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樱桃乙醇提取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现代科学方法确定毛樱桃抗冻伤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毛樱桃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兔耳冻伤模型进行提取物抗冻伤实验研究。结果:毛樱桃加8倍量95%乙醇,采用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此条件下的提取率最高,该提取物在兔耳冻伤试验中能明显减轻兔耳局部冻伤组织红肿等炎症反应,防止水泡产生和组织坏死,对兔耳轻、中度冻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毛樱桃最佳醇乙提取工艺,且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及抗冻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紫珠止血涂膜剂成膜材料和附加剂.方法:以成膜时间、外观质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成膜材料及附加剂的筛选.结果:90%乙醇溶解的聚乙烯醇(PVA1788-PVA124 1∶3)2 g作为成膜材料,并添加甘油lmL,聚山梨酯-80(吐温-80)0.2 mL,制成的紫珠止血涂膜剂成膜时间较短且成膜性能好.结论:优选的成膜材料和附加剂可用于紫珠止血涂膜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癣湿涂膜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癣湿涂膜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透皮吸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蛇床子素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提取工艺;从成膜性能、稳定性、溶解性等方面优选涂膜剂的成膜材料;用直立式扩散池进行离体小鼠皮体外释放试验,HPLC法测定蛇床子素4 h的累积释放量。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后,以6倍量70%的乙醇为溶剂渗漉;涂膜剂的成型以7%的PVA-1788最佳;涂膜剂4 h的透皮率明显高于原始液体制剂。结论:改进后的药材提取工艺具有更高的提取率,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透皮吸收有效,可作为代替原剂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复方疮疡涂膜剂的提取方法和制备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制备工艺以成膜性和成膜外观为指标,单因素优选成膜基质和辅料.结果:经方差分析,从而筛选出最优工艺为A3B3C1.最优制备工艺为PVA17-8811 g,加入PEG-400 2 mL,浓缩药液42 mL,搅拌,浸泡1h,水浴加热溶解,加入95%乙醇42 mL,甘油2 mL,氮酮1 mL,尼泊金乙酯适量,搅匀.结论:该工艺的稳定性良好,绿原酸含量高,成膜性能、外观以及成膜时间均较理想,可以作为该制剂的最优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山藿香涂膜剂成膜工艺条件。方法:以成膜时间、外观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依据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进行成膜材料及附加剂的筛选。结果:90%乙醇溶解的聚维酮K30+聚乙烯醇-124(2.1∶1)作成膜材料,添加甘油(3 mL/100 mL),含药微乳与空白涂膜剂配比(3∶1),制成的山藿香涂膜剂成膜时间较短且成膜性能好。结论:优选的成膜材料和附加剂可用于山藿香涂膜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生发涂膜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该处方的提取工艺条件;以聚乙烯醇124为成膜材料,成膜时间、膜的质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生发涂膜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中药提取物35 mL,聚乙烯醇124 7 g,甘油2 mL,羧甲基纤维素钠0.75 g.结论:该涂膜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糖槭果实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抗炎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糖槭资源奠定基础.方法 抗氧化实验采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用糖槭果实醇提物灌胃小鼠,25 d后检测血清中SOD活性、MDA 含量;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法,通过比较小鼠耳肿胀度和抑制率考察其抗炎活性.结果 糖槭醇提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且低剂量组优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耳肿胀度(P<0.05),且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 糖槭果实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1)
目的:除湿通络涂膜剂处方工艺筛选及体外透皮性能研究。方法:以药物浸膏用量、聚乙烯醇124(PVA-124)用量、甘油用量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用量为考察因素,以乌头碱含量、成膜时间、成膜质量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优选除湿通络涂膜剂的处方及工艺,并进行体外透皮试验,考察经皮渗透过程。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30%药物浸膏,5%PVA-124,3%甘油,0.25%CMC-Na。按该工艺制备的涂膜剂24 h渗透速率为0.67μg/(h·cm~2),累计渗透量为45.05μg,透过率为77.4%。结论:优选的成膜材料配方工艺稳定,成膜质量高,经皮渗透速率快,24 h累积渗透量大。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脂质体涂膜剂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阙慧卿  陈洪  彭华毅  钱丽萍  郭舜民  林绥 《中草药》2016,47(20):3626-3631
