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当心室率过慢时很可能发生阿斯综合征和猝死[1],引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治疗方式以急诊安装临时起搏器予以心率支持,后根据病情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为主[2]。临时起搏器植入目前主要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由于临时起搏电极多经心内膜起搏,为减少脱位常限制患者活动,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3]。临时起搏器植入后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电极导线移位、电极断裂、心肌穿孔、感染等[4],但其并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5岁,因“反复晕厥1 d”于2013年2月22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入院后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约38次/min,心肌酶CKMB及肌钙蛋白I均明显升高,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室性逸搏心源性晕厥。予以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泵入,心室率维持在54次/min左右,后复查心电图仍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室性逸搏心律,未见ST段动态变化。复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进行性升高,完善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未再出现晕厥发作。入院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当时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予以胸外按压后很快转为室性逸搏,但监护可见频发室早、短阵室速,故予以利多卡因静脉泵入,室性心律失常未见明显减少,且反复出现晕厥。行hol-ter监测示室性逸搏心律,频发室早、多形性室速,并可见2次短阵室颤,上述室性心律失常均在长短周期后发生(图1,2)。患者于入院第5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大致正常冠状动脉,同时植入临时起搏器,设定起搏心率70次/min。返回病房后心电监护未见室早、室速,患者未再出现晕厥或意识丧失。术后复查hol-ter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改善,未见室性心律失常。于住院第10天植入VVI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70次/分,伤口拆线后病愈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诉晕厥发作,复查holter未见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介绍1例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术后第1天出现心跳骤停经急救后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急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并针对牛命体征、心律失常等症状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护及急救、转运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方法观察本院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心VSD患者763例,男352例,女411例,年龄1.6~18岁,平均(8.2±6.0)岁。分析所有患者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的VSD病变特点及植入的封堵器的情况。结果术后3~5天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侧术前心电图即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封堵器型号偏大。4例经激素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在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10天内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经临时心脏起搏7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该患者在术后3个月再次间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内科治疗无效,于15个月后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术前有柬支传导阻滞、术中出现一过性柬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膜周部VSD是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在介入操作中要动作轻柔,切忌粗暴牵拉,谨慎选择封堵器,术后强化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救治经验。方法:4例病例分别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等,对4例病例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用药情况和急救手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随访时间1个月~1年,2例恢复良好,2例安置永久起搏器者未恢复窦性心律,起搏器工作良好。结论: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应采取包括强心、营养心肌、免疫调节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对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及时安置临时起搏器,必要时换置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陈申杰  叶武  黄兆铨  刘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328-1328
从 199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共植入或更换永久心脏起搏器 2 0 0例次 ,其中 2 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同期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或更换术 2 0 0例次 ,发生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2 4例 (占 12 %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3例。年龄 5 0~ 80岁 ,平均 (60 2± 17 3)岁。心律失常类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19例 ,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5例。电极导管经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型号 :VVI(R ) 18例 ,DDD(R) 6例。1 2 并发症1 2 1 心律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在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2例植入VVI模式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7例植入DDD模式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DDD模式、VVI模式的时间-位移参数指标--位移平均值、位移标准差、位移最大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DD模式、VVI模式的位移最小值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从2个"牛眼图"可以直观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DDD模式、VVI模式左室部分节段收缩延迟或收缩提早,及部分节段收缩活动减弱或反向运动,而正常对照组未出现收缩不同步及收缩活动减弱.②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患者DDD模式、VVI模式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指标--左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各自的经心动周期的校正值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 Tmsv 6-SD)、最大差值(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及[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与止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快速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脏节段收缩功能及节段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人工起搏器是治疗某些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过缓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目前世界约有200余万患者佩带起搏器生活。我科1999年10月14日成功为1例6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儿安置起搏器。现将手术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008-02-25收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于左肩胛冈上方植入心脏起搏器,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7岁。以胸闷6 h为主诉,于2008-02-25T 17以“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收入院。患者曾于当日13时出现视物黑朦,伴有胸闷、乏力、恶心,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相似文献   

