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认知干预和技巧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和社会功能缺陷的疗效。方法:选取外伤后6个月以上的稳定期脑外伤患者90名,随机分成认知干预组(n=30)、技巧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认知干预组采用针对患者现实生活表现的认知取向的生活事件讨论、情境扮演、家庭作业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技巧干预组采用针对测试技巧的心理推理能力故事理解、图片理解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门诊随诊服务。三组干预均为每周1次,共12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采用心理推理能力经典任务、脑外伤患者心理推理能力他评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三组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和社会功能。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认知干预组与技巧干预组的心理推理能力经典任务总分[(14.7±1.3),(15.2±1.7)vs.(12.5±1.6)]、脑外伤患者心理推理能力他评量表得分[(128.7±17.8),(126.8±17.9)vs.(109.5±16.5)]高于对照组(均P0.05),SDSS得分低于对照组[(9.4±1.1),(10.0±1.0)vs.(12.1±1.3),P0.05],认知干预组和技巧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认知干预组与技巧干预组的心理推理能力经典任务总分[(16.5±1.4),(15.9±1.2)vs.(13.3±1.5)]、脑外伤患者心理推理能力他评量表得分[(146.6±15.7),(134.5±14.6)vs.(115.8±21.2)]高于对照组(均P0.05),SDSS得分低于对照组[(7.1±1.2),(8.0±0.9)vs.(11.4±0.8),P0.05],认知干预组的他评量表得分高于技巧干预组[(146.6±15.7)vs.(134.5±14.6),P0.05],SDSS得分低于技巧干预组[(7.1±1.2)vs.(8.0±0.9),P0.05]。结论:认知干预和技巧干预均能提高脑外伤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认知干预方法的疗效可能优于技巧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中、低心理韧性水平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态及情绪自我调节方式.方法:选取202名高中生,施测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正负情绪情感量表(PANAS)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Q).依据RSCA得分分为高(n=87)、中(n=61)、低心理韧性组(n=54),比较不同心理韧性组日常情绪状态及积极、消极情绪的调节方式差异.结果:高心理韧性组PANAS积极情绪情感得分高于中、低心理韧性组[(33.3±6.2)vs.(30.8±5.2),(29.4±6.9);P<0.001],低心理韧性组PANAS消极情绪情感得分高于高、中心理韧性组[(27.5±7.7)vs.(22.3±6.0),(24.0±7.3);P<0.001].在积极情绪调节方式上,高心理韧性组ERQ重视得分高于低心理韧性组[(3.4±0.6)vs.(3.0±0.8);P<0.05],宣泄得分高于中、低心理韧性组[(3.2±0.7)vs.(3.0±0.6),(2.8±0.9);P<0.01],而抑制得分低于中、低心理韧性组[(1.4±0.5)vs.(1.6±0.5),(1.8±0.8);P<0.01];在消极情绪调节方式上,高心理韧性组抑制得分低于中、低心理韧性组[(2.2±0.7)vs.(2.5±0.6),(2.6±0.8);P<0.05],而低心理韧性组重视得分高于高、中心理韧性组[(2.1±0.7)vs.(1.8±0.5),(1.9±0.5);P<0.001)].结论: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日常情绪状态存在差异,高心理韧性高中生倾向于对积极情绪采用更多的重视、宣泄和更少的减弱调节,对消极情绪则采用更少的重视和抑制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音情绪识别的差异。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对照60例。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杨氏躁狂量表和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使用42段标准化语音情绪评价范式测试所有受试者的语音情绪识别能力。结果: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愤怒、平静、悲伤及总体语音情绪类别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其中精神分裂症对厌恶;(2.1±1.7)vs.(3.1±1.7)vs.(3.1±1.6);P0.05]、惊奇;(2.7±1.7)vs.(3.8±1.6)vs.(3.9±1.7);P0.05]两种语音情绪的类别得分,及对愤怒;(58.4±22.1)vs.(71.4±17.1)vs.(71.1±14.5);P0.05]情绪的强度得分均低于双相障碍和正常对照。结论:本研究提示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均存在语音情绪识别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厌恶、惊奇两种语音情绪的识别能力弱于双相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两者之间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3例,其中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1例(男97例,女64例)和不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2例(男125例,女77例)。用重复性成套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结果: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伴糖尿病的患者比不伴糖尿病的患者RBANS总分低[(67±14)vs.(74±15),P0.01],特别是注意功能得分[(71±19)vs(84±15),P0.001]。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与女性相比,男性认知功能总分和分量表分较低(均P0.01),糖化血红蛋白较高[(6.8±1.2)%vs.(6.2±1.3)%,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1.2±0.4)mmol/L vs.(1.4±0.3)mmol/L,P0.01],发病年龄较早[(24.7±5.1)vs.(27.4±8.6),P0.01]。男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注意功能和RBANS总分负相关(r=-0.34,P0.05)和(r=-0.33,P0.05),而女性患者没有这种相关性。在不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患者只有即刻记忆和延时记忆比女性低(66±18)vs.