目的探讨制备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脂质体(TP-NLS)涂膜剂的最佳处方及工艺。方法以聚乙烯醇124(PVA124)、单硬脂酸甘油酯、甘油等基质材料的用量及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均匀性、成膜性、剥离程度为考察指标,采用U_7(7~4)均匀设计法优选TP-NLS涂膜剂的制备处方及工艺。以最佳工艺制备的涂膜剂进行体外模拟透皮实验,考察TP-NLS涂膜剂的经皮渗透过程。结果制备30 g TP-NLS涂膜剂的最佳处方及工艺为单硬脂酸甘油酯1.6g、甘油0.25g、PVA124 3.9g、卡波姆0.6g、CMC-Na 0.9 g,搅拌150 min。按该工艺制备的TP-NLS涂膜剂体外经皮渗透速率(Js)为0.350μg/(cm~2·h),24 h累积渗透量(Q_(24h))为11.534μg/cm2。结论按最佳制备工艺制备的TP-NLS涂膜剂均匀,易涂布,成膜时间短,膜剂成型后与皮肤的黏附性好,柔韧性强。药物经皮渗透速率快,24h累积渗透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中药"洗眼一号"涂膜剂制备工艺的各种因素,建立最佳制备工艺。并且确定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各种辅料的用量,主药浸膏的加入方式等单因素,以涂膜剂的成膜时间、柔韧性、均匀性及流动性等外观形状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涂膜剂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优选的中药"洗眼一号"涂膜剂最佳各组分之比为蒸馏水∶乙醇∶丙酮∶聚乙烯醇(PVA):浸膏=5∶2∶1∶1∶1时,得到的中药"洗眼一号"涂膜剂在成膜时间、柔韧性、均匀性及流动性等外观性状方面为最优。[结论]"洗眼一号"涂膜剂的制备工艺设计合理、简便可行,安全可靠。成膜时间、柔韧性、均匀性及流动性等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院制备的中药烧伤涂膜剂,经临床疗效观察,认为治疗烧伤效果较理想。临床使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处方] 虎仗500g 大黄200g 黄柏200g 黄芩200g 甘油5ml 冰片5g 75%乙醇300ml PVA-124 50g [制法] 虎仗粗粉用乙醇浸渍48小时。浸液减压回收乙醇。加蒸馏水至200ml,用氯仿萃取,分离水层,并浓缩到100ml。静置过夜,用双层纱布滤去沉淀物。大黄、黄芩、黄柏用水浸渍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两次。每次1个小时。合并二次滤液。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后过滤。滤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主要成膜材料在泽兰水提液和乙醇提取液中的成膜性能,为含泽兰的中药喷膜剂成膜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成膜材料的溶解性,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乙基纤维素(EC)、甲基纤维素(MC)等成膜材料,通过显微镜和图像拍摄软件对膜结构拍照分析,考察各成膜材料在泽兰水提液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液中成膜性能。结果:PVP-K30,PVP-K90在泽兰水提液及乙醇提取液中均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且膜的质地细密、光滑、平整。PVA-1788在泽兰水提液及乙醇提取液中均能成膜,但膜表面凹凸不平、较粗糙,且有少量颗粒分散在膜表面;EC在泽兰无水乙醇提取液中成膜性能优良,能形成一层厚实、平整、致密的膜,但EC-6-9,EC-9-11在泽兰80%乙醇提取液中成膜性较差,其膜结构较不明显;MC在泽兰提取液中成膜性随提取液乙醇体积分数升高而降低。结论:成膜材料的选择与泽兰提取液溶媒极性有关,PVP-K30是含泽兰的中药喷膜剂、膜剂等成膜材料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筛选跌打损伤涂膜荆制备的最佳工艺,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将中药材用适当的方法提取,以聚乙烯醇为涂膜剂基质制成.以涂膜剂外观,成膜时间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工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涂膜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涂膜剂最佳处方为:中药提取液30ml,PVA124 7g,甘油4ml,测定方法中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3%.结论:涂膜剂制备工艺设计较为合理,所成膜可塑性好,使用方便,采用HPLC法可有效控制涂膜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疗筋涂膜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洪梅  李得堂  张丽娟  黄樱华  丘振文 《中药材》2008,31(11):1737-1740
