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htem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祖国传统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ll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已基本清楚,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祖国传统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的辨证施  相似文献   

3.
刘香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118-119
<正>动脉粥样硬化(Ateriosclerosis AS):是动脉硬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基本损害是动脉内膜局部呈斑块状增厚,故又称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或简称斑块,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大、中型肌弹力型动脉,最终导致它们的管腔狭窄以至完全堵塞,使这些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碍以至机体死亡。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女性。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其形成有许多因素,本文就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一氧化氮与AS的关系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生物调节介质,在AS的发病机制中产生重要作用。削弱NO的合成可加速AS的形成。1987年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性别及遗传因素等.AS的早期病变是动脉内膜中有脂质沉积,继之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局限性增厚,形成斑块,之后斑块深部发生崩溃、软化而形成粥样物.胆固醇是AS斑块中主要脂质成分.大量研究证明,血浆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与AS严重程度呈线性相关.笔者主要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及中药对其表达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易损斑块的形成,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共同基础;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与基底膜产生裂解作用及参与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其在血液中的病理性增高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导致斑块破裂、引起脑梗死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对脑梗死的程度、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AS炎症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内皮功能障碍、脂质条纹形成、晚期复杂斑块、不稳定斑块等四个主要阶段。补阳还五汤从AS发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从以下两方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中医药治疗思路。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中医认为AS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肝肾虚损为主,标实以痰瘀痹阻为主,以及毒邪在本病发生、发展、变化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西医认为低度炎症为AS发生、发展的关键,为炎症性疾病,而且炎症反应的激活是斑块不稳定的主因。②辨证论治:根据粥样斑块的特性将其分为斑块平稳期、斑块易损期、斑块破损期和好转恢复期。根据这四期的不同特点,灵活采用解毒排毒与祛痰散结、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相结合的中医药疗法。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AS炎症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内皮功能障碍、脂质条纹形成、晚期复杂斑块,不稳定斑块等四个主要阶段。补阳还五汤从AS发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动脉,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有脂质浸润学说、内皮细胞损伤学说、氧化应激损伤学说、中层平滑肌增生学说等。近年许多研究证据认为,动脉内膜慢性炎症反应贯穿AS的发生、进展及粥样斑块破裂的整过程。AS的防治策略主要是通过降脂调脂、改善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内膜炎症反应,获得临床近期及远期疗效。现就他汀类药物及中药治疗AS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指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部(BIF)及颈内动脉颅外段(ICA)的管壁发生僵硬、内中膜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或溃疡形成以及管腔狭窄等。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系指在动脉及其分支的脉管壁内膜和内膜下有脂质、碳水化合物、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同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行、增殖,使内膜增厚而形成粥样病灶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贯穿于AS发生发展的全过程[1]。因AS发生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而死亡者占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头号杀手",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AS多见于中老年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改变以动脉内脂质沉积、粥样斑块形成及伴随的炎症反应为特征,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AS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近年来大量的证据表明AS是一种炎性疾病。现已证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促使进入血管壁的单核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大量修饰的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活化的白细胞和血管壁本身的细胞还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向内膜下迁移,最终形成AS病变。NF-κB是一类关键性的核转录因子,参与炎症过程中的多种信号传导途径。MCP-1表达增加常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通络方对球囊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S)兔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并加以球囊损伤的兔AS模型,实验结束后测量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指数,并观察动脉内膜病理学变化。结果:①术后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血管腔狭窄;冠心通络组以上改变较同期模型组显著减轻。②模型组内膜增生面积和内膜增生指数均显著高于冠心通络组。结论:冠心通络方能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防止血管狭窄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痰瘀"病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Wistar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1个月后检测动脉斑块形成,作为模型成功的指标,治疗组用养心通脉片,对照组用绞股蓝总甙片治疗1个月.检测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胰岛素,光镜、电镜及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有明显的降脂、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功能,能消退斑块并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及功能,使细胞凋亡趋于正常.结论:养心通脉片对改善AS大鼠"痰瘀"病理细胞凋亡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血管的自然生理过程,但它却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阶段,尤其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其中颈部动脉斑块由于位置浅表易于检测,靠近颅脑,血运重要,故而尤其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颈动脉斑块在中医学无针对性的病名,动脉可归属于奇恒之腑的"脉",故颈动脉斑块可属于"脉痹""脉浊"。《素问·痹论》曰"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  相似文献   

16.
甘蔗烷醇对鹌鹑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蔗烷醇提取物对鹌鹑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药理作用.方法:用外源性胆固醇和高脂饲料复制鹌鹑高血脂模型,并诱发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甘蔗烷醇对造模动物血脂水平的影响,对造模动物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冠状血管及血管内膜病变的影响.结果:甘蔗烷醇30,15,7.5 mg·kg~(-1)可降低鹌鹑高血脂模型血清中TC,TG,LDL-C水平,抑制主动脉内膜、头臂动脉内膜泡沫细胞的增殖.结论:甘蔗烷醇通过调整血脂,对高脂血症和高血脂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努力找到干预其机制的方法及对AS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HDL-C升高,TNF-α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参七黄稳斑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新红  郭洪波  罗玉梅  陈朝霞  韩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95-1295,1306
目的 观察参七黄稳斑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人工喂养12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模型后,分为对照组、参七黄稳斑胶囊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24周末取腹主动脉测定斑块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纤维帽厚度.结果 参七黄稳斑胶囊治疗组在减少斑块面积,降低内膜、中膜厚度,增强纤维帽厚度方面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结论 参七黄稳斑胶囊有较好的稳定兔AS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近50年临床、基础、理论、药学研究现代文献研究和项目组研究基础,动脉粥样硬化(AS)核心病因病机为"痰-瘀互损/共存",并具有不同发展阶段。在AS超早期主要是炎脂代谢紊乱、内皮功能障碍,应以"化痰和血、理气健脾"。在AS早中期主要是脂质条纹、斑块形成,应以"化瘀祛痰、健脾疏肝"。在AS中晚期主要是复合斑块、管腔狭窄,应以"补脾益肾、破瘀豁痰、搜风通络"。因而,中医药防治AS化瘀、祛痰、健脾贯穿始终,即"痰瘀论治、健脾为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基因的调节作用与抗AS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TSG高、中、低剂量组(120,60,30 mg.kg-1.d-1)。造模12周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造模指标。经治疗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NOS水平,RT-PCR检测大鼠主动脉eNOS和iNOS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和TSG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血清和主动脉组织NOS的活性、主动脉组织eNOS mRNA的表达及降低主动脉组织iNOS mRNA的表达。结论:TSG能上调AS大鼠动脉壁eNOS mRNA的表达,抑制AS大鼠动脉壁iNOS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TSG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