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频段静息态脑功能活动。方法:选取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9例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1例正常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用SPM12及RESTplus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在Slow-5和Slow-4频段计算低频振幅(ALFF)/比率低频振幅(fALFF),评估大脑自发性活动。结果:在Slow-5频段,精神分裂症患者右侧舌回的ALFF值低于对照组,左侧豆状壳核的ALFF/fALFF高于对照组;在Slow-4频段,患者左侧锯状裂、右侧舌回和右侧枕下回的ALFF值低于对照组,右侧豆状壳核的ALFF值和左侧颞下回的fALFF值高于对照组(P<0.001)。在Slow-5频段左侧豆状壳核的fALFF和PANSS量表总分(r=0.35,P<0.05)、阳性评分(r=0.38,P<0.05)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活动在不同频段均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以82例伴TD的(TD组)、70例不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为研究对象,两组一般情况相匹配,选用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连线测验(TMT)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①两组在WMS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在WCST方面比较,TD组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错误思考时间、持续应答数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成绩均显著差于非TD组。③两组在TMT方面比较,TD组PartB耗时数显著长于非TD组,而两组PartA耗时数无显著差异。结论: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且可能涉及额叶皮层。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息态下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比率低频振幅(f ALFF)测量技术,从能量的角度对额叶肿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额叶肿瘤患者认知功能失调的病理机制。本研究分别对14例额叶肿瘤患者和14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均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 MRI扫描,用f ALFF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额叶肿瘤组同正常对照组相比,额叶肿瘤组f ALFF值升高的脑区主要集中在右侧眶额回、右侧颞叶、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海马旁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及旁中央小叶,f ALFF值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在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内侧额上回和小脑。研究结果显示在静息态下额叶肿瘤患者的额叶功能活动降低,这与额叶肿瘤部分组织的失活有关,而其余的默认网络区域、辅助运动区和旁中央小叶的活动增强,可能与额叶肿瘤脑认知功能失调及代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网络及其拓扑属性。方法:收集the Center of Biomedical Research Excellence提供的3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作为患者组以及35名健康被试者资料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的局部一致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使用Dosenbachs 160 atlas检查全脑功能网络,提取全脑网络的两个子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躯体运动网络,构成一个新网络,计算全脑网络及新网络的拓扑属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与躯体运动网络之间及默认模式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存在显著减弱(P<0.05, FDR校正),全脑网络聚集系数有所下降,默认模式网络与躯体运动网络构成的网络的全局和局部效率降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默认模式网络与躯体运动网络之间及默认模式网络内部功能连接存在显著异常,默认模式网络与躯体运动网络之间拓扑属性的显著改变可能成为关键因素。此外,该结论可运用于默认模式网络与躯体运动网络对应的脑神经元随机微分方程组的定性分析,从而对精神分裂症的物理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抑郁障碍共病高血压患者在静息态下的脑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共病组为30例抑郁障碍共病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30例单纯抑郁障碍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对所有被试进行静息状态下全脑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低频振幅作为测量指标,比较三组被试的静息态脑功能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三组低频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计算三组差异脑区的低频振幅均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被试低频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包括左小脑、左舌回、右内侧额上回、右眶部额上回(P0.05,已校正);组间比较显示共病组在左小脑和右内侧额上回的低频振幅值与抑郁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病组和抑郁障碍组在左舌回和右眶部额上回的低频振幅值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抑郁障碍共病高血压与单纯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局部脑区功能异常,共病患者某些脑区异常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TD)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异常不自主运动严重程度间的关联,探讨TD发生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研究纳入伴发TD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32例、不伴发TD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31例及健康对照(对照组)21例,TD和非TD组合并为精神分裂症组。