目的:优选影响疗筋涂膜剂制备工艺的各种因素,建立最佳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并用HPLC测定涂膜剂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涂膜剂中最佳基质配比是PVA-124∶乙醇∶丙酮∶蒸馏水=1∶4∶2∶10;涂膜剂中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为1.66%(n=9),6批样品的平均含量为0.6817 mg/g,RSD为1.44%。结论:制得的涂膜剂外观质量和成膜时间均符合质量要求,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泽兰提取物对无水乙醇诱导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泽兰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泽兰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0,0.5,0.2 g/kg灌胃泽兰提取物;阳性对照组按0.2 g/kg灌胃西咪替丁,共5 d.第5天,除正常组外,采用无水乙醇灌胃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型急性胃溃疡,比较各组胃溃疡指数,计算溃疡抑制率;测定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泽兰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无水乙醇引起小鼠胃溃疡的溃疡指数(P< 0.05),溃疡抑制率分别为72.0%和57.4%,并均能明显升高胃组织SOD的活性(P< 0.05),降低MDA含量(P< 0.05).结论 泽兰提取物通过抗氧化活性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银屑灵涂膜剂局部外用对雌激素周期小白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1,将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造模组、阳性治疗组(蒽林软膏)、实验低剂量组(银屑灵,0.05 g/mL)、实验高剂量组(银屑灵,0.2 g/mL),每组12只.比较各组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实验2,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阳性治疗组(蒽林软膏)、实验低剂量组、实验高剂量组,每组8只.比较每组小鼠有颗粒层形成的鳞片数的均数.结果实验1中,阳性治疗组、实验高剂量组平均有丝分裂指数均低于造模组, P<0.01,实验低剂量组与造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与阳性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实验2中,两实验组与阳性治疗组鼠尾颗粒层形成的鳞片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银屑灵涂膜剂与蒽林软膏疗效一致,但在剂型上优于蒽林软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八珍益母草涂膜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法筛选八珍益母草涂膜剂制备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金葡球菌、大肠肝菌的抑制实验,并从成品的外观性状、成膜时间、稳定性、皮肤刺激性等一系列指标评价涂膜剂的质量。结果:75%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为制备该涂膜剂的质控步骤;该涂膜剂在体外抑菌试验,外观性状、成膜时间、稳定性、皮肤刺激性均有良好表现。结论:该制备工艺可靠,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儿茶青黛口腔溃疡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并筛选出最佳配方。方法:通过制备方法设计分层制膜,并以黏附力、溶解时间、膜溶解时黏度、成膜性、韧性及药效学研究作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复合膜最佳配方。结果:每200 cm2为标准,儿茶0.8 g,青黛0.8 g、PVA-1750 1.5 g、羧甲基纤维素钠1.2 g、甘油3.2 mL的配方为最佳配方。结论:根据试验筛选的方案制备的复合膜,在黏附力、溶解时间、膜溶解时黏度、成膜性、韧性及药效学研究方面符合要求,确定了儿茶青黛口腔溃疡复合膜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主要成膜材料在泽兰水提液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液中的成膜性能,为含泽兰的中药喷膜剂成膜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成膜材料的溶解性,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乙基纤维素(EC)、甲基纤维素(MC)等成膜材料,通过显微镜和图像拍摄软件对膜结构拍照分析,考察各成膜材料在泽兰水提液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液中的成膜性能。结果 对成膜照片的分析表明,PVP-K30、PVP-K90在泽兰水提液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液中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且膜的质地细密、光滑、平整。 PVA-1788在泽兰水提液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液中均能成膜,但膜的表面凹凸不平、较粗糙,有少量颗粒分散在膜表面;EC在泽兰无水乙醇提取液中成膜性能优良,能形成一层厚实、平整、致密的膜,但EC-6-9,EC-9-11在泽兰80%乙醇提取液中成膜性则较差,其膜结构较不明显;MC在泽兰提取液中成膜性随提取液乙醇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成膜材料的选择与泽兰提取液溶媒的极性相关; PVP-K30在泽兰的水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液中成膜性均较好,是泽兰的中药喷膜剂、膜剂等的成膜材料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甘草多糖抗炎与抗胃溃疡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小鼠乙醇型胃溃疡模型与利血平型胃溃疡模型,考察小鼠抗炎与抗胃溃疡作用效果。结果:甘草多糖高剂量组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为38.95%,低剂量组抑制率为15.41%;乙醇型胃溃疡模型中,甘草多糖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率为61.39%,低剂量组为41.67%;利血平型胃溃疡模型中,甘草多糖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率为13.39%,低剂量组为3.00%。结论:甘草多糖对毛细血管炎性渗透及乙醇型与利血平型胃溃疡均具有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