CI:1.30~62.79)、血清尿素氮(OR=1.52,95%CI:1.13~2.07)、血清肌酐(OR=1.12,95% CI:1.09~1.16)、血氨(OR=1.05,95%CI:1.03~1.08).结论 重型肝炎并发HRS的患病率较高,积极预防腹水的发生,动态监测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血氨是预防HRS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发生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种有潜在可逆性的并发症,同时也可发生在急性肝衰竭或酒精性肝炎患者中。理解肝衰竭合并HRS的发病机制对于HRS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肝衰竭合并HRS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衰竭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4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后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n=77)、死亡组(治疗后无效死亡,n=63).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发病率,研究慢性重型肝炎伴HRS患者与单纯性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生化指标,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HRS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因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共450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RS。将研究对象分成慢性重型肝炎伴HRS(HRS组,105例)和单纯慢性重型肝炎组(非HRS组,3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腹水发生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慢性重型肝炎并发HRS的院内发病率为23.3%。HRS组MELD评分为31.7±4.5,高于对照组的26.3±6.8(t=-2.45。P〈0.05),腹水发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33.9%(X。=140.65,P〈0.01)。HRS组Alb为(27.3±3.2)g/L,低于非HRs组(34.8±3.6)g/L(t=-10.03,P〈0.01)。HRS组血钠水平为(128.5±7.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4±6.5)mmol/L(t=-4.72。P〈0.01)。HRS组的TBi1、DBi1、AST、ALT、BUN、Cr高于非HRS组(州直分别为3.75、3.65、2.58、2.51、11.47、7.86.P〈0.05)。而TP、Na、cl低于非HRS组(州直分别为3.83、4.72、2.74,P〈0.05),ALP、GGT、K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是慢性重型肝炎并发HR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肖海刚  郭津生 《肝脏》2011,16(5):373-376
目的 分析各种医源性因素在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中的不良影响,以便更好地加强医院管理及指导临床.方法 2005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建湖县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4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将其中26例同时并发肝肾综合征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余116例未并发肝肾综合征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一般资料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确诊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500例,统计在治疗随访中肝衰竭预后好转或者病情加重的例数,并结合临床检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出现预后病情恶化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凝血酶原时间(PT)、肺部并发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血肌酐、入院后抗病毒治疗情况、胆碱酯酶、血脂、血清纳指标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PT延长、肺部并发感染、出现肝性脑病、入院后未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PT延长、肺部并发感染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广泛横纹肌肌纤维坏死,细胞膜受损,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等代谢产物进入血循环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3])。我科于2016年6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RM患者,虽经122天的内科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仍因ARF而死亡。现将对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642例(其中发生肝肾综合征46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现乙肝病史时程,Child-Pugh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血钠、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腹水程度,是否存在感染、消化道出血、强烈利尿、大量放腹水及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等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评分、腹水程度、感染是并发HRS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6.21、3.57和4.56。结论Child-Pugh评分C级、大量腹水、伴发感染为乙肝肝硬化并发HR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联合血清肌酐(sCr)在早期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价值,旨在为提高早期诊断肝炎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发现并发HRS患者45例,非HRS患者63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AL,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sCr,计算24 h内肌酐清除率(24-Cc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血清NGAL和sCr诊断存在HRS的效能。结果 HRS患者血清NGAL和sCr水平分别为(64.1±18.4) ng/ml和(109.6±24.5) μmol/L,显著高于非HRS组【(10.6±3.1) ng/ml和(88.2±15.7) μmol/L,P<0.05】或正常人【(8.3±2.2) ng/ml和(82.6±14.3) μmol/L,P<0.05】,而非HRS患者血清NGAL和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GAL和sCr水平与24-Ccr呈负相关(r=-0.768,P<0.01;r=-0.721,P<0.01);应用NGAL和sCr诊断HR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5(0.860~0.912),其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3.4%,正确性为75.84%,明显高于血清NGAL或sCr单项检测【ROCNGAL曲线下面积为0.751(0.708~0.794),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84.5%,正确性为63.84%;ROCsCr曲线下面积为0.743(0.714~0.772),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66.8%,正确性为56.38%】。