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基本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取样法,在贵州省4所高校抽得459名大学生,获得有效问卷442份。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UCLA孤独量表(UCLA)进行测查。M PAI共17个条目分为4个因子,受试对其中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依赖者。结果:本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占29.8%;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性别和新、老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理科大学生的MPAI总分及失控性、逃避性因子分均高于文科生(均P0.01);UCLA得分与MPAI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1,0.19,0.39,0.32;均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感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及其各子均相关(B=0.18,0.09,0.06,0.03,0.37)。结论:大学生的个人基本特征(性别、年级)与手机依赖倾向无密切关系,理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相对较高,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验手机依赖指数(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中文版在不同性别大学生中的测量等值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使用MPAI中文版对1339名中国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手机依赖的严重程度,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MPAI中文版在大学男性和女性样本间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以及严格等值模型均得到数据支持。女性在MPAI中文版总量表、戒断性和逃避性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而在失控性和低效性得分上,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MPAI中文版的四因子结构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跨性别测量等值性;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低头族"即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低头族"现状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自编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信息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及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达58.4%,100%的调查对象表示曾在课堂使用手机,选修课(73.18%)与非专业性必修课(56.90%)成为学生最容易在课堂使用手机的课程,大学生手机使用最主要的功能为在线聊天(77.78%);②手机依赖在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家庭所在地等分组中得分无差异,不同手机拥有年限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失控性维度、低效性维度与手机依赖总体得分(F=4.77,2.94,4.11;P0.05)存在差异,每天不同手机使用时间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失控性维度、戒断性维度和手依赖总体得分(F=8.89,3.84,6.26;P0.01)存在差异;③社会适应能力越低的大学生在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及手机依赖总体得分越高(F=35.18,7.01,24.97,23.87;P0.01),大学生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环境适应、未来适应及总体社会适应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318,-0.203,-0.306,-0.277,-0.246,-0.370;P0.01)。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较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学习适应、环境适应与心理适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大学生的焦虑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手机依赖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手机依赖量表(MPAI)、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59例大学生集体施测。结果:本样本中手机依赖筛查阳性的比例是73.0%;手机依赖组的MPAI得分低于非手机依赖组,而SAS得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P0.001);大学生CSES得分与MPAI得分呈负相关(P0.01),而SAS得分与MPAI得分呈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焦虑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焦虑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4.2%。结论:核心自我评价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能够直接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也可通过焦虑间接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特点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科大学生4000名,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MP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主观幸福感量表(SWB)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者1420人,占37.9%;手机依赖组的PSS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SWB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除消极情感外)均低于非手机依赖组(均P0.001);回归分析显示,M PAI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有负向预测作用,PSSS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显示,PSSS及各因子在M PAI与SWB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依次为24.89%、16.11%、17.33%、17.78%。结论: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手机依赖既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又间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对手机依赖倾向的影响,分析自我控制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与手机依赖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招募98名大学生,将其随机分为自我监控组(n=49)和对照组(n=49),自我监控组每晚临睡前报告手机使用时长,共报告2周,对照组不报告。使用自我控制量表(SCS)与手机依赖指数(MPAI)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和bootstrap法对自我控制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和手机依赖倾向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CS和MPAI得分的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自我监控组SCS干预后得分高于基线(P<0.01),而MPAI干预后得分低于基线(P<0.001);对照组SCS和MPAI干预后与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监控组SCS差值(干预后得分-基线得分)在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对MPAI差值(基线得分-干预后得分)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为[-0.30,-0.03]。结论: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有可能缓解手机依赖倾向,并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性、疏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II),疏离感量表对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班级集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514份,用SPSS17.0及Amo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高分组的冲动性、疏离感的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更高(P0.001)。手机依赖与冲动性、疏离感的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显著正相关(r=0.319~0.505,P0.01)。疏离感在冲动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2%。结论:疏离感在大学生冲动性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冲动行为、拖延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手机依赖量表(MPAI)、冲动行为量表(BIS-11)中文版、拖延行为量表(GPS)为测量工具对南京9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手机依赖者占21.7%;手机依赖在年级和专业方面(F=2.929,2.390;P0.05)存在差异;手机依赖组冲动行为得分与拖延行为得分明显高于非手机依赖组(P0.00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行为、拖延行为存在正相关性(r=0.401,0.339;P0.01)。冲动行为和拖延行为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其预测量为17.6%。结论:手机依赖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冲动行为水平越高、拖延行为较明显的大学生更易产生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15名大学生,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以及学业拖延量表(PAS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程序及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手机依赖得分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r=0.22,P0.01);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29,P0.01);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学业拖延有显著的影响,自我控制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量表、UCLA孤独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生(t=14.664,P0.001)。得分位于前6位的是:使用手机的时间比预期长、因使用手机而占用睡眠时间、失落时用手机来缓解失落的情绪、孤独时用手机与人交流、被告知使用手机花费太多时间、感到被孤立时用手机与人交流。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每天使用时间(t=9.632,P0.001)、生源地(t=2.092,P0.05)、UCLA总分(t=7.636,P0.001)、消极应对方式(t=7.742,P0.001)对医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决定系数(R2)为0.258,复相关系数(R)为0.513。