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理和异常不自主运动症状;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头颅磁共振成像数据,应用Freesurfer软件计算大脑皮质体积、厚度、表面积及皮质下结构体积,比较3组间皮质形态学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右伏隔核、双海马、左额上回、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以及左中央前上沟表面积比对照组小;TD组较非TD组右伏隔核体积小,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表面积大(均P0.05);以氯丙嗪当量和PANSS阴性症状分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TD组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表面积仍较非TD组大[(2.03±0.07)×10~3mm~3 vs.(1.68±0.07)×10~3 mm~3,(1.01±0.03)×10~3 mm~2 vs.(0.84±0.03)×10~3 mm~2;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组右额下回皮质厚度与PANSS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负相关,与PANSS总分正相关;左枕颞侧沟皮质体积与PANSS一般病理分、PANSS总分负相关;右额下回皮质体积与PANSS阳性症状分正相关;右顶内沟顶横沟皮质体积与PANSS阳性症状分正相关。TD组AIMS总分与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正相关(r=0.46,P0.01)。结论:TD患者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表面积增加,且与TD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左中央前上沟在T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运动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研究重性抑郁症(MDD)静息状态下脑活动。本研究利用GE公司生产的Signa3.0TMRI对MDD组(13人)和正常对照(HC)组(14人)均做静息态fMRI扫描。应用双样本t检验计算并对比两组ALFF改变的脑区。结果发现静息状态下,MDD组患者右内侧前额叶ALFF值较HC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D组患者左侧顶叶ALFF值较HC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可以得知MDD患者静息态下右内侧前额叶及左侧顶叶脑功能区ALFF值产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非幻听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的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数据进行研究,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功能连接的异常模式。方法:本研究根据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持续性幻听患者3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非幻听患者59例及健康对照64例。对所有被试进行临床评估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以初级听觉皮层和次级听觉皮层脑区为种子点构建全脑功能连接图,比较分析三组的连接差异。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相对正常对照在左侧颞上回与对侧的岛叶、同侧内侧前额叶功能连接下降,左侧Heschl回(Heschl’s gyrus,HG)与对侧颞下回、同侧内侧前额叶功能连接下降,右侧HG与左侧的颞中回功能连接下降。首发精神分裂症非幻听患者虽与幻听患者并未发现功能连接显著差异,但相对于幻听组,非幻听患者组在更广泛的脑区出现了功能连接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出现了大脑不同脑区内的连接异常,尤其是双侧大脑间的失连接异常模式,进一步揭示了精神分裂症大脑整合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吸烟率的原因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来探索该现象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方法比较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不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不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不吸烟对照者之间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图像。结果:设P0.001,与不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左内侧额回ReHo值下降,左侧小脑后叶与左侧舌回ReHo值升高,且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小脑后叶的ReHo值与患者每日吸烟支数显著相关(r=0.635,P=0.027);与正常不吸烟对照组相比,不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内侧额回、右侧颞叶、左侧楔叶ReHo值升高,右侧前扣带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丘脑ReHo值下降。结论: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左侧小脑后叶,左内侧额回与左侧舌回的局部一致性异常,此发现可能有助于我们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吸烟的脑影像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fluctuation,ALFF)技术,研究青年重性抑郁症静息态自发脑活动情况。方法:选取首发未服药青年重性抑郁症27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ALFF方法分析静息态数据,并随之进行组分析,观察青年重性抑郁症ALFF的异常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青年重性抑郁症右侧楔前叶、右侧舌回ALFF值降低(体素水平P0.03,簇大小31,Alpha Sim校正,对应校正后的P0.05),没有发现ALFF值升高的脑区。