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的生药学差异。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的生药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中醇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二者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方面也明显相似;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基本一致,但人工栽培伊犁贝母药材醇浸出物含量比野生的要高。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为栽培伊犁贝母代替野生伊犁贝母药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香棒虫草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并与冬虫夏草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体式显微镜与其数码成像系统对香棒虫草子座和虫体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观察和表征;通过冷冻切片和荧光染色,体式荧光显微镜与其数码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工作站,对香棒虫草子座和虫体部位的横切面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和表征;应用扫描电镜对表面及剖面的特征进行探究,并与冬虫夏草进行了生药学鉴别特征比较。结果 系统阐明了香棒虫草头部上颚、胸足、腹节环节、尾部刚毛及体壁针状毛等性状特征,子座部位不同菌丝层荧光显微特征及虫体部位中虫体组织和菌丝组织荧光显微特征差异。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相比,在虫体形态、腹足有无、气孔形态、子座长出部位等性状特征,以及体壁被毛、刚毛、毛片等显微特征中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对香棒虫草进行生药学研究,可为香棒虫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通过与冬虫夏草的对比研究,可以避免混淆用药,为市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虫草类药用品种数字化表征规范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亚香棒虫草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鉴别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方法 :对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紫外吸收、纸层析等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 :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紫外吸收有明显差异 ,纸层析没有差异。结论 :亚香棒虫草不能混充冬虫夏草入药 ,应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4.
囹目瑚数·中药鉴定·铁蜈蚣的生药学鉴定1四川紫金牛属药物的紫外光谱鉴别1十一种成药中白术的薄层鉴别1显微鉴定鉴别真伪药材方法琐谈i辛夷混淆品——黄山木兰的鉴别2二阶导数光谱荧光光谱法鉴别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2十一种中成药中阿魏酸的薄层鉴别研究2蛤壳及其混淆品的性状鉴别2中药伪品粉末显微鉴定研灾(六)S金银花与其混用品芜花的鉴别3消痛散显微鉴别特征研究3又一种伪品冬虫夏草3常用中药材经验鉴别歌诀3一种伪制鹿茸的鉴别。马蹄香的生药学及花粉粒形态研究4“关氏杆保”显微与薄层鉴别4中药伪品粉末显微鉴定研究(七)4惹茁仁…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苗药羊奶奶叶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研究苗药羊奶奶叶三种基原植物的生药学特性。结果:羊奶奶叶3种基原植物的药材性状特征、叶横切面显微特征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用于3者之间的鉴别;但三者的叶表面、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无明显区别,可用于羊奶奶叶药材的真伪鉴别。结论:苗药羊奶奶叶薄层色谱特征,叶表面及粉末显微特征均可作为羊奶奶叶生药学鉴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华南金粟兰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薄层色谱鉴定。结果首次提供了华南金粟兰的显微组织粉末特征及薄层色谱鉴别数据。结论华南金粟兰药材的生药学鉴定特征明显,为药材鉴定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鉴别冬虫夏草与几种常见伪品,其中包括一种新伪品湖北虫草,为人们正确认识冬虫夏草,识别假冒伪劣产品,准确用药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冬虫夏草与常见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以及冬虫夏草与湖北虫草的紫外吸收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总结出冬虫夏草与这几种常见伪品的区别特征,并编制了一个冬虫夏草与几种常见伪品的性状鉴别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走马胎及其混淆品红马胎进行生药学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进行比较;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皂苷的含量。结果:走马胎和红马胎药材在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特征、显微粉末特征、薄层色谱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三萜皂苷含量分别为走马胎122.90 mg/g,红马胎147.05 mg/g。结论:通过药材的生药学对比研究,为区别走马胎及其混淆品红马胎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深入开展两药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5,(3)
目的:进行二色锦鸡儿根的生药学鉴别研究,为四川省藏药材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二色锦鸡儿根的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组织粉末图用显微描绘镜绘制;薄层色谱鉴别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进行。结果:鉴定了植物来源,确定了药材性状、组织构造上的主要鉴别特征,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为二色锦鸡儿根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3)
目的:对吴茱萸及其伪品臭辣树的果实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对吴茱萸和臭辣树的原植物形态特征、果实性状特征、横切面与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以图文形式详细记录并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吴茱萸与臭辣树在原植物形态、果实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方面均不同,可用所描述的各方面特征进行鉴别。结论:该文为鉴别吴茱萸及其伪品臭辣树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和评价培养北虫草子实体与野生冬虫夏草子实体的特征性化学活性成分。方法:运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对人工低温培养的北虫草的子实体与野生冬虫夏草的主要化学成分虫草酸、虫草多糖、腺苷、超氧化物岐化酶、氨基酸组分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培养北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12.700±0.544) g/kg,为野生冬虫夏草子实体的302倍,腺苷含量为(0.037%±0.010)%,为野生冬虫夏草子实体的1.42倍,虫草多糖(5.680%±1.500%)高于野生冬虫夏草46%。培养北虫草子实体中可溶性蛋白总量(34.200%±8.090%)为野生虫草的1.31倍,且SOD活性达1616 U/g,但野生冬虫夏草中SOD活性极低。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培养北虫草子实体中具有17种必需氨基酸,除甘氨酸和甲硫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野生冬虫夏草子实体。结论:人工培养北虫草子实体,具有高含量活性成分,可以深度开发替代野生冬虫夏草作为药用材料和食品保健开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樟芝子实体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并用显微化学反应法对多糖及三萜类成分进行组织定位。结果:描述了樟芝子实体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行为,确定了多糖、三萜类成分在组织构造中的存在部位。结论:本研究可为樟芝的生药鉴定、开发利用及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5,(1)
目的:对樟芝子实体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并用显微化学反应法对多糖及三萜类成分进行组织定位。结果:描述了樟芝子实体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行为,确定了多糖、三萜类成分在组织构造中的存在部位。结论:本研究可为樟芝的生药鉴定、开发利用及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完善苎麻根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及高效液相鉴别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苎麻根的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及高效液相的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完善了苎麻根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苎麻根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材麦芽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结果全面的描述了中药材麦芽的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横切面、纵切面的显微特征,以及其薄层色谱特征。结论所描述的特征可做为麦芽的鉴别特征,为其药材的鉴别以及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唇形科植物迷迭香进行初步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鉴别方法。结果:通过对迷迭香药材茎、叶的横切面显微鉴别,茎、叶、花的粉末的显微鉴别,详细描述了迷迭香的生药学特征,找出了迷迭香的详细鉴别特征。结论:可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利用药材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火麻仁的性状、显微、理化特征进行研究,为火麻仁的生药学鉴别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火麻仁原植物以及药材进行性状观察,对火麻仁药材的纵切面以及粉末进行显微特征观察;研究火麻仁的理化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 全面的描述了中药材火麻仁的性状特征,粉末和纵切面的显微特征,以及其薄层色谱特征.结论 火麻仁的药材性状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发表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及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大发表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及薄层鉴别的特征。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牛大力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及薄层鉴别研究。方法:使用生药学研究、薄层色谱法对牛大力进行鉴别。结果:对牛大力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牛大力进行了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结论:通过研究建立了牛大力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系统的生药鉴定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外观性状、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特征,进行综合鉴定。结果:南方红豆杉种子的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蛋白质电泳图谱均存在一定特征。结论:上述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南方红豆杉种子提供了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