10.
心肌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随时有猝死的危险。我院于2001年11月收治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预激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伴室性逸搏、多源性室早、短阵室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冠状动脉与左室造影、心肌活检、射频消融及 DDD 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经导管化学消融心肌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3例,术后心内测压阶差由50-100mmHg降至0mmHg,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植入5~7d撤离。应用护理程序对3例患者实行整体护理,解决主要存在的焦虑、生活自理缺陷、疼痛、心律失常等护理问题,并描叙了问题的依据(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HOCM化学消融术235例患者中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5例患者的病例特点,提出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5例患者出现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1%,晚发时间中位数为术后32 h,R-R最长间歇中位数为30 s,5例患者均被及时发现,再次植入临时起搏器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结论 HOCM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而一旦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而临床护士应加强护理,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双腔起搏器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5 2例双腔起搏器 ,其中 41例DDD起搏器 ,11例DDDR起搏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sinussyndrome,SSS) 39例 ,房室传导障碍 13例 ,其中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degreeAVblock ,Ⅲ°AVB) 3例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highdegreeAVblock ,HDAVB)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typeⅡseconddegreeAVblock ,Ⅱ°Ⅱ型AVB) ,三分支传导阻滞 (threefascicularblock ,TFB)病人 ,以上病人均伴有昏厥、黑朦或严重头晕。电极植入途径为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结果 :5 2例术后随访 1 78个月 ,临床疗效显著 ,不仅防止心博骤停发生 ,脑缺血症状消失 ,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例SSS者阵发房颤 (atrialfibrillation ,Af)术后消失 ,10例SSS者结合药物治疗Af发作次数减少。 1例扩张性心肌病死于左心衰竭。并发症 :心房感知过度 2例 ,心房感知不足 1例 ,心室电极阈值升高 1例 ,囊袋感染 1例 ,血肿 1例。结论 :双腔起搏器为较理想的生理性起搏 ,本研究证实能有效地治疗严重SSS和房室传导障碍的病人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生命的急症,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急性闭塞,心肌血供中断,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坏死。由于解剖、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往往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导致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植入临时起搏器可以保证患者心率,改善冠状动脉灌注,但其能否改善患者预后仍待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临时起搏器治疗对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正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收缩,模拟心脏的冲动发生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达到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成年人植入永久起搏器较多见,低龄儿童植入起搏器较少见,本院收治1例6岁女童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永久起搏器,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张敏州  杨广 《临床荟萃》2007,22(11):817-818
患者,男,56岁,既往有吸烟史,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2006年6月7日因反复胸痛1天,加重1小时到我院急诊就诊,行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0.3mV,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行深静脉穿刺置入临时起搏器,并予尿激酶15  相似文献   

17.
患者1,女性,29岁,患者主因恶心1d,伴抽搐2次就诊于解放军252医院急诊科。在急诊科就医期间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血压下降,心电监护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经电除颧,床旁行临时起搏器植入,使用升压药物等抢救后,血压仍不稳定,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以“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收入本科。急查腹部超声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增宽;急查血常规、淀粉酶、电解质未见异常,心肌酶谱:CK786 U/L、CK-MB 59 U/L。该患者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入科查体:血压:83/53 mmHg(升压药物维持下)(1 mmHg =0.133 kPa),急性痛苦病容,全身皮肤湿冷,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轻度压痛,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传至心室[1],患者可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甚至阿—斯综合征、心室纤颤、心房停搏、甚致猝死。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终身携带。我院于2004年4月8-29日,收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置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心律转为右束支阻滞,临床症状消失,无需携带起搏器。取出起搏器后,心电图显示右束支阻滞,无临床症状,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心悸,持续数秒钟后消失。无血压增高,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等…  相似文献   

19.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临床上对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病窦综合征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起搏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2001年6月18日,我科成功抢救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中并发室颤的患者.此类病例的抢救成功与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分不开,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