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修复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9例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伴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1~46岁,平均25.6岁。其中4例桡侧棒球手畸形并大段骨缺损,4例桡骨远端短缩桡偏畸形,1例桡骨远端短缩并尺桡骨桡偏弯曲旋前畸形,均伴有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受伤至此次手术时间为6个月~6.2年,平均1.5年。骨缺损长度(桡骨短缩畸形骨缺损按短缩计算)1.4~6.8 cm,平均3.6 cm。彻底清创后以Ilizarov环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7 d以0.8~1 mm/d速度进行骨搬移或骨延长,分4次完成,缓慢矫正畸形并修复骨缺损;并根据术前测量掌倾角及尺偏角的丢失,在搬移或延长过程中逐渐调整桡骨远端关节面位置,以尽量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渗液、破溃等现象。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个月。桡骨骨缺损全部愈合,远端畸形矫正,愈合时间92.4~138.6 d,平均104.7 d;外固定指数32.6~51.1 d/cm,平均40.2 d/cm。外固定拆除术后2个月腕关节屈曲(42.6±3.1)°、背伸(48.5±4.7)°,掌倾角(11.5±1.3)°,尺偏角(21.2±3.7)°;肘关节屈曲(128.2±6.4)°、背伸(3.2±2.1)°;前臂旋前(71.5±4.3)°、旋后(38.2±6.5)°;腕、肘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获优3例,良5例,可1例。4例出现针孔感染,抗炎换药或更换针后治愈。3例骨对接处未愈合,行植骨愈合;4例桡骨力线偏移,换针调整后畸形矫正。结论 Ilizarov技术能同期矫正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并修复骨缺损,是治疗此类疾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并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胫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并感染性骨缺损行清创、可延长外固定架固定、干骺端截骨及中间骨段逐步搬运。结果 8例均获随访6~40个月,平均31.5个月。骨与皮肤缺损得到修复,患侧肢体长度与健侧无明显短缩。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难治性胫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或皮肤软组织缺损创伤小,能够避免多次复杂手术,可简化治疗过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背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方式多样,疗效不一,Ilizarov延长技术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左7例,右4例;年龄14~36岁,平均(24.5±7.8)岁。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0 mm处截骨,手术后7 d以0.75 mm/d速度旋转螺母,分4次延长桡骨,逐渐恢复桡骨的高度,调整铰链矫正尺偏角及掌倾角。结果:11例患者随访8~33个月,平均(20.0±11.9)个月;带外固定时间为(5.0±1.9)个月。拍摄双侧尺桡骨正侧位片(包括腕、肘关节),以肱骨外髁、桡骨茎突为两点连线,对比测量出桡骨短缩长度。术前桡骨平均短缩-31.5(-37.0,-30.0)mm,术后长度恢复32.0(30.0,3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桡骨长度恢复要求。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大于术前[12.0°(10.0°,13.0°)vs.-10.0°(-17.0°,-4.0°);21.5°(20.0°,24.0°)vs.-18.5°(-26.0°,-10.0°)];术后腕关节背伸和掌屈大于术前[(50.0°±4.9°)vs.(45.0°±7.1°);(55.0°±4.0°)vs.(50.0°±5.3°)];术后前臂旋前活动度和旋后活动度大于术前[(68.0°±7.2°)vs.(65.0°±8.3°);(66.0°±6.5°)vs.(60.0°±9.1°)];Quick-DASH上肢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术后为2.3(0.0,4.5)分,小于术前29.5(22.7,52.3)分(P均<0.05),符合矫形恢复要求。根据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桡骨远端骨缺损的治疗包括修复骨缺损及重建腕关节功能。自1979年以来,采用了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吻合膝下外血管的腓骨上段骨瓣移植及带血管蒂的肩胛骨瓣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功能共13例,经1年~10年随访,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对桡骨中、远端骨病损后长段骨缺损的修复、术式、手术注意事项及适应证等的选择进行了讨论。认为,应根据骨缺损的长短,分别选用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或吻合膝下外血管的腓骨上段骨瓣移植来修复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33例.结果 患者获随访0.5~4年,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23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 应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软骨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损伤骨骺早闭短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0月对7例桡骨远端损伤骨骺早闭短缩畸形患者应用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治疗,将组装好的外固定支架按照Ilizarov技术理念及穿针原则安装在前臂设定位置,桡骨截骨后通过旋转螺母延长矫正桡骨远端短缩畸形,恢复桡骨高度及下尺桡关节和掌倾角与尺偏角,然后固定前臂中立位8~12周,前臂及腕关节康复训练。[结果]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个月。拆除外固定后腕关节功能依据Lidstrom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结论]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骺损伤早闭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530-1533
