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肝纤维化是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致肝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的病理变化。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肝硬化由不可逆的肝纤维化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到肝硬化阶段,预后极差,主要表现为疾病持续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将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诸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缺乏针对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措施。而中医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有其优势。中医学认为,肝  相似文献   

2.
2012年肝纤维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类损伤因子累及肝脏后的一种病理修复状态,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能否改善乃至逆转是目前肝纤维化研究领域的关键.以往的动物模型已证实肝纤维化的逆转,但临床领域缺乏详尽充分的数据为此提供依据.令人鼓舞的是,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人体中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转归.2012年12月份Lancet发表的一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能够实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逆转[1].该研究旨在评估对于CHB患者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在5年内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疗效,在完成为期48周的随机双盲比较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后,研究者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HBeAg阳性或阴性)纳入了为期7年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开放研究,在第240周时再次进行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评估肝脏组织学改善程度(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2且纤维化程度未加重)以及肝纤维化的逆转情况(Ishak评分降低≥1单位).治疗基线时28%的患者存在肝硬化(Ishak评分5分或6分),而74%肝硬化患者治疗后评分降低≥1单位,肝硬化消失;入组时未患肝硬化的252名患者中仅有3名在5年内进展为肝硬化;87%随机治疗的患者组织学改善,且51%的患者在第240周时肝纤维化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 检测198例研究对象(新诊断的肝硬化组80例、肝硬化治疗后组68例,对照组50例)血液中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结果 与体检组和治疗后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对照组与治疗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二聚体、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高于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的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将178例CHB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分期,同时检测患者AST和PLT,计算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比较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通过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准确率,并对CHB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APRI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RI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01),APRI预测CHB进展为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而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03),APRI1.5和2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截断点,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和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和74%。CHB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其纤维化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APRI也明显降低。结论 A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γ干扰素治疗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开  赵年丰 《肝脏》2000,5(3):174-175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一个发展阶段 ,抗肝纤维化是预防及治疗肝硬化的重要措施。γ干扰素 (IFN γ)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本文应用IFN γ治疗 2 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观察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以评价其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慢  相似文献   

6.
叶军 《肝脏》2005,10(2):128-129
测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变化,可为临床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对于制定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肝病的病情评估涉及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活动性的肝细胞坏死及炎症、肝硬化并发症及预后等多个方面。1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评估肝穿刺活检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尤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可逆性的,各种慢性肝损伤的持续及后遗效应可使25% ~ 40%的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而后者一经形成则不可逆[1],因此及早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是防治肝硬化的关键.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进展与炎症活动及病毒因素密切相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CHB肝纤维化取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当有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肝纤维化,通过纤维化的发展走向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导致的病理状态过程,是发展为肝硬化形成的基础和必要阶段。现已证实肝纤维化的第一步是炎症反应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确诊为肝硬化患者198例,并按病因分为5组,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 (1)酒精性肝硬化组以LN、Ⅳ-C升高为主;(2)药物性肝硬化组以HA升高为主;(3)肝炎后肝硬化组以PC-Ⅲ升高为主。酒精性肝硬化组与其他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锦瑜 《传染病信息》2006,19(4):209-210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治疗组(46例)口服安络化纤丸和拉米夫定6个月,观察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并与对照组(32例,单用拉米夫定)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具有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作用,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水飞蓟素在抗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慢性肝损伤,激活肝星状细胞(HSC),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进而在肝脏异常沉积的结果,进一步发展,则引起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形成,称为肝硬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生的前奏和必经中间环节.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水飞蓟素(silymarin)在世界各国治疗肝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内弥漫性过度沉积形成的.它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几乎各种慢性肝病都可以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通过治疗,肝纤维化可以逆转或减轻[1,2].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针对病因的治疗和对抗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近年发现,已酮可可碱(PTX)有抗纤维化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争议[3].本文对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 ,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预防肝硬化的有效措施[1] 。本研究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采用肝组织活检这一“金标准”观察疗效 ,进一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肝纤维化程度S2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2例 ,年龄 2 4~ 6 1岁 ,病程 0 .5~ 14年。诊断符合 2 0 0 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 。半年内未接受过抗肝纤维化和 (或 )抗病毒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 :IFNγ由上海克隆生物公司提供 ,1MU ,皮表 1 2 2例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5.
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纤维化是全球健康问题的重大挑战,但目前尚缺乏批准的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纤维化患者的主要病因,病因治疗在逆转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中的核心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研究发现,除了核苷(酸)类似物(NAs),干扰素(IFN)的应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纤维化。本文总结了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对干扰素影响肝纤维化的相关机制及其联合其他药物在逆转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Gu S  Huang MX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0):791-79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肝病,肝纤维化是NAFLD发展中的关键阶段,是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也缺乏有效安全的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应用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半年,观察其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破血行气通络中药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其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恩替卡韦)和对照组(恩替卡韦),临床观察24周,以无创肝纤维化Fibroscan的肝脏硬度值及肝纤维化4项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24周后肝脏硬度值及肝纤维化4项指标下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破血行气通络中药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过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脂肪性肝纤维化是该疾病进展为肝硬化的重要阶段,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及表型转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后肝纤维化逆转情况。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抗病毒治疗组(63例)和非抗病毒治疗组(29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行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检测及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Fibroscan值及肝纤维化四项变化情况,并分析Fibroscan值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抗病毒治疗组治疗48周后Fibroscan值及HA、LN、Ⅳ-C、PⅢ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非抗病毒治疗组治疗48周后(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值与HA、LN、Ⅳ-C、PⅢP呈线性正相关(r=0.756、0.737、0.691、0.669,P=0.000、0.000、0.000、0.000)。结论抗病毒治疗能阻止、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进展,而利用Fibroscan更易观察患者肝纤维化测量值动态变化,其对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各种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而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可逆阶段,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阻断乃至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多用血清学检查方法(PⅢP、HA、IV-C等)来了解肝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