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莪术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莪术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部位的抗血栓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模型,电刺激致大鼠实验性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观察广西莪术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抗血栓作用;用FeCl_3诱导大鼠体内血栓模型,观察其抗血栓作用及对大鼠NO、ET-1、6-keto-PGF1α、TXB_2等含量的影响;用大鼠血小板聚集实验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广西莪术50%乙醇洗脱部位(6.0、3.0、1.5 g生药/kg)能明显减少角叉菜胶所致小鼠尾部血栓黑尾动物数,减小黑尾长度;广西莪术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3.0、1.5、0.75 g生药/kg)明显延长电刺激致大鼠实验性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湿重;明显减轻FeCl_3诱导体内血栓模型大鼠血栓湿重,增加大鼠NO、6-keto-PGF1α含量,降低ET-1、TXB_2含量,提高NO/ET-1、6-keto-PGF1α/TXB_2比值;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广西莪术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其机制与调节NO、ET-1、6-keto-PGF1α、TXB_2水平和NO/ET-1、6-keto-PGF1α/TXB_2比值,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血栓模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FeCl_3诱导大鼠体内血栓模型,观察该部位抗血栓形成的作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ET-1、6-keto-PGF_(1α)、TXB2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再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该部位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可显著减少角叉菜胶诱导小鼠黑尾血栓数量和黑尾长度;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FeCl_3诱导体内血栓模型的血栓湿重显著降低,血清中NO、6-keto-PGF_(1α)水平增加,ET-1、TXB2水平降低;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降低。结论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6-keto-PGF_(1α)水平,减少ET-1、TXB2水平,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莪术中莪术二酮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  夏泉  许杜娟  陈飞虎  陈小欢  苏涌 《中成药》2012,34(3):550-553
目的 研究莪术二酮(Curdione)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角叉菜胶致小鼠尾血栓形成观察莪术二酮对血栓形成的影响;通过毛细管法观察莪术二酮对小鼠凝血时间(CT)的影响,并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Y)、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观察其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 EL,ISA)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0)含量和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血栓素B2( 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 莪术二酮能抑制体内血栓形成;延长CT、APTY和TT;并能抑制体内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提高NO含量,降低P-selectin水平和TXB2/6-keto-PGF1α比例.结论 莪术二酮具有显著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升高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大鼠生物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3.49 g/kg)。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采用荧光微球诱导多发性脑梗死合并睡眠剥夺,建立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动物模型,并分别给予蒸馏水或补阳还五汤灌胃。假手术组给予蒸馏水灌胃,不睡眠剥夺和微球注射。记录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采血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基-前列环素1α(6-keto-PGF)水平。采用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样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明显降低,TXB2/6-keto-PGF比值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平均体质量升高,药物干预可降低TXB2/6-keto-PGF比值(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了调脂新(TZX)对高脂大鼠一氧化氮/内皮素、6-keto-PGE1a/血栓烷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高脂乳剂喂饲40d以形成大鼠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给药组ig调脂新40、80g/kg,测定血中NO、ET-1、6-keto-PGF1、TXB2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调脂新对正常及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有一定升高,明显降低ET-1水平,大剂量能显著升高6-keto-PGF1a含量,有利于维持6-keto-PGF1a-PGF1/TXB2平衡;可降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降低RBC聚集指数、压积,缩短RBC电泳时间,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对ADP诱导的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调脂新改善高脂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恢复NO/ET、6-keto-PGF1a/TXB2平衡,可能是其抗动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西莪术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断尾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采用肾静脉结扎诱发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广西莪术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广西莪术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抑制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的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明显减轻大鼠体内静脉血栓湿重。结论:广西莪术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沉积型禹余粮对出血模型大鼠血液中相关止血指标及血清中金属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华法林钠建立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粉末组、水煎液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测定给药15 d各组大鼠全血中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血栓素B2(TXB2),花生四烯酸(AA),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Ca2+的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组大鼠给药0,5,10,15 d血清样品中Na,Mg,K,Ca,Fe,Al,Li,Be,Ti,V,Cr,Mn,Co,Ni,Cu,Zn,As,Sr,Cd,Sn,Sb,Ba,Pb 23种金属元素或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粉末组、水煎液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液中6-keto-PGF的含量(P<0.05),均能显著升高TXB2,AA,ET-1,PAF,PS,Ca2+的含量(P<0.01),具积极有益的调节作用。粉末组对大鼠血清Na,K,Ca,Fe,Li,Ti,V,Co,Cu,Zn 10种金属元素具有显著积极的调节作用(P<0.05,P<0.01);水煎液组对大鼠血清中Na,K,Ca,Fe,Li,V,Ni,Cu,Zn,Sr 10种金属元素有显著积极调节(P<0.05,P<0.01)。粉末组能显著降低Cr的含量(P<0.01),水煎液组能显著降低Cr(P<0.01),Pb(P<0.05)的含量。结论:沉积型禹余粮粉末、水煎液均对华法林出血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积极的干预作用,可通过增强血管收缩能力、促进刺激血小板活化,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稠度等作用起到凝血作用。Na,K,Ca,Fe,Li,Ti,V,Co,Cu,Zn,Ni,Sr等金属元素群可能是其发挥止血效应的物质基础。根据以上检测指标,综合来看,粉末组与水煎液组干预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8.
