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49%、对照组7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气舒心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西医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升降散治疗,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86.79%(46/53)高于对照组69.81%(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BP及DB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SBP及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8/53)与对照组11.32%(6/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55%,对照组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疗效观察。方法: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30例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西医组65例与西医组65例。西医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中西医组在辛伐他汀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93.85%)高于西医组(75.38%)(P0.05);中西医组血脂指标TC、TG、LDL-C治疗后低于西医组(P0.05),HDL-C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治疗后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治疗后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明显,且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因子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水平治疗后两组均下降(P0.05);TC、LDL-C、TG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治疗后两组均下降(P0.05);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后两组下降(P0.05);hs-CRP、TNF-α、IL-6水平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低细胞因子相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中西医结合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T、ESR、EEP、ηb、ηP、K、RV及Fib值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有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黄芪通络饮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积压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ADL指数评分提高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补阳还五汤及针灸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82.50%、对照组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低切、中切、高低、血浆黏度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及神经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腓总神经的MNCV、SNC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治疗的10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加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采用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加快神经功能康复,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肾阳虚夹血瘀型的效果。方法:82例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真武强心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LVEF指标较参照组高,LVESD指标较参照组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指标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心肾阳虚夹血瘀型可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0例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用髓心减压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全血黏度低切有显著改善(P0.05),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三联疗法(腰交感神经损毁术+针刀+中药健肾活骨方)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血液循环,且明显优于髓心减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卡松曲服应力均有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卡松曲服应力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及卡松曲服应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尼莫地平等常规抗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6周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2组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降低,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对脑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脑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奥扎格雷氯化钠溶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积压、中医证候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治疗脑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160例分为两组各80例,两组均口服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观察组加用妇炎宁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心率、平静心率及24 h最慢心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升心率指标,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眼底病的效果。方法: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用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高血压性眼底病能提高视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