[目的]探讨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8年2月~2014年5月本科使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的56例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护理,未因护理不当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均按治疗计划拆除Ilizarov外固定器,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疗效确切,良好的整体护理措施,确保了手术疗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成人创伤后足踝部马蹄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创伤后足踝部马蹄畸形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8.6±3.5)岁。通过分析患者的致伤原因以及畸形特点,选取适当的软组织松解及有限截骨术,并在术后辅以个体化的Ilizarov矫形器。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不断调节残余畸形。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马蹄畸形基本矫正,可正常及负重行走,踝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术后随访仅有1例患者轻度复发,畸形10°;2例发生针道感染,经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截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nternational congenital clubfoot study group,ICFSG)评分标准为患者患足评分,优足4例,良足11例,可足2例。结论 Ilizarov技术在成人创伤后足踝部马蹄畸形矫治中矫正效果较好,术后复发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吻合血管的腓骨近端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2例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行桡骨远端切除,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近端移植修复骨缺损并重建桡腕关节.术后对肢体功能及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9年.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30.3°±6.5°,背伸 52.1°±8.7°,尺偏 19.2°±3.6°,桡偏 12.3°±2.1°,旋前 32.1°±4.2°,旋后 21.2°±3.9°.按Enneking标准评价肢体功能:优4例,良6例,一般2例.移植腓骨均在3~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尺桡关节分离,3例出现桡腕关节半脱位.肿瘤无复发.结论 吻合血管的腓骨近端移植是治疗桡骨远端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618-1620
[目的]总结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11年5月~2016年7月,对12例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患者,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结合尺骨或桡骨截骨,矫正弯曲畸形及关节脱位,同期行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尺桡骨弯曲、短缩及腕关节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后随访6~52个月,延长4~6.10 cm,平均5 cm。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截骨部位愈合良好,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良好,旋转功能改善,手指活动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结论]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能够改善外观及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5例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25例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Masquelet组中透视总次数、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均显著优于Ilizarov组(P<0.05)。早期并发症方面,Masquelet为3/35 (8.57%),而Ilizarov组为9/25 (3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24.54±5.86)个月。Masquelet组恢复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Ilizarov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Iowa膝关节评分、Iowa踝关节评分、SF-36得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Masquelet组的VAS评分显著优于Ilizarov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Iowa膝关节评分、Iowa踝关节评分、SF-36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Masquelet组骨缺损影像愈合时间显著早于Ilizarov组(P<0.05)。[结论] 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均可有效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但本研究中Masquelet技术的临床效果优于Ilizarov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伴足下垂13例.术前根据患肢最大周径,内踝到胫骨结节长度,足下垂角度,病灶范围和骨缺损长度设计Ilizarov外固定延长架,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区炎性肉芽、坏死组织及死骨,把外固定延长架套入小腿,在相应胫骨部位进行截骨和穿针,术后8d以1.0 mm/d分3次延长胫骨,同时以3 mm/d的速度矫正足下垂.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胫骨延长段、骨折段均骨性愈合.结论 对于感染性胫骨缺损合并足下垂的患者,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创伤小,避免多次复杂手术,缩短治疗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我科收治15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7~60岁,平均39.3岁。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压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根据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Ⅲ型6例,Ⅳ型9例。采用病灶骨段切除、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并记录骨段延长长度、外固定架时间、骨愈合及功能评价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末次随访时,骨缺损均得以重建。骨缺损长度6~13 cm,平均8.6 cm。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8.4~16.5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骨不连或关节僵直。