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间的差异,为规范化开展肺癌淋巴结清扫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202例Ⅰa-Ⅲa期肺癌中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比较常规清扫(RMLD)和全纵隔骨骼化清扫(SCLD)两种术式,分析手术经过和术后病理分期情况.结果 RMLD 107例,SCLD 95例.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分期及肺切除方式无明显差异,SCLD组平均扫除淋巴结组数显著高于RMLD组(8.9组对6.2组,P<0.001),术后总体并发症(14.7%对14.0%,P=0.884)和病死率(2.1%对1.9%,P=0.904)无差异,但SCLD组分别有3例(3.2%)右侧乳糜胸和左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术后病理证实两组组织学类型及分期无明显差异,RNLD和SCLD组pN2分别占27.1%和24.2%(P=0.888),跳跃性纵隔转移率(RMLD 9.3%对SCLD 7.4%,P=0.613)以及纵隔多组转移率(RMLD 15.0%对SCLD 16.8%,P=0.714)亦无明显差异.分析纵隔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发现上叶肺癌下纵隔转移率<5%,而中、下叶肺癌上、下纵隔转移率均>10%;cT1病例以及低度恶性肿瘤无一发生纵隔转移.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行常规纵隔清扫可达到与全纵隔骨骼化清扫同样的分期效果,后者手术风险并不高于常规清扫,但应避免右侧乳糜胸和左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上叶肺癌仅需扫除上纵隔淋巴结而无需常规清扫下纵隔;早早期肺癌以及低度恶性肿瘤没有必要进行常规纵隔清扫.  相似文献   

2.
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08年10月3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在全胸腔镜(VATS组,n=14)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组,n=17)下行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VATS组手术时间(193±92)min与VAMT组(188±101)min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143,P=0.887),VATS组术中出血量(592±123)ml与VAMT组(648±120)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297,P=0.211),VAMT组每例清扫淋巴结数(14.6±7.5)枚与VATS组(15.2±4.5)枚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t=0.262,P=0.795),术后1年内复发或转移率VATS组(3/14,21.4%)与VAMT组(2/15,13.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5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不辅加胸部小切口,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可完成标准的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I.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x。=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 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约占80.0%。手术治疗是早期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因其微创特点逐渐成为早期NSCLC的首选手术方式。然而,对于早期NSCLC淋巴结清扫方式以及VATS手术对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仍有争议。本文就这两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Su XD  Wang X  Rong TH  Long H  Fu JH  Lin P  Zhang LJ  Wang SY  Wen ZS  Ma G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43-1545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330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将全组患者分为纵隔淋巴结清扫组(LND)和淋巴结取样组(LNS)。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性233例,女性97例;中位年龄60岁。IA期98例,IB期232例。LND组140例,LNS组190例;平均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分别为(13,3±4,7)个和(5,2±3,0)个(P〈0,01);平均每例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两组分别为(3.7±0,9)组和(1.3±1.1)组(P〈0.01)。LND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0%和66,1%,LNS组为65,9%和43.0%(P〈0,05)。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诊断时是否出现症状、肿瘤分期、是否侵犯脏层胸膜和肿瘤大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术前有无症状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NM分期(UICC 2011)中T_1期(肿物直径d≤3 cm)的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尽可能找出对患者收益最大化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大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60例原发性周围型NSCLC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4~76(57.91±7.75)岁。记录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情况。结果全组共清扫淋巴结1 208枚,平均每例清扫20.1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3枚,转移率为2.73%。常规病理检测未发现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51患者。检出单纯第12和(或)13和(或)14组淋巴结转移者共3例,检出率为5.89%。对于T1期原发性周围型NSCLC,随着肿瘤直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升高。实性病灶较非实性病灶[纯磨玻璃结节(p GGO)或混合磨玻璃结节(m GGO)]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而非实性病灶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 T_1期原发性周围型NSCLC的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物直径、性质、病理类型、影像学局部胸膜牵拉有关系,肺内第(12+13+14)组淋巴结清扫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单纯肺内淋巴结转移,对T_1期原发性NSCLC的分期的划定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共手术切除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85例,现通过探讨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预后的关系,说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手术中的必要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的分子分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肺癌已经成为引起人们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在各类肿瘤中也名列第5,并且还呈上升的趋势。肺癌正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肿瘤。