(73±21),P0.05;(72±19)vs.(81±19),P0.01]。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比女性受损严重,合并的糖尿病可能加重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其与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关系。方法:对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试,智商≥70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20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22名正常儿童进行执行功能(复杂图形记忆任务、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数字字母连线任务、数字广度任务、汉诺塔任务、言语流畅性任务)和心理推理能力(表征变化任务、错误信念任务)测查,比较两组差异;并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测查,将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评分与两组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差异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复杂图形记忆任务中即时细节记忆[(5.2±5.7)vs.(10.8±6.5)]、延时细节记忆[(5.1±6.1)vs.(11.3±6.4)]、言语流畅性任务正确数[(15.6±6.9)vs.(21.1±5.2)]、Stroop色字命名任务第1试耗时[(24.8±17.3)s vs.(16.3±4.1)s]和第4试耗时[(61.0±33.3)svs.(41.3±11.2)s]、汉诺塔完成情况[(5/15)vs.(16/6)]和错误步骤数[(3.7±2.2)vs.(0.8±0.9)]、表征变化任务中自我信念正确数/错误数[(15/5)vs.(22/0)]和错误信念任务正确数/错误数[(13/7)vs.(22/0)]的测试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P0.05)。相关分析显示,复杂图形记忆任务成绩、言语流畅性任务成绩与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中言语交流、社会交往部分项目得分呈负相关(r=-0.45~-0.73,P0.05),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汉诺塔任务、表征变化任务、错误信念任务成绩与ADOS得分呈正相关(r=0.44~0.57,P0.05)。结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执行功能及心理推理能力的缺陷;执行功能与儿童孤独症三大核心症状均相关,心理推理能力与儿童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和局限性兴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读写双困难儿童和听写困难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中,运用多重比较评估法分别对21名读写困难学生、20名听写困难学生和26名生理年龄匹配的对照组学生进行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和视知觉能力测验.结果:读写双困难组儿童的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0.85±2.05)vs.(0.69±1.78), (20.7±2.8)vs.(22.8±1.8);均P<0.05];读写双困难组儿童的视知觉记忆能力和视动统合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7.2±2.4)vs.(8.6±1.8),(13.6±4.4)vs.(17.5±4.7);均P<0.05],听写困难组儿童的视知觉辨别能力和视知觉记忆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2.8±1.6)vs.(4.1±1.4),(7.3±2.4)vs.(8.6±1.8);均P<0.05].结论:视觉辨别和视觉短时记忆等功能的损伤是听写困难儿童特异性的认知缺陷,而语音、语义功能缺损则是读写双重困难儿童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08年在我所鉴定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31例为病例组,以我单位职工20名为正常对照组。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将病例组分为额叶组(n=28)、颞叶组(n=31)、顶叶组(n=6)、枕叶组(n=6)、联合组(n=53)和脑震荡组(n=7),根据病史中昏迷指数将病例组分为轻型组(n=83)、中型组(n=28)和重型组(n=20),根据后遗精神症状将病例组分为精神病组(n=14)、神经症组(n=63)、智力缺损组(n=22)和人格改变组(n=32)。应用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失言任务来评估被试的心理理论。结果:病例组的三项心理理论任务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如,总分(15.04±3.10)vs.(18.30±1.75),P0.05]。额叶组、颞叶组、联合组的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4.75±3.08),(15.13±3.17),(14.72±3.37)vs.(18.30±1.75);P0.05],额叶组、颞叶组、联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型组患者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5.45±2.80),(14.68±3.86),(13.85±2.91)vs.(18.30±1.75);P0.05],轻、中、重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样综合征、智力缺损、人格改变症状为主的患者的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3.71±3.41),(16.89±1.97),(13.77±2.89)vs.(12.84±2.86);P0.05],其中精神病性症状、智力缺损、人格改变症状者总分低于神经症样综合征患者(P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精神症状、精神症状与损伤部位的交互作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人格改变组、额叶损伤合并人格改变患者的得分为最低(P0.05)。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理论低于正常人,这种降低主要与后遗精神症状以及精神症状与损伤部位的交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30例首次发病年龄≥60岁、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重度抑郁发作或复发"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为晚发抑郁症组,选取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字色干扰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对两组间定势转移、注意抑制、工作记忆等神经认知特点进行比较,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晚发抑郁症的抑郁严重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晚发抑郁症组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百分数的得分较高[(61±23)vs.