武荣芳 《河北中医》2008,30(2):195-197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硬化大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膈下逐瘀汤高剂量组、膈下逐瘀汤低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普通饮食及乙醇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容积均为1mL/只,每日给药1次,连续灌胃4周。检测各组ET-1、NO、TXB2、6-Keto-PGF1α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膈下逐瘀汤高剂量组ET-1、NO、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膈下逐瘀汤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膈下逐瘀汤可通过有效地抑制NO、ET-1的产生,恢复血管平滑肌的正常舒缩状态,改善肝脏血流动力学;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TXB2和6-Keto-PGF1α含量,调节二者的比例,使其达到适宜的有效浓度,以消除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肝脏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模型大鼠内皮功能及血栓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脉管复康片0. 216g/kg组和过山蕨总黄酮3、6、12g/kg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体征变化、股动脉组织形态学,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采用ELISA测定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IL-6、TNF-α、CRP、ET-1、v WF、AECA、TXB2、PAI-1、Fg显著升高,NO、6-Keto-PGF1α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大鼠对比,过山蕨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的IL-6、TNF-α、ET-1、AECA、TXB2、PAI-1、Fg显著降低,NO、6-Keto-PGF1α显著升高。结论:过山蕨总黄酮能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可能与调控6-Keto-PGF1α、PAI-1等血栓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及大鼠动静脉旁路模型验证方法,对瓜蒌阿司匹林配伍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运用TCMSP,DRAR-CPI,Uniprot,DAVID数据库进行蛋白靶点预测及生物途径和信号通路分析,预测瓜蒌阿司匹林配伍的作用机制。考察瓜蒌微丸、阿司匹林微丸及瓜蒌微丸阿司匹林微丸配伍预处理对大鼠血栓模型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 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的影响。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及瓜蒌中hydroxygenkwanin,quercetin,adenosine等12个成分通过SRC,RAC1,MAPK14,MAPK1,AKT1等9个共同的蛋白靶点、VEGF signaling pathway等14条共同信号通路协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瓜蒌微丸阿司匹林微丸配伍预处理可通过激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slia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结果,阐释了瓜蒌微丸阿司匹林微丸配伍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绞股蓝总皂甙对血栓形成血栓素A_2和前列环素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家免血小板TXB_2及主动脉环6-keto-PGF_(1α)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绞股蓝皂甙明显抑制小鼠血小板血栓及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平均重量分别下降34%和68%;对家兔血小板TXB_2和主动脉环6-keto-PGF_(1α)的生成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_(50)分别约为1.07、1.15mg/ml,表明绞股蓝总皂甙对血栓形成及花生四烯酸代谢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尖叶假龙胆醇提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TXB_2和6-酮-PGF1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尖叶假龙胆醇提液进行干预,检测大鼠血清中TXB_2和6-酮-PGF1α的含量变化。结果:尖叶假龙胆醇提液能显著降低MIRI模型大鼠血清中TXB_2的含量,6-酮-PGF1α的含量升高。结论:尖叶假龙胆具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美藤果油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食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美藤果油灌胃给药4周,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的含量。结果:美藤果油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LDL-C(P<0.01或P<0.05),对HDL-C含量影响不显著;美藤果油能明显降低血清中ET-1含量(P<0.01或P<0.05),显著升高NO的含量(P<0.001),对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影响不显著;美藤果油能恢复NO/ET-1和6-keto-PGF1α/TXB2的比值(P<0.01或P<0.05)。结论:美藤果油具有调节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作用,并可通过调节ET-1、NO的含量,恢复NO/ET-1和6-keto-PGF1α/TXB2的比值产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訾晓梅  章复清等 《中成药》2001,23(3):196-199
目的:研究了调脂新(TZX)对高脂大鼠一氧化氮/内皮素、6-keto-PGF1a/血栓烷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高脂乳剂喂饲40d以形成大鼠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给药组ig调脂新40、80g/kg,测定血中NO、ET-16-keto-PGF1、TXB2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调脂新对正常及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有一定升高,明显降低ET-1水平,大剂量能显著升高6-keto-PGF1a含量,有利于维持6-keto-PGF1a/TXB2平衡;可降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降低RBC聚集指数、压积,缩短RBC电泳时间,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对ADP诱导的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调脂新改善高脂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恢复NO/ET、6-keto-PGF1a/TXB2平衡,可能是其抗动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0,(8)
