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正阳  张月兰 《重庆医学》2023,(8):1141-1146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其对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血管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44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随访20个月,依据TyG分为低TyG组(<9.0)和高TyG组(≥9.0)。分析不同TyG组患者基线资料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TyG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间的相关性。ROC曲线、Cox风险比例模型分别评价TyG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高TyG组SYNTAX评分较低TyG组增加[OR=3.09,95%CI(1.88,5.07),P<0.05]。ROC曲线证实TyG对ACS患者SYNTAX评分及MACEs具有诊断价值[AUC=0.62,95%CI(0.54,0.67),P<0.05;AUC=0.66,95%CI(0.60,0.71),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表明TyG是M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HR=2.03,95%CI(1.29,3.17),P&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有慢血流现象但冠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40例作为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CAG显示冠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计算NLR,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F组NLR[(3.25±0.73)比(2.72±0.67)]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2.53、95%CI 1.42~3.61,P<0.01)、hs-CRP(OR=1.42,95%CI 1.22~1.96,P<0.01)和吸烟(OR=3.34,95%CI 1.06~8.62,P<0.05)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在CSF患者中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母体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胎盘炎症反应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 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47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胎盘 病理结果分为PIR组(238例)和非PIR组(240例)。分别比较两组孕妇晚孕期的几种血清炎症指标(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数、淋巴细胞数、CRP、NLR)水平与胎盘炎症相关性进行比较,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盘炎症反应发生独立危险 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记录曲线下面积以分析晚孕期不同血清炎症指标预测 PIR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RP、NLR预测PI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95% CI:0.485~0.766)、0.716(95%CI:0.453~0.783)、0.329(95%CI:0.228~0.431)、0.725(95%CI:0.677~0.765)和0.801(95%CI: 0.742~0.856)。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孕妇早产(OR=2.446,95%CI:1.003~4.590)、胎膜早破(OR= 2.304,95%CI:1.049~4.161)、NLR>7(OR=3.268,95%CI:2.071~6.920)、CRP>15 mg/L(OR=2.137,95%CI:1.412~8.236)均为PIR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孕期NLR增高可作为预测胎盘炎症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腰椎融合术患者发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G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21年1至12月434例接受胸腰椎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OGD发生情况分为POGD组(n=70)和非POGD组(n=36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POGD的危险因素。结果 POGD组男23例, 女47例, 年龄(60±6)岁;非POGD组男133例, 女231例, 年龄(62±7)岁。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术中椎管减压、术中低血压、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术后24 h C反应蛋白、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术中进行椎管减压(OR=2.368, 95%CI:1.365~4.106, P=0.002)、出血量≥10.9 ml/kg(OR=2.115, 95%CI:1.166~3.835, P=0.014)、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15.2×109/L(OR=3.580, 95%CI:1.773~7.226, P<0.001)、术中低血压(OR=2.019, 95%C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规范电子垃圾拆解区铅与镉复合暴露对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贵屿镇(暴露组)幼儿园儿童(114名)和濠江区(对照组)幼儿园儿童(123名)外周静脉血标本237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中铅和镉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白细胞数、总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结果:暴露组外周血中铅和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B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和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淋巴细胞百分比和NK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数和百分比却低于对照组(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暴露组血镉水平与外周血总淋巴数(r=-0.225,P<0.01)和百分比(r=-0.218,P<0.05)及T细胞数(r=-0.260,P<0.05)存在负相关,而对照组均不相关。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高血镉暴露可引起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的改变,而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白细胞计数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8例急性NSTEMI患者的随访资料。入院时即刻检测血白细胞计数。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除入院时心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11.0×109/L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11.0×109/L组(25.5%vs 10.4%,P=0.006;18.4%vs 5.2%,P=0.004),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1.0×10~9/L是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42,95%CI:1.333~6.495,P=0.00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1.0×10~9/L是出院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R=3.767,95%CI:1.406~10.089,P=0.008)。