(41±25),(44±27)vs.(27±19),(36±20)vs.(23±16),(28±15)vs.(19±11),均P0.01],WCST的概念化水平应答百分数、Stroop一致组正确数、VFT的得分较低[(36±24)vs.(54±26),(19±3)vs.(20±2),(10±2)vs.(11±2),均P0.01]。老年抑郁症组HAMD-17的阻滞因子与WCST的持续性应答数呈正相关(r=0.38,P0.05),与Stroop一致组正确数呈负相关(r=-0.41,P0.05),与VFT的分值呈负相关(r=-0.52,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中重度晚发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损,尤其是明显的执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认知康复综合训练对改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依赖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在强制戒毒机构招募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教育,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教育外还接受24周的认知康复综合训练,主要包括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采用中文版Cog State量表(CSB)在干预前(基线)及干预24周末评估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前的CSB各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在24周末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在单卡学习任务[(0.06±0.12)vs.(-0.03±0.14),P0.05]、Tw o-Back任务[(0.12±0.15)vs.(0.01±0.19),P0.05]、连续配对学习任务[(-0.46±0.35)vs.(-0.15±0.49),P0.05]三个维度得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其余5个维度得分变化即检出任务、识别任务、国际购物清单任务、Groton迷宫任务、社会情绪识别任务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认知康复综合训练可以改善苯丙胺类依赖者的视觉学习记忆、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而对其他方面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吸烟患者27例,非吸烟患者63例,使用住院病人烟草使用状态调查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FTND)对患者吸烟状况进行调查,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检出率为50.0%,女性患者为7.1%.平均烟龄为(10.7±6.8)年,开始尝试吸烟时平均年龄为(16.7±4.8)岁,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3.5±10,8)支,吸烟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分均高于非吸烟组[(91.3±20.9)vs.(80.6±17.2),(20.7±8.6)vs.(17.4±6.3),(43.4±12.3)vs.(38.2±10.8);均P<0.05];非吸烟组的正确应答数高于吸烟组[(50.6±18.2)vs.(42.2±14.3),P<0.05],而错误应答数低于吸烟组[(75.5±21.9)vs.(85.3±15.8),P<0.05].首次精神症状发生年龄、首次住院年龄与烟龄呈正相关(r=0.73,0.75),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分与FTND分呈负相关(r=-0.47),开始尝试吸烟年龄与RBANS总分、延时记忆得分呈正相关(r=0.57,0.58).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重于非吸烟患者,提示吸烟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减少行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50名仡佬族和430名汉族小学六年级、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评估生活质量,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测查情绪行为问题.结果:仡佬族组ISLQ总分与汉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916.0) vs.(143.1±16.6),P>0.05],ISLQ情感成分得分高于汉族组[(61.9±8.7)vs.(60.0±8.8),P<0.01].仡佬族组SDQ总分与汉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5.6)vs.(19.0±5.4),P>0.05],SDQ情绪症状得分低于汉族组[(3.4±2.2)vs.(3.9±2.2),P<0.05].仡佬族组初一学生的ISLQ情感成分得分高于六年级和初二学生[(63.7±8.6) vs.(60.3±9.1),(60.0±7.4),P<0.01];学习成绩优良者ISLQ总分[(150.7±17.4) vs.(144.5±15.3),(136.5±11.0)]和认知成分得分[(87.3±13.6) vs.(82.6±11.9),(77.0±9.9)]高于成绩中等或较差者(P<0.01).除情感成分与亲社会行为问题外,ISLQ得分与SDQ得分呈负相关(r=-0.13~-0.54,P<0.05).回归分析显示,SDQ的情绪症状(β=-0.38,P<0.01)、亲社会行为问题(β=-0.22,P<0.01)和多动(β=-0.17,P<0.01)得分对ISLQ总分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与汉族相当,正性情感体验可能更多;学习成绩越好,情绪行为问题越少,主观生活质量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裂型人格障碍者的社会认知功能特征。方法:应用分裂型人格问卷(schizotyp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PQ)从某大学2007年度入学的4461名大学生中筛选SPQ高分者(总分38分),应用DSM-IV轴II人格障碍用临床定式访谈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Ⅱ,SCIDⅡ)进行面谈,并据DSM-IV诊断标准确定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SPD)者。共41名SPD者、53名SPQ高分者(不符合任何人格障碍标准)和37名对照组学生(SPQ≤18的低分者)完成本研究。应用Ekman标准面孔库中的面孔生成刺激材料,研究受试的面孔不同程度性别识别(分低、中、高3等程度的男女识别)和面孔不同程度表情识别(分低、中、高3等程度的高兴、厌恶和恐惧情绪的识别)能力,分析其判断正确率。结果:(1)性别识别。