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胸外科手术技术日趋成熟,各种先进的辅助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从而使肺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系统评价,探讨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OVID、Springer Link、Cochrane Library、CNKI、CBMdisc、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每个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0月。收集有关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独立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患者1 529例。其中电视胸腔镜组(VATS)453例,开胸组1 0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在淋巴结清扫数目(P=0.41)、手术时间(P=0.09)、术中出血量(P=0.14)、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P=0.53)、手术死亡率(P=0.72)、总体生存率(P=0.3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胸腔引流量(P=0.04)、术后住院时间(P=0.01)、并发症发生率(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腔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提供NSCLC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文献,系统评价STAS对NSCLC预后的影响,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估研究质量。结果 纳入13篇文献,共4 647例患者,存在STAS的患者为1 424例(30.6%)。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无STAS的NSCLC患者相比,有STAS的NSCLC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期更短,合并HR为1.89[95%CI(1.61,2.23)];5年总生存期更短,合并HR为2.25[95%CI(1.79,2.84)]。所纳入文献没有明显统计学异质性。结论 STAS的存在可能是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记录在病理报告中,用以指导综合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在肺癌淋巴结清扫上的效果差异。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制作方法,检索Pub Med、Ovid 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数据库及Google Scholar收集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1990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20日),运用Newcastle-Ottawa评分量表及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系统分析两组间淋巴结清扫相关数据。结果共纳入51篇文献,其中高质量文献38篇,中等质量文献13篇。共纳入患者16 344例,其中VATS组7 127例,开胸手术组(Open组)9 2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VATS组在总淋巴结清扫数(95%CI-1.81~0.28,P=0.15)、总淋巴结清扫站数(95%CI-0.34~0.15,P=0.44)、N_2淋巴结清扫数(95%CI-1.77~0.79,P=0.45)、N_2淋巴结清扫站数(95%CI-0.22~0.16,P=0.78)、N_1淋巴结清扫数(95%CI-0.95~0.11,P=0.12)、右侧淋巴结清扫数(95%CI-1.52~2.23,P=0.71)与Open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N_1淋巴结清扫站数上Open组优于VATS组(95%CI-0.23~-0.04,P=0.005),左侧淋巴结清扫数上VATS组优于Open组(95%CI 0.51~3.22,P=0.007)。结论在肺癌治疗中,胸腔镜手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类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上述结果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基因诊断方法。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检测 30例 NSCL C患者 (实验组 ,N0 , a~ b期 )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阴性的 138枚纵隔淋巴结中 MU C1基因 m RNA的表达 ,并用 30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作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组 ) ,用 30枚经病理证实有转移的 NSCL C纵隔淋巴结作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随访 ,用χ2 检验比较 MUC1基因 m RNA阳性者和阴性者的预后差别。 结果 阴性对照组 30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均无 MUC1基因 m RNA表达 (特异性为 10 0 % ) ,阳性对照组 30枚经病理证实有转移癌的肺癌纵隔淋巴结中 2 6枚检测到 MUC1基因 m RNA的表达 (敏感性为 87% )。实验组 9例患者的 11枚淋巴结中检测到 MU C1基因 m RNA表达 (检出率 8.0 % ) ,患者的分期上调为 a期。实验组中 MUC1基因 m RNA阳性患者预后不良 ,随访 2年有 4例复发、转移或死亡 ;MUC1基因 m RNA阴性者仅 1例转移 (P<0 .0 5 )。 结论 应用 RT- 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 MU C1基因 m RNA的表达可以诊断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切除方式在病理诊断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淋巴结切除方式的不同,将1998年1月至2002年5月115例病理诊断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组)和纵隔淋巴结采样组(采样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并发症、N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差异,评价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清扫组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15.98±3.05)个,采样组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6.48±2.16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清扫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多于采样组.两组在淋巴结分期的改变、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肿瘤直径>2 cm时,清扫组与采样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2%和54.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1%和51.3%,清扫组均高于采样组(P<0.05);当肿瘤直径≤2 cm时,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病理类型方面,大细胞癌和腺鳞癌5年总生存率低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1).