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是急性NSTEMI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660例,其中死亡88例(死亡组),生存572例(生存组)。收集一般资料、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采用ROC曲线判断入院时MPV/PLT及WBC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MPV/PLT〔0.052(0.037)〕高于生存组〔0.045(0.022),u=-4.629,P<0.001〕;死亡组患者WBC〔12.25(9.30)×109/L〕高于生存组〔8.22(4.49)×109/L,u=-8.561,P<0.001〕。采用ROC判断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MPV/PLT、WBC临床最佳截点分别为0.047、9.28×109/L。MPV/PLT>和≤0.047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9.2%(60/313)和8.1%(2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7,P<0.001);WBC>和≤9.28×109/L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2.6%(64/283)和6.4%(24/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3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PLT〔OR=2.665,95%CI(1.632,4.351),P=0.027〕和WBC〔OR=4.258,95%CI(2.572,7.049),P=0.015〕为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PV/PLT>0.047和WBC>9.28×109/L均为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5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83)和非冠心病组(n=72),根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测定患者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321.825±113.483μmol/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260.948±76.438μmol/L,P<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血尿酸分别为314.03±112.313、317.08±108.739和338.43±107.762μmol/L,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回归校正相关因素后,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P=0.014,OR=1.005,95%CI:1.001~1.008)。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其早期干预可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to-lymphocyte ratio, MPVLR)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64)和中重度组(n=45)。根据2组血常规相关指标,计算MPVLR。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MPV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MPVLR、单核细胞计数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MPVLR水平的增加,为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MPVLR预测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653~0.824),最佳截断值为5.36,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2.5%。结论:MPVLR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结果提出预防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0例儿童AL患者,分为呼吸道感染组(72例)和非呼吸道感染组(68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  结果  重度贫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2×109/L、血小板<20×109/L、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延长、化疗方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儿童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贫血(OR=2.440, 95% CI:1.073~5.546)、血小板<20×109/L(OR=1.972, 95% CI:1.061~3.663)、低蛋白血症(OR=2.959, 95% CI:1.115~7.853)、IA化疗方案(OR=3.799, 95% CI:1.207~11.957)是影响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度贫血、血小板<20×109/L、低蛋白血症、IA化疗方案,临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Yang P  Chen Z  Jiang J  Zhang YY  Zhou H  Wu Q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39-1742
目的 探讨影响动脉硬化性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药的不坚持服用(即停用3 d以上)、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即直径狭窄率>20%)、支架放置术前锁骨下动脉病变程度、血脂、血压、血糖等是否是降低支架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用χ2检验及独市样本t检验分析支架通畅组(139例)与非通畅组(15例)术前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药的服用、术前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支架残余狭窄、血脂、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学差异.用χ2检验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7.08 × 109/L)组(45例)与白细胞计数较低(≤7.08×109/L)组(109例)锁骨下动脉支架通畅率的差异.结果 154例患者术后随访1~4年,锁骨下动脉支架1年通畅率为96.1%(148/154),3年通畅率为88.5%(69/78).不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818(P=0.005,95%CI/为1.688~20.057)及5.253(P=0.014,95%CI为1.391~19.838)].术前白细胞计数增多也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OR值为3.135(P<0.01,95%CI为1.781~5.519)];15例非通畅患者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139例通畅患者(t=-5.008,P<0.01),分别为(8.15±1.59)×109/L(5.25×109/L~10.75×109/L)及(6.01±1.36)×109/L(4.07×109/L~8.11×109/L),同时前者抗血小板药的不坚持服用率及支架残余狭窄发牛率也明显高于后者(P=0.002及P=0.025).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组及白细胞计数较低组观察结束时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1.1%(32/45)及98.2%(107/109)(P<0.01).