结论:青年重性抑郁症静息态自发脑神经活动呈降低趋势,这些异常的区域可能与抑郁症情感及认知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CA)研究精神分裂症幻听相关的脑网络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修订版(DSM-IV-T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30例伴频繁幻听(AVH),24例不伴幻听(non-AVH),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60例正常对照(HC)纳入统计分析。采用Hoffman幻听量表评估幻听的严重程度。采集所有受试者静息态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利用ICA方法提取听觉网络、语言网络、突显网络、右额顶网络及默认网络,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受试者脑区活动在上述各网络内部的差异及网络间连接强度的差异,进一步评估AVH与non-AVH组间差异与幻听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non-AVH组相比,AVH组听觉网络中的左侧颞上回和左侧中央后回的活动增强(P0.05,FDR校正),左侧颞上回脑区活动强度与幻听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3,P0.05);AVH组突显网络中的右侧前扣带回的活动减弱(P0.05,FDR校正),且与幻听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8,P0.01)。网络间连接强度分析显示,与non-AVH组相比,AVH组语言网络-听觉网络连接强度减弱[(-0.29±0.21)vs.(-0.16±0.17),P0.05,未校正],突显网络-语言网络连接强度减弱[(-0.09±0.22)vs.(-0.06±0.18),P0.05,未校正],突显网络-听觉网络连接强度增强[(0.30±0.18)vs.(0.15±0.24),P0.05,未校正]。结论:本研究显示伴频繁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网络、语言网络及突显网络存在异常,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产生可能和语言的产生、语音的感知及自我识别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褪黑素(MT)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探索MT在TD病因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伴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n=32)测定血清M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TD严重程度,并与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非TD组,n=32)。结果①TD组血清MT水平显著低于非TD组(t=2.403,P=0.026);②TD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非TD组(t=2.318,P=0.032),血清MDA水平则显著高于非TD组(t=5.011,P=0.000);③TD组患者AIMS总分与血清MT水平负相关(r=-0.396,P=0.023),与血清MDA水平正相关(r=0.431,P=0.012),血清MT水平与SOD水平正相关(r=0.361,P=0.036),与MAD水平负相关(r=-0.469,P=0.009)。结论血清低MT水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TD的易患因素之一,并可能与氧化应激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仅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会随着患者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容易导致临床诊断出现误诊。脑电图(EEG)分析为准确区分和诊断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客观依据。为了解决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之间误诊的问题,提高区分和诊断这两类疾病的准确率,本研究提取了100名抑郁症患者和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EEG信号特征,包括:①信息熵、样本熵、近似熵;②统计学属性;③各节律相对功率谱密度(rPSD)。然后,利用这些特征组成特征向量,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和朴素贝叶斯(NB)分类器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以各节律的rPSD组成的特征向量P的分类效果最好,平均准确率可达84.2%,最高达86.3%;②SVM的分类效果明显优于NB;③β节律的可分性最好,准确率最高,可达76%;④特征权重较大的电极主要集中在额叶和顶叶。本研究结果表明,SVM结合各节律rPSD组成的特征向量P组成的分类模型,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区分具有较好的效果,或可对相关的临床诊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纳入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以阳性症状为主患者100例和70例健康成人,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完成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比较两组听觉网络、执行网络和凸显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及网络内功能连接,并对两组间存在差异的脑功能连接指标与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听觉网络与凸显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增加[(0.49±0.27)vs.(0.38±0.23)],同时听觉网络与执行网络[左侧:(-0.10±0.22 vs.(0.002±0.21);右侧:(-0.05±0.24)vs.(0.05±0.21)]及凸显网络与执行网络间功能连接[(0.001±0.28)vs.(0.11±0.24)]降低。网络内功能连接分析显示,患者组听觉网络的左侧颞上回功能连接降低,以及执行网络的脑岛和顶下小叶脑区功能连接降低。相关分析发现,前凸显网络和右执行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与冲动性行为呈负相关(r=-0.24,P<0.05),听觉网络和右执行...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性精神疾病,幻听是其核心症状之一,约有30%的幻听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仍无法痊愈,称为难治性幻听(RAH)。为探究难治性幻听的形成机制及患者的大脑活动特点,30名难治性幻听患者与30名非难治性幻听患者(NRAH)被纳入研究。采用8 min睁闭眼静息范式,任务同时采集被试64导静息态脑电数据,接着通过功率谱和源定位分析分别计算了两组被试的静息脑电6个频段的绝对功率和皮层脑电分布情况。