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元认知、强迫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对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55例强迫症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7名,采用元认知问卷(MCQ-30)、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进行测量。结果:强迫症患者在除了担忧的积极信念外,元认知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耶鲁布朗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937~24.673,P0.01),而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8.774,P0.01)。强迫症患者耶鲁布朗总分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376,P0.05);回归分析表明,认知自信、不可控和危险性的消极信念对生活质量有负向作用。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元认知、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其中认知自信、不可控和危险性的消极信念对生活质量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行为抑制系统在强迫信念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13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OCD患者,126例年龄、性别等匹配的正常对照。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测量强迫症状严重度;强迫信念问卷(OBQ-44)测量强迫信念;行为抑制/激活系统(BIS/BAS)量表测量行为抑制/激活水平。结果:OCD组OBQ-44总分高于对照组[(184±47) vs.(153±55),P 0. 01],而BIS/BAS量表的行为抑制系统(BIS)得分低于对照组[8(5,16) vs10(5,20),P 0. 01]。强迫症患者OBQ-44的责任感/威胁评估、完美主义/确定性得分及总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 23、0. 21、0. 22,均P 0. 01); BIS/BAS量表的BIS得分与Y-BOCS总分呈负相关(r=-0. 33,P 0. 01)。Bootstrap结果显示行为抑制系统在强迫症患者的强迫信念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 02(95%CI:0. 01~0. 03)。结论:OCD患者的行为抑制系统可能在强迫信念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临床群体思想融合、元认知与强迫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56名被试采用思想融合问卷(TFI)、元认知问卷(MCQ)和帕多瓦量表(PI)进行评定,对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思想融合信念、元认知信念与强迫症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354~0.468,P0.01);其中,思想融合各个因子、元认知各个因子与强迫症状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207~0.395,P0.01);回归分析中,思想-行为融合、担忧的消极信念、思想-客体融合与认知自信4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能解释强迫症状26.9%的变化。结论:非临床群体的思想融合信念、元认知对强迫症状有显著地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强迫症的元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强迫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的强迫症状的临床差异。方法采用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0C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56例强迫症患者和49例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分析二者的临床差异及治疗结果。结果强迫症组的Y-BOCS、HAMD、HAMA等总分明显高于的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组(P<0.O1);治疗后两组各量表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强迫症组的症状改善优于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组(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强迫体验、抑郁、焦虑等较明显,对治疗的反应也更好,对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中不同类型的早年创伤、人格特质与临床症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在早年创伤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4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测量被试的强迫症状严重度,早年创伤问卷-自评版(ETI-SF)测量其早年创伤经历,NEO大五人格量表(NEO-FFI)测量其人格特质。结果:ETI-SF中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19,P0.05),NEO-FFI中神经质人格得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31,P0.001),宜人性人格得分与Y-BOCS总分呈负相关(r=-0.18,P0.05)。通径分析显示神经质人格在情感虐待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107(95%CI:0.04~0.19,P0.05)。结论:早年情感虐待可能与强迫症状呈正相关,而神经质人格在情感虐待与强迫症状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强迫症状是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包括强迫行为(如强迫洗手,强迫检查及强迫仪式动作等)和强迫观念(如强迫思虑、强迫回忆及强迫联想等)。这些症状不由自主地反复出现,患者明知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也没有必要,是多余的,虽然想摆脱,但难以自制而感到无能为力,十分烦恼,因而导致内心焦虑不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清单调查我国强迫症的症状类型。方法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清单调查78例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及出现的频率,分析症状类型与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78例强迫症患者,强迫思维的症状数量(9.6±6.8)个,强迫行为的症状数量(4.7±4.2)个;排在前3位的强迫思维依次为怕污染的强迫思维(42.3%)、怕冲动的强迫思维(35.9%)、要求对称或精确的强迫思维(17.9%)。强迫行为前3位依次为强迫洗涤行为(39.8%)、强迫检查行为(38.4%)、强迫重复行为(28.2%)。男性患者20.9%存在有关性的强迫思维高于女性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8,P=0.0172)。无职业者50.0%存在强迫洗涤行为高于有职业者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P=0.0265)。结论耶鲁-布朗强迫症状清单能够有效涵盖所有强迫症状,初步应用成功。强迫症状类型与人口学资料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微量快速测定法、DTNB直接法、改良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二硫双硝基苯甲酸定量测定法和TBA法。测30例强迫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血中SOD、GSH-PX活性,GSH含量和血清中LPO含量并做SAS-SDS、Y-BOCS评分。结果:强迫症组LPO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GSH含量则显著降低(P〈00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微量快速测定法、DTNB直接法、改良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二硫双硝基苯甲酸定量测定法和TBA法。测 30例强迫症患者 ,30例正常对照血中SOD、GSH -PX活性 ,GSH含量和血清中LPO含量并做SAS、SDS、Y -BOCS评分。结果 :强迫症组LPO含量 ,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GSH含量则显著降低 (p <0 .0 5 )。强迫症组SAS与SOD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SAS为应变量显示SAS只与SOD相关。