结论 坚持抗血小板药的服用、降低支架放置术后的残余狭窄是提高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要素;同时不能忽视术前白细胞的增多对锁骨下动脉支架狭窄或阻塞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计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并评价其在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4例经CT证实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第21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近期预后差定义为mRS≥4。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S≥4患者36例(48.6%)。mRS≥4组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RS〈4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是近期预后差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1.445,95%CI:1.189~1.755,P〈0.01)。白细胞计数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698~0.908,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白细胞计数预测脑出血近期预后差最佳阳性分界值为10.0×109/L。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计数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急性期白细胞计数≥10.0×109/L预示近期预后较差。白细胞计数作为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价值中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与冠心病斑块负荷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住院175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4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无冠心病82例患者为对照组。用Sysmex SF-30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并分类检测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比例,并计算N/L比值。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行冠脉造影的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 Sullivan法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N/L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白细胞计数、N/L比值均高于SAP组、UAP组(P<0.05);UAP组白细胞计数、N/L值均高于SAP组(P<0.05)。白细胞计数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26,P<0.05);白细胞计数和N/L比值与CAPB积分呈正相关(r=0.354,P<0.05;r=0.435, P<0.01)。在考虑了相关因素后,进一步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白细胞计数和N/L比值是斑块负荷的独立预测因素(OR=0.12,95%CI 0.03~0.23,P<0.01),但对血管狭窄程度无此作用(P=0.067)。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N/L比值可以反映冠心病斑块负荷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支架放置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相关性。方法用独立样本g检验回顾性分析因动脉硬化行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通畅者(102例)与非通畅者(11例)术前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用x^2检验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7.195×10^9/L)组(36例)与白细胞计数较低(≤7.195×10^9/L)组(77例)锁骨下动脉支架观察结束时支架通畅率的差异。结果113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锁骨下动脉支架1年通畅率为96.5%(109/113),3年通畅率为89.6%(60/67)。11例非通畅患者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102例通畅患者(t=-5.051,P〈0.001),分另4为(8.3±1.1)×10^9/L(5.40×10^9/L~10.611×10^9/L)及(6.1±1.3)×10^9/L(4.10×10^9/L~8.00×10^9/L)。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组及白细胞计数较低组观察结束时通畅率分别为75.0%(27/36)及97.4%(75/77)[P=0.001,OR值为12.500(95%CI为2.539~61.547)]。结论排除其他影响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传统因素之外,白细胞的增多与锁骨下动脉支架狭窄或阻塞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颅内显著动脉粥样硬化狭窄(significant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SAS)数量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0岁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AIS患者,实验室检查检测生化指标,血常规检测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颅内SAS(≥ 50%狭窄或闭塞),根据颅内SAS数量将AIS患者分为无SAS组(n=77)、单支SAS组(n=45)和多支(≥2)SAS组(n=33),比较3组临床特征包括生化及炎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SAS数量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按照颅内SAS最严重狭窄程度将78例存在SAS的受试者分为3组:中度狭窄组(n=23)、重度狭窄组(n=17)和闭塞组(n=38),比较3组炎性指标;Spearman秩相关分析炎性指标与颅内SAS数量的相关性。 结果: 与无SAS和(或)单支SAS组相比,多支SAS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显著增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SAS数分别与高白细胞计数、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NLR独立相关(P均<0.05)。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颅内SAS数量呈弱相关(r=0.255,P=0.024;r=0.319,P=0.004)。结论:老年AIS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增高,且与颅内SAS数量呈一定的弱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作为2型糖尿病(T2DM)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肢体坏疽、截肢风险增加,且与心脑血管病变存在相关性,严重影响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是新近发现的一个炎性标志物,研究发现其与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MHR与T2DM患者LEA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400例,按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组:T2DM+AS1(单纯T2DM患者)组109例,T2DM+AS2(T2DM并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组97例,T2DM+AS3(T2DM并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109例,T2DM+AS4(T2DM并下肢动脉狭窄)组85例。收集四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MHR。