目的:研究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的药效及药效作用机理。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配伍组(桂枝组、甘草组、桂枝甘草汤组),通过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释放功能(6-keto-PEG1α、TXB2cAMP,cGMP)、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等实验,研究不同配伍抗血栓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结果:桂枝甘草汤与桂枝组、甘草组比较,可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大鼠体外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增高血小板6-keto-PEG1α水平,降低cGMP水平及钙离子的浓度。结论:桂枝甘草汤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表明桂枝配伍甘草,辛甘化阳,能增强温经通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重度颅脑损伤后ET-1/NO的变化,探讨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促醒作用的机理。方法:使用自制弹簧式小型生物打击器制造大鼠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h、48h9、6h模型组、6h、48h、96h针刺治疗组等7组。治疗各时间组大鼠于造模后1h开始取百会、水沟及双侧内关穴进行针刺促醒治疗,然后各组定时采血做ET-1/NO的测定,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鼠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后,各时段模型组及各时段治疗组ET-1/NO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总体分布有统计学意义(α′<0.006),其中以6h模型组最为明显;各时间段治疗组与同一时段模型组间两两比较有明显的降低,其总体分布差别两两均有统计学意义(α′<0.006)。结论:针刺促醒治疗可以降低颅脑损伤后ET-1/NO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景红颗粒对急性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阐明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并在冷水中游泳的方法形成血瘀模型,采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采用三种不同的血小板聚集剂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G),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取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正常大鼠用电刺激的方法形成颈动脉血栓,观察景红对血栓形成时间、血栓纤维蛋白量的影响。结果:景红颗粒1. 8 g/kg对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 6 g/kg对三种不同的聚集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景红3. 6 g/kg能明显抑制肾上腺素导致的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的升高,对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影响。景红颗粒能剂量依赖性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使血栓纤维蛋白量减少。结论:景红颗粒能够抑制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延长血栓形成时间,降低血栓纤维蛋白量,产生有益的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3,(7)
目的研究五加生化胶囊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细胞内皮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疲劳、饥饿、寒凉、注射肾上腺素等综合因素复制了大鼠气虚血瘀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比较五加生化胶囊不同剂量对该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量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指数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五加生化胶囊高﹑中剂量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中NO、6-keto-PGF1a量明显低于正常组,ET-1、TXB2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加生化高﹑中剂量组中NO,6-keto-PGF1a明显升高,ET-1、TXB2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五加生化胶囊可显著改善大鼠血液流变性,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小板活化及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阿司匹林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预给药14 d,灌胃剂量为补阳还五汤1.6 g·kg-1·d-1,阿司匹林0.1 g·kg-1·d-1。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高位结扎方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检测指标包括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心肌组织病理、末梢血流灌注量、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血小板转录组学及差异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显著降低,末梢血液流量减少,血小板聚集率增加,CD62p表达增多,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同时血清TXB2含量上升,6-keto-PGF1α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增加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改善足底和尾部血液循环和心肌细胞排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炎性浸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CD62p表达,减少血清TXB2含量,增加6-keto-PGF1α含量。血小板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补阳还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血栓药材有效部位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脑偏瘫、血小板聚集、纤溶法、玻璃毛细管法、高脂血症模型等实验方法,测定药物对小鼠脑血栓的保护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纤溶率、凝血时间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甜茶藤、榕树须、黄杞叶、首乌藤等有效部位抗血栓效果较好;榕树须、黄杞叶和甜茶藤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全部水洗脱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纤溶作用;榕树须、山楂叶、黄杞叶、甜茶藤等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并能明显降低TC和TG水平.揭示榕树须、山楂叶、黄杞叶、甜茶藤等具有较好的抗离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降脂作用.结论:为进一步分离有效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