结论 应用血清NGAL比sCr能更准确地早期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而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方法 收集97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肝硬化、糖尿病、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和临床检测指标[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Y-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胆碱酯酶、血钾、血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HBV DNA、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回归系数为0.993,比值比为2.699,95%可信区间为1.567~4.651)、肺部感染(回归系数为1.043,比值比为2.839,95%可信区间为1.680~4.797)、INR(回归系数为0.257,比值比为1.293,95%可信区间为1.220~1.370)、AST(回归系数为0.001,比值比为1.001,95%可信区间为1.000~1.001)和肝硬化(回归系数为0.569,比值比为1.815,95%可信区间为1.112~2.965)是影响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INR延长、AST升高以及肝硬化是诱发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肝硬化基础上发生HRS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患者性别、年龄、HRS分型、合并症、伴发基础疾病、生化指标以及治疗方案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74例患者中,男性207例(75.5%),女性67例(24.5%),平均年龄53.39岁;HRS Ⅰ型144例(52.6%),死亡42例,病死率为29.2%,从发病到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1.76±14.13)d;HRS Ⅱ型130例(47.4%),死亡12例,病死率为9.2%,发病到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7.41±17.04)d。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占病因构成的64.2%,酒精性肝硬化占25.5%。女性、HRSⅠ型、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膜炎、低血钠是肝硬化并发HR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特利加压素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HR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众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特利加压素的应用可降低其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影响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后因素,为诊治该类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衰竭发生血流感染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至血流感染发生后3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对纳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2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入组124例患者,死亡55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女性及年龄为46~65岁患者的比例更高(P均0.05),且多数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 25分。2组感染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合并肝细胞癌、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肺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脓毒性休克、12 h内应用抗生素患者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6~65岁(OR=3.450,95%CI:1.042~11.420),感染前MELD评分25分(OR=6.949,95%CI:2.080~23.209),感染发生后 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OR=3.142,95%CI:1.013~9.747),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OR=5.260,95%CI:1.681~16.459)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均0.05)。结论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如果年龄在46~65岁、感染前MELD评分 25分,感染发生后 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及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诱因及转归分析2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因及其转归.方法:回顾289例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HBV活动及变异为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主要诱因(占50.52%),感染(非病毒性)、消化道出血、药物、腹泻、酒精、HEV分别占:24.57%、4.50%、4.15%、3.46%、2.42%、2.42%.289例患者中(年龄40-70岁之间的达80.28%)226例接受了人工肝治疗,总好转率为45.33%,死亡率为44.98%.结论:HBV活动及变异居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所有诱因之首.乙型肝炎基础上的HEV、HBV活动及变异免、自身疫性肝病诱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率高于肝癌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率.  相似文献   

18.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HRS),常为肝硬化终末表现,病情险恶,病死率90%以上。其病因在肝,肾为继发。1969年Kopell将HRS患者的肾移植给非肝硬化者而肾功恢复,1973年Iwatsuki对  相似文献   

19.
陶仲为 《山东医药》1990,30(9):41-43
教授今日讨论1例肝肾综合征。希望通过讨论,能对肝肾综合征或肾功不全的病人防治时易于忽略的肺钙沉积症有所认识。先请整理病历的主管医师报告病历。主管医师患者男,61岁,于1967年2月24日入院。患者1965年1月20日曾因食欲差、腹胀2个月就诊,当时查体腹部有轻度移动性浊音,肝未及,脾肋下3厘米,肝功ZnTT18单位,白蛋白/球蛋白=2.6/3.4,诊为肝硬化。予以维生素、食母生、利尿剂等治疗后,曾数次门诊复查,腹水消失,症状趋平稳而未再复诊。1个月前因感冒,体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28例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ARDS患者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ARDS发生率为14.3%,单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血压、肺部并存病、ISS值、呼吸频率、肺挫伤、连枷胸、血气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0.01),膈疝、腹腔脏器伤(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独立高危因素为:高龄、肺部并存病、休克、ISS值、呼吸困难、肺挫伤、连枷胸、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监测血压、血气、呼吸。适时应用机械通气,降低ARDS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