结果 四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胰岛素使用史、体质指数(BMI)、MHR、单核细胞计数(M)、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酐(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MHR与BMI(rs=0.176,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N)(rs=0.426,P<0.001)、M(rs=0.739,P<0.001)、淋巴细胞计数(L)(rs=0.261,P<0.001)、三酰甘油(TG)(rs=0.215,P<0.001)、尿酸(UA)(rs=0.203,P<0.001)、Cr(rs=0.127,P=0.011)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TC)(rs=-0.200,P<0.001)、HDL(rs=-0.630,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rs=-0.102,P=0.042)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853,95%CI(1.398,2.456)〕、长病程〔OR=1.323,95%CI(1.002,1.746)〕、吸烟史〔OR=2.854,95%CI(1.440,5.658)〕、高血压病史〔OR=2.116,95%CI(1.281,3.661)〕、MHR升高〔OR=1.777,95%CI(1.190,2.653)〕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AS的危险因素(P<0.05),BMI升高〔OR=0.590,95%CI(0.422,0.824)〕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AS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T2DM患者发生2~4级下肢AS 的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MHR是T2DM患者发生3~4级下肢AS 的危险因素,长病程是T2DM患者发生4级下肢AS 的危险因素,BMI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2、4级下肢AS 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MHR与T2DM患者LEAD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2DM患者下肢AS的严重程度随MHR的增高逐渐增加,并主要体现在3~4级下肢AS 患者中。  相似文献   

17.
将473例肌酐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DNl组,246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组,227例),结果显示,DN2组WBC、单核细胞、CRP较DNl组显著增加[(6.8±1.7)×109/L比(6.3±1.5)×109/L,(0.49±0.23)×109/L比(0.32±0.21)×109/L,(4.1±1.1)mg/L比(1.7±0.3)mg/L,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BC、单核细胞、LDL—C和淋巴细胞是尿白蛋白/肌酐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与正常孕妇妊娠早期全血细胞计数的差异,并探讨其在早发型子痫前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子痫前期患者(早发型和晚发型各60例)和正常孕妇(80例)妊娠早期全血细胞计数指标(包括HGB、HCT、RDW、MCV、WBC、NEU、EOS、BAS、LYM、MON、PCT、PDW、PCT、PLT、NLR、PLR)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间WBC和NEU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指标无差异,两两比较结果:WBC在EOPE与正常组、EOPE与LOPE间有差异(P=0.014,P<0.001);NEU在EOPE与正常组、LOPE与正常组间有差异(P<0.001)。WBC和NEU预测EOPE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63、0.772,最佳cut-off值分别为9.82×10^3/μL(敏感性63.3%、特异性85.0%)和6.88×10^3/μL(敏感性65.0%、特异性81.2%)。结论妊娠早期WBC和NEU升高可能是EOPE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敌草快(DQ)中毒病人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对DQ中毒病人出院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DQ中毒病人41例,按出院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11例,分析2组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中毒后24 h的WBC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DQ中毒病人出院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此外,分析2组病人中毒后24 h、72 h的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以评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与DQ中毒病人出院生存状况可能存在的关联。结果死亡组病人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中毒剂量以及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而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 < 0.01)。死亡组中毒后24 h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中毒剂量外,分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的各变量回归意义明显(P < 0.05)。在加入性别、年龄作为调整变量后再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住院时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中毒后24 h的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中毒后24 h的中性粒细胞计数、WBC分别以11.765×109/L和29.345×109/L作为cut-off值,可获得最大曲线下面积(AUC:0.816±0.080,95%CI:0.660~0.973,P < 0.01和AUC:0.783±0.088,95%CI:0.611~0.955,P < 0.05)。存活组病人中毒后72 h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中毒后24 h(P < 0.05),而死亡组病人中毒后72 h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虽然平均水平也低于中毒后24 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Q中毒病人中毒后24 h的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其出院生存状况的有效因子,对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判定DQ中毒病人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胞(WBC)计数和血脂水平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 对ACS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WBC计数和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其中67例冠心病(CA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造影结果 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其WBC数和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WBC计数与血清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CAHD患者WBC计数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多支病变组WBC计数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外周血WBC参与了ACS的发生与发展,并且WBC数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为临床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价廉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