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一种短期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方法:将5 2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观察在治疗后5~9d的氮平衡、营养指标及耐受指标变化。结果:营养支持组术后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营养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耐受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用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病人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2.
何程祖  谭海才 《广西医学》2012,34(11):1524-1525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术后分别给予EEN和PN支持,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观测患者营养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EEN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PN组(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PN组(P<0.05);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支持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20例。PN采用全PN;EN组术后第2天即采用EN,并逐渐过渡至全EN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结果: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联合EN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较好,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雪飞 《当代医学》2010,16(28):33-3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比较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肠内营养(EN)组30例;全肠外营养(PN)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术后第10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P〈0.05)。结论术后EN较PN能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PA、ALB及T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PA、ALB及T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体重下降方面均显著少于PN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N相比,EN在胃癌根治术后的营养支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尽早恢复肠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胃癌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n=27)。在术后24 h行EN和PN治疗;记录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的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消耗值比对照组显著减少,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且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营养结束后的第2天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EN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营养状况,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也减少了住院经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根治术后机体免疫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30例,PN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EN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浆IgA、IgG和IgM水平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浆IgA、IgG和IgM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PN组患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EN组(P<0.05):EN组患者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且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PN 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后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胃癌根治术后肠外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对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和肠内外营养联合组(EN+PN组),两组分别为30、34例,对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N+PN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独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TFN、PA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及蛋白的合成,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3天内采用全胃肠外(TPN)营养支持,第4天~二周内采用肠外(PN)与肠内(EN)相结合的办法联合营养支持,并监测伤后第1、4、7、10、14天的血蔫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本组伤后二周内病死率为21.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9%。恢复较好占70.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采用TPN或EN,能够增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病死奉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152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54例、肠外营养组(PN)52例和常规给液组46例。分析治疗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淋巴细胞总数(TLC)的临床指标。结果EN与PN两组与常规给液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营养状况及免疫力、PA及TLC指标,与常规给液组和术前数据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与PN两组与常规给液组比较,肛门排气时间提前,肺部感染减少,切口感染和咽部不适均减少(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情况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患者体质量均下降但幅度较小(P〉0.05)。两组术后第8天较第2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肛门排气EN 组较PN 组明显缩短(P〈0.05)。 EN 组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2天明显改善(P〈0.05)。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血糖波动EN组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改善胃癌术后营养状况,而EN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teral nutrition TPN)组30例.比较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 EEN组与TPN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消耗值显著减少(P<0.05),营养结束后第2天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鼻肠营养管EEN比TPN优越,简便易行,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营养支持疗法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标准性治疗步骤之一,选择正确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胃肠功能、营养情况以及免疫能力,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帮助患者康复,改善预后[1]。为此,我们对11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采取肠内、肠外两种营养支持疗法,并通过比较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得出更加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舒秀 《中外医疗》2009,28(36):77-7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行手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营养支持前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组营养支持前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PN组和EN组的Alb,Prealb和TFN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N组与EN组间各营养指标差异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营养疗法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很有帮助,且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何红梅  苏琼 《重庆医学》2013,42(18):2175-2176
胃癌是目前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病后最容易出现恶病质。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并有进行性体质量下降,占50%左右,这也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最主要方法,但由于手术创伤、禁食、胃肠道多处吻合口以及消化道重建等原因,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低合成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EN)、肠外(PN)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P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2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术后白蛋白、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N组术后1周白蛋白水平为(34.8±1.8)g/L,PN组为(28.2±0.9)gL,;EN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61.09±8.79)h,PN组为(76.58±7.88)h,EN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7±1.67)d,PN组为(4.86±2.54)d,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发生并发症3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PN组发生并发症12例(肺部感染6例,切口愈合不良6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应用可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及蛋白的合成,减少并发症,可作为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外肠内联合营养)、对照组(完全肠外营养),每组各20例,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 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转铁蛋白、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  相似文献   

19.
<正>在各类消化道手术,尤其结直肠癌肿瘤手术后,肠内营养因符合生理、低价便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受到肯定[1,2]。但是临床实践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却容易引起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通常针对这些情况会采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使用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按优质护理要求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指标、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营养指标上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静脉炎、肺部感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较单纯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效果突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