结果显示,δ频段在右侧颞上回、颞中回、颞上沟、角回处较NRAH组有更强激活,但全脑平均功率显著低于NRAH组(p(RAH)=64.05±116.82,p(NRAH)=110.40±125.56,P<0.01);低γ频段(p(RAH)=7.14±14.88,p(NRAH)=8.99±10.13,P<0.05)和高γ频段绝对功率(p(RAH)=11.46±17.48,p(NRAH)=30.12±46.88,P<0.01)也显著低于NRAH组,且二者在颞中回、颞上回到颞顶叶、额顶叶交界处激活强度和范围均低于NRAH组,且缺少NRAH组所存在的偏侧化现象。综上,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强迫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62例,以及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36例。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贝克抑郁量表(BDI-Ⅱ)、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强迫症患者强迫、抑郁和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进行静息态脑电波采集,分析5个频段[δ(1~4 Hz)、θ(4~8Hz)、α(8~15 Hz)、β(15~30 Hz)、γ(30~48 Hz)]的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其网络属性参数包括标准化的集群系数(C_(nml))、标准化的最短路径长度(L_(nml))。结果:在脑电波测查中,5个频段中标准化的集群系数(C_(n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固定阈值cost=12%时,在δ、α、以及β频段,强迫症患者组的标准化的最短路径长度(L_(nml))小于正常对照组[δ:(1.4±0.2)vs.(1.5±0.2);α:(1.3±0.2)vs.(1.4±0.2);β:(1.4±0.2)vs.(1.5±0.2);均P0.05]。在强迫症患者组中,所有5个频段条件下,其网络属性参数和与Y-BOCS总分和分量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r=0.00~0.24)。结论:本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在δ、α和β频段可能存在"小世界"网络属性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由于长期运用神经阻制剂而产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系统副作用.有研究提示,基底节神经元变性可能是TD发生的病理基础,自由基代谢异常可能在T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作用关键[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迟发性运动障碍(TD)、非TD(TD-)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对照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探索TD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运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性别比、年龄、病程、发病年龄、住院次数、目前治疗等匹配的46例TD、TD-患者及性别比、年龄与TD、TD-患者匹配的正常对照44人血清泌乳素(PRL)浓度,对三组血清PRL水平运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并对TD组患者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 各项分总和与血清PRL水平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三组血清PRL水平(正常组:617±358μIU/ml,TD-组: 913±602μIU/ml,TD组:1277±1011μIU/ml)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AIMS各项分和与血清PRL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136(P>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D患者比TD-患者、正常人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TD可能并非单纯由多巴胺受体增敏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静息状态下异常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 ALFF)与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能否识别出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并作为MDD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标记。方法:35名MDD患者与33名对照组被试完成了结构磁共振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扫描,并完成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比较ALFF与FC的组间差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特征挑选、建模与分类,并计算支持向量机分类边际值与抑郁得分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D组右侧脑岛的ALFF显著增加,额上回与左侧额下回的ALFF显著降低,右侧脑岛至同侧前扣带回的FC显著增加,额上回至双侧梭状回与右侧楔前叶的FC显著降低。脑岛、额上回与额下回的ALFF异常、额上回至左侧梭状回的FC异常可以有效识别MDD,且MDD组的SVM分类边际值与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静息状态下,MDD患者的ALFF与FC存在异常,且该异常模式可作为识别MDD的候选神经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20.
如何从复杂的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中提取高鉴别性特征,是提升精神分裂症识别精度的关键。本文使用一种加权稀疏脑网络构建方法,采用肯德尔相关系数(KCC)从脑网络中提取连接特征,并基于线性支持向量机对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64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分类研究,最终得到了较高的分类精度(81.8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皮尔逊相关和基于稀疏表示的脑网络构建方法,以及常用的双样本t检验(t-test)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特征选择方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更有效地提取出能够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脑功能网络连接特征,进而提升分类精度;同时本研究中所提取的鉴别性连接特征或可作为潜在的临床生物学标志物,用以辅助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