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老年人的日光暴露部位,尤其是头颈部(41%~50%),其次是四肢(32%~38%)。Merkel细胞癌可与鳞状细胞癌、鲍温病、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合并发生。我们报道一例发生在非光暴露部位的Merkel细胞癌合并原位鳞状细胞癌,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9,(5)
报告1例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并结合相关文献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面部多发性黑褐色斑丘疹,且逐渐增多20余年,皮损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基地细胞癌。多发性基底细胞癌临床较为少见,但不能忽视,一般建议手术切除后送病理检查,并要重视随访。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
患者男,60岁,手足角化性丘疹40年,足部反复破溃4年。专科检查:双侧掌跖角化过度,其上可见多发淡黄色角化性丘疹,直径2~5 mm。左足底见两处溃疡面。躯干散在大小不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其间夹杂点状或雨滴状色素减退斑。足部破溃处病理检查符合"鳞状细胞癌"。诊断:砷角化病并发鳞状细胞癌。治疗:予阿维A胶囊20 mg/次,1次/d,口服,硫代硫酸钠0.64 g静脉滴注驱砷治疗,足底破溃疡处行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左侧大阴唇出现皮疹伴瘙痒1年余。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婚外性行为史及家族中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大阴唇旁可见一直径2.5cm×3.0cm大小暗红褐色斑疹,边缘灰白色线状隆起,中央轻度萎缩,萎缩处光滑有光泽(图1)。全身其他部位皮肤未见异常。化验显示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抗核抗体 相似文献
7.
林伟清王娟赵庆平方杰王宝仁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261-262
1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农民,丧偶10余年。因发现外阴菜花状赘生物6个月,未予重视,未予任何特殊处理,后皮损逐渐增大,融合呈团块状,搔抓后出血。否认不洁性交史,患者患“精神病”5年,服用镇静药物,长期卧床。于2016年3月11日我院门诊活检病理报告:(外阴)尖锐湿疣局灶癌变。为进一步手术治疗于2016年3月16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提高对NBCCS的认识。方法报告2007年至2019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例NBCC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BCCS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PTCH1、PTCH2等多种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多发性颌骨角化囊肿、掌角化障碍和颅内异位钙化、面部畸形(畸形眼、唇腭裂、严重眼畸形)及骨骼系统异常、多器官发育障碍等。临床诊断主要依赖诊断标准,PTCH基因检测可证实诊断。NBCCS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治疗需多学科综合管理,定期复查CT、MRI等明确病变进展情况。结论 NBCCS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总结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报告1例42岁中年男性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以下尿路梗阻为表现起病,肛门指检提示前列腺体积左侧增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正常。泌尿系彩超、CT及MR提示前列腺占位。结果: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肿瘤复发并转移,采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结果使肿瘤体积缩小,效果良好。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临床罕见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确诊,早期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或晚期以化疗为主,疗效肯定,生存期短,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科诊治的1例Merkel细胞癌病例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瘤细胞核分裂像多,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巢索状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CK,Syn和cgA阳性。术后1周时发现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较为罕见、且进展极快的皮肤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包括免疫组化方法,予以综合治疗后仍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倾向,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
患者男,50岁,右足跟多发角化性斑块1年。皮肤科情况:右足后跟三块灰褐色团块状增生物,表面均粗糙不平,可见裂隙,无渗出。皮损组织病理示:增生的鳞状上皮呈钝角往周围浸润,有一定异型性,内含较多鳞状涡。诊断:疣状癌。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外阴肿物伴瘙痒3年余,于2009年9月25日就诊。患者3年前龟头冠状沟处出现一粟米大小质中菜花样肿物,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尖锐湿疣,未治疗,肿物逐渐增大,瘙痒加重。1年前肿物破溃,于外院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未作HPV分型检查;给予口服及静点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多种抗生素治疗,肿物瘙痒感暂时减轻,但反复发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患者女,82岁,农民.左面部溃疡伴恶臭3年余,于2007年11月22日就诊.3年前左眼睑下方曾有单发丘疹,直径约0.5 cm,在外诊断为"角化病"未作治疗,其后丘疹渐增大,中央糜烂,形成溃疡,自行外用药膏、口服消炎药等无效.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听力下降,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及压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