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PHT)是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压力升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脾肿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以及腹水,常伴发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等.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且有50%~60%并发大出血[1].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外科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并发症的治疗,即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对于病因的治疗,唯一的选择就是肝脏移植[2].现就门静脉症的外科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门静脉高压症(简称门脉高压)是指一组主要由门静脉血流相对或绝对阻塞所引起的综合征,包括脾肿大、脾机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呕血和便血以及腹水等.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门静脉高压最凶险之并发症,其病死率为22%~84%.而于出血后数天内,死亡威胁最大.因此,这类患者出血后即期处理尤为重要.目前,普遍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气囊压迫、经肝冠状静脉栓塞、内镜硬化剂注射、曲张静脉套扎术及新近开展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经上述治疗后,约80%~90%的患者其出血可被控制,但一月内复发出血率高达40%,且有逐月增多的趋势.这类患者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下面就门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药物、内镜、介入疗法以及手术等四方面近年来的治疗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3.
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善得定、垂体后叶素,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药物。我科自1994年6月至1998年12月应用此两种药物治疗食管和/或胃底,静...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绍琼 《医学综述》2001,7(7):414-415
门静脉系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 ,是肝脏供血的主要来源 ,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而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 ,称为门脉高压症 ,其主要病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充血性胃病 ,包括胃粘膜病变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多见 ,且是门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首次出血病死率为4 0 %以上 ,再次出血病死率达 6 0 %以上[1 ] 。门脉高压出血的药物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一个主要手段。1 门脉高压出血的机制和原因已公认门静脉阻力增…  相似文献   

5.
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导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疾病,门脉高压症伴随着一系列肝内外血管病变。肝内血管病变导致肝内阻力增加,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随着病情的发展,肝外门脉系统也发生血管病变,食管胃底静脉丛侧支循环形成,当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到一定程度,极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门脉高压肝内外血管病变分子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现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对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8例门脉高压症和45例对照组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计算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sv/Qpv比值。【结果】门脉高压组血流量Qsv/Qpv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较无出血组显著增高(P<0.05);以血流量Qsv/Qpv比值大于或等于0.42为界值对判断或预测近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有重要价值,测定血流量SV/PT比值是一种方便且无侵入性的检查与预测门脉高压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17,(4):513-516
<正>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为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期。门静脉高压是其主要并发症,近50%有门脉高压症的病人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且易引起破裂大出血,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死率最高,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也是肝硬化的一个常见致死并发症~([1~2])。而门静脉高压是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起因~([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患者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0例,按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内镜治疗组(54例)和药物治疗组(36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内镜治疗组患者给予内镜下套扎治疗和注入人体组织粘合剂治疗,药物治疗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和普萘洛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为94.44%,药物治疗组患者为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患者再出血率为16.67%,药物治疗组患者为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患者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54.0%,药物治疗组患者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能提高患者止血成功率,减轻患者静脉曲张程度,降低患者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魁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134-135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口服普萘洛尔联合经皮经肝组织胶栓塞治疗后的再出血发生率、静脉曲张复发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以及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方法入选患者43例,给予经皮经肝组织胶栓塞治疗,术前、术后口服普萘洛尔、并随访24月,以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经皮经肝组织胶栓塞,治疗后的再出血发生率、静脉曲张复发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以及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结果有效随访37例,期间发生出血4例(10.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发生3例(8.1%),死亡5例(13.5%),治疗前门静脉压力(41.5±5.6)cmH2O,治疗后门静脉压力(44.2±6.1)cmH2O,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29例(78.4%).结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经皮经肝组织胶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曲张静脉复发率低、再出血率低,死亡率较低,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合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症是因肝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肝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临床综合征;当患者用力过度、排便、负重等因素可使腹内压骤增,导致胃底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由于肝功能差,使腹腔内液体增多,呈现腹水症、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消化道出血,解除并改善脾肿大、  相似文献   

11.
李培民  李元 《当代医学》2011,17(5):75-78
目的 探讨应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先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超选栓塞,再行部分脾动脉栓塞,随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变化程度,再出血情况、脾脏缩小程度及并发症等.结果 27例患者手术成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好转.结论 双介入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在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肝硬化及非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脉内径及其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肝功能、凝血时间等生化指标;胃镜检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对实验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预防治疗。结果肝硬化患者门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且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正相关;但与Child-Pugh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性降低门脉压治疗后,门脉内径下降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下降成正相关;而与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成负相关。结论彩超可用于监测肝硬化患者门脉内径宽度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预见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应用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性降低门脉压治疗,可以减少或避免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定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属于门系静脉系统的侧枝(连接门静脉系统和体静脉循环的血管通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在门脉高压时形成,并常见于下段食管的粘膜下层。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的一种主要并发症,死亡率很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10-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止血治疗的研究。方法:结合临床12年来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的回顾分析。结果: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尽量内科综合治疗,首先气囊压迫止血,同时用垂体后叶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门静脉高压症(简称门脉高压)是指一组主要由门静脉血流相对或绝对阻塞所引起的综合征,包括脾肿大、脾机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呕血和便血以及腹水等。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门静脉高压最凶险之并发症,其病死率为22~84%,以出血后数天内死亡威胁最大。因此,这类患者出血后即时处理尤为重要。目前,普遍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气囊压迫、经肝冠状静脉栓塞、内镜硬化剂注射、曲张静脉套扎术及新近开展的经颈静脉肝内门评分流术(TIPSS),经上述治疗后,约80~90%的病人其出血可以被控制,但1月内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仅使用内窥镜治疗)和观察组(30例,药物治疗与内窥镜治疗联用),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再次出血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成效,对比后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控制有效率、出血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再出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与内窥镜治疗联用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控制静脉曲张出血和再次出血情况,临床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肝内或肝外原因的门脉高压形成后,势必导致门静脉血液动力学(PHD)的改变,包括门静脉血流(PBF)方向的改变、肝内与肝外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肝血流量的改变,只有保持有效的门脉血流向肝灌注、维持术前的肝窦压,才有较好的疗效。因此,PHD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超声内镜(EUS)可以观察消化道管壁和管周的情况,可全面评估门脉高压侧支循环情况,因此EU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提高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几年EUS诊治门静脉高压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就超声内镜在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起,我科对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100%,止血率达100%。术后死亡1例,分析原因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术后11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5~7 d后缓解,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腹痛症状,对症止痛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除1例患者术后考虑为急性肺栓塞死亡外,未出现肝脏出血、感染、门静脉血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4例患者随访4~10个月,再发消化道出血1例,因肝肿瘤进展死亡4例。结论: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但是术者在术前及术中需重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分析,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大的分流道的存在,并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