结论:医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严重,影响因素有每天使用时间、生源地、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学生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UCLA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t=1.975,P0.05);农村学生得分要高于城市/城镇学生得分(t=2.056,P0.05);不同年级及专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MPAI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孤独感呈正相关(r=0.31,0.29;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不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0.8%。结论: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孤独感能够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1477名集体施测,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测得手机依赖程度、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测量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幸福感水平。结果:大学生MPAI平均得分(36.7±11.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7.8±11.2)vs.(35.8±11.6),P<0.01]。M PAI得分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得分呈正相关(r=0.14~0.21,均P<0.01),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及SWB得分呈负相关(r=-0.17、-0.16、-0.49,均P<0.01)。通径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3.8%和43.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的心理弹性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6个城区的失独父母422名,使用基本信息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和失独相关信息,采用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RTSCA)、多维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心理弹性、主观社会支持和客观社会支持水平。结果:RTSCA总分与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和失独时间正相关(r=0.12、0.13、0.15,P<0.05或P<0.01);MSPSS中的家庭、朋友、其他支持维度得分和SSRS中的客观情感支持维度得分均与RTSCA总分正相关(r=0.32、0.30、0.23、0.14,P<0.001或P<0.01)。控制了失独相关变量和人口学变量后,家庭支持维度得分正向预测RTSCA总分及内控性、应对能力、乐观性和接纳性维度得分(β=0.20、0.14、0.17、0.15、0.22);朋友支持维度得分正向预测RTSCA总分及内控性、乐观性和支持利用能力维度得分(β=0.14、0.14、0.16、0.19)。结论:失独父母的心理弹性与自身人口学特征和社会支持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社会支持和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西安3所高校选取348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84人。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PPS),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男生EOM-EIS-2获得、早闭分量表得分高于女生(t=2.73,2.75,P0.001);PPS得分、SSRS得分、EOM-EIS-2获得分量表得分两两正相关(r=0.14~0.54,P0.01);PPS得分正向预测EOM-EIS-2获得、延缓和早闭分量表得分(β=0.45、0.27、0.14);SSRS得分在PPS得分与EOM-EIS-2获得分量表得分中起调节作用(F=23.93,P0.001)。结论:社会支持是主动性人格与自我同一性关系间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大学生新媒介依赖(包括网络和手机依赖)的状况,以及与无聊倾向、抵制效能感的关系。方法:方便抽取北京市3所高校的99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完成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抵制效能感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问题性手机使用问卷。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2%,边缘网络成瘾比率40.4%;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26.7%;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手机依赖率均高于女生(χ~2=11.16,7.82;P0.01);②无聊倾向与网络成瘾、手机依赖均呈显著正相关(r=0.27,0.30;P0.01),抵制效能感与无聊倾向、网络成瘾、手机依赖均呈显著负相关(r=-0.25,-0.35,-0.28;P0.01),网络成瘾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③抵制效能感在无聊倾向预测新媒介依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4.13,CFI=0.90,GFI=0.92,NFI=0.91,NNFI=0.90,RMSEA=0.05,SRMr=0.04),中介效应占比42.41%。结论:无聊倾向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新媒介依赖行为,同时也可通过抵制效能感影响新媒介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幸福感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1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测量被试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情感平衡量表(PANAS)测量其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水平,物质主义量表(MVS)测量其物质主义水平,社会支持量表(SSRS)测量其社会支持水平。结果:物质主义负向预测幸福感总分(β=-0.18),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15),正向预测负性情感(β=0.03),对正性情感没有预测作用。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在幸福感与物质主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01(95%CI:-0.03~-0.01)。结论:物质主义水平负向预测幸福感,社会支持在幸福感与物质主义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我污名与家庭关怀的关系。方法:选取325名听力障碍大学生进行半年的追踪研究。采用残疾自我污名量表(SSD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测量自我污名和家庭关怀水平。结果:基线APGAR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半年后SSDS总分男生高于女生(均P 0.05)。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中,基线SSDS总分对半年后APGAR得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2,P 0.001),而基线APGAR得分对半年后SSDS得分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4,P 0.05)。在SSDS总分与APGAR得分的关系中不存在性别差异(Δχ2=5.79,P 0.05)。结论:自我污名对听力障碍大学生半年后感知到的家庭关怀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且这一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中生手机依赖与父母冲突、情绪管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儿童感知的父母冲突量表(CPIC),情绪智力问卷对湖北省某两所公立中学高一至高三学生进行班级集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430份,运用SPSS 18.0及AMO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手机依赖低分组的高中生,手机依赖高分组的父母冲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更高(P0.001),而情绪管理的得分显著更低(P0.001)。手机依赖得分与父母冲突各维度得分、父母冲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8~0.278,P0.01),与情绪管理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59,P0.01)。情绪管理在父母冲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0.45%。结论:情绪管理在高中生父母冲突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冲突能够通过情绪管理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PDR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问卷,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结果:SAS评分为(48.76±7.35)分,SDS评分为(53.14±8.92)分;SSRS总评分为(39.75±6.22)分,其中主观支持评分为(21.73±4.06)分,客观支持评分为(9.45±2.39)分,社会利用度评分为(8.68±1.94)分。PDR患者焦虑与SSRS主观支持(r=-0.188,P0.05)、SSRS客观支持(r=-0.180,P0.05)、SSRS社会利用度(r=-0.137,P0.05)及SSRS总社会支持(r=-0.204,P0.05)均呈负相关;PDR患者抑郁与SSRS主观支持(r=-0.191,P0.05)、SSRS客观支持(r=-0.186,P0.05)、SSRS社会利用度(r=-0.152,P0.05)及SSRS总社会支持(r=-0.211,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PDR患者心理状态不佳,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其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弹性对手机依赖的影响,考察核心素养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已有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手机依赖量表""青年学生核心素养问卷"对广东省10所中学1154名在校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高中生心理弹性总分与手机依赖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08,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核心素养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1),核心素养总分与手机依赖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9,P0.01);②高中生问题解决与自我效能维度对手机依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t=-3.918,P0.001),心理弹性总分对核心素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3.244,P0.01),自我管理对手机依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t=-7.336,P0.001)。核心素养在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96%。结论:核心素养在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之间有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