总体正确率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P=0.494);组别与性别程度之间有交互作用(F=3.83,P=0.016),后续分析发现仅在低程度男性面孔识别正确率方面3组之间存在差异(F=3.40,P=0.036),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SPD组的判断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3±20.86%)vs.(35.43±30.15%),P=0.010];(2)表情识别。总体正确率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P=0.035),SPD组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45.14±18.21%)vs.(54.66±18.24%),P=0.039];组别与表情程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04,P=0.044),在中等程度高兴和中等程度厌恶表情识别方面上,对照组正确率均高于其他2组[(73.64±28.64)vs.(71.34±20.34)、(57.46±31.96),(60.13±28.04)vs.(52.94±24.44)、(43.44±22.22);均P0.05]。结论: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受损,提示他们可能存在社会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分裂型人格个体的时间加工行为特征.方法:选取59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2名通过分裂型人格问卷(SPQ)筛查的分裂型人格个体以及60名健康对照人群.通过时间辨别任务、时间产生任务、时间复制任务对3组被试的时间加工能力进行测查.结果:时间产生任务中,分裂型人格组的准确性得分大于健康对照组[(1.03±0.07) vs.(0.99±0.09),P<0.05],精神分裂症组的变异系数大于健康对照组和分裂型人格组[(0.26±0.10) vs.(0.20±0.05),(0.20±0.05);均P<0.01];时间复制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的变异系数大于健康对照组和分裂型人格组[(0.21±0.11) vs.(0.15±0.07),(0.17±0.12);均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分裂型人格个体都存在时间加工表现上的缺损,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缺损可能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电脑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线索取样,对某大学17名游戏成瘾倾向严重的大学生进行团体干预,并与另外一所大学10名基线水平一致的个体进行对照,在实施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及多种情绪与认知问卷进行测量。结果:两组后测分数的协方差检验显示,在为期三周的人际团体辅导后,干预组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92.6±16.7)vs.(105.9±13.0)],也低于前测(98.9±16.4)(均P0.01)。团体辅导后,干预组抑郁、焦虑、人际自我负性认知得分均低于对照组[(6.4±7.9)vs.(13.5±5.6),(39.7±6.4)vs.(49.9±10.3),(15.1±4.3)vs.(19.9±3.0);均P0.01],而自尊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29.3±2.9)vs.(24.6±4.8),P0.01]。结论: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集体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集体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根据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33名确诊为乳腺癌并正在接受临床治疗的女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9人,干预组44人。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两组被试的生活质量进行3次测查,分别为初测(入组时)、后测(入组后第5周或集体心理干预结束后当周)和随访(后测之后3个月)。结果:与初测相比,干预组被试和对照组被试随访时总体健康状况[(11.8±28.2)vs.(-7.4±25.2)]、情绪功能[(11.8±24.4)vs.(-6.2±27.9)]、认知功能[(4.8±20.7)vs.(-7.6±25.3)]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被试各项功能好转而对照组被试各项功能变差。随访时,干预组中高总体健康状况被试与低总体健康状况被试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中高总体健康状况被试的总体健康状况[(68.5±21.1)vs.(49.7±21.9)]、躯体功能[(66.8±17.0)vs.(54.3±24.3)]、角色功能[(48.2±24.2)vs.(28.0±26.3)]、情绪功能[(67.1±24.2)vs.(43.5±20.9)]、认知功能[(62.0±19.6)vs.(42.9±28.1)]和社会功能[(49.1±25.9)vs.(30.4±26.5)]均好于低总体健康状况被试(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集体心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在干预后3个月得以显现。集体心理干预对生活质量较差的乳腺癌患者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9例,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利培酮合并小檗碱,n=34)和对照组(利培酮合并安慰剂,n=33),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 CCB)对两组患者治疗前(0周)及治疗12周末进行测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主要是学习记忆和信息处理速度功能。其中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和空间广度测验(WMS-III)来测查学习记忆功能,连线测验(TMT)、符号编码(SC)、Stroop色词试验测查患者对信息的处理速度。结果: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治疗12周末的各项测验得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差值进行秩和检验发现,小檗碱组的分数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在第12周末,小檗碱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HVLT-R3试[(8.9±0.8)vs.(8.2±0.9)]、BVMT-R[1试,(-6.9±0.9)vs.(5.6±0.9);2试,(7.6±0.8)vs.(7.0±0.9);3试(10.6±1.4)vs.(8.1±0.6)]、WMS-III的顺行测验(8.6±0.8)vs.(8.1±0.8)、TMT[(35.6±3.7)vs.