结论 对于术中确定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当肿瘤直径≤2 cm时,选择纵隔淋巴结采样术可以相对减小创伤;当肿瘤直径>2 cm时,选择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更有助于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中位数4组(3~6组)vs4组(3~7组),Z=0.603,P=0.544)和枚数[(13.7±6.1)vs(14.6±7.2),t=-1.136,P=0.257)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右侧上纵隔、中下纵隔,左侧主动脉弓周围、中下纵隔)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胸腔镜组乳糜胸2例,开胸组乳糜胸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χ2=0.031,P=0.860)和胸腔引流时间[(8.1±3.9)dvs(8.6±4.1)d,t=-1.048,P=0.296]也未到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VATS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个数、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总个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2.6)个和9.1%,观察组分别为(12.4±2.2)个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扫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4.8)min vs(22.7±3.3)min,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6)d vs(8.4±2.8)d,P0.05]。结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可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可分为无创性影像学分期和有创性外科学分期。无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术前分期效能较差。其中计算机断层成像(CT)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图像已作为常规检查,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目前并未得到普遍应用,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作为最准确的无创分期检查仍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有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分期安全有效。其中纵隔镜术目前作为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金标准,超声内镜针吸活检术及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亦在临床有效应用。ⅢA期肺癌诱导治疗后的纵隔淋巴结再分期较为困难,首选有创性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VL)与同期开胸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09年5月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69例,按患者意愿非随机分为VL组(n=43)和开胸组(n=26)。比较2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淋巴结组数、淋巴结转移阳性数和淋巴结清扫时间的差异。结果2组淋巴结清扫数[(12.1±3.0)枚VS.(13.1±2.4)枚,t=-1.442,P=0.154],肺门(N1)阳性淋巴结数[(1.0±0.8)枚VS.(1.0±0.7)枚,t=0.000,P=1.000]和纵隔(N2)阳性淋巴结数[(0.1±0.2)枚VS.(0.1±0.2)枚,t=0.000,P=1.000]无显著性差异;但VL组淋巴结清扫组数少[(4.2±0.7)VS.(4.7±0.9),t=-2.578,P=0.012],清扫淋巴结时间长[(33.84-8.7)minVS.(22.6±3.9)min,t:6.186,P=0.000]。结论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能达到开胸手术淋巴结清扫效果,但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Beclin 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共204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手术标本,其中男116例、女88例,平均年龄(55.3±11.2)岁。根据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将患者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N0组),有肺叶间和叶内淋巴结转移,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N1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组(N2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标本Beclin 1水平,统计分析患者肿瘤组织及淋巴结标本Beclin 1水平差异。结果 204例肺癌患者中,鳞癌36例、腺癌168例。N0组、N1组、N2组三组患者肿瘤组织中Beclin 1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肺门及肺内淋巴结Beclin 1(N1 Beclin 1)水平对比,N1组和N2组较N0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纵隔淋巴结Beclin 1(N2 beclin 1)水平对比,N2组较N0组及N1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1组N1Beclin 1水平低于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2组N1 Beclin 1水平略低于N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lin 1水平可成为判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一个参考指标,淋巴结Beclin 1水平可作为协助判断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T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7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9例、女92例,平均年龄(62.73±0.58)岁。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N0组、N1组和N2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体重指数(P=0.043)、术前淋巴结肿大(P0.001)、肿瘤直径(P0.001)在不同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体重指数(OR=1.131,95%CI 1.001~1.277,P=0.048)和淋巴结肿大(OR=3.498,95%CI 1.666~7.342,P=0.001)是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直径是N1淋巴结转移(OR=1.538,95%CI 1.067~2.218,P=0.021)和N2淋巴结转移(OR=1.814,95%CI 1.196~2.752,P=0.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指数较大或术前影像学发现淋巴结肿大的T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N2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而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发生N1及N2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均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 e d、EMbas e、CBM、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对比研究,用revman5.2处理数据,评价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结果:纳入公开发表的9篇临床对比研究,以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为观察组,传统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进行Meta分析。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2.48,95%CI(32.92,-52.04),P0.00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72,95%CI(5.60,31.83),P0.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2,95%CI(0.38,0.71),P0.0001];观察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合并OR和95%CI分别为OR=2.65,95%CI(1.76,3.99)(P0.00001)和OR=3.57,95%CI(2.05,6.22)(P0.00001)。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增加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