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序贯疗法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行针刀序贯疗法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隔2 d 1次,连续5次;对照组28例行电针加推拿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率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序贯疗法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A组单纯采用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B组采用针刀加颈部推拿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5天,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间治疗后VAS评分、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评分、治疗组及对照A组行扳法时出现"咔哒"声次数。结果治疗结束后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六个月三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三组间田中靖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六个月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A组行扳法时出现"咔哒"声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疗法与不定点旋转扳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快速的缓解疼痛且中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联合牵拽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坐位扳法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将坐位扳法改为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并联合牵拽手法,每天1次,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联合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及牵拽手法在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对照组采用夹脊电针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明显优于夹脊电针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  相似文献   

5.
胡志斌 《光明中医》2011,26(11):2273-2275
目的比较腹针疗法配合牵引、定点扳法和单纯牵引、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者接受腹针疗法配合牵引、定点扳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牵引及定点扳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简化McGill量表(SF-MPQ)的评分。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愈显率达92.68%,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F-MPQ各项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SF-MPQ评分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缓解疼痛症状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拔伸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拔伸定点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颈部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好转1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痊愈11例,好转22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86.8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伸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定点旋转体位下阳性反应点治疗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定点旋转体位下阳性点针刀松解疗法,对照组予常规体位针刀松解疗法。两组疗程均为10日,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症状体征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5日后、治疗10日后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体位相比,定点旋转体位下针刀松解治疗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总体疗效相当,但此新方法便于寻找进针点,而且进针浅、安全系数高、对正常软组织损伤较轻,因而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张进  解娟 《河南中医》2016,(12):2159-2161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防治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中频脉冲电疗及口服美罗昔康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四联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微调手法、小针刀疗法、垫枕疗法与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部残障指数(NDI)与生存质量(SF-36)评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DI与SF-36评分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序贯三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序贯三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490例患者进行了小针刀、真空火罐及手法整复的序贯治疗,具体方法为:①小针刀松解局部性粘连并减压。②用真空火罐自针刀孔吸出淤血及渗出液。③手法整复使受压的神经根位置改变,同时设立对照组。以确定序贯三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3%,对照组总有效率72.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序贯三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较以往治疗有明显进步,可大大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复合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颈椎复合扳法(定点旋提扳法、后伸位扳法、过屈位扳法),对照组采用定点旋提扳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P0.01)、但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颈椎曲度改善程度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复合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佳,更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更容易重建颈椎动静力平衡,恢复颈椎内外源性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冲击松解疗法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理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冲击松解疗法联合理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药冲击松解疗法联合理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型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微型针刀疗法,对照组采取基础的传统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见效快,治疗效果好,无创伤,术后不留瘢痕,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药物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芬迪宁、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结果:联合组有效率97.5%,治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52.5%,治愈率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沈冬  狄毅  陈武杰  王晓明 《新中医》2021,53(21):48-5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结合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 患者的疗效效果。方法:将76 例CSR 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联合常规西药,观察组采用针刀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观察其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为97.3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结合针刀疗法治疗对CSR 患者的效果明确,可缓解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项旋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采取颈项旋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相关功能障碍评分(NDI)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相关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项旋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5例运用定位旋转斜扳手法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消除疼痛, 采用"疼痛自评量表VAPS"评定[1],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传统推拿手法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痊愈率高、显效快等良好疗效,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由此将定位旋转斜扳法法作为一种新的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我们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用牵引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用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IL-8等炎症因子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总有效率对照组87.8%、观察组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降低TNF-α、Hs-CRP、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颈痛胶囊结合俯卧位整复推拿及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方法:本次选取来本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给予口服自拟颈痛胶囊、银质针拟施行银针经筋理论取穴报刺法结合俯卧位颈椎定点斜扳复位治疗的7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康复科门诊或住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实施常规颈椎牵引、推拿、针灸等方法,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同一组人员实施治疗。治疗后2周及半年随访观察疗效,观察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7%,两组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采用口服自拟颈痛胶囊配合银针经筋理论取穴报刺法结合俯卧位颈椎定点斜扳复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容易使患者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9% (P<0.05).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