(44.2±4.7)]、SC[(46.2±2.3)vs.(37.5±4.2)]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小檗碱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学习记忆以及信息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发型和成人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共入组546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62例符合早发型(EOS,起病年龄18岁),175例符合成人型(AOS,起病年龄≥25岁)。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估其症状和社会功能,使用成套神经认知测查比较其认知功能差异。结果:EOS患者的精细运动-PEGDOM T分(26±12)vs.(30±11),P0.01]、工作记忆-PASAT和WMSSP均分[(34±12)vs.(38±10),P0.05]和执行功能(抑制)-Stroop色词T分[(35±12)vs.(39±10),P0.05]分数低于AOS,两组的信息处理速度、词语/视觉学习和记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研究提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细运动功能、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抑制)比成人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差。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与术后疼痛、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估行腰椎间盘手术的54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以≥8分判为有焦虑情绪;用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病情恢复情况.用卡方检验,t检验比较焦虑组和非焦虑组的差异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有25例有焦虑;睡眠情况、对手术的认知程度、手术费用的承受能力与焦虑水平相关(OR=0.495,0.657,1.485).在术后6小时、2天、5天时,焦虑组的疼痛得分高于非焦虑组的疼痛得分[(9.0±4.1)vs.(6.0±3.4),(12.5±4.2)vs.(10.0±3.5),(4.5±1.6 )vs.(2.5±1.2);均P<0.05].焦虑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非焦虑组患者[(12.5±2.3)d vs.(9.7±2.1)d,P=0.008],排尿困难发生率高于非焦虑组患者(32% vs.17%,P=0.006).腰腿疼在术后第2天、第5天、1个月时焦虑组评分高于非焦虑组[(14.0±3.7)vs.(11.5±3.5),(9.5±4.2)vs.(6.5±3.3),(7.0±4.3)vs.(4.5±2.8);P<0.05].结论:术前焦虑情绪影响术后刀口疼痛,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相关因素,为寻找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n=60)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ST组,n=6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15次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基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应付方式问卷(CSQ)、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及自编药物副反应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盲法评定。第12周、24周采用WHOQOL-BREF和自编药物副反应问卷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结果:第12周,CBT组患者WHOQOL-BREF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基线[(77.0±13.9)vs.(73.1±13.8),(22.4±4.5)vs.(21.5±4.7),(18.9±4.1)vs.(17.8±4.3),(9.3±2.2)vs.(8.9±2.3),(26.4±5.0)vs.(24.7±5.3),均P0.05],而ST组患者仅环境因子有显著改善[(23.9±4.7)vs.(25.0±5.2),P0.05],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两组在WHOQOL-BREF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因子分上组间效应显著(F=6.77,7.21,均P0.05),CBT组得分均高于ST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应对方式分数较低、接受CBT及男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正性预测作用(B=-0.25,2.31,-1.64,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基线应对方式得分相对更低、能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及男性患者更容易从治疗中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忆过去事件和想象未来事件的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10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以及年龄、教育水平、智商相匹配的正常对照24例,要求被试参加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测试,即根据提供的正性、中性、负性线索词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的具体事件,然后对这些事件从具体性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被试回忆及想象内容的具体性事件所占的比率以及回忆及想象事件的类别所占的比率。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回忆过去的具体事件的比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45±0.26)vs.(0.70±0.22),P0.05]。在回忆及想象事件的类别上,产生的探索娱乐事件比率[(0.07±0.07)vs.(0.10±0.07)]、关系事件比率[(0.14±0.10)vs.(0.29±0.09)]、成功事件比率[(0.04±0.05)vs.(0.06±0.04)],精神分裂症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医院有关的事件比率[(0.05±0.07)vs.(0.00±0.00)]、一般事件比率[(0.49±0.22)vs.(0.35±0.1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忆过去的具体性存在缺陷,回忆和想象事件的内容和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