根据改良ASAMI评定标准评定骨性结果:优12例,良1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3%;功能结果:优10例,良2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为80.0%。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例创伤后骨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岁和38岁.均为创伤术后出现感染性骨缺损,采用Masquelet技术分阶段治疗. 结果 2例患者分别随访32个月和28个月.2例患者在第2阶段手术时伤口内多部位采样,细菌培养结果在术后均证实为阴性.感染性病灶得到完全控制,骨缺损部位最终获得骨性愈合. 结论 Masquelet技术能治疗创伤、感染等引起的骨缺损,技术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取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治疗长段骨缺损患者8例。3例为桡骨慢性骨髓炎扩创后骨缺损,5例为开放性外伤致桡骨骨缺损。骨缺损长度8~15cm,平均10cm。结果术后患肢未见明显炎性反应,无炎性窦道形成,肢体活动良好,X片示移植腓骨与桡骨愈合良好。结论对长段骨缺损患者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该术式能有效缩短疗程及减少手术次数。对慢性骨髓炎合并长段死骨,死骨切除后将形成骨缺损与骨不连,骨缺损Ⅰ期植骨修复,需等局部感染控制后Ⅱ期植骨修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99-170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髓炎36例,其中GustiloⅡ型2例,ⅢA型8例,ⅢB型15例,ⅢC型11例。手术切除感染骨段,并彻底扩创,安装环形外固定架,干骺端截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结果]36例全部治愈,病骨切除后骨缺损82012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髓炎36例,其中GustiloⅡ型2例,ⅢA型8例,ⅢB型15例,ⅢC型11例。手术切除感染骨段,并彻底扩创,安装环形外固定架,干骺端截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结果]36例全部治愈,病骨切除后骨缺损822 cm,平均13.6 cm。随访时间为1822 cm,平均13.6 cm。随访时间为1830个月,平均21.5个月。骨缺损愈合时间为830个月,平均21.5个月。骨缺损愈合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1.4个月。延长指数2715个月,平均11.4个月。延长指数2755 d/cm,平均42 d/cm。无感染复发,无再骨折,无小腿畸形等。[结论]手术切除长段慢性骨髓炎骨段,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确切,避免多次复杂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清创联合二期Ilizarov骨搬运技术修复创伤后外踝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7例外踝缺损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35~60岁,平均45.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绞榨伤1例。7例均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及外踝骨质外露,Gustilo ⅢB型4例、ⅢC型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0 h,平均6.3 h。一期彻底清创,血管神经探查修复、支架外固定及覆盖创面;3例一期去除游离腓骨,4例后期扩创后再切除腓骨,骨缺损长度4.5~15.0 cm,平均8.2 cm。待创面愈合后,二期手术行腓骨截骨,运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搬运修复外踝缺损。结果腓骨截骨搬运期间行支架调整2~4次,平均2.8次;10~16个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平均12.8个月。搬运期间2例发生钉道感染,对症处理后感染控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9个月。患者外踝外形接近正常,无明显内外翻畸形;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86~92分,平均90.3分;获优5例、良2例。X线片示踝穴间隙无明显增宽,无外踝骨吸收征象。结论一期清创联合二期Ilizarov骨搬运技术修复创伤后外踝缺损可维持踝关节结构稳定性,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创伤后缺血性肢体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7例创伤后缺血性肢体创面。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9~66岁,平均42.4岁。创面形成时间1个月~2年,平均7.7个月。创面部位:小腿3例,足踝部4例。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2.2 cm~12.0 cm×7.1 cm。伴胫骨内翻1例、马蹄足3例、皮肤硬化1例、伏克曼缺血性挛缩2例。创面清创后,使用外固定支架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或胫骨内翻畸形矫正、马蹄内翻足矫形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3个月。7例患者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5例创面直接临床愈合,2例植皮后愈合;创面愈合时间1~3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创面无复发。6例肢体畸形全部得到矫正。结论对于经久难愈的创伤后缺血性肢体创面,使用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可明显改善局部肢体血供,促进创面肉芽增生和愈合。  相似文献   

19.
严重下肢创伤后病理畸形与修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后病理畸形与修复。方法 对332例严重下肢创伤后患者的病史、体征、x线检查等的分析以及对11种手术方法修复软组织、骨缺损等的评价。结果 主要病理畸形:①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骨髓炎;②大范围骨外露、骨坏死并创面感染;③贴骨瘢痕及慢性溃疡;④肌肉麻痹等。应用皮瓣修复创面284例均成功。骨瓣治疗骨不连、骨缺损均愈合。随访2~5年,下肢功能改善,无1例因病废而截肢。结论 根据下肢不同病理畸形,选择最佳修复方法,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严重下肢创伤后病理畸形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下肢创伤后病理畸形与修复 ,通过对 332例下肢严重创伤后病史、体征、X线检查等的分析 ,对不同病理畸形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修复软组织和骨的缺损。应用皮瓣修复创面 2 84例均成功 ,骨瓣治疗骨不连、骨缺损 48例均愈合。随访 2~ 5年 ,下肢功能改善 ,无 1例因病废而截肢。通过本组病例的总结 ,下肢严重创伤后主要病理畸形分为 :①软组织或骨缺损、骨髓炎 ;②大范围骨外露、骨坏死并创面感染 ;③贴骨瘢痕及慢性溃疡 ;④肌肉麻痹。根据不同病理畸形 ,选择最佳修复方法 ,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