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学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利他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流动儿童1198人、留守儿童1631人,采用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中的利他亲社会行为维度(CAPBQ-A)评估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生活事件量表(LEQ)评估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心理处境分化量表中的父母信任与支持感知维度(SPRQ-P)和教师信任与支持感知维度(SPRQ-T)评估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结果:流动儿童CAPBQ-A得分高于留守儿童(P0.001)。对CAPBQA得分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的是儿童类别(β=-0.07)、LEQ得分(β=-0.04)、SPRQ-P得分(β=0.13)、SPRQ-T得分(β=0.31);SPRQ-P得分对流动儿童的预测程度比对留守儿童预测程度更大(β=-0.06),SPRQ-T得分对留守儿童的预测程度比对流动儿童预测程度更大(β=0.06)(均P0.01)。结论:留守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更差。人际关系对两类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相比负性生活事件更大;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要高于留守儿童,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要高于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抑郁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农村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单、双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3.05,P0.05)、家庭适应性(F=2.88,P0.05)、积极情感(F=12.19,P0.01)和生活满意度(F=4.66,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抑郁(F=8.42,P0.01)、社交焦虑(F=11.48,P0.01)的得分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对生活满意度(β=2.78,P0.01)、家庭适应性对积极情感(β=2.59,P0.01)有正向预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可能是影响其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希望感量表(CHS)对1313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希望感的动力因子、生活事件的受惩罚因子和其它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1.99,4.82,6.11;P0.05);2生活应激事件、抑郁和希望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P0.01);3希望感对抑郁水平的变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097,P0.01);生活应激事件中各因子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生活应激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因子与希望感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828,P0.001)。结论:希望感能够缓解学习压力给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2~3岁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人格发展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3岁农村留守儿童300例,非留守儿童330例,使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查行为问题,幼儿人格发展量表(PSYC)测查人格发展趋势。结果: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vs.13.8%,P0.05)。留守儿童PYSC总分[(133±31) vs.(138±31)]及探索主动性[(34±10) vs.(36±10)]、独立性[(38±10) vs.(39±10)]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PSYC总分与社交退缩得分呈负向关联(β=-4.12,P0.01),与年龄呈正向关联(β=9.50,P0.05)。结论:2~3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趋势差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趋势与社交退缩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友谊质量状况及其与孤独感、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量表(FQI)、儿童孤独量表(CLS)和儿童抑郁量表(CDI)对河南省250名中小学留守儿童和21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测试。结果:①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友伴冲突和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儿童。②友谊质量显著预测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显著预测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③友谊质量对留守时间在1年以下儿童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大于2-4年;对留守时间在1年以下儿童的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④友谊质量对初中留守儿童孤独感和抑郁的预测作用均显著大于小学留守儿童。结论:友谊质量在一定条件下能缓冲留守压力对儿童的影响,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焦虑和公正世界信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12名大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六次追踪调查。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测量焦虑和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结果:(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状态焦虑、公正世界信念得分上,测量时间、性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测量时间和性别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2)在基线以及追踪测量中,状态焦虑与公正世界信念之间呈负相关。(3)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中,状态焦虑与公正世界信念存在动态的相互负向预测关系。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焦虑对公正世界信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公正世界信念对焦虑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母亲心理灵活性与学龄前儿童焦虑的关系以及儿童是否独生子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3~7岁学龄前儿童的母亲387名,其中独生子女占47.8%。采用接纳与行动量表第二版(AAQ-II)、儿童焦虑量表(SCAS)进行调查。结果:分组回归结果显示,AAQ-II得分与学龄前独生子女的SCAS总分及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和广泛性焦虑4个维度得分负向关联(β=-0.27、-0.25、-0.18、-0.22、-0.34;均P<0.05),与学龄前非独生子女的SCAS总分及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和广泛性焦虑5个维度得分负向关联(β=-0.45、-0.37、-0.37、-0.38、-0.33、-0.39;均P<0.001);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AAQ-II得分与SCAS总分的回归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心理灵活性越低,则学龄前儿童焦虑水平越高;非独生子女学龄前儿童焦虑更容易受到母亲心理灵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互动式团体讲座对减轻北京农村初中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某农村地区中学,随机抽选4个初二年级班级,选择2个班为干预组共90人,另2个班为对照组共90人,对干预组进行4次、每次50分钟的互动式团体讲座,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自编干预效果及满意度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差值比较,焦虑(t=2.258,P<0.05)和抑郁(t=2.572,P<0.05)总分显著降低;不合理信念总分(t=3.475,P<0.01)显著降低,自我效能感(f=-2.698,P<0.01)、应对方式积极雏度得分显著升高(t=-2.720,P<0.01).结论 互动式团体讲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受干预学生不合理信念的理性化,缓解了部分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其自我效能感,增强了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西部农村4~6年级留守小学生985例,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及学校归属感量表调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和学校归属感。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测评得分高于常模[(34.3±9.9)vs.(32.5±11.8),P0.001];43.8%的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6.2%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孤独感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总分及两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r=-0.09~-0.55)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量表的情感度(β=-0.14)、合作度(β=-0.11)、适应度得分(β=-0.08)及学校归属感的认同感(β=-0.38)、学校依恋(β=-0.18)、归属感(β=-0.12)三个因子得分均对孤独感得分有负预测(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可能偏高,且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应注重从家庭、学校两大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癌化疗病人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319例肠癌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9分认为存在焦虑抑郁)、照顾负担量表(ZBI)、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分别测评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照顾负担、应对方式的水平。结果:有焦虑情绪者138例(43.3%),有抑郁情绪者86例(27.3%),66例(20.7%)处于焦虑抑郁共存状态;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负担、日均照顾小时、慢性病与焦虑量表得分呈正向关联(b'=0.49,0.13,0.14),年龄、照顾知识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与焦虑量表得分呈负向关联(b'=-0.17,0.-13);照顾负担、消极应对方式、日均照顾小时、疾病分期与抑郁量表得分呈正向关联(b'=0.39,0.13,0.13,0.10),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b'=-0.28)。结论:肠癌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照顾负担在本研究所有变量中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特殊教育学院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某特殊教育学院在校全部听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及普通大学生共508名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听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1.2%、15.4%、22.9%,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3.3%、27.9%、2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得到党团组织的帮助和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和帮助与视力障碍大学生SAS得分呈负向关联(β=-5.11和β=-0.90,均P <0.05);学习成绩排名靠前和高年级与视力障碍大学生SDS得分呈负向关联(β=-1.88和β=-0.97,均P <0.05)。结论: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与普通大学生没有明显差别,获得学校、家庭、朋友/恋人社会支持的视力障碍大学生焦虑症状可能较轻。学习成绩较好的视力障碍大学生抑郁症状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12.