结论 :强迫症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脂质过氧化亢进 ,氧自由基酶活性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可能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问卷、应对方式问卷测评40例惊恐障碍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并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的测评。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明显偏高(P<0.01),在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得分较高(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量表总分受幻想因子与求助因子影响,与幻想呈正相关(β=0.422,P<0.01),与求助呈负相关(β=-0.339,P<0.05)。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具有概括化评论、低挫折耐受和绝对化要求的非理性信念,且多采用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的应对策略;幻想、求助应对方式可预测惊恐障碍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元认知策略对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后10个月应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和元认知问卷(MCQ)对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元认知干预后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非理性信念总分;概括化评论分;低挫折忍耐;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t=6.52,2.94,13.902,20.284,5.311;P0.01)。乳腺癌患者的元认识干预前后在认知自信、积极信念、思维和控制需要及元认识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34,5.04,2.30,5.76;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元认知对乳腺癌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布朗信念评估量表(BABS)中文版在中国强迫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204名强迫症患者完成BABS中文版、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结果:BABS中文版在强迫症患者中的α系数为0.80;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3(P0.01),重测信度为0.71(P0.01);量表总分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抑郁和焦虑程度相关不显著,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辅助条目中的自知力条目得分相关显著0.70(P0.01);对BABS的单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χ~2/df=2.195,CFI=0.970,IFI=0.971,TLI=0.956,GFI=0.960,RMSEA=0.077。结论:BABS中文版在中国强迫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估强迫症患者的自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群人格障碍症状与功能不良信念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中的B群人格障碍分量表、B群人格障碍信念问卷,对53名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中的成人学员和56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B群人格障碍症状与功能不良信念呈显著相关;B群人格障碍及各亚型阳性组在相应功能不良信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得分;除自恋型外,反社会型、表演型和边缘型功能不良信念对其亚型症状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22.3%、16.7%、26.5%,三种亚型信念共解释B群人格障碍症状总变异的38.3%。结论:B群人格障碍症状与特异性的功能不良信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强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青少年强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强迫症状与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归因风格、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及家庭因素有一定关系,并就目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学习拖延、强迫症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拖延量表、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514名大学生的学习拖延、强迫症状与应对方式进行测量。结果:消极应对与拖延频率(r=0.259,P0.01)、拖延困扰(r=0.143,P0.01)、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强迫症状在学习拖延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比为42.38%,P0.01)。结论:学习拖延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又通过强迫症状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病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强迫症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期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韦氏记忆测验,数字划销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25例急性强迫症和36例慢性强迫症患者的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结果:急性强迫症患者的记忆测验中记图和数字划销测验中第二阶段失误率显著性较慢性强迫症差,其余两组间记忆测验、划销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各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强迫症的认知功能与病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患者是否存大脑皮层形态异常,及其与前瞻记忆的关系。方法:36名强迫症患者和26名对照组被试分别完成了大脑结构磁共振扫描及评估前瞻记忆等变量的系列评估量表。比较强迫症组和对照组皮层厚度与灰质体积差异,并分别计算两组大脑皮层形态与前瞻记忆的相关。结果:OCD组左脑楔前叶等脑区皮层厚度及右脑扣带回后部等脑区灰质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前瞻记忆分量表得分与右脑中颞叶等脑区灰质体积和左脑扣带回后部等脑区皮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OCD组前瞻记忆分量表得分与上额叶等脑区灰质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对照组相比,OCD组大部分皮质表现出衰退。正常人群某些脑区皮质衰退与较差的前瞻记忆有关,而OCD组不同脑区的皮层形态与前瞻记忆的关系异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迫症状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以及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个性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合临床,对56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定;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伴有强迫症状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42例与不伴强迫症状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14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5%的患者伴有强迫症状,伴有强迫与无强迫患者相比EPQ的E分较低和N分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强迫症状是复发性抑郁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人格因素中内向和神经质与强迫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强迫症症状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采用系统精神检查法,对45例强迫症进行评定。结果发现:(1)强迫症最常见的症状为强迫疑虑(占91%),强迫性不确定(obsessional vacillation)和强迫检查,分别占82%和80%。(2)强迫症的症状分布与出现频率与国外相似,而强迫行为的表现与国外明显不同。提示强迫症状是一种原发现象,受文化因素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