儿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国儿童中的初步运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引进儿童抑郁量表 (CDI) ,并对中国儿童进行测评。方法 :翻译儿童抑郁问卷并对16 4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修订版的CDI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α =0 85 ) ,作者对中国儿童CDI得分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化问题行为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49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男生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09,P0.01);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r=-0.155,P0.001),和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r=0.148,P0.001);积极应对方式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55,P0.001),消极应对方式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62,P0.001)。结论积极应对方式是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抑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与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伴NSSI患者89例、不伴NSSI患者74例)16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107例。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估患者抑郁程度,儿童孤独量表(CLS)评估患者孤独感,挫败感量表(DS)评估患者学业挫败感、渥太华自伤量表(OSI)评估患者NSSI行为及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SSI行为与各变量间的关联,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实施NSSI各功能与各变量的关联。结果:伴NSSI患者组的CDI、CLS、DS评分均高于不伴NSSI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女性、学业挫败感得分高是实施NSSI的危险因素(OR=2.75、1.06)。CDI中的负性情绪得分与OSI中的内部情绪调节得分、外部情绪调节得分、寻求刺激因子得分呈正向关联(β=0.29~0.33);CDI人际问题得分与OSI中的社交影响因子得分呈正向关联(β=0.21);非独生子女的OSI寻求刺激因子得分更高(β=0.23)。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学业挫败感程度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法对5~7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前测调查,筛选被试进行团体箱庭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①所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为118人(75.641%),非留守儿童为38人(24.359%)。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 SC)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超出临界分的分别为71人(45.513%)和40人(25.641%),重合人数为40人(25.641%),均为留守儿童,作为干预被试;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两量表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t=3.091,P<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1,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2.643,P<0.01)和抑郁水平(t=2.550,P<0.05)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③干预被试两量表前后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社交焦虑问题(t=4.111,P<0.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8,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4.250,P<0.001)和抑郁问题(t=3.490,P<0.01)在干预后明显减少。结论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及抑郁水平比非留守儿童高,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一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及与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关系。方法:选取某两所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及其父/母各274人,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简版(CES-D)、父母自主支持量表(PASS)、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BPNSS)进行测量,BPNSS包括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关系需要3个维度。结果:高一学生的SAS、CES-D得分分别为(37.1±8.9)、(20.6±6.0)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关系需要得分与SAS得分负向关联(β=-0.24、-0.18、-0.15),PASS得分及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得分与CES-D得分负向关联(β=-0.11、-0.33、-0.25)。结论:高一学生的焦虑、抑郁症状处于中等水平,感知的父母自主支持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能够预测其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儿童抑郁量表的五因素模型及二阶单因素模型,并在留守与非留守儿童间进行测量等值性检验。方法:以彭州地区23所中学的48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结果:五因素模型修正后拟合良好,且优于二阶单因素模型,CDI量表在留守和非留守儿童中具备测量等值。结论:CDI量表能够测量儿童抑郁的多种症状,但量表中五因素可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使用和解释时须谨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父母外出打工差异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农村地区6所学校3~6年级小学生1345名(留守儿童744名,非留守儿童601名),使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非留守儿童在孤独和社交焦虑的得分,比任何类型的留守儿童均低(F=12.800,6.145;P0.01)。仅父亲外出打工和仅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上存在差异。非留守儿童以及三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更强;儿童的孤独感越强,社交焦虑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在依恋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3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192名和非留守儿童86名,采用亲密关系量表(ECR)、社会支持量表(SSRS)、应付方式问卷(CSQ)以对依恋、社会支持、应付方式进行测评。结果:①ECR量表中留守儿童依恋焦虑及回避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t=-2.357,-2.869;P0.05);SSRS量表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得分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z=-2.808,-3.235,-2.776;P0.01);在CSQ量表中,留守儿童在求助这个因子上低于非留守儿童(z=-1.970,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留守儿童依恋回避与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求助、解决问题存在负相关(r=-0.252,-0.379,-0.363,-0.234;P0.01),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与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6,0.521;P0.01),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与解决问题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2,0.351;P0.01);③留守儿童主观支持在依恋回避与求助及解决问题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对支持的利用度在依恋回避与求助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结论:①留守儿童表现为高回避、高焦虑的不安全的依恋特征,缺乏社会支持,较少采取成熟型应付方式;②留守儿童依恋模式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应付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SinoMed、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从建库到2018年12月的文献,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总样本量18544人,分析结果显示I~2=89.31%,P 0.01,提示纳入的各文献间存在较大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检出率为36